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数学

时间:2024-08-01 14:31:16编辑:花茶君

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广大八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数学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这是我整理的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1-40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   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   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   1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   2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   2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   2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   2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2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2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   2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   2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3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   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   3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   3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   3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   3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   3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   3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3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   3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   4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   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41-80   4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   4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   4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   4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   4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   4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4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4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4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5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   5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   5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5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5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   5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   5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   5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   5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5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   6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   6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   6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   6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   6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   6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   6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   6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   6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   6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   7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   三边 ¬   7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   的一半 ¬   7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   一半 L=(a+b)÷2 S=L×h ¬   7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   如果ad=bc,那么a:b=c:d ¬   7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   7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   (a+c+…+m)/(b+d+…+n)=a/b ¬   7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   线段成比例 ¬   7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   7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   7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   8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   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81-136   8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   8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   8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   8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   8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   8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   8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   8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   8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   9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   9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   9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   9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   9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   9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   径的圆 ¬   9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   平分线 ¬   9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   9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   9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   10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10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   10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   10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   10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   10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   10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   10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   10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   对的弦是直径 ¬   10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11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   的内对角 ¬   111①直线L和⊙O相交 d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   11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11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   11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   11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   11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   11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   11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   11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   12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   相等 ¬   12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   12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   12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   12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   12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   ③两圆相交 R-rr) ⑤两圆内含d r) ¬   12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   127定理 把圆分成n(n≥3): ¬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   12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   12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   13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   13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   13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   13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   13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   13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   13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create_time]2022-07-06 13:58:54[/create_time]2022-07-15 19:50:5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四季教育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b2b48dd.rSsU-W71rAg5Mk6TWrJl-Q.jpg?time=4741&tieba_portrait_time=4741[avatar]TA获得超过464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view_count]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有: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4、轴对称的性质: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5、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7、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8、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create_time]2022-03-03 13:36:11[/create_time]2022-03-08 11:35:5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林爱生活123[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9a81af8f57abf1df38a97353cda15121.jpeg[avatar]专注分享生活相关资讯![slogan]专注分享生活相关资讯![intro]34[view_count]

初二数学学什么

初二数学内容非常关键,主要简述以下几各方面:(1)分式、反比例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数据分析(2)有理数、无理数、实数(3)整式、分式、二次根式(1)(4)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5)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6)统计初步、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上内容都是数学初步的定义基础知识,因此要做好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见、做笔记,课下针对内容做练习。(2)

[create_time]2022-09-20 21:53:18[/create_time]2022-09-29 17:55: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棩鏃飛溡尚3Q[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42f1643.AJW7Tb3WLR16gVYlCv0TdA.jpg?time=1659&tieba_portrait_time=1659[avatar]超过1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奋斗[intro]3062[view_count]

初二数学主要是学什么?

初二数学主要学:分式、反比例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数据分析。其中:分式包括分式运算和分式方程。反比例函数包括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勾股定理包括勾股定理的证明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数据包括数据代表和数据波动。扩展资料初二指初中二年级,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八年级也可叫做初二,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物理、体育、音乐(10科)。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八年级也可叫做初二,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物理、体育、音乐(10科);浙江等省份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物理、生物、化学部分基础内容)、社会(历史、地理、政治)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初二

[create_time]2022-12-13 17:52:41[/create_time]2022-12-28 17:52:4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乾莱信息咨询[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2ac8245037c35cef5dd05b07789a9ca.jpeg[avatar]百度认证:内蒙古乾莱科技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13[view_count]

初二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初二上册重点知识点同学们总结过吗?如果没有,请来我这里瞧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1-12章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第十二章 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3-14章    第十三章 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一、列表(一次函数只用列出两个点即可,其他函数一般需要列出5个以上的点,所列点是自变量与其对应的函数值),二、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的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个点,一般画一次函数只用两点),三、连线(依次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   2.根据题意写出函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   3.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4.正比列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5.正比列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把两点带入函数一般式列出方程组   求出待定系数   把待定系数值再带入函数一般式,得到函数解析式   7.会从函数图象上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既与x轴的交点坐标横坐标值),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既两函数直线交点坐标值)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5章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 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   ※3.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3化成-a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3.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 ,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   4.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即 .   ¤其结构特征是:   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5.完全平方公式   ¤1.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即 ;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2.结构特征:   ①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3.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 这样的错误.   添括号法则:添正不变号,添负各项变号,去括号法则同样   6. 同底数幂的除法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7.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8. 分解因式   ※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拓展阅读:初二学生怎样提高数学成绩   1、聪明和成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多比你成绩好的人,智商肯定没你高。学习成绩好不单纯是由智商决定的,它有很多因素,努力程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方法!有了事半功倍的方法,不用每天熬夜,不用搞题海战术。   2、告诉你的家人不要用过高的期望值给你增加压力,否则你会不堪重负。我当然知道每个家长都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北大清华,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那种能力。即使有那样的潜力,没有被很好的挖掘出来,最终也是被埋没了。   3、家长唠叨他们的,你别受影响,按照你的计划和你的目标.这个年代是靠本事靠实力吃饭,不是靠什么高学历高文凭,那些只说明书呆子程度更重而已。   4、结合我的体会说说提高成绩的方法吧。(1)首先要有明确的计划,是头脑里清晰的那种计划,不一定非要写在纸上.比如今天我要复习哪些内容,解决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要背过多少个单词,做几套模拟卷子.(2)要善于总结,我觉得我中考之前做的题目并没有有的人那么多,但是我把做过的卷子里的错题和重点题经典题标出来,反反复复的琢磨研究.最终达到看一眼就知道是哪种类型了.(3)善于揣摩出题人的思路,这可能有一点难,但并不是不可能,把最近几年的真题反复研究几遍,重点就能看出来一些.重点永远是重点,多复习几遍没坏处 (4)对自己合理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寄希望于什么超常发挥,那种情况的极其罕见的.也不用担心会发挥失常,那也是罕见的。只要平和去面对就行了。   5、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他自己能够规划,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别人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你的思想你的兴趣。

[create_time]2022-12-15 11:38:27[/create_time]2022-12-24 16:03:2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读书的吕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9e972cb.1ZGltRuZVx7gtN66WGx6uA.jpg?time=7183&tieba_portrait_time=7183[avatar]TA获得超过221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2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3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3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4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4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4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5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5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5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5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5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5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5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5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6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6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6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6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6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6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6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7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7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7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7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7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7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7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7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7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7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8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8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8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8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8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8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8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8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8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9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create_time]2023-01-15 20:09:16[/create_time]2023-01-28 12:07: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学霸邓班长[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b6f918d.sjPEf6VHFF0SIpZvDsMO_g.jpg?time=6830&tieba_portrait_time=6830[avatar]TA获得超过38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人教版

虽然知道,造成 高二数学 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核心的一点是我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还不够透彻。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人教版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人教版,欢迎查阅! 初二数学知识点 总结 归纳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 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x=b(a≠0) 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10.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1.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2.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初二数学复习提纲 方法 一、克服心理疲劳 第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就像从河里抽水,动力越足,水流量越大。动力来源于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第二,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形成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相联系,并伴有愉快、喜悦、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心理疲劳的产生正是大脑皮层抵制的消极情绪引起的`。因此,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是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所在。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 第三,要注意学习的多样化,书本学习本身就是枯燥单调的,如果多次重复学习某门课程或章节内容,易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出现心理饱和,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考生不妨将各门课程交替起来进行复习。 二、战胜高原现象 复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复习到一定时期时,往往停滞不前,不仅复习不见进步,反而有退步的现象。在高原期内,并非学习毫无进步,而是某部分进步,另外一些部分则退步,两者相抵,致使复习成效未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因而使人灰心失望。当考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遭遇高原期时,切忌急躁或丧失信心,应找出 学习方法 、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在科学用脑、提高复习效率上多下功夫。 三、重视复习“错误” 如果在复习中不善于从错误中走出来,缺陷和漏洞就会越来越多,任其下去,最终就会蚁穴溃堤。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及时订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原因,不断复习错误。即定期翻阅错题,回想错误的原因,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对其中那些反复错误的问题还可考虑再做一遍,以绝“后患”。错误原因大致有:概念理解上的问题、粗心大意带来的问题以及书写潦草凌乱给自己带来的错觉问题等,从而有效地避免在考试时再犯同一类型的错误。 四、把握心理特点搞好考前复习 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气质、性格、心理稳定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考前复习。考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来制订复习迎考计划,根据自己的心态来调整复习的进度,选择与运用的复习方式方法,使自己的考前复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1、课本不容忽视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都在学习新课,课本是大家都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复习资料。平时在学校的课堂上大家都会随堂记笔记,课本基本不会翻看,建议同学们在翻看笔记的同时,对照课本,把学过的知识点反复阅读、理解,并对照课后练习里的习题进行反复思考、琢磨、融会贯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重点例题也要着重记忆。 2、错题本 相信学习习惯好的学生都应该有一本错题本,把每次习题、作业、测试中的错题抄录下来,明确答案,找到错误原因,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上的薄弱点,经常拿出来翻看,遇到反复做错的题目,要主动和同学商量,向老师请教,彻底把题目弄懂、弄透,以免再犯同类错误。 初二数学全册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 我们称数值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 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我们称它们为常量(constant)。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说x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y是x的函数(function)。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linear function)。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 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frequency),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常见的统计图:条形图(bar graph)(复合条形图)、扇形图(pie chart)、折线图、直方图(histogram)。 条形图:描述各组数据的个数。 复合条形图:不仅可以看出数据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对它们进行比较。 扇形图:描述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折线图:描述数据的变化趋势。 直方图: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在频数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表中:我们把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 求出各个小组两个端点的平均数,这些平均数称为组中值。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congruent figures)。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congruent triangles)。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十四章 轴对称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perpendicular bisector)。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附:顶角+2底角=180°)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五章 整式 式子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monomial)。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term),其中,不含字母的叫做常数项(constant term)。 多项式里次数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integral expression_r)。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即把它们的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而字母部分不变,叫做合并同类项。 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x+p)(x+q)=x^2+(p+q)x+pq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a+b+c)^2=a^2+2a(b+c)+(b+c)^2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第十六章 分式 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fraction)。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a^-n=1/a^n (a≠0) 这就是说,a^-n (a≠0)是a^n的倒数。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inverse proportional function)。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hyperbola)。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theorem)。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rhombus)。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trapezium)。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宽和长的比是(根号5-1)/2(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一组数据中的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 报告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人教版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人教版 ★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020 ★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create_time]2022-07-20 08:11:48[/create_time]2022-07-29 10:30:3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正香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3ba84a8.l92DY8hM0-a4DohyMkjxhA.jpg?time=675&tieba_portrait_time=675[avatar]TA获得超过455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7[view_count]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学习 八年级 数学知识点的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总结 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11-12章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 方法 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 轴对称 知识概念 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 (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在建立在轴对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分析鉴赏,亲身经历数学美,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的性质和判定,并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13-14章 第十三章 实数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3.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4.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5.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实数部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重点是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知识概念 1.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一次函数是初中学生学习函数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 其它 函数知识的基石。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教师应该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变量,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与对应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侧重于理解和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习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15章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 2.. 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 3.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平方差公式: 5.完全平方公式: 6.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如,(-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7.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法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8.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 提公共因式法2. 运用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 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这章内容知识点较多,表面看来零碎的概念和性质也较多,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多准备些小组合作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在做题中体验数学法则、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提高做题效率。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4.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5.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6.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7.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与八年级数学学习技巧 8.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9.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0.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create_time]2022-06-16 16:19:04[/create_time]2022-06-29 18:53: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达人方舟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52af923.N8WfeBIM4TX0VV_XJfyE6A.jpg?time=675&tieba_portrait_time=675[avatar]TA获得超过420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8[view_count]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必备数学知识   约分与通分:   1.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分式约分:将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分式约分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即分式的分子、分母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约分的方法和步骤包括:   (1)当分子、分母是单项式时,公因式是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与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积;   (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约去公因式。   2.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 分式通分:将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种变形叫分式的通分。   (1)当几个分式的'分母是单项式时,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的所有不同字母的积;   (2)如果各分母都是多项式,应先把各个分母按某一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再分解因式,找出最简公分母;   (3)通分后的各分式的分母相同,通分后的各分式分别与原来的分式相等;   (4)通分和约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将一个分式化简,而通分是将一个分式化繁。 注意:   (1)分式的约分和通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的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约分时,分子与分母不是乘积形式,不能约分.   八年级数学知识重点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2.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4.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5.对于分式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再代人字母的值求值。   常见考法   分式的运算通常是综合考查分式的加减、乘除、约分及分解因式等知识,是中考的重点。特别是化简求值已经成近两年中考的热点。题型既有选择、填空题,也有计算题。   误区提醒   (1)互为相反数的因式约分时漏掉负号;   (2)通分时漏乘而出错;   (3)把通分与去分母混淆,本是通分,却把分式中的分母丢掉;   (4)计算顺序搞乱而出错。   八年级数学知识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为:   (1)设未知数:若把题目中要求的未知数直接用字母表示出来,则称为直接设未知数,否则称间接设未知数;   (2)列代数式: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把题目中有关的量表示出来,必要时作出示意图或列成表格,帮助理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3)列出方程:根据题目中明显的或者隐含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并检验;   (5)写出答案。   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注意事项:   由于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所以检验时除从数学方面进行检验外,还应考虑题目中的实际情况,凡不符合实际的,应舍去。   常见考法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命题广泛联系实际,题型新颖开放,但只要把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几个步骤,解决起来仍不困难。   误区提醒   (1)单位不统一;   (2)解完分式方程后忽略“双检”。

[create_time]2022-06-30 23:09:15[/create_time]2022-07-10 03:50:2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7c7c989.PNHyyviQpkbkWYf_U9mbzQ.jpg?time=670&tieba_portrait_time=670[avatar]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view_count]

八年级上册数学有哪些内容?

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轴对称。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第十五章,分式。经过翻转、平移、旋转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而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全等三角形指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它们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全等三角形是几何中全等之一。根据全等转换,两个全等三角形经过平移、旋转、翻折后,仍旧全等。正常来说,验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般用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和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HL)来判定。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3. 能够完全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7.全等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相等。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create_time]2021-10-16 18:18:17[/create_time]2021-10-27 13:39:3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小绿芽聊教育[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4115811342,3275595343&fm=3012&app=3012&autime=1686925226&size=b200,200[avatar]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slogan]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知识分享[intro]769[view_count]

初三数学上册课本内容

初三数学上册课本内容如下: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2)解一元二次方程。(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及其图

上一篇:午马去世 成龙抬棺

下一篇:万网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