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众生

时间:2024-08-01 03:35:26编辑:花茶君

佛说三界众生,指的是什么?

  佛教中,以欲界、色界、无色界作三界的说法,出自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欲界,是指有各种欲望和情感的众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淡化,但还是需要依靠物质(色,指各种有形物质,包括自己的身体)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无色界,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消除,已经不靠任何物质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此三界众生,欲界和色界众生多由积善之功得生此二界,无色界众生则需要断除淫欲和一定的静定修持才能够得生。色界比欲界寿命福报 长久,无色界比色界寿命福报长久,但是福尽寿终,依旧落入轮回,沉沦苦海。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界,义为类别。三界又可总分为有情界(有情识的生物)和器世界(处所)两类,而以有情界为主体。三界是据有情所造善、恶业及修不同定业所感苦、乐、色、无色等不同果报而建立的。  1、欲界。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处。趣,义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个去处,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称五趣杂居地。  2、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离欲的众生所居。色,义为物质。“宫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色界有四静虑十七天。  3、无色界。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但有四心,无色形质,故名无色界。”无色界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无色界无处所,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后,即于是处入某空处。由于无物质形态,又名四空天。此三界总为一个世界。大乘佛教认为宇宙之中有无数这样的世界。三界众生就是指这3界里的生命。  道家所说的“三界”一般是指天、地、人三界,指的是整个大宇宙范围或是超宇宙超时间范围。天界是神仙和圣人所在的天堂或天庭,是俗人所无法高攀的神圣世界;人界也称人间、阳间,即指所有纬度,生灵生活的世界;地界或魔界,也称“鬼界”和阴间,意指充满恐惧、犹如阴曹地府般的世界。其实道教三界也有多种分法。有如上所述,以天界、地界、人界作三界,这是以天、地、人三才作为三界。有以天界、地界、水界作三界,出自于《三官经》这种说法在古老,在上古就以出现。这是继承上古观念以天、地、水三元作为三界的划分。


[create_time]2017-09-30 10:38:26[/create_time]2012-02-18 20:26:01[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15[alue_good]泰拓陶瓷耐磨弯头[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public.1.29a1fab7.t1v2iph8IcfijMlj0DTF7A.jpg[avatar]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slogan]陶瓷耐磨弯头弯曲半径设计研发生产,球形弯头的设计,双金属耐磨弯头耐高压工艺。消失模铸造工艺。[intro]5427[view_count]

佛说三界众生,指的是什么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一切众生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众生轮回生死的所在。如果持戒修行,持之以恒,就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苦海。
以下简单通俗地介绍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人、欲界天人,这五类生命,所以佛经上称为“五趣杂居地”
色界:居住的是“色界天人”。
无色界:居住的是“无色界天人”
以上是简单介绍,具体了解请学习法师的讲经。


[create_time]2017-06-11 16:35:38[/create_time]2017-06-26 15:41:35[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5[alue_good]海印放光[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1cf3bc79f3df8dc0cd36cc4c211728b461028f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专注于传统文化国学的交流[slogan]专注于传统文化国学的交流[intro]1866[view_count]

佛说三界众生,指的是什么?

  佛教中,以欲界、色界、无色界作三界的说法,出自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欲界,是指有各种欲望和情感的众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淡化,但还是需要依靠物质(色,指各种有形物质,包括自己的身体)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无色界,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消除,已经不靠任何物质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此三界众生,欲界和色界众生多由积善之功得生此二界,无色界众生则需要断除淫欲和一定的静定修持才能够得生。色界比欲界寿命福报 长久,无色界比色界寿命福报长久,但是福尽寿终,依旧落入轮回,沉沦苦海。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界,义为类别。三界又可总分为有情界(有情识的生物)和器世界(处所)两类,而以有情界为主体。三界是据有情所造善、恶业及修不同定业所感苦、乐、色、无色等不同果报而建立的。  1、欲界。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处。趣,义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个去处,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称五趣杂居地。  2、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离欲的众生所居。色,义为物质。“宫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色界有四静虑十七天。  3、无色界。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但有四心,无色形质,故名无色界。”无色界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无色界无处所,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后,即于是处入某空处。由于无物质形态,又名四空天。此三界总为一个世界。大乘佛教认为宇宙之中有无数这样的世界。三界众生就是指这3界里的生命。  道家所说的“三界”一般是指天、地、人三界,指的是整个大宇宙范围或是超宇宙超时间范围。天界是神仙和圣人所在的天堂或天庭,是俗人所无法高攀的神圣世界;人界也称人间、阳间,即指所有纬度,生灵生活的世界;地界或魔界,也称“鬼界”和阴间,意指充满恐惧、犹如阴曹地府般的世界。其实道教三界也有多种分法。有如上所述,以天界、地界、人界作三界,这是以天、地、人三才作为三界。有以天界、地界、水界作三界,出自于《三官经》这种说法在古老,在上古就以出现。这是继承上古观念以天、地、水三元作为三界的划分。


[create_time]2015-05-06 16:36:07[/create_time]2013-10-09 11:31:55[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3[alue_good]泰拓陶瓷耐磨弯头[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public.1.29a1fab7.t1v2iph8IcfijMlj0DTF7A.jpg[avatar]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slogan]陶瓷耐磨弯头弯曲半径设计研发生产,球形弯头的设计,双金属耐磨弯头耐高压工艺。消失模铸造工艺。[intro]8526[view_count]

佛说三界众生,指的是什么?

梵语trayo dha^tavah! ,巴利语tisso dha^tuyo。(一)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之三阶级;系迷于生死轮回等生存界(即有)之分类,故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又三界迷苦之领域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界、苦海。(一)欲界(梵ka^ma -dha^tu ),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二)色界(梵ru^pa -dha^tu ),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三)无色界(梵a^ru^pya -dha^tu ),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  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三界可细分为二十五有(界),若将色界之那含天析而为五(即五那含天),则共为‘二十九有’。其与九地之关系,如下表所示:    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属迷界,系众生生死轮回之趣,故为圣者所厌弃。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又化城喻品(大九·二四下):‘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即劝三界诸有情莫以三界为安,当勤求解脱。[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三、俱舍论卷八、品类足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瑜伽师地论卷四、大智度论卷二十一、华严经孔目章卷二](参阅‘九地’132、‘色界’2545、‘欲界’4653、‘无色界’5083)  (二)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对治道。(一)断界,即断除九结(九种烦恼)中除贪以外之其余八种烦恼,或断除无明结。(二)离界,谓断离贪烦恼或断除爱结。 (三)灭界,谓断灭有漏善及诸有为、无覆无记等烦恼。即除九种烦恼外之其余有漏法。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九(大二七·一四八中):‘一切行断,故名断界;一切行离,故名离界;一切行灭,故名灭界。’[顺正理论卷七十二、俱舍论卷二十五]  (三)指色界、无色界、尽界。[长阿含经卷八、品类足论卷五]  (四)指法界、心界、众生界。此系基于华严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说而立。[大日经疏卷三]  (五)萨满教基本观念之一。主张宇宙分为上、中、下三界。依各族而说法稍异。如蒙古族萨满教认为上层世界为神灵世界,中层世界为人类、动物之居地,下层世界为死神与魔鬼聚集之世界,即地狱。在中层世界与下层世界间,复有一不可知之世界,为人死后之去处。【三界】  凡夫心行,虽千差万别,溯其本根,不外一爱二见。有情业力,虽千差万别,究其实际,不外一恶二善三定。众生种类,虽千差万别,区其大别,不外一欲二色三无色。道教说的是`天地人三界


[create_time]2012-11-17 20:39:10[/create_time]2013-09-12 06:11:1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侠自426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a61dde6.E34mjsVRFsK5iZCdj8I0HA.jpg?time=3625&tieba_portrait_time=3625[avatar]超过4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6[view_count]

佛教中的三界指哪些?有人知道吗?

在佛法中,将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称为三界:  (1)欲界——是有淫食二欲且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即:四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东胜身州、南瞻部州、西牛货州、北俱卢州。下自无间地狱,都属于欲界。  (2)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境界。即四禅十八天:   初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二禅: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三禅: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四禅: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3)无色界——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三界简介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界,义为类别。三界又可总分为有情界(有情识的生物)和器世界(处所)两类,而以有情界为主体。三界是据有情所造善、恶业及修不同定业所感苦、乐、色、无色等不同果报而建立的。如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即此义。1、欲界。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处。趣,义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个去处,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称五趣杂居地。又有佛、菩萨来此度生及有修行成圣果者,又称凡圣同居地。其中地狱有等活、黑绳、众合、号叫、大叫、炎热、大热、无间等八处,加上畜生、饿鬼为十恶趣。人有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等四处。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处。人天合为十善趣。此立足于人,地狱在下,最底层是无间地狱;天在上,他化自天位居最上。2、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离欲的众生所居。色,义为物质。宫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色界有四静虑十七天。静虑即平静思虑的禅定境界,四静虑天即有情依成就禅定的深浅所感的不同果报,有四级处所。初静虑三天(梵众、梵辅、大梵),二静虑三天(少光、天量光、极光净),三静虑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四静虑八天(无云、福生、广果、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此八天中前三天是凡夫所居,次五天为圣者所居,圣者烦恼清净,又称五净居天。是为凡圣分居地。3、无色界。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但有四心,无色形质,故名无色界。无色界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无色界无处所,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后,即于是处入某空处。由于无物质形态,又名四空天。此三界总为一个世界。大乘佛教认为宇宙之中有无数这样的世界。《法华经·譬喻品》中说:三界(按这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泛指世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三界】佛教术语。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界,义为类别。三界又可总分为有情界(有情识的生物)和器世界(处所)两类,而以有情界为主体。三界是据有情所造善、恶业及修不同定业所感苦、乐、色、无色等不同果报而建立的。如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即此义。1、欲界。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处。趣,义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个去处,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称五趣杂居地。又有佛、菩萨来此度生及有修行成圣果者,又称凡圣同居地。其中地狱有等活、黑绳、众合、号叫、大叫、炎热、大热、无间等八处,加上畜生、饿鬼为十恶趣。人有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等四处。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处。人天合为十善趣。此立足于人,地狱在下,最底层是无间地狱;天在上,他化自天位居最上。2、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离欲的众生所居。色,义为物质。宫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色界有四静虑十七天。静虑即平静思虑的禅定境界,四静虑天即有情依成就禅定的深浅所感的不同果报,有四级处所。初静虑三天(梵众、梵辅、大梵),二静虑三天(少光、天量光、极光净),三静虑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四静虑八天(无云、福生、广果、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此八天中前三天是凡夫所居,次五天为圣者所居,圣者烦恼清净,又称五净居天。是为凡圣分居地。3、无色界。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但有四心,无色形质,故名无色界。无色界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无色界无处所,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后,即于是处入某空处。由于无物质形态,又名四空天。此三界总为一个世界。大乘佛教认为宇宙之中有无数这样的世界。


[create_time]2022-12-25 19:06:24[/create_time]2023-01-09 11:27: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ZP96珉[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509e56d.VZ9BmGJdrkJgfLODm6BX2g.jpg?time=3642&tieba_portrait_time=3642[avatar]超过4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20[view_count]

佛教里头讲述的三界是指哪三界?

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1、欲界为地狱、饿鬼、畜牲、修罗、人间及六欲天之总称。此世界之有情以有食欲、淫欲、睡眠欲等,故称欲界。2、色界又作色天、色行天。乃有净妙之色质的器世界及其众生之总称,位于‘欲界’上方,乃色界天人之住处。此界之众生虽离淫欲,不着秽恶之色法,然尚为清净微细之色法所系缚,故为别于其下之欲界及其上之无色界,而称色界。3、无色界又作无色天、无色行天。与欲界、色界共称三界。即指超越物质之世界,厌离物质之色想而修四无色定者死后所生之天界。在佛教术语中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或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道。扩展资料: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人六种,而“色界”与“无色界”的众生均属于天人道,称为“六道”。世界上很多宗教都有轮回学说,由于各国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各自不同的划分方法,不可混淆对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界六道

[create_time]2019-02-08 12:39:57[/create_time]2012-08-01 13:15:19[finished_time]8[reply_count]167[alue_good]Forgetev[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75a6fca.qrFQhGnw-AWaZtksz_nLHA.jpg?time=4417&tieba_portrait_time=4417[avatar]TA获得超过43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1990[view_count]

无色界的神仙没有物欲,不用吃饭所以没有嘴巴是吗?

无色界的“神仙”是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没有了物质的色身和粗重在心念,宛若虚空般存在,所以没有物欲,更没有嘴巴吃饭,以禅定为“食”。

无色界分为四天,即为:(1)空无边处天;(2)识无边处天;(3)无所有处天;(4)非想非非想处天。在《楞严经》中有详细描述:

【原文】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1]大阿罗汉。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2],全于末那半分微细[3],如是一类名为识处;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4]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5];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6];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7]沉溺,补特伽罗[8],各从其类。

【语译】再说,阿难!从色界之顶的色究竟天的边际中,其间又有两种不同的道路。如果从苦乐的舍离之心发起无漏的智慧,智慧光明圆满通达,便可以超出色界成为阿罗汉,入于大乘菩萨之流,这一类众生名为回心大阿罗汉。如果从苦乐的舍离心中,舍离厌有之心得到成就,觉知到色身是一种挂碍,而消陨挂碍灭除对身体的执着,入于空无所有之境,这一类众生名为空无边处天。身形色尘的挂碍既已消陨灭除,没有了挂碍也没有了灭除之心,只留下阿赖耶识,及末那识中半分微细的内缘法执,这一类众生名为识无边处天。色尘消陨,空境消亡,微细的末那识心全部灭尽,十方空寂,迥然无所攸往,这一类众生名为无所有处天。阿赖耶识的本性就是不生不灭,但以灭尽之道穷究细研,于无尽之中发宣灭尽之性,这时阿赖耶识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好像灭尽了,又好像没有灭尽,这一类众生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天。这些天人穷究空性,而不能尽得真空妙理,从五不还天的圣道来穷究空性的这一类天人,名为不回心的钝根阿罗汉;如果是从无想天等诸外道天来穷究空性,而不知回归于无漏的智慧,迷于有漏之想为真空,又不能听闻大乘圣道,最终还要堕入轮回,流转于六道之中。。。。阿难!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与非想非非想处天这四空天,身心相继灭尽,定性显现在前,没有了色尘的业果酬答,从此空无边处天始,至非想非非想处终,称为无色界。三界众生都是由于不能了知妙明的正觉真心,以妄逐妄而妄有三界,于其中间妄随七趣沉沦,舍生趣生随其业因而各从其类。

[1]回转心意,改邪归正之意。
[2]阿赖耶识指八识中的第八识,译作藏识,含藏一切诸法种子故,此识染净同源,如果以染污而言,无明依之而起,结业由之而生,具足烦恼尘劳,变现根身世界。如果以清净的本体而言,就是本觉心源,离念清净,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既前文之庵摩罗识。
[3]八识中之第七识,华译思量,又译作意,它恒常在审察,恒常在思量,在审察思量中,内依八识而执法,外托六识缘尘而执我。今色空既尽,末那无境所托,外缘粗显半分已灭,唯内缘八识,半分微细尚存。
[4]迥:安闲从容。
[5]外道将这种冥然无知的境界称为冥谛。
[6]非想:没有了识心。非非想:并非没有了识心。
[7]指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神仙、天人。
[8]补特伽罗:译名数取趣,指有情众生于三界中起惑造业,数数次的取着诸趣而受生。


[create_time]2016-12-01 22:50:11[/create_time]2015-12-07 13:25:15[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5[alue_good]慧闻经典[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d9a54c944b82b2b7d1a28746?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正法眼藏照世间,涅槃妙心度有缘[slogan]正法眼藏照世间,涅槃妙心度有缘[intro]811[view_count]

佛界当中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什么意思?

一、欲界

一切众生确实是本真的清净,因为他们妄有的知见,才有虚妄的习气产生,这些习气分为内分与外分两种差别。所谓内分就是分于众生身体之内,由于各种爱欲的熏染,发起妄有的情意,情意积聚不休,就能够产生爱水,所以众生心中忆想美味,口中就会流出口水,心里忆想某一个人,或怜爱或痛恨,眼中就会泪水充盈,贪恋追求财宝富贵,心中爱涎流露,身体就会丰润光泽,心中贪着淫欲,淫根自然流出液体,阿难!这些欲爱虽然各有差别,但流出爱水的结缚却是相同的,润湿的爱水不能升腾,而是自然从于下坠之势,这叫做内分。
所谓外分就是分于众生身体之外,因为渴求仰慕之心,追求一切胜妙境界,发生虚妄的想象,想象积聚不休,就能够产生胜妙的气势,所以众生一心持守禁戒,全身都会轻安清快,专心持咒结业印,目光中都会有一种雄毅伟然的气概,心欲生于天界,梦中都会觉得在飞升远举,心中存念佛国圣境,圣境就会冥然显现,一心事奉善知识,就会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性命,阿难!这些想念虽然各有差别,但轻举飞升却是相同的,飞升飘动则不下沉,自然从于超越之势,这叫做外分。
一切世间众生,生生死死相续不断,生则是随顺业力习气而有,死则是随着业力的迁变而流转,当临命终时,气息已断体温尚存之际,一生的善恶习气顿时显现,这种死亡之时逆现的业力习气,与转生之时所随顺的业力习气相交加,如果纯是想念的习气,神识就会飞升,必定生于天上。如果在飞升的心中,兼有福德与智慧,以及清净的愿力,自然心性光明开发显现,而见到十方诸佛及一切净土,便可随愿往生其间。
如果是情欲的习气少,想念的习气多,轻安飞举就不能高远,就会成为飞行仙人、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等,游于四天王天,来去自由并无阻碍。其中若是有人曾发善愿善心,护持佛法或者禁戒,追随侍卫持戒之人,或是守护神咒,追随侍卫持咒之人,或是护持禅定,使修行人安住法忍,此人便能亲住于如来的座下。如果是情欲的习气与想念的习气均衡相等,就会既不飞举也不下坠,而生于人间,想念之心清明,就是聪明的人,情欲之心深重,就是愚钝的人。如果是情欲的习气多,想念的习气少,就会流入横行的畜生道,习气重的成为驴马猪狗等毛群走兽,习气轻的成为雀鸽鸳鸯等羽族飞禽。如果是七分情欲的习气,三分想念的习气,就会沉于水轮之下,以至于无饮无食,就这样受苦要经历百千劫的时间。如果是九分情欲的习气,一分想念的习气,就会向下透过火轮,身入风火二轮相交之地,习气轻的生在有间地狱,重的生在无间地狱。如果纯是情欲的习气,便会即刻沉入阿鼻地狱。如果在下沉之心中,有诽谤大乘佛法、破坏佛的禁戒、以诳言妄语说法、虚贪信众的供养、滥受他人恭敬,甚至犯了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和出佛身血)或者十重戒(杀、盗、淫、妄、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吝、故嗔及谤三宝等)之罪,更要辗转生于十方阿鼻地狱。这些都是循着各人所造的恶业,而招感的苦报,虽是各自业力所招感,但在众生同业所感生的同分地狱中,却兼有他们各自的业力本元所成之地………
………其次,众生如果没有破大小乘律仪、犯菩萨禁戒、诽谤诸佛涅槃至理等重罪,而是造了其他旁杂的罪业,那么经过多劫地狱之火的烧燃后,偿还罪业完毕还要受身为各种鬼形。假若他堕入地狱的根本原因,是贪取财物的罪业,那么此人地狱罪报完毕后,遇所贪之物而成形,变怪作乱,叫做怪鬼。假若是因为贪求美色的罪业,那么此人地狱罪报完毕后,遇风而成形,叫做魃鬼(神异经云:魃鬼长二三尺,其行如风,所现之处必大旱。盖以酷淫,则致阴阳不合,妖风能令云雨不成也)。假若是因为贪求诈伪诱惑的罪业,那么此人地狱罪报完毕后,遇畜类而成形,叫做魅鬼(如狐狸之类的妖魅,会变形惑人,令人丧失道德)。假若是因为贪求嗔恨的罪业,那么此人地狱罪报完毕后,遇毒虫而成形,叫做蛊毒鬼。假若是因为贪忆宿怨的罪业,那么此人地狱罪报完毕后,遇衰败之气而成形,叫做疠鬼(疠鬼所在之处,多为瘟疫流行之地)。假若是因为贪求傲慢的罪业,那么此人地狱罪报完毕后,遇蒸腾之气而成形,叫做饿鬼。假若是因为贪求诬罔的罪业,那么此人地狱罪报完毕后,遇幽隐暗昧之境而成形,叫做魇鬼(魇压熟睡之人,令其气不得伸)。假若是因为贪求邪见、妄作聪明的罪业,那么此人地狱罪报完毕后,遇到山川日月之精气而成形,叫做魍魉鬼(形如小儿,独足,善犯人,又好学人声,迷惑于人)。假若是因为贪求谄诈、成己之私的罪业,那么此人地狱罪报完毕后,遇到明灵的咒术而成形,叫做役使鬼。假若是因为贪求朋党之争、助恶兴讼的罪业,那么此人地狱罪报完毕后,遇人而附体成形,传达隐私、祸福吉凶之事,叫做传送鬼。这些人都是因为纯情无想而坠落,待地狱之业火烧尽干枯,上出地狱而为鬼,这种种的果报,都是自己的妄想业力所招引,如果能了悟菩提正觉,则纯是妙明圆满的自性,一切的地狱、恶鬼等相皆是幻化,本无所有。
其次,鬼道的罪业既已受尽,则情欲与想念的二种习气全部成空,这样才能转生于世间,与他原先所负财物之人、或所欠性命之冤家相遇,以畜生身偿还他宿世的旧债。遇物成形的怪鬼,所附之物败坏则鬼报受尽,转生于世间多为枭鸟之类。遇风成形的魃鬼,风力销散则鬼报受尽,转生于世间多为色禽淫兽等不祥之异类。遇畜成形的魅鬼,所附之畜死亡则鬼报受尽,转生于世间多为狐类。遇虫成形的蛊毒鬼,所附之毒虫死亡则鬼报受尽,转生于世间多为蛇蝎等毒类。遇衰败之气而成形的疠鬼,衰败之气穷竭则鬼报受尽,转生于世间多为寄生之蛔类。秉受蒸腾之气而成形的饿鬼,蒸腾之气消散则鬼报受尽,转生于世间多为猪羊等可食之类。绵延幽暗之境而成形的魇鬼,幽暗消散则鬼报受尽,转生于世间多貂鼠等供人服饰穿着之类。和合精气而成形的魍魉鬼,和合之精气消散则鬼报受尽,转生于世间多为随时节迁徙的应类。依明灵的咒术而成形的役使鬼,咒力灭除则鬼报受尽,转生于世间多为兆示吉祥的灵禽文兽之类。依附人身的传送鬼,所依附之人死亡则鬼报受尽,转生于世间多为犬、猫等顺循人性之类。这十类畜生都是鬼报业火烧尽干枯后,为了偿还宿世的旧债,傍生于人天而沦为畜生,这都是自己虚妄的业力所招引,如果能了悟菩提正觉,那么这些业力因缘皆是虚幻的妄想,本无所有。如你所说的宝莲香比丘尼,以及琉璃王和善星比丘等,他们的恶业本是自己所造,并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从地而出,更不是他人所加与,完全是自己的妄想所感招,最终还是自作自受,但在正觉菩提心中,一切都是虚浮的妄想凝结所成。
其次,从这些畜生身上酬取先世的宿债,假若债主酬取的份额超过了所要偿还宿债,那么这些畜生道的众生就会转生人道,来征讨它过份的偿还。如果债主有能力而且又有福德,就可以在人道中不舍人身来偿还多收的部分,抵消掉征讨之力。如果债主没有福德,还要转生为畜生来偿还超收的价值。阿难!你应当知道,如果多用了对方的钱物,或过分劳役对方的体力,那么偿清后自然就停下来,但如果在它还债期间,杀害了他的身体性命,或者吃了他的血肉,那么这样就会生生世世,相互诛杀、相互吞食,纵然经过微尘数劫也不可能停止,就象转动的车轮互为高下,永无休息之时,除非修习奢摩他及佛陀出世救度之外,否则永远也不可能停息安寝。
你现在应当知道,枭类的众生债务还清,恢复人形而再生人道之中,就杂合于冥顽之类。兆示灾祸的众生债务还清,恢复人形而再生人道之中,就杂合于怪异之类。狐类的众生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人道之中,就杂合于庸俗之类。毒类的众生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人道之中,就杂合于狠毒之类。蛔类的众生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人道之中,就杂合于卑微下贱之类。供人食用之类的众生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人道之中,就杂合于柔弱无能之类。供人穿着之类的众生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人道之中,就杂合于劳苦杂役之类。应类的众生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人道之中,就杂合于文人秀士之类。兆示吉祥的众生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人道之中,就杂合于世智辩聪之类。顺循人性的众生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人道之中,就杂合于通情达理之类。这些都是因为宿世的债务酬偿完毕,而恢复人道之形,都是无始以来的恶业颠倒计度,而相生相杀,既不能得遇如来,又不能听闻正法,因此在尘劳烦恼中轮转,这些就叫做是最值得怜悯之人。
还有一些人不依自性正觉修习三摩地,而是别修识心妄念,一心存想固守色身形骸,游历于常人所不能及的山林深处,这便有十种仙道。众生长期专心服食各种食物而不间断,在服食之道上圆满成就,身体轻清,走路快捷,叫做地行仙。长期专心于草木药物而不间断,在药物之道上圆满成就,可以步行如飞,登山越岭,叫做飞行仙。长期专心于金石化炼而不间断,在化炼之道上圆满成就,可以脱胎换骨,游行世外,叫做游行仙。专心一致修炼气脉导引而不间断,在精气之道上圆满成就,可以腾云驾雾,叫做空行仙。专心致志来吞纳口中的津液而不间断,在津液润泽的德用之道上圆满成就,能乘正气,游于天上,叫做天行仙。专心致志吸日月之精华,餐云霞之色彩,久行不息,在吸纳粹取之道上圆满成就,精气潜通,可以穿金石、蹈水火,任运无碍,叫做通行仙。专心持咒,修炼禁法而不停息,在咒术禁法之道上圆满成就,能降妖驱魔,济世利人,叫做道行仙。坚固精神忆念,存想专注,久行不息,在思惟忆念之道上圆满成就,精神出入自在,形神照应,叫做照行仙。坚固其心以成交媾(道家有南北两派,南派以男女交合为交媾,北派以心火和肾水的感应为交媾),久行不息,在感应之道上圆满成就,名为做精行仙。坚固其心以求天地变化之道,久行不息,在觉悟天地变化之理上圆满成就,随意变现,自在无碍,能呼风唤雨、移山填海,叫做绝行仙。这些仙人都是在人道中修炼身心,不修自性正觉,而是心外别求长生之理,使寿命维持千万岁,他们休养止住于深山茂林,或者大海岛中,与人世隔绝,但还是没有离开轮回的妄想流转,如果不修自性的三昧正觉,福报享尽则还来世间,散入于诸趣之中。
世间人不求取常住的真性,又不能舍离妻妾的恩爱,但能持守正心不流逸于邪淫之中,正心澄净莹洁,自然生发光明,命终之后上生天界,与日月相邻,这一类众生名为四天王天。对于自己的妻室,淫爱之心已十分微薄,于清净独居时,偶尔还有欲念生起,不能得到清净的全味,这种人命终后,就能超越日月之光明,居于人间之顶,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这叫做忉利天。夫妻相会,逢淫欲心生起就暂且交欢,事后不再追思忆念,在人世间动念之时少,静心之时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之中朗然安住,那是日月光明所照不到的地方,这些人身上自有光明,这一类众生名为须焰摩天。于一切时常在清净中,有相应的欲触逼迫,还不能完全拒绝,命终之后就能上升到精细微妙之境,不与下界人天之境相接,乃至于劫尽世界坏灭之时,火水风三大灾劫都不能波及,这一类众生名为兜率陀天。我已完全没有了淫欲之心,只是应你所求而行欲事,但于玉体横陈之时,味同嚼蜡,全无乐趣,这些人命终后超越下界诸天,生于随已意乐而化现之地,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就叫做乐变化天。没有世俗的男女心念,而随顺世间行夫妻之事,于行事相交之时神游境外,了然超越,这些人命终之后便能超出无化境的兜率天,以及化境的乐变化天,这一类众生名为他化自在天。这六种天人,形体上虽然渐渐出离了男女交合的动触(仅以拥抱、握手、对笑、熟视、暂视等极细微之行为以代之。有偈云:四王忉利欲交抱,夜摩执手兜率笑,化乐熟视他暂视,此是六天淫欲乐),但心行迹相上尚且还有交合之想,从此以下,直至阿鼻地狱,都叫做欲界。


二、色界

  世间一切修心之人,不借助禅那的修习,就没有无漏的出世智慧,但能执身自守不行淫欲,无论行住坐卧,都没有欲爱的想念,欲爱的染着不再生起,就不会再留住于欲界,此人就会在应念生身成为梵天之众(离欲清净),这一类众生叫做梵众天。欲界的淫习既然除尽,离欲的清净心显现,于各种律仪爱乐遵守、随顺不犯,此人即刻成就梵天之德,这一类众生叫做梵辅天。身心清净,妙德圆满,言行举止威仪不缺,不但一切禁戒都清净无犯,而且还明悟戒律威仪之道理,此人即刻成为统领梵天大众的大梵王,这一类众生叫大梵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这三类超胜之流,已不受一切淫欲的苦恼逼迫,虽然不是正修的真正三摩地,但于清净心中,已不为欲界的尘劳烦恼所动摇,称为初禅。
其次,在梵天中统摄梵天天人,清净的梵行圆满,心如止水,澄湛寂然而不动摇,寂湛功深而光明生发,这样一类众生的名为少光天。身光心光辗转映照,照耀无尽虚空,映澈十方世界遍成晶莹的琉璃之色,这一类众生的名为无量光天。以吸纳执持圆满的光明,来取代世间的言语音声,从而成就教化之体,阐扬清净的梵行,具足无尽的妙用,这一类众生的名为光音天。阿难!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这三种超胜之流,已不受一切忧愁的逼迫,虽然不是正修的真正三摩地,但清净的心中,欲界粗鄙的尘劳烦恼已经降伏,称为二禅。
光音天的天人以圆满的光明取代音声,透过光音使清净的妙理得以宣扬,使清净之行更加精纯,而通于寂灭之乐境,这一类众生名为少净天。清净的空性显现,清净之行同于虚空无边无际,身心轻安如太虚空无挂无碍,成就寂灭的大乐,这一类众生名为无量净天。内空身心,外空世界,一切都归于圆满的清净,纯净之德行圆满成就,超胜的依托之境现前,而归于寂灭的大乐,这一类众生名为遍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这三种超胜之流,大随顺于净乐之行,身心自在安然,得无量喜乐,虽然不是正修的真正三摩地,但安然自在心中,欢喜妙乐具足无余,称为三禅。
其次,遍净天人身心都不再受任何烦恼的逼迫,各种痛苦的成因也完全灭尽,但又能认识到空寂之妙乐并非常住,长久之后必定坏灭,因此顿时舍离苦乐二心,粗重的苦乐之相也随之灭除,清净的福德生起,这一类众生名为福生天。舍离苦乐之心圆满,融通一切事理,对清净之行有了超胜的认识,净福深广没有任何遮障,上妙随顺之净福穷尽未来时空的边际,这一类众生名为福爱天。
从福爱天中有两种不同的道路:如果是从先前无量清净光明心中,生起清净的福德,福德圆满妙明,并依此修证而住,这一类众生名为广果天。如果是从先前的双离苦乐之心,精研舍离而连续不断,圆满究竟舍离之道,身心俱皆泯灭,心如寒灰,凝然不动可以经过五百大劫,但他既然以生灭心为本修的因地,所以不能显发不生不灭的自性,因此初半劫时还能灭尽心想,后半劫时想心又生起,这一类众生名为无想天。
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这四种超胜之流,一切世间的苦乐境界所不能动摇,虽然不是无为的真正不动境地,但净行之福及无想之境得之于心,而且功用纯熟,称为四禅。四禅天中还有五种不还天,这些天人于下界中九品的烦恼习气(思惑的品数有八十一,三果圣人已断尽欲界九品思惑,不起现行,习气亦除,故说九品习气俱时灭尽),同时断除灭尽,苦乐之心双双舍离,欲界中没有了可选择的居住之地(灭尽九品的烦恼习气,无可依托的受生之因),所以只能以舍心众生的同分妄见,于四禅天中安立所居之处。
苦乐之心双双灭除,欣求与厌离之心不再交战于胸中,心无烦恼,这一类众生名为无烦天。如同机关与设备独立分开而不能运行一样(机:机关、核心。括:外围装置。没有发动机的汽车外壳,与没有汽车外壳的发动机,都无法行驶),心境相脱没有了交互之地,则欣求与厌离之心亦得灭除,这一类众生名为无热天。十方世界,唯是圆满澄湛妙明的能见之性,再没有尘境质碍等一切的沉垢,这一类众生名为善见天。精纯的见性显现在前,就能象陶师捏土为器、铸匠熔金造像一样,心之所至,任运成就,这一类众生名为善现天。追究这些物质化现的根本,穷尽物质色性的本性,入于空无边际处(色性本空,无有边际,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一类众生名为色究竟天。阿难!这五种不还天是极其高妙的境界,即使是四禅天的四位天王,也只能钦仰和听闻它们的高名,而不能亲知亲见,就像现在旷野深山中的圣地道场,都是阿罗汉所住持,世间的凡夫俗子所不能见到一样。
这十八种天界的天人(初禅的三种天界,二禅的三种天界,三禅的三种天界,以及四禅的四种天界,再加上五不还天),以大丈夫身独修禅定,无男女情欲之交合,但还没有完全脱离形体的牵累,所以自从五不还天下至初禅天叫做色界。


三、无色界

 从色界之顶的色究竟天的边际中,其间又有两种不同的道路。如果从苦乐的舍离之心发起无漏的智慧,智慧光明圆满通达,便可以超出色尘成为阿罗汉,入于大乘菩萨之流,这一类众生名为回心(回转心意,改邪归正之意)大阿罗汉。如果从苦乐的舍离心中,舍离厌有之心得到成就,觉知到色身是一种挂碍,而消陨挂碍灭除对身体的执着,入于空无所有之境,这一类众生名为空无边处天。身形色尘的挂碍既已消陨灭除,没有了挂碍也没有了灭除之心,只留下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指八识中的第八识,译作藏识,含藏一切诸法种子故,此识染净同源,如果以染污而言,无明依之而起,结业由之而生,具足烦恼尘劳,变现根身世界。如果以清净的本体而言,就是本觉心源,离念清净,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既前文之庵摩罗识),及末那识中半分微细的内缘法执(八识中之第七识,华译思量,又译作意,它恒常在审察,恒常在思量,在审察思量中,内依八识而执法,外托六识缘尘而执我。今色空既尽,末那无境所托,外缘粗显半分已灭,唯内缘八识,半分微细尚存),这一类众生名为识无边处天。色尘消陨,空境消亡,微细的末那识心全部灭尽,十方空寂,迥然无所攸往,这一类众生名为无所有处天(外道将这种冥然无知的境界称为冥谛)。阿赖耶识的本性就是不生不灭,但以灭尽之道穷究细研,于无尽之中发宣灭尽之性,这时阿赖耶识好象存在,又好象不存在,好象灭尽了,又好象没有灭尽,这一类众生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天(非想:没有了识心。非非想:并非没有了识心)。这些天人穷究空性,而不能尽得真空妙理,从五不还天的圣道来穷究空性的这一类天人,名为不回心的钝根阿罗汉;如果是从无想天等诸外道天来穷究空性,而不知回归于无漏的智慧,迷于有漏之想为真空,又不能听闻大乘圣道,最终还要堕入轮回,流转于六道之中。诸天界的每一个天人,都是凡夫的业果酬答,酬答完毕天福享尽后,还要堕入轮回(五不还天的圣人除外),至于各天的天王,则是大乘菩萨神通游戏于正定的三摩地,渐次向上增进,回向圣伦的正修行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与非想非非想处天这四空天,身心相继灭尽,定性显现在前,没有了色尘的业果酬答,从此空无边处天始,至非想非非想处终,称为无色界。

 
这些(指三界众生)都是由于不能了知妙明的正觉真心,以妄逐妄而妄有三界,三界之中还有四种阿修罗类的众生。如果在鬼道中以护持佛法的功德力,而乘着神通入于空无边处,这一类阿修罗从卵而生,仍为鬼趣所摄。如果在天界中天德下降而遭贬坠落,其所居之处邻近日月,这一类阿修罗从胎而出,为人趣所摄。还有一类执掌持世界的修罗王,他们力能洞天而无所畏惧,能与梵王以及天帝释、四大天王争夺权利,这一类阿修罗是因变化而有,为天趣所摄。阿难!另外还有一种下劣的阿修罗,他们生活于大海之中,潜藏于水穴之内,白天游行于虚空,晚上归宿于水中,这一类阿修罗因湿气而有,为畜生趣所摄。

地狱、饿鬼、畜生、人、仙、天及阿修罗等七趣,如果精细研究他们的根本,都是昏沉迷惑的种种有为之相,因为妄想而受生,也因为妄想而随着业力轮转,但在圆满妙明无造作的本觉心中,则皆如虚空中幻现的狂华,并无实体所能依着,只是一种虚幻的妄见,更没有任何根源头绪可追寻。
这些众生不能认识到妙明的正觉真心,枉受六道七趣的轮回之苦,经过无量劫数也不能够得到真正的清净,都是因为随顺杀盗淫三种恶习的缘故,与这三种恶习相反的,就是无杀无盗无淫,有杀盗淫三种恶习的就是鬼道众生,没有杀盗淫三种恶气的就是天人境界,这种有与无的互相倾夺,就生起轮回的性能。如果能了悟妙觉真心,发起三摩提,则妙明的正觉寂然常住,有无双亡,无二之心亦灭,尚且没有不杀不偷不淫之善行,哪里会更有随顺杀盗淫之恶事呢?
不断除杀盗淫三种恶业,则众生各自造业各自受报,恶因或轻或重各各不同,但众多自业所共同感生的境界中,并非没有各自的定处,这都是各自的妄念所发生,至于生起妄念的根本,则没有任何原因,无可寻究之根源。所以你要勉励那些修行人,要证得无上菩提,必须先要断除杀盗淫三种迷惑,如果不断尽这三种迷惑,即使得到神通也只是世间的有为功用,习气不能灭尽,最终只能落于魔道。然而灭除妄想之心,只能是以虚妄逐虚妄,妄上加妄而已,如来说这是最值得怜悯的人!妄念是自已的迷惑所造,并非是菩提正觉的过错,能依照这样说的,才是正确说法,如果作其他的说法,那就是魔王的邪说。


[create_time]2012-12-21 20:09:24[/create_time]2013-01-05 17:47:16[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71[alue_good]慧闻经典[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d9a54c944b82b2b7d1a28746?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正法眼藏照世间,涅槃妙心度有缘[slogan]正法眼藏照世间,涅槃妙心度有缘[intro]41011[view_count]

『轮回』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谁能告诉我?

轮回: lún huí
  ①循环:如轮转动,周而复始,无有穷尽。 
  佛教的轮回:“六道轮回”。原是印度婆罗门教主要教义之一,佛教沿用发展。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就永远在“六道”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故称。虽然今天的科学还无法证实,但佛教认为这是有情生命的真实相状。 【佛学名词】  梵语:Sa?5?1sāra ,音译僧娑洛。谓众生由惑业之因(贪、嗔、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回,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又作生死、生死轮回、生死相续、轮回转生、流转、轮转。本为古印度婆罗门教主要教义之一,佛教沿袭之并加以发展,注入自己之教义。婆罗门教认为四大种姓及贱民于轮回中生生世世永袭不变。佛教则主张业报之前,众生平等,下等种姓今生若修善德,来世可生为上等种姓,甚至可生至天界;而上等种姓今生若有恶行,来世则将生于下等种姓,乃至下地狱,并由此说明人间不平等之原因。【轮回原因】   轮回是佛教的基本理论,认为人永远处于生死循环状态,循环的线路有六条,在哪条道上循环取决于活着时所做的善事和恶事。 例如,做了恶事,死后下地狱受刑,刑满后投胎变动物,动物死后的循环,再取决于它活着时作的"业"。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机械循环。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种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和合的僧团、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阿修罗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地狱、饿鬼、畜生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 【超脱轮回】   盖欲灭六道轮回之苦,则必先断其苦因(贪、嗔、痴三毒),谓三毒犹如种子之能生芽,故众生流转三有(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不得出离,若断灭我执及贪、嗔、痴,则诸苦亦断。人处六尘境,难得不污染,读经见空性,渐得出泥潭。若能勤苦修,证得罗汉果,则得涅盘乐,不再有轮回。[《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分别善恶业报经》卷上、《观佛三昧海经》卷六、《观无量心品》、《法华经》卷一、《正法念处经》卷四十一、《南本涅盘经》卷十六、《大智度论》卷三十、卷七十七、《成唯识论》卷四]


[create_time]2013-10-28 11:39:51[/create_time]2013-11-11 13:42:46[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1[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78[view_count]

佛教中的轮回是什么意思

人世间一切的现象都离不了轮回循环的道理,宇宙物理的运转是轮回,善恶六道的受生是轮回,人生生死的变异也是轮回。宇宙物理的自然变化,譬如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流转,昼夜六时的交替,是一种时间的轮回。东西南北方位的转换,这里、那里、他方、此处的不同,是空间的轮回。综合看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何尝不是轮回现象的体现?譬如风起云动,凝聚成雨,雨水被太阳蒸发成云,云再转变成雨,如此周而复始,都是轮回的现象。也是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道理。


[create_time]2017-05-24 09:35:15[/create_time]2017-06-08 09:26:55[finished_time]7[reply_count]8[alue_good]刘尊国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public.1.46f5c68.l1ngAKTOd0GuzGNO7tQQWA.jpg[avatar]知道合伙人宗教行家[slogan]辽宁大石桥牛头山双泉寺五台山下院居士。法号【昌淼】为民救苦救难。[intro]5832[view_count]

法界众生与六道众生和三界众生是一样的么

我的看法:
法界——佛界、灵天界、物地界、生命界
佛法即是真宇宙的内在客观规律,涵盖一切
佛涅磐(永不陷入轮回)灭度(无需再受度化),脱离它三界
三界——灵天界、物地界、生命界
灵天界——菩萨、神魔、鬼仙、修罗,得气法
菩萨、神仙多居天,妖魔鬼怪隐于地,修罗游荡
物地界——性分五行,始开化

生命界——人(得灵少法)、畜(少灵),基五行
六道(轮回)——物地(地狱)、生命(人、畜)、灵天(魔、鬼、阿修罗)
PS1:宇宙一统,时(运动性)空(三维体)两分,四维(先-后、长、宽、高)八象(前、后、左、右、上、下、里、外)。极北天公南地母,黑洞孕生白世界,六道轮回七回归。
PS2:三界、六道——佛家另有专解,但未一统


[create_time]2013-02-23 12:43:13[/create_time]2013-04-13 18:13:20[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5[alue_good]一池秋水皱[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61d31b0.35FAkdVWObsrFhc9pwfShA.jpg?time=3917&tieba_portrait_time=3917[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55[view_count]

上一篇:梦见你的那一夜

下一篇:流行美最新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