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记载

时间:2024-07-25 19:45:02编辑:花茶君

明代记载艺术设计主要文献有哪四个

明代记载艺术设计主要文献有四个是图、谱、说、考,这四个是明代设计制度研究的文献基础。1. 材巧工美,制器尚用—强调实用性。《梦溪笔谈》中关于器物制造的描述非常强调于“用”,即适用性、功能性的造物观。它记载道:古人制造铜镜,2. 遵守古制,制器尚数—工匠精神。沈括提到,有一名官员在游玩时,捡到一只玉钗,造型别致,做工精巧,但可惜的是钗子已折断,不复完整。后来他3. 绿色生态—巧妙利用自然资源。《梦溪笔谈》中有着丰富的生态设计哲学理念,即以“虚能纳声”为例,古时人们经常用牛皮做成箭袋,不只是因为牛皮坚硬耐磨,更


[create_time]2022-12-27 12:44:25[/create_time]2022-12-31 10:05:2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帐号已注销[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8580b22.WgSQDMtdJ6h7URDeWcY4fQ.jpg?time=8791&tieba_portrait_time=8791[avatar]超过2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3[view_count]

关于明代历史的书籍主要有哪些?

明代的古籍史料,重要的几种介绍如下:

1、《明实录》是明代史料的最重要的源头,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据抄本校勘,共计正文133册,校勘记29册,附录21册,共183册,经过校勘之后的这套书依然是影印本的,没有标点。市面上也买不到的。最近线装书局出了一套《抄本明实录》,定价过万元。

2、《明史》,二十四史之一,有中华书局点校本,清朝编撰的官方明代正史,共28册。常见,也容易阅读。

3、《国榷》,有中华书局断句本,六册,私修的纪传体明史,未曾刊刻,也未曾被清廷删改,故保留了不少满洲人早期与明朝关系的史料;

4、《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成书在《明史》之前,有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史料价值较高,也因册数少(4册),最便阅读。

5、《明通鉴》,编年体正史,有考异。岳麓书社的点校简体字本,册数仅3册,便于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的一册本为影印本。

6、《明会典》,官修之政书,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书为必读。但建国后未有整理本面世。

7、《南疆逸史》、《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则为南明史料中最为详备者,中华书局版本因出版较早,又无重印,故不易得。

8、《国朝典汇》为崇祯年间编订,明代人研究本朝历史(太祖直至穆宗)的著作,在清代为禁书,有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目前,市面上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的影印本出售。

9、《弇州史料》前、后集,私家修撰之史书,是《明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create_time]2021-12-20 10:17:41[/create_time]2022-01-04 10:12:13[finished_time]17[reply_count]3[alue_good]飞飞在天336eb[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b3e3b39.6lolDujvrvKAS1kda00liQ.jpg?time=2812&tieba_portrait_time=2812[avatar]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slogan]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intro]4251[view_count]

关于明代历史的书籍主要有哪些

明代的古籍史料,重要的几种介绍如下:

1、《明实录》是明代史料的最重要的源头,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据抄本校勘,共计正文133册,校勘记29册,附录21册,共183册,经过校勘之后的这套书依然是影印本的,没有标点。市面上也买不到的。最近线装书局出了一套《抄本明实录》,定价过万元。

2、《明史》,二十四史之一,有中华书局点校本,清朝编撰的官方明代正史,共28册。常见,也容易阅读。

3、《国榷》,有中华书局断句本,六册,私修的纪传体明史,未曾刊刻,也未曾被清廷删改,故保留了不少满洲人早期与明朝关系的史料;

4、《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成书在《明史》之前,有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史料价值较高,也因册数少(4册),最便阅读。

5、《明通鉴》,编年体正史,有考异。岳麓书社的点校简体字本,册数仅3册,便于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的一册本为影印本。

6、《明会典》,官修之政书,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书为必读。但建国后未有整理本面世。

7、《南疆逸史》、《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则为南明史料中最为详备者,中华书局版本因出版较早,又无重印,故不易得。

8、《国朝典汇》为崇祯年间编订,明代人研究本朝历史(太祖直至穆宗)的著作,在清代为禁书,有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目前,市面上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的影印本出售。

9、《弇州史料》前、后集,私家修撰之史书,是《明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create_time]2022-06-30 04:28:58[/create_time]2022-01-05 10:12: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百度网友39d0941fda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a9e794e.TvEs00rBCWKrbFn-XRR85A.jpg?time=3478&tieba_portrait_time=3478[avatar]TA获得超过38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17[view_count]

朱元璋杀了多少个功臣?

朱元璋杀了29个功臣。明初135位功臣,战死66位,赐死的有29位,正常死亡的有40位,除去战死,功臣被杀得也有29/69≈42%,没那么夸张,但杀得确实太多。而更详细的记载可以看国榷。明谈迁。中华书局1958。明朝开国元勋中,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徐达发背痈吃蒸鹅而死;常遇春病故早亡,躲过一劫;刘伯温据说被胡惟庸授令毒死。朱元璋的随从但胡惟庸自己也没有得意多久,不久就被主子以“擅权植党”、“枉法诬贤”的罪名处死,遭受牵连者多达三万余人,朱元璋甚至在胡死后十年,还给他安插了一个“通倭谋反”的十恶不赦罪名,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胡的死,造成了终明朝一代没有宰相一职,从此自秦汉以来建立的宰相制度,在此宣告寿终正寝,明朝以后的清朝,只有口称“奴才”的所谓“大学士”而没有铁骨铮铮为民请命的魏征、文天祥等宰相,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的悲哀。

[create_time]2022-02-08 13:11:49[/create_time]2022-02-14 16:24: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0[alue_good]游戏人生说游戏[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987efe764b84e2f3b98c8c71542b4779.jpeg[avatar]专注于游戏知识的分享,带你领略电竞魅力[slogan]专注于游戏知识的分享,带你领略电竞魅力[intro]14150[view_count]

朱元璋杀了多少个功臣?

明朝开国功臣34人中朱元璋杀了30个。明朝的开国元勋一共有三十四位,他们分别是:徐达、常茂、李善长、李文忠、冯胜、郑愈、汤和、傅友德、蓝玉、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祯、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朱亮祖、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而最终朱元璋没有杀的,只有信国公汤和、黔宁王沐英、武定侯郭英和长兴候耿炳文。朱元璋为政举措中央集权明初官僚机构沿袭自元朝。朱元璋进行了改革,在中央废除中书省,明初中书省负责天下政务,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丞相后最甚。胡惟庸势力逐渐大,威胁皇权,且日益骄横,懈怠政事。于是,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

[create_time]2022-03-08 16:54:01[/create_time]2021-11-24 13:46:01[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8[alue_good]鹰志说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5925626c11487b92bdaa0bc20acf2d00.jpeg[avatar]专注于分享生活经验,科普生活小常识[slogan]专注于分享生活经验,科普生活小常识[intro]37445[view_count]

中国明朝时共有多少藩国?

  在中国,藩国和诸候国不一样。藩国特指封建王朝的藩王的封地,也就是俗称的“一字王”如秦王,晋王,汉王,潞王等。据不完全统计,明朝共有64个藩国。
  秦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陕西西安府。
  晋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
  燕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北平,后为帝系,是为明成祖。
  周王:明太祖子,初封为吴王,建国于浙江钱塘府,后改封为周王,建国于北宋故都河南开封府。
  楚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湖广武昌府。
  齐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青州,因罪被禁锢京师,不久即被正式废为庶人,取消齐王封爵,藩国也被废除。
  潭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湖南长沙。
  鲁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山东兖州府。
  蜀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四川成都府。
  湘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后获罪削去湘王爵位,废除封国。
  代王:明太祖子,初封为豫王,后改封为代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
  肃王:明太祖子,初封为汉王,后改封为肃王,初建藩国于平凉府,又就藩甘州府,后建藩国于甘肃兰州府。
  辽王:明太祖子,初封为卫王,初建藩于辽宁广宁府,后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
  庆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
  宁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于大宁卫,后建藩国于江西南昌府。
  岷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于甘肃岷州府,后建藩国于湖广武冈府。
  谷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后改建藩国于长沙。后阴谋政变,获罪削去谷王爵位,废除封国。
  韩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国于开源,后改建藩国于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
  沈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开源潞州府(今山西长治市)。
  安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甘肃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市)。
  唐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河南南阳府。
  郢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湖广安陆府。
  伊王:明太祖子,建藩国于河南洛阳府,明世宗时削去伊王爵位,废除封国。
  靖江王(明太祖朱元璋侄子):建藩国于广西桂林府。
  吴王:允熥,懿文太子标第三子,封国杭州,未就藩;
  衡王:允熞,懿文太子标第四子;
  徐王:允(火熙),懿文太子标第五子。
  汉王:明成祖子,建藩国于山东乐安州,明宣宗时削去汉王爵位,废除封国。
  赵王:明成祖子,建藩国于河南安阳府。
  郑王:明仁宗子,初建藩国于凤翔府,后改建藩国于河南怀庆府(今河南省沁阳县)。
  越王:明仁宗子,因无子而废除封国。
  蕲王:明仁宗子,王位系追封。
  襄王:明仁宗子,初建藩国于湖南长沙府,后建藩国于湖广襄阳府。
  荆王:明仁宗子,初建藩国于建昌(今江西南城县),后建藩国于湖广蕲州府(今湖北蕲春县)。
  淮王:明仁宗子,初建藩国在广东韶州府(今广东韶关市),后因韶州多瘴疠,于1436年迁移到江西饶州府(今江西波阳县)。
  滕王:明仁宗子,因无子而废除封国。
  梁王:明仁宗子,因无子而废除封国。
  卫王:明仁宗子,因无子而废除封国。
  德王:明宣宗子,初封为荣王,后封为德王,初建藩国于山东德州府,后移国至山东济南府。
  许王:明宣宗子,无后绝嗣。
  秀王:明宣宗子,无后绝嗣。
  崇王:明宣宗子,建藩国于河南汝宁府(今河南省汝宁县)。
  吉王:明宣宗子,建藩国于湖广长沙府。
  忻王:明宣宗子,无后绝嗣。
  徽王:明宣宗子,建藩国于河南钧州府(今河南禹县),后废除封国。
  兴王:明宪宗子,建藩国于湖广安州府(今湖北安陆、钟祥一带)。子为明世宗,为帝系。
  岐王:明宪宗子,成化十四年(公元1487年)死,因无子而废除封国。
  益王:明宪宗子,建藩国于江西建昌府(今江西南城县)。
  衡王:明宪宗子,建藩国于山东青州府(今山东益都县)。
  荣王:明宪宗子,建藩国于湖广常德府(今湖南常德市)。
  雍王:明宪宗子,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死于地震后,也因无子嗣封,封国被废除。
  寿王:明宪宗子,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死后因无子而除封国。
  汝王:明宪宗子,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死后,因无子除封国。
  泾王:明宪宗子,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死后,因无子除封国。
  申王:明宪宗子,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死后,因无子除封国。
  裕王:明世宗子,后继位为皇,即明穆宗。
  景王:明世宗子,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死后,因无子除封国。。
  潞王:明穆宗子,建藩国于河南卫辉府。
  福王:明神宗子,建藩国于河南洛阳府。
  瑞王:明神宗子,建藩国于陕西汉中府,被张献忠所杀。
  惠王:明神宗子,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
  桂王:明神宗子,建藩国于湖广衡州府。
  信王:明光宗子,后继位为皇,即明思宗(后改为毅宗)。
  定王:明思宗子,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北京沦陷时14岁,下落不明,未就藩。
  永王:明思宗子,北京失陷时也下落不明,未就藩。


[create_time]2012-10-27 14:03:37[/create_time]2012-11-11 13:15:35[finished_time]8[reply_count]5[alue_good]最后线索[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d069ee0.BGr5SjW1t3-bbpnHRVZD6w.jpg?time=3388&tieba_portrait_time=3388[avatar]TA获得超过24.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148[view_count]

解析明朝战争

解析明朝战争:袁崇焕引兵捍卫京城,崇祯无辜冤杀这位16岁的少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阴暗一面。总而言之,看谁都不满意,看谁都想着将屠刀伸到他的脖子上。新上台的崇祯皇帝,选择重新启用袁崇焕,让他再度前往山海关防守。袁崇焕此次的东北之旅,直接让自己送入了坟墓。新主登基,老臣远行,关外觊觎,朝臣掣肘。这是崇祯皇帝上台之后的第一感觉,也是前朝几代皇帝留下来的王朝遗毒。当月,袁崇焕受到了崇祯皇帝的高级接待,袁崇焕看着崇祯皇帝,想到辽东军务的时候,直接放出了一句狠话:“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崇祯大喜,好家伙,等的就是你这句话!为了让袁崇焕在东北地区大展身手,袁崇焕总督蓟州、天津、莱州、登州、辽东五地军务。来到宁远之后,袁崇焕直接收拾了在驻守在皮岛的毛文龙,完全掌握了东北的军政大权。至此,辽东一地再也没有了能够掣肘袁崇焕的边疆大将。古代帝王,最喜帝王心术,也最喜欢玩弄朝臣掣肘这一套。袁崇焕此举,也渐渐让自己陷入了无尽的深渊。对于崇祯皇帝而言,他在东北一带的任何异常举动,都有可能成为他的心头大患。为何?清军一直在死磕辽西走廊这条防线,大明王朝的国运都交到了袁崇焕一人手中,如果袁崇焕投降了清军怎么办?他作为帝王,不应该想不到这一点。崇祯二年,皇太极联合蒙古兵,直接绕过辽西走廊,穿行燕山山脉,直扑北京城。皇太极带领主力进攻。蒙古军队出兵南下。十多万清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了边关重镇喜峰口,明军对此毫无准备,北京城外的喜峰口、洪山口、大安口四座关口被破。京城一带形势危急!袁崇焕急忙从宁远城撤离,马不停蹄的奔袭山海关,随即又亲自引兵狂飙奔袭出关,让部将分兵屯驻抚宁、迁安、丰润、玉田等地。他自己则亲自带领军队前往蓟州拦截皇太极。两军相战,皇太极战败,为了以防万一,袁崇焕直接冲到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大惊,此前刚刚听闻清军逼近北京城,这袁崇焕怎么跑到了北京城下?莫非?这清军是袁崇焕引入???北京城流言四起,几可诛心。朝堂大臣纷纷弹劾袁崇焕,斥责袁崇焕引兵入京。崇祯皇帝此时仍旧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并没有直接拿掉袁崇焕的兵权,而是下令紧闭城门,拒绝袁崇焕大军进城休整。随即,他又让袁崇焕引兵前往蓟州防守,不得擅动。袁崇焕刚刚抵达蓟州,听闻皇太极趁机抵达北京城下,他留下一部分军队,自己又带领大军奔袭北京城。北京城下,袁崇焕和皇太极多番恶战,屡屡击退皇太极。此时,皇太极将囚笼中的一名小太监放出,故意让然散播袁崇焕和自己有密约的事情。崇祯皇帝终于勃然大怒,再次下令让袁崇焕停驻城外,不得进京。而后,他让袁崇焕自己进京面圣,解释目前发生的一切。袁崇焕入城之后,直接被扔进了诏狱。袁崇焕扔进了诏狱。1630年年,八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下令抄没家产,凌迟处死,其余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之外。其实,换作任何一个帝王,国家荡灭之际,怀疑朝堂变心实属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一点,没有对,也没有错。没有那个帝王,会绝对的信任臣子,也没有那个臣子会绝对的效忠帝王。千古古训,人心难测。

[create_time]2023-06-02 10:21:53[/create_time]2023-06-14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事军小达[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7f1d5e0.mD32Q-lCbGKeZhzRkXdiKQ.jpg?time=10854&tieba_portrait_time=10854[avatar]超过11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view_count]

明朝主要战争

1.这里是明朝的一些著名战役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至四月明攻河南之战
明洪武元年(1368年)五月至八月明攻河北、大都之战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至二年(1369年)二月明攻山西之战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至十二月太原之战
明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至十二月明攻陕甘之战
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战
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明灭夏之战
明洪武四年(1371年)闰三月至六月夔州之战
明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阶、文之战
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明太祖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至三月明太祖第三次北征沙漠之战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至八月明太祖第四次北征沙漠之战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至十五年(1382年)闰二月明平云南之战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曲靖之战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至六月明太祖第五次北征沙漠之战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至二十一年(1388年)四月明太祖第六次北征沙漠之战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至三月明太祖第七次北征沙漠之战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三月明太祖第八次北征沙漠之战
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至四年(1402年)六月明靖难之役
明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真定之战
明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至十一月北平之战
明建文元年(1399年)十一月郑村坝之战
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白沟河之战
明建文三年(1401年)二月至三月夹河之战
明建文三年(1401年)闰三月滹沱河之战
明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至十二年(1414年)三月明平交阯之战
明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至六月明成祖第一次亲征漠北之战
明永乐十年(1412年)八月神投海之战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月至六月明成祖第二次亲征漠北之战
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六月海埚之战
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三月至九月明成祖第三次亲征漠北之战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七月至十一月明成祖第四次亲征漠北之战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至七月明成祖第五次亲征漠北之战
明正统元年(1436年)十一月至十三年(1448年)十月麓川之役
明正统三年(1438年)二月至四月狼山、兀鲁乃池之战
明正统六年(1441年)十二月麓川之战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三月至天顺五年(1461年)正月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至八月土木之役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北京之战
明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至二年(1466年)四月大藤峡之战
明成化九年(1473年)九月红盐池之战
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至七年(1512年)刘六、刘七起义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春西海之战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秋黑河墩之战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七月至四十四年(1565年)春明抗倭的战争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二月至五月王江陉之战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五月至八月乍浦、东沈庄之战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台州之战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新河之战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花街之战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上峰岭之战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长沙之战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横屿之战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九月林墩之战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冬仙游之战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春至四十五年(1586年)四月明灭吴平之战
明嘉清四十五年(1566年)七月万全右卫之战
明万历元年(1573年)三月至九月明平定都掌部落之战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正月至十二年(1584年)九月明平岳凤叛乱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至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二月镇北关之战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兆佳城之战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四月浑河之战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至二十八年(1600年)六月明平杨应龙之战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月至九月明平哱拜叛乱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六月至二十六年(1598年)十二月明抗倭援朝战争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平壤之战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古勒山之战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露梁海战
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至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四月明与后金战
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抚顺之战
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七月清河城之战
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二三月间萨尔浒之战
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八月叶赫城之战
明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至三年(1623年)十一月明平奢崇明之战
明天启二年(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河西之战
明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至崇桢三年(1630年)春明平安邦颜之战
明天启二年(1622年)十二月贵阳之战
明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两河之战
明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至五月永、蔺、尊之战
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宁远之战
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宁锦之战
明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至十七年(1644年)三月明末农民起义
明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永宁之战
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至三年(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正月京畿之战
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五月尊永之战
明崇祯四年(1631年)十一月至六年(1633年)春孔有德叛乱
明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凤阳之战
明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酆家店之战
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至十五年三月松锦之战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襄阳之战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至十五年(1642年)九月开封之战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朱仙镇之战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七月至九月汝州之战


2.下面的是一些具体的战役交战对象伤亡情况等

洪武二年常遇春,李文忠攻开平之战,一举拔掉元上都,元顺帝仓皇逃窜,一年后病逝,此战后,明朝修筑了开平卫,俯瞰整个北方蒙古草原,之后的几十年,虽然蒙古人偶有胜仗,但基本都是被明军追亡逐北。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捕鱼儿海大捷,灭敌数万,俘虏七万多人,北元政权的统治机构被一窝端俘虏到南京来,此战宣告了北元政权的最后灭亡,从此蒙古高原已不再有如成吉思汗时代统一的政权,之后的二百年里,虽然瓦刺和鞑靼在蒙古草原轮流坐庄,却早已不具备抗衡中原的实力,或依附于明朝,或偶尔骚扰,却终难再锨起大风浪。

永乐八年,明成祖第一次北征,在斡难河战役中大破鞑靼军主力,蒙古各部纷纷向明朝称臣,此战进一步削弱了蒙古各部落的实力,并瓦解了蒙古部落的内部。战后明朝以势力均衡的原则对蒙古的几个主要部落进行册封,明朝在北方的武功达到了极盛时期.


明正统14年,瓦刺大军在土木堡将明军打得全军覆没,并俘虏明英宗,名将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大破也先大军,迫使其交还英宗。蒙古军的兵败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先在内讧中被杀,分散的蒙古部落又重新接受了明朝的册封

公元1517年,明朝水师在广东屯门和西草湾接连重创葡萄牙水军,葡萄牙军队损失惨重,之后渐渐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转而以欺诈手段骗取了澳门。此战对明军的影响在于,明朝的战船和火炮都在此战后吸取欧洲的技术得到了改良和革新。


明朝中后期,倭寇横行,名将戚继光等致力于平倭战争,奋战数十年后终于平定倭寇。

明朝中后期,倭寇横行,名将戚继光等致力于平倭战争,奋战数十年后终于平定倭寇 明朝抗倭援朝战争,历时七年打败日本,不但确保了国土的平安,更使日本龟缩于岛中不敢扩张达300年。

明与清(后金)之间的萨尔浒决战两个国家的一场大搏斗,明朝主动发起了进攻,而且经过了近一年的备战,投入了空前多的兵员和物资,结局吃了败仗,明朝全局失败.


3.
(1).总的来看明朝战争又一部分属于内战,主要愿意就是朱氏子弟们的叛逆本性导致,偶然的是,这些反叛的行为有很大一部分竟然成功了,不管事实民心还是失去官员们的拥戴,不得不说明朝历代皇帝中没有几个好货。
(2).还有相当的一部分与北方鞑靼、东南方倭寇的对峙,由于明朝的禁海令使得倭寇们如鱼得水,也因为朝政的腐败衰弱北方的少数民族与明朝之间的和平很难持久,大明的江山最后也正是削弱与东南,灭亡与女真的。
(3).最后就是对外的一些战争,帮助李氏朝鲜抵抗日本的入侵,郑成功与葡萄牙入侵者的战斗等,也说明了明朝时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决绝,自此以后,在清朝时封建同志的削弱到达了极致,很难看到血气铮铮的民族战争了。


[create_time]2017-11-23 18:42:24[/create_time]2010-12-08 13:25:48[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27[alue_good]zhang91200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a5e35f2.bw1teR4dZMV3myP3_ihOow.jpg?time=2975&tieba_portrait_time=2975[avatar]超过1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316[view_count]

明朝的史记有什么书啊

1、明朝时期政府编写的《明实录》《明实录》的原本有四部,满清编完《明史》后就全部焚毁。

2、现存的《明实录》是明清时期的史官自己抄出来的。后来台湾中央研究院整理成130多本,但都不完整。

3、满清篡改历史《明通鉴》,《明通鉴》是夏燮一生精力的结晶。他不满记载颇失其真的官修《明史》,决意从事明史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参证群书,考其异同”,乃写成此书。

4、全书共一百卷,二百万字,记载明朝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历史。


[create_time]2022-10-19 09:40:43[/create_time]2022-10-28 06:54:1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67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56[view_count]

明朝的史记有什么书啊

  1、明朝时期政府编写的《明实录》《明实录》的原本有四部,满清编完《明史》后就全部焚毁。

  2、现存的《明实录》是明清时期的史官自己抄出来的。后来台湾中央研究院整理成130多本,但都不完整。

  3、满清篡改历史《明通鉴》,《明通鉴》是夏燮一生精力的结晶。他不满记载颇失其真的官修《明史》,决意从事明史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参证群书,考其异同”,乃写成此书。

  4、全书共一百卷,二百万字,记载明朝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历史。


[create_time]2023-01-24 22:43:08[/create_time]2023-02-08 18:20:5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读书的吕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9e972cb.1ZGltRuZVx7gtN66WGx6uA.jpg?time=7183&tieba_portrait_time=7183[avatar]TA获得超过221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view_count]

明朝重要历史事件

  历史是一门古老而有智慧的学科,初中历史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黄金时期,老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明朝重要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到你!


  明朝重要历史事件篇一:蓝玉案
  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朱元璋借蓝玉案彻底铲除了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将军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蓝玉是安徽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当初隶属于常遇春的帐下,对敌作战勇敢,是个常胜将军。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称赞他。

  蓝玉不仅身材高大,满面红光,富于勇气和谋略,有大将的才华。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死后,蓝玉屡次统帅大军作战,多次立功。太祖待他十分优厚。

  蓝玉渐渐地骄傲自满,畜养了很多庄奴,这些人都仗着蓝玉的威势暴虐凶横。蓝玉曾经抢占了东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问此事,蓝玉大怒,赶走了御史。

  蓝玉北征元军回来时,半夜敲击喜峰关关门,关吏没有及时开门接纳,蓝玉纵容士兵打破关门长驱直入。太祖听说这件事很不高兴。

  先前,太祖想封蓝玉为梁国公,因他犯错改封凉地,还把他的过错刻在铁券上。蓝玉仍然不知悔改,在侍奉皇上的宴会上出语傲慢。

  蓝玉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皇帝多次责备他。他西征回朝,太祖让他做太子太傅。蓝玉对位居宋、颍两公之下感到不高兴,说:“难道我不能胜任太师一职吗?”等到他入朝上奏。太祖往往不听他的,他更加不高兴。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列名《逆臣录》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蓝玉一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谋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剐凌迟处死,念及蓝玉与自己是儿女亲家,朱元璋心一软,宽大处理:碎剐改成剥皮。这样,刽子手把蓝大将军全须全尾整张人皮剥下来,算是留了全尸,并把人皮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在王府祭堂发现了这件“文物”。
  明朝重要历史事件篇二:南京教案
  南京教案又称南京教难,发生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事件的发起人是礼部侍郎署南京礼部尚书沈榷,这是基督教在中国所遇到的第一次教案。南京教案是东西方不同的 文化 价值观、晚明党派斗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成为晚明天主教传华后发生的第一起影响较大的反天主教事件。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风起云涌,猛烈地冲击着罗马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统治。面对宗教改革潮流,罗马教廷也采取了一些自我革新 措施 ,耶稣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为改变天主教在欧洲的困难局面,罗马教廷派遣耶稣会士前往中国传教,以扩大天主教的信仰领地及在东方的影响。

  在南京教案(1616年)以前,中间也有一些教士被当地人民围殴、侮辱、住宅被捣乱、被抓坐牢、被驱逐出境等事件发生。但这都仅属于地方性的事件,影响范围不大,而且很快就平息了。但南京教难却不同,这事在利玛窦死后第六年发生,断断续续维持了好几年,后果是颇为严重的。

  1619年7月15日,汤若望和他的教友们抵达了澳门,被安置在圣·保禄学院里。传教士们一踏上中国土地,便开始精心研习中国语言文化,甚至以掌握北京官话为目标。这些西方修士入乡随俗,脱下僧袍,换上儒服,住进中式房屋,并潜心研究中国经史和伦理,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在同朝野名流交往的过程中,这些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又熟读汉文典籍的西方传教士,自然赢得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达到其传播信仰的目的,这就是利玛窦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但有些狂热的传教士们,认为利玛窦过于迁就中国人,影响了天主教的“纯正性”,发展教徒速度太慢。在利玛窦去世之后,开始改变利氏的传教路线,采取激进式的传教方式,坚决排斥儒家思想,严禁中国教民祭天、祭祖、拜孔子,激起了社会人士的反感与怀疑,酿成“南京教案”,传教士们被驱逐,在中国内地几乎无立足之地。

  南京教案的经过是由当时南京的礼部侍郎沈灌发起的,他一向偏爱佛教,对基督教毫无好感,并且带动一班仇视基督教的人,常常逼迫__。在利玛窦死后,他便蠢蠢欲动,想起来排除基督教。1616年沈灌连上三张奏书给皇帝明神宗,沈灌告传教士的罪状主要有三方面:

  一、控告传教士送礼物给中国人是为了收买人心,以致在适当时候可以倾覆中国。

  二、传教士曾帮助中国修历,推算日蚀、月蚀等日期。沈灌认为传教士以西洋 方法 治历,违反尧舜一向的做法,是有意变乱中国传统。

  三、沈灌指控传教士破坏儒家文化,教导人不拜祭祖先,这更是中国人不能容忍的。

  沈灌上书皇帝后,皇帝并无反应,因上书理由不足,欠缺力量。加上中国信徒徐光启为传教士辩护,皇帝原本也不信沈灌的胡言,事情就不了了之。

  但沈灌一再上奏,引起各地群众排教。朝廷在压力下,只好下令“禁教”,勒令将传教士驱逐出境。于是传教士有些被杀,有些下在监里,日后又驱逐出境。这时传教士大多撤退到澳门,有些则躲在信徒家中,不能再公开传福音。在外表上教会活动看似停止了,但暗地里工作却未停止。不过这次南京教案,确实带给了教会一定的损失和限制,数年后,教案就平静了。明朝最后的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因推算日、月蚀的士大夫屡屡出错,令崇祯十分不满,于是又准许传教士进中国,天主教在中国又再度活跃起来了。

  明朝被推翻后,满清入主中国,朝代的改变,并没有影响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南京教案后七、八十年之间,天主教基本上的发展是很顺利的。当时中国十几个主要省份都建立了教堂,信徒人数达一百二十万。但就在教会顺利发展时,传教士之间在礼仪问题上,却产生了很大的争论,使教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打击。
  明朝重要历史事件篇三:郭桓案
  郭桓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属于官吏贪污案件。为了追赃又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小富百姓,遭到抄家破产的不计其数,百姓对此怨恨极深,朱元璋为了平息民怨又将审刑官吴庸等人处死。

  元朝末年的官僚机构极为腐朽,官吏贪腐成性,以至于明太祖在建国后十分注意政风甚至达到矫枉过正的地步。他一方面提倡廉洁,要求各级官吏遵纪守法,廉政爱民。另一方面对于官吏犯法特下重典,以吓阻官吏贪污腐败。如果有官员触犯贪污罪,则施以剥皮之刑。郭桓案爆发前,空印案、胡惟庸案先后发生,明太祖为了解决官员贪污,逐渐采取法外施刑的方式,而且也越来越重,并且设立锦衣卫以加强监控官员。他曾经感叹说:“朕才疏德薄,控御之道竭矣!”。

  1385年明太祖怀疑担任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与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偕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下令调查。同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郭桓利用职权,勾结李彧、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贪污,其事项有:

  一、私吞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降低朝廷岁收。

  二、私吞浙西的秋粮,浙西秋粮本应该上缴四百五十万石,郭桓只上缴两百多万石。

  三、征收赋税时,巧立名目,征收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郭桓等人总共贪污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为此,明太祖决心趁机扫荡全国贪污官员。

  明太祖令审刑司吴庸拷讯,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总计一共损失精粮两千四百万担,“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为了追赃粮,演变成全国骚动,民间富人莫不因此破产,史称“郭桓案”。最后,明太祖为了平息民怨,将审刑司吴庸杀了,并称折算赃粮实有两千石百多万石,“恐民不信,但略写七百万耳”。

  《明史·刑法二》记载郭桓案的起因时,曰:郭桓者,户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桓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明太祖在《大诰》感叹说:“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搞得这么过分的,实在是不多!”郭桓案与之前的空印案坐死数万人,这是明太祖过度重典肃贪的表现,让明朝官员警戒恐惧,时人谓:“郡县之官虽居穷山绝塞之地,去京师万余里外,皆悚心震胆,如神明临其庭,不敢少肆。”郭桓案因打击面过宽,使不少官员蒙受不白之冤,从而使肃政目标大打折扣。


[create_time]2022-07-09 21:22:19[/create_time]2022-07-22 21:20: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海猎o[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50af2c9.VTYH0-MQyPDYwhVsGrj64A.jpg?time=4756&tieba_portrait_time=4756[avatar]TA获得超过781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view_count]

明朝那些事儿的简介

书籍字数:861285字
书籍状态:已完结

《明朝那些事儿》,网络上连载的中国明朝(1344年-1644年)历史故事,掀起了明朝热。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create_time]2022-07-01 08:26:29[/create_time]2022-07-16 08:26:2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lzjjinzzz[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b66fd9c.s5-nScen1FRR6ZRNKs0O1Q.jpg?time=3006&tieba_portrait_time=3006[avatar]TA获得超过14.8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02[view_count]

明朝历史小故事

1、两袖清风:明朝监察御史于谦为官十分清廉,从不收受老百姓的财物,而当时的官场十分腐败。于谦在任巡抚期间回京什么也没有带,特带《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2、成人之美:明朝有一盲人谢榛,善作歌词,孙穆王接待他时,命宠姬贾氏在帘后 弹口昌他所作的词曲,谢榛听得极为入神,又奉上新词,贾氏将其一一谱曲弹唱。孙穆王见二人如此投机,遂将贾氏与丰厚礼品赠送于他,大显君子风度。该典故解释为:指成全别人的好事,帮助别人实现愿望,亦指为人介绍对象。

3、一丝不苟: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止杀牛。一天,乡绅张静斋和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知县汤奉。汤奉设宴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将一些人士拼凑起来的五十多斤牛肉送给他,他左右为难,寻求张静斋的帮助,张静斋劝他应遵法守法,惩治犯法的回族和老者,并张贴告示,知府听了大为称快。


[create_time]2023-01-31 07:38:45[/create_time]2023-02-13 06:38:2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爱读书的吕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9e972cb.1ZGltRuZVx7gtN66WGx6uA.jpg?time=7183&tieba_portrait_time=7183[avatar]TA获得超过221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1[view_count]

上一篇:星影联盟

下一篇:元宵晚会节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