望天门山李白

时间:2024-08-02 07:35:07编辑:花茶君

李白《望天门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天门山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翻译及注释 翻译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巖,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4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5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望天门山鉴赏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 *** ,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望天门山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望天门山艺术特色    「望」字统领全诗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山水互为映衬   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诗词作品: 望天门山 诗词作者:【 唐代 】 李白 诗词归类: 【小学古诗】、【写景】、【山水】、【长江】


[create_time]2022-10-20 08:06:28[/create_time]2022-10-29 08:31: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野半下独0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40aad67.bRqPIenyYSh8dBq2TK6onQ.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91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17[view_count]

李白《望天门山》翻译

李白《望天门山》翻译: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西边落日的地方悠悠驶来。《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李白《望天门山》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create_time]2022-12-14 14:11:17[/create_time]2022-12-16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阳光爱聊教育[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e2337344c12ae345e93666330e25f08c2051.jpeg[avatar]专注于教育方面的分享[slogan]专注于教育方面的分享[intro]837[view_count]

望天门山的古诗

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望天门山》古诗如下:《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注释:1、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2、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3、开:劈开,断开。4、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5、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望天门山》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望天门山

[create_time]2023-03-16 09:22:53[/create_time]2023-03-25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北哥爱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d85bce5.fqYL700cnQmAW_3CLvW-_g.jpg?time=7721&tieba_portrait_time=7721[avatar]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slogan]教育中有各种技巧,都让我来给你说说就好。[intro]1429[view_count]

望天门山的古诗

望天门山的古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艺术特色: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create_time]2022-11-24 17:50:55[/create_time]2022-10-25 16:46: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沫楹科普空间站[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efb0273004c451635e03c95bb0549f23.jpeg[avatar]喜欢研究游戏攻略,热爱观看电子科技资讯[slogan]喜欢研究游戏攻略,热爱观看电子科技资讯[intro]36[view_count]

李白《望天门山》中的天门山在哪里?

芜湖市鸠江区。李白在《望天门山》中提到的天门山,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区北部的长江东岸,旧属当涂,今属芜湖市鸠江区。不过,李白过江时看到的是两岸青山,说明长江西岸也有一座山。这座山就是西梁山,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南端。《望天门山》是唐代李白于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create_time]2022-10-30 00:25:03[/create_time]2021-04-28 22:31:2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2[alue_good]IT168[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daad1d6d0d4f2f024409c92cde0b1d52.jpeg[avatar]百度认证:IT168官方账号,优质数码领域创作者[slogan]IT168是中国最大的个人和企业IT产品选购、互动网站,每日提供最新的IT产品报价、促销行情、手机、平板、笔记本、相机和企业等50个频道提供最专业的产品选购和使用建议。[intro]10378[view_count]

李白《望天门山》及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下面是 为大家带来的李白《望天门山》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文学赏析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create_time]2023-02-14 13:12:43[/create_time]2023-02-24 10:08: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读书的吕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9e972cb.1ZGltRuZVx7gtN66WGx6uA.jpg?time=7183&tieba_portrait_time=7183[avatar]TA获得超过218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view_count]

望天门山是诗人在哪里望天门山

诗人站在张家界南门口望的。《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扩展资料: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create_time]2020-12-04 18:30:29[/create_time]2017-01-18 21:11:46[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5[alue_good]小乐学姐[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defe8d2e1f2e5438614e7c04887493ad.jpeg[avatar]世界很大,我带你去看看[slogan]世界很大,我带你去看看[intro]7828[view_count]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谁?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全文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全诗的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西边落日的地方悠悠驶来。全诗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create_time]2023-03-09 20:07:15[/create_time]2022-09-22 03:30:58[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大愚若智4[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72309f7905298229dae33bdc7ca7bcb0a46d42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专注古诗词鉴赏、文言文。[slogan]专注古诗词鉴赏、文言文。[intro]55[view_count]

李白的望天门山在哪里

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的景色。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望天门山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望天门山作者:唐李白扩展资料一、赏析《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create_time]2021-05-17 22:54:35[/create_time]2021-04-22 21:24:24[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5[alue_good]天问952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b28ed96.kkMfTl5VpcZ8YM-N8PiSJw.jpg?time=4369&tieba_portrait_time=4369[avatar]TA获得超过5.7万个赞[slogan]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intro]11229[view_count]

望天门山 唐 李白这首诗的意思

望天门山 唐 李白这首诗的意思如下:【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create_time]2023-01-14 15:45:07[/create_time]2023-01-19 15:20: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麦芽糖的微笑[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83b6b6b.g-2aqmkI8UoZfIaH6CMjzw.jpg?time=5357&tieba_portrait_time=5357[avatar]TA获得超过28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85[view_count]

《望天门山》全文翻译

《望天门山》全文翻译如下: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为开元十三年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赏析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日西梁山,呼博望山日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

[create_time]2023-01-04 18:04:31[/create_time]2023-01-12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丁教育问答[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fb93381.AlLyC5tRkTyxeRqYEJW24g.jpg?time=6862&tieba_portrait_time=6862[avatar]TA获得超过18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93[view_count]

望天门山古诗的意思翻译

望天门山古诗的翻译如下: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翻译: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望天门山赏析《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create_time]2023-02-01 08:15:33[/create_time]2023-02-05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ray聊教育[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ebc3305d307f38cb68b2eba1dff9fb63.jpeg[avatar]解答你所关心的各种问题[slogan]解答你所关心的各种问题[intro]1361[view_count]

《望天门山》(李白)全诗翻译赏析

望天门山 李白 系列:小学古诗大全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赏析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巖,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像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 *** ,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create_time]2022-10-04 13:08:12[/create_time]2022-10-16 15:38:1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成大文化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9927e0.DNwLxPeDj1Jjpw4k5dcFUg.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7[view_count]

古诗李白的(望天门山)的解释

《望天门山》李白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望天门山》李白 古诗鉴赏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create_time]2022-08-31 23:12:55[/create_time]2021-07-06 19:57:51[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金融梁老师[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13502240,1729814026&fm=3012&app=3012&autime=1689360111&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3170个赞[slogan]争其上得其中,争其中得其下[intro]202[view_count]

上一篇:食客准备

下一篇:虐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