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黄陵的历史故事
秦始皇陵东侧约三里处出土的兵马俑,如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这些数以千计的陶人陶马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
据说秦始皇二十二岁统一中国后,就下令大规模地为他修建陵墓。因骊山风光秀丽,加上山阳产玉,山阴多金,金玉双全,正符合他的迷信思想,所以他把墓地选在骊山北麓。他不仅从全国调来七十多万“刑徒”,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征来大量民夫。修建期间,秦始皇还下诏令李期提前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准备为他殉葬。李斯见了诏书,吓得目瞪口呆。他想,征集这么多人殉葬,必定会遭到百姓强烈反对。百姓一旦起来造反,秦朝江山难保。但如不照办,得罪了春始皇,自己必死无疑。想来想去,只好上书说:“臣李斯,冒死直言,君征如此众多童男童女殉葬,必使天下骚乱,不如改用陶殉,以保大秦江山平安。”秦始皇觉得也有道理,就改变原意,立即下旨令李斯征集全国能工巧匠,烧制规模宏大的出巡仪仗队,而且要求烧制出的陶人陶马要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
几天后,李斯从民夫中挑选出数百名烧制砖瓦的工匠,向他们宣读了圣旨,命令他们按期烧好陶人、陶马。如若不然,定杀不赦。
但是这些工匠只会烧砖瓦,谁也没有烧制过陶人陶马,他们试烧多次都没有成功。一百多名工匠因此被砍了头。在被杀的工匠中,有个老工匠想出一个办法,在临死之前告诉了他的儿子,要他单窑分段烧制。儿子含泪埋了父亲后,便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单窑单俑分段烧制,烧成以后再组合。采用这个办法后,陶人陶马终于烧制成功了。
试验成功后,工匠们齐心协力,夜又继日,把几千件陶人、陶马终于按期丛部烧制出来了,并按照李斯的要求,把这些陶俑排列成整齐的队形。
秦始皇驾崩以后,秦二世胡亥继承了帝位。他怕工匠们泄露墓中秘密,便暗地把秦始皇灵枢运入墓中,然后下令叫所有参加修建陵墓的人,一齐到墓中看戏,并领取赏金。可怜那些为修建秦始皇陵墓流血流汗的工匠、民夫和刑徒,全上了秦二世的当。他们刚刚走进陵墓,便活活地被封闭在墓中,成了殉葬品。传说只有一个小伙子逃出来,他就是第一个把陶俑烧制出来的人。因为秦始皇陵墓里的水道是他修砌的,所以当他见情况不妙时,便钻进了水道,直到天黑时才逃出来。后来他流浪中关,依靠烧制瓦盆、瓦罐和瓦瓮(关中放面的器具)为生。直到如今,这些陶制品在关中农村还很受欢迎哩。
[create_time]2016-11-07 20:19:47[/create_time]2016-11-22 19:24: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mouserice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63b732e.cT0O0p_aPsyKWRl4Kq6hdg.jpg?time=3069&tieba_portrait_time=3069[avatar]TA获得超过73.4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39[view_count]
关于黄帝陵有什么传说?
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天,在他东巡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黄龙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人们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却没有成功。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于是人们就把黄帝的衣冠葬在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黄帝陵的由来。但也有人说,黄帝去世后就安葬在桥山。
[create_time]2020-01-03 13:25:54[/create_time]2020-01-18 13:16:1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北京创典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99f8c3c.szpTDWNiCgBDfL7BxdQCrg.jpg?time=9652&tieba_portrait_time=9652[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25[view_count]黄帝陵在哪里?
黄帝陵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东关179号的桥山上山。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东关179号的桥山山上,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约一千米处,是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子午岭南北而行,北为子,南为午,故称“子午岭”。桥山总面积566.7公顷,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沮水三面环流。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196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中共建立政权以后,每年清明、重阳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祭祀已成中华民族传统祭祀盛典,2004年开始每年对黄帝陵祭祀升为国家公祭。陵区历经多次修缮,最近的一次整修自1993年开始,为此成立了黄帝陵基金会以筹措资金,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2001年8月竣工。
[create_time]2022-06-29 10:44:18[/create_time]2022-07-08 00:00:01[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闹胡子[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5debd58.pDuzyAnswn4bY8a7lCQl2A.jpg?time=1210&tieba_portrait_time=1210[avatar]TA获得超过79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32[view_count]陕西黄陵县黄帝陵承载的历史价值是什么?
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历史价值在于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研究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探索中华文化之源有独特作用。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号称“天下第一陵” ,又称“华夏第一陵” ,“中华第一陵”。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共8万余株,千年以上3万余株 。“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 扩展资料西黄陵县黄帝陵文物遗存:1、祭祀保护碑刻轩辕庙内现存祭祀保护碑刻124通,其中有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奉旨栽植松柏1413棵记事碑,元泰定二年(1325年)禁伐黄帝陵树木圣旨碑。2、祭文碑刻祭文碑刻46通,均是御制祝文,其中有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祭黄帝陵御制祝文碑,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祭黄帝桥陵碑,以及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派代表团带上他新自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前往桥山致祭轩辕黄帝陵的碑石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陵 (陕西黄帝陵)
[create_time]2020-10-19 17:09:27[/create_time]2020-04-18 13:49:39[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8[alue_good]爱学习的老耿[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e4a20a4462309f792c4b26d620e0cf3d7cad62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爱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slogan]爱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intro]13440[view_count]陕西省黄陵名字的由来?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端。《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黄陵县原来叫中部县,民国后改名。县城东有轩辕庙,庙内有著名的古柏,树围三十二尺,相传为黄帝手植。谒庙后,走盘山路,穿过苍翠的柏林到达山顶,便见到了矗立于平台中央的冢,高3.6米,长4.8米,周遭有参天古柏环绕。
[create_time]2020-01-02 23:28:19[/create_time]2020-01-17 23:18: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alue_good]漫阅科技[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d95cd2de60061d950b7bf6f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800,h_450,limit_1/quality,q_85[avatar]精品内容集合多媒体阅读方式于一体[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35[view_count]黄帝陵景区介绍是什么?
黄帝陵景区介绍是: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自汉武帝元封元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陵前的“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地理环境: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约一千米处,是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子午岭南北而行,北为“子”,南为“午”,故称“子午岭”。桥山总面积566.7公顷,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沮水三面环流。山上林木茂密,古柏覆盖面积为89.1公顷,计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黄帝陵
[create_time]2021-10-09 20:17:46[/create_time]2021-10-23 10:31: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小鱼鱼爱旅游[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991088b6adb47ebe79f1af3c7ae7a4f1.jpeg[avatar]专注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旅游小常识[slogan]专注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旅游小常识[intro]364[view_count]黄帝陵景点介绍
黄帝陵景点介绍如下:规模庞大,历史悠久。陕西黄帝陵为《史记》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个黄帝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为全国首批确定的5A级旅游景区。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特色景点:1、黄帝陵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升天”,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全貌及周围古城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2、诚心亭该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面积约85平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3、汉武仙台神行到尽头,便步入汉武仙台神了。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陵园门有两个,分立汉武仙台东西两侧。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黄帝陵
[create_time]2023-04-11 16:20:08[/create_time]2023-04-16 00:00:0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西西带你去游玩[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484960539,1776008459&fm=3012&app=3012&autime=1687685316&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27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196[view_count]黄帝陵的简介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中华民族祭祀黄帝陵庙的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从孔子,孟子的文章中和他们与学生对话语录中,已经得到证实。据《吕氏春秋·安葬篇》、《七国考》、《山海经》这些古史书籍记载:“墓设陵园”在秦代开始形成一种制度。黄帝陵园最早建于秦代。秦统一六国后,又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都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刘邦建立大汉后,汉朝初期就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唐代宗大历五年至大历七年,对轩辕庙进行了历时二年重修扩建,并栽植柏树一千一百四十株。扩展资料:特色景点1、黄帝陵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升天”,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全貌及周围古城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2、诚心亭该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面积约85平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亭前东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墨客骚人,现代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侨、外籍华裔,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心亭整衣冠,备礼品,平静心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进殿,顶礼膜拜”。3、汉武仙台神行到尽头,便步入汉武仙台神了。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陵园门有两个,分立汉武仙台东西两侧。从东门进入陵园,走不了几步,左侧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此台始建于元封元年。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帝陵
[create_time]2019-09-06 05:46:07[/create_time]2013-11-30 17:41:13[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83[alue_good]对面包的爱[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5992236.ZDEuk9IXIE8-G7RfTEEViQ.jpg?time=6857&tieba_portrait_time=6857[avatar]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9067[view_count]黄帝陵的门票多少钱?
旺季价格:门票91元/ 预订价89元(包含景点:黄帝陵,轩辕庙)
淡季价格:门票51元
备注:
1、旺季:3月1日——11月30日;淡季:12月1日——2月底,开放时间:8:00~19:00。
2、儿童身高1.4米以下免票,1.4米以上购儿童票,儿童票,学生票51元。
3、老年70岁以上免票,65-70岁以上51元/人。
4、军人证免票。
[create_time]2021-02-27 05:32:12[/create_time]2013-09-19 22:04:54[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45[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669[view_count]
天下第一陵是哪个陵
天下第一陵是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61年3月,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1月,陕西省启动“黄帝陵祭典活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旨在弘扬传承中华文明,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维护黄帝陵祭典活动唯一性和至上性。
[create_time]2022-03-05 21:50:33[/create_time]2022-02-09 15:56:5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万俟柏0FC[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d847002.HBhCSe0IzEedC9tKI_4OKw.jpg?time=7742&tieba_portrait_time=7742[avatar]答题姿势总跟别人不同[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16[view_count]
天下第一陵是哪个陵
天下第一陵是黄帝陵。黄帝陵又称“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古称“桥陵”,其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黄帝陵还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的一座黄帝陵。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秦灵公“作吴阳上_,专祭黄帝”。自汉武帝元封元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黄帝陵的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共8万余株,千年以上3万余株。“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1961年3月,黄帝陵被我国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reate_time]2022-12-22 17:21:25[/create_time]2023-01-06 17:21: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懂视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e17a3a85698db9363bc99b07e5edad05.jpeg[avatar]百度认证:湖南福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4[view_count]
为什么要祭奠黄帝?
炎帝是传说中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疾病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目中七十次中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形成华夏族。黄帝是我国北方一些氏族部落的祖先,被列为“五帝”之首。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相传黄帝分别与炎帝和东夷作战时,曾训练熊、罴、貔、貅、貙、虎六种野兽参战,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他们共同组成以有熊氏为首的部落。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发展迅速。后来,黄帝与炎帝部落发展成中原地区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并在与东夷的斗争中结为部落联盟,大败蚩尤。黄帝与炎帝、蚩尤三大部落就是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与融合中,最终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局面。其中炎黄部落的联合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而黄帝部落是不断融合周边各地众多部落及其文化的核心力量。“黄帝崩,葬桥山”,传说黄帝在桥山龙驭升天。后人在陕西省黄陵县(原名中部县)沮水河畔桥山之巅修建了纪念性的黄帝陵墓。黄帝陵壮丽威武,古书记载说,它坐山环水:“其山势如桥,沮水环绕之。”黄陵的周围是峰峦起伏的陕北高原,山上古柏成林,郁郁葱葱,参天耸立,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挺拔、苍劲。祭奠黄帝的活动很早就有,《国语·鲁语》记载了“有虞氏”、“夏后氏”对黄帝的祭祀。《史记·封禅书》载:秦灵公“作吴阳上郡,祭黄帝”,这是我国史书中对祭祀黄帝的最早明确记载。后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的康熙皇帝,也都亲自写过祭文,祭祀黄陵。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同年3月底派人祭祀黄帝,并写下了“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的祭陵词。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清明节,陕甘宁边区政府也有一次盛大的祭黄陵活动。4月6日,党中央派林伯渠为代表,参加了这次民族扫墓盛典。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黄帝文》,文中盛赞黄帝的功劳:“赫赫始祖,吾华肇(开始的意思)造;胄衍(后代延续)祀绵(国家长存),岳峨(山高)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远近);建此伟业,雄立东方。”祭文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振兴祖国的精神象征。新中国成立以后,除文革期间公祭活动暂时中断外,黄帝陵祭祀活动都在正常进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也纷纷到黄帝故里祭祀拜谒。炎帝陵位于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庄里村,俗称“皇坟”。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炎帝陵、五谷庙的祭祖节,周围的村子,如故关、北营、换马、庄里、口则等要举行盛大的庙会,会期将近一个月。有句民谣“走扬州,下炎黄雕像汉口,不如五谷庙里当社首”,就是形容庙会的盛况,历朝历代,岁时致祭。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亦尝遗祭,禁樵采。过去,每年县府亦派员到庄里炎帝陵祭祀,并且还要为万年灯添油。每年清明或重阳人们都会到黄帝陵和炎帝陵进行祭奠。祭奠仪式由政府主持,整个仪式的程序为:全体肃立;九响钟鼓;主、陪祭人就位;燃烛、上香、献爵;恭读祭文;敬献三牲;播放颂曲;敬献花篮、敬献功德钱;鸣炮九响;祭祖鞠躬。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黄河之滨的中华炎黄坛是祭拜炎黄二帝的圣坛,是亿万炎黄子孙崇敬始祖,寻根拜祖的圣地,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炎黄二帝巨塑成为体现文明源头的中华文化符号。二帝巨塑前的中华炎黄坛广场衔山接河,汇聚灵气,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寻根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所。从炎黄二帝巨塑基础同盟山脚到广场南端衔接处是一级广场,名曰露台。台的东、北、西三面有中国56个民族吉祥图腾浮雕环绕。祭坛坐落在广场正中心,这一祭天享地,拜谒始祖的圣坛为正方形,高9米,边长90米,四周为九层台阶,拾级而上,可登坛顶。礼器位于广场内沿甬道两侧,分置为八只铜鼎和八只铜簋,与广场正中的巨鼎合为九鼎、八簋、九鬲、两壶、一俎、一豆,组成传统最高礼仪的礼器陈列。日月之门是出入广场仪门。分东边日门与西边月门,晶月之门为阙式建筑,南北对称仿坛台外型建筑,下宽上窄呈棱台状,门口正中为一方柱,柱身为浮雕纹饰,日门柱顶日轮上刻阳鸟为标记,月门柱顶月轮上刻玉蟾为标记,寓意中华民族日升月恒,江山永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通常讲自己是炎黄子孙,就是说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炎黄二帝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我们每个人都有与自己有着直接血缘关系的祖先,而炎黄作为华夏族的祖先则是象征性的血缘关系,它主要是从文化意义上说的。夏商周三代直至魏晋以来的许多少数民族,也都尊炎黄为始祖,这种始祖认同实际上早巳超出血缘范畴,它是靠传统文化维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兴起和统一的象征,成为维系不同地域人们团结一致的民族意识。炎黄文化也是联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炎黄子孙”这一观念,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内聚力,形成了民族团结的纽带。炎黄二帝在人们心目中神圣的伟大形象,是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分裂的时期,但终归又重新走向统一,其中文化的认同和交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炎黄二帝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缔造者。是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炎黄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根脉文化、源头文化。举办拜祖大典,就是要把我们祖先创造的华夏文明进一步发扬光大。炎黄二帝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民族感情的支柱,全球华人不分国籍、民族、信仰,都把炎黄二帝尊崇为中华人文始祖,由此而产生的强大的中华民族感情的向心力是坚不可摧的。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能够维护着民族的大团结,国家的统一。这种巨大的凝聚力,正是来源于同宗同根。这个历史潮流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初祖脉延五千载,华魂浩然万古传”,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灾难深重的岁月,中华民族总是凝聚在炎黄周围。祭奠炎黄不是把炎黄当做神灵来供奉,而是在一种肃穆的气氛中追思中华民族先辈们如何创造文明,如何造福子孙。炎黄二帝作为维系中华民族的象征,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奋发图强,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做出了贡献。祭天地(封禅)《礼记·礼运》中说:“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祭天、祭社(由地神发展而来的地域保护神)、祭祖成为中国古代的三大祭礼。远古先人们有了“天”或“上帝”这一至上神的观念后,就开始祭天了。祭天,是王室的特权,也是国家的第一大礼。因为古人认为坐王位的都是承受天命的真命天子,他们才有权祭天。《汉书》里说:“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古代祭天在南郊,“郊”就成了祭天的代名词)。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较早的祭天仪式,是古人根据“天圆地方”的观念在圆丘上进行的。一年举行四次,即祈谷、雩、明堂报享、南郊四种,以冬至举行的南郊祭天大典最受重视。祭品是人们虔诚心意的表达,对神灵而言也最实惠,用做祭品的种类有食物(肉食为主,五谷、果品、酒次之)、玉帛、人牲、血等。对祭品的处理方式是燔烧,古人看法,“天神在上,非燔烧不足以达之”。周代祭天的正祭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圆。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来到郊外。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饰有日月星辰及山、龙等纹饰图案的礼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这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接着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把它宰杀。这些牺牲随同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天子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也叫“禋(yīn)祀”。随后在乐声中迎接“尸”登上圜丘。尸由活人扮饰,作为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尸就坐,面前陈放着玉璧、鼎、簋等各种盛放祭品的礼器。这时先向尸献牺牲的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不同质量的酒,称做五齐。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肉汁)、铏羹(加盐的菜汁)等。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穰饮食。荐献后,尸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称为胙。饮毕,天子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相传那是黄帝时的乐舞。最后,祭祀者还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尸赐福于天子等,称为“嘏”,后世也叫“饮福”。天子还把祭祀用的牲肉赠给宗室臣下,称“赐胙”。后代的祭天礼多依周礼制定,但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了尸。祭地,《释名释地》云:“地,底也,言其底下载万物也。”大地承载万物,所以历代帝王莫敢不敬地如天。《周礼·大司乐》:“冬至日,礼天神;夏至日,礼地祇。”古人认为天圆如穹隆,地方如棋局,以圆盖方不能密合,所以方地四周泰山桧松为四海,而方地则按“中国”和四面八方分成“九土”,又称“九州。”按这种宇宙模式,祭地神在泽中筑方坛以像地,四周有水像四海,叫“方丘”或“方泽”。周时,人们在国都的北郊建方泽坛祭地;自秦汉经唐宋至明清,祭地或与祭天同时同地在南郊进行,称为郊祀天地;或在北郊于夏至日专门祭祀。祭地的仪式总体上与祭天相似,不过燔烧祭品的方式变为瘗埋或血祭。瘗埋即将牺牲埋入土中或地坛中,直接向地神献祭;血祭即以人或牲、畜的鲜血直接滴入土中。封禅,是祭天的最高礼仪。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曰“封”,在泰山下的小山梁父(甫)山或肃然山等处筑坛祭地,报地之功,曰“禅”。如《白虎通义》所说:“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禅梁父之趾以报地。”泰山为五岳之首,是日出之处,古人认为它离天最近,人间最高的帝王应当到最高的山上去祭祀天上最高的上帝,以表示王者是承受天命而治理下民。所以,古代天子受命登基之后,便往往要举行封禅大典。目的是告示上苍,已按其兆示改朝换代,新的帝王是接受天命,代天统治群民,从而强化“君权神授”的观念。同时也借祭礼来祈求上天的庇佑与赐福,保江山社稷安泰。另外,历来封建统治者认为封禅是“太平盛世”的事,即“封禅以告太平也”,有德政的皇帝才有资格封禅。它也成为颂扬皇帝“功德”、粉饰太平的手段。封禅之说,现存文献最早者为《管子·封禅》,其中记载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就有七十二家。《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封禅的仪式不但复杂,而且神秘。传说时代及夏、商、周三代虽有封禅之说,但无具体记载。进入封建社会,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的封禅仪式不尽相同。第一个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他于公元前219年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秦始皇封禅之前,召集儒生博士70人询问封禅的礼仪,儒生众说纷纭,秦始皇无所适从,最后自定封禅的仪式。他从泰山南坡上至山顶,“立石颂德,明其得封”,然后从山北坡下,禅于梁父山,礼节类似太祝之祀雍上帝,但封藏皆秘,所以世人不得而记。汉武帝封禅前,也屡次和诸儒生研讨封禅礼仪不决,最后由武帝自定,按祭祀太一神的仪式又加礼,以示隆重。其封土在泰山脚下东方。封土下埋藏玉牒书,内容保密。进行封土礼后,汉武帝独带侍中霍子侯登上泰山,也进行封土,仍保密。登泰山顶的次日,从泰山北道下来。到梁父的肃然山举行禅礼。山下的封、禅两次典礼,与祭者均穿黄色衣服,用江淮间产的“一茅三脊”作为铺垫,用象征五方的五色土加封。举行封礼前,命令宫廷侍从和儒生均头戴皮弁,束大带,插笏版,举行射牛礼。举行封礼后,纵放从各地搜集来的“远方奇兽尺禽及日雉”。典礼完毕,武帝在泰山的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颁下诏书,宣扬封泰山时出现了一种神秘的“景光”,以表示自己得到了上天的认可。为纪念这次封禅大典,汉武帝在当年改元为元封元年(前110年)。其后,汉武帝又多次到泰山封禅。以后历代的封禅,基本上与此雷同,但细节各异。纵览中国古代,共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皇帝举行过泰山封禅典礼。想封禅而未果的,有魏明帝、(刘)宋文帝、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宗等。自南宋后的几朝皇帝把封禅与郊祀合二为一,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北京南郊建天地坛,合祭天地。嘉靖年间,又将天地分祭,在北郊建方泽坛(即地坛)祭地,把南郊原建的圜丘改名为天坛,专门祭天祈谷。明朝郊祭时“陈户口钱谷籍于坛下”。清朝时也在天坛祭天祈谷。清朝后期,礼制禁防稍弛,民间逐渐产生祭天的习俗,人们往往在元月元日,焚香拜天,继而祀祖。民国以后,祭天更以一种平实的面目出现于民间,成为民俗,如婚庆礼仪中的“拜天地”等。
[create_time]2018-12-19 06:26:48[/create_time]2019-01-21 14:34:1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易书科技[uname]https://cambrian-images.cdn.bcebos.com/437f992c8155dba988bb25a25943ec6f_1540194217793.jpeg[avatar]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slogan]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intro]3105[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