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原名叫什么?
玄奘。西游记唐僧叫玄奘。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于今河南洛阳,俗家姓名“陈_”,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取得真经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早在西夏时期的敦煌壁画,就有唐僧取经故事,唐僧、还有人相似猴的孙悟空手牵白马。后来不断演绎,就有了《西游记》。三藏是佛教术语,藏原本是指装佛教经典的竹箧,后来代指佛教经典文献。佛教经典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经藏、律藏和论藏,简称“经律论”,所以有了三藏的说法。玄奘西行取经,带回来的佛教经典包含“经律论”。三藏法师这个称号对玄奘来讲,当之无愧。
[create_time]2022-10-31 20:14:14[/create_time]2021-11-23 11:02:56[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乾莱信息咨询[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2ac8245037c35cef5dd05b07789a9ca.jpeg[avatar]百度认证:内蒙古乾莱科技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147[view_count]
《西游记》唐僧的俗名是什么?
唐僧,俗名陈褂,法名玄奘,通称三藏法师、唐三藏,唐僧是他的俗称。唐僧的原型是玄奘大师,幼年受父亲教导,改姓唐。俗名陈褂,对儒学略知一二,问一下,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西游记里的叫江流儿。今河南洛阳偃师境,玄奘出生在读书人家,希望能告诉我历史里唐僧的经历希望要详细的,唐三藏”。因其取得经书名为三藏真经。后奉观音菩萨之命去西天取经三藏。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唐僧取经过程唐僧指的是僧人玄奘,唐僧取经的过程中,从出发到归来,他用了将近十九年,共走了五万多里,到过上百个国家,唐僧孤身一人,沿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最后完成了取经,他的传奇经历,引无数后人神往。取经回来之后,玄奘在长安城慈恩寺内的大雁塔里进行佛经翻译等工作。玄奘取得真经的西天是在印度的那烂陀寺。他是被世人尊为一代佛学大师,功成名就,地位尊崇,但他毅然归国,并将余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佛经翻译工作。
[create_time]2022-02-20 20:53:41[/create_time]2022-02-26 15:27: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爱知识爱教育[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c672e174f38a144e1e391ceddce7376.jpeg[avatar]人力资源主管,万磊召[slogan]我是爱知识爱教育精灵,一起分享,一起嗨。[intro]3206[view_count]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1.玄奘从长安旅行到印度。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他终于学到了更高深的佛学。更重要的是,他回到长安时,从佛教发源地印度带回了500多部经书。玄奘从西域带回大乘佛经,对于当时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人有了精神期待,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玄奘为了取经,不畏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成为我们今天的励志教科书,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提高有帮助。2.“玄奘西行”对中国佛教的意义,他是第一个西行到印度求法的中国僧人,在印度很多寺庙和僧人中辩论佛法,并得到了住在那烂陀寺的法师的指点。成为杰贤大师的弟子。玄奘西行是我们的僧人去佛教发源地学习的地方,鉴真杜东是我们的僧人教授日本佛教文化的地方。玄奘西行是为了学生学习,鉴真杜东是为了教师出行教学。这两者对中国佛教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3.玄奘出家后潜心修行佛法,很快精通《大涅槃经》,修大乘等重要佛经。然而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尤其是隋朝东都洛阳。玄奘为了躲避战乱和深造,离开了洛阳,去了著名的寺庙学佛。直到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才来到长安。玄奘向法院申请去天竺。但在唐代,道教被视为国教,佛教相对被忽视。当时唐人出国审批非常严格,所以玄奘的申请被法院驳回,但是玄奘并没有放弃。4.唐太宗李世民也对玄奘大加赞赏,给予他各种礼遇,并让他把自己在西域的经历全部记录下来。一年后,玄奘在弟子辩机的帮助下完成了不朽之作《大唐西域记》。这本书记录了玄奘西行途中各国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气候物产等信息,是后人研究当时中亚和印度历史的宝贵资料。后世很多称玄奘唐三藏。其实“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包括经集、法集、论集。称玄奘唐三藏是指他精通各种佛教经典,表达了人们对玄奘的尊重和敬意。
[create_time]2022-05-25 13:05:08[/create_time]2022-06-07 21:01:26[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弧颖说体育[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3519316307,2612932550&fm=3012&app=3012&autime=1689135731&size=b200,200[avatar]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68[view_count]玄奘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和佛经翻译家。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因为玄奘大师努力奋斗,不断前进攀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高贵品格,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玄奘大师的一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贵品格,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和一位杰出的高僧,中国文化的巨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世界文化的名人。他在中国乃至亚洲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扩展资料:个人成就玄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唐贞观十九年(645年),46岁的玄奘自印度归国。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奘
[create_time]2019-08-11 17:24:35[/create_time]2013-08-11 22:51:59[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2[alue_good]丝烟抹茶i[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5b230a1.UwSKjqkH-ka2bJQt6u_QLw.jpg?time=7580&tieba_portrait_time=7580[avatar]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31[view_count]玄奘到底是谁
玄奘到底是谁 玄奘,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唐僧,那么在历史上,有没有这号人物呢?如果是存在的,他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本文内容带大家了解玄奘到底是谁,欢迎大家阅读。 玄奘到底是谁1 玄奘,本名陈祎,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公元612年,玄奘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等佛法。贞观元年,玄奘一人西行五万里,耗费十七年,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公元645年,归来的玄奘与其弟子长期从事翻译佛经75部,代表作有《大般若经》、《心经》等。随后,他还将自己的西游的亲身经历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详尽的记录各地的.物产、习俗等。公元664年正月,玄奘在夜半时分圆寂,朝野达百万余人送葬者将其灵骨归葬白鹿原。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令人佩服。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生平事迹 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贞观三年(629)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他即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俱舍论》《大毗婆沙论》《顺正理论》《因明论》《声明论》等论典,着重钻研《瑜伽师地论》,兼学梵书《声明记论》。不久,声名大起。五年后,游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回到那烂陀寺后,戒贤让他主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著《会宗论》三千颂,融会了空有二宗,批驳了师子光反对《瑜伽师地论》的观点,因而受到戒贤的赞赏。曾和“顺世论”者辩论获胜;还奉戒贤之命独自同小乘论师辩论并获胜。戒日王在曲女城为玄奘设无遮大会,玄奘宣讲大乘教义,获得更大声誉。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 玄奘到底是谁2 玄奘,世称唐三藏,俗姓陈,河南陈留人,生zhi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圆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十二岁时出家,遍读佛经,深体宗旨,决心削发皈依佛法,为佛家事业贡献一生。可是玄奘没有以既有的成就而感到自足,于是周游国内各地,遍访高僧。玄奘发现既有经论之义或隐或显,不免有所出入,令人不知所从。于是决心西行求法,以弄明白众多的疑问。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自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时年玄奘二十八岁。 当时的政府明令不许百姓私自出国,各主要道路关隘的稽查很严,然而玄奘意志坚决,终得偷出国门。经过哈密、高昌、龟兹,越天山,至素叶城,出铁门,渡缚刍河,越大雪山,进入北印度。当他渡过八百里沙漠时,曾有四日四夜无一滴水入口,然玄奘决心已定,发誓:"宁可向西走一步就死去,也决不向东一步以求生",终于冒险西行数万里到达印度。 玄奘在印度受到各国的欢迎和礼遇。当时印度东北的摩竭陀国、西南的摩腊婆国两国最重学术,而以摩竭陀国的那烂陀寺为当时最大的佛教大学,约两万多人,大师荟萃,玄奘在此居住五年,跟从戒贤法师受学,屡次参加宗教辩论大会,与婆罗门教等论师辩论获胜,声誉日隆,升任那烂陀寺副主讲。
[create_time]2022-08-07 16:44:25[/create_time]2022-08-16 05:14: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梦之缘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1bbd3bf.dco3O7-9qhUybkm7i_05jw.jpg?time=4772&tieba_portrait_time=4772[avatar]TA获得超过816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1[view_count]玄奘是谁 玄奘的介绍
1、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2、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贞观三年(629)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他即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
3、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俱舍论》《大毗婆沙论》《顺正理论》《因明论》《声明论》等论典,着重钻研《瑜伽师地论》,兼学梵书《声明记论》。不久,声名大起。五年后,游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回到那烂陀寺后,戒贤让他主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著《会宗论》三千颂,融会了空有二宗,批驳了师子光反对《瑜伽师地论》的观点,因而受到戒贤的赞赏。曾和“顺世论”者辩论获胜;还奉戒贤之命独自同小乘论师辩论并获胜。戒日王在曲女城为玄奘设无遮大会,玄奘宣讲大乘教义,获得更大声誉。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
[create_time]2022-08-24 13:46:55[/create_time]2022-09-02 04:44: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cfe853e.n2L4jJuvR9CGPFsbSiQtBA.jpg?time=250&tieba_portrait_time=250[avatar]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3[view_count]
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介绍
玄奘是我国最伟大的佛家翻译家之一,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西行取经和他的翻译事业。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玄奘西行取经的 故事 ,希望对你有帮助!
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
玄奘是唐朝有名的高僧,他在佛经上翻译的功绩让他成为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的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这样高的评价,是对玄奘西行取经和翻译事业的肯定。
由于佛教思想上的种种分歧,在贞观元年,玄奘有了西行的想法。在贞观二年,玄奘开始了自己的西行之路。他在途中经过了凉州、玉门关、五烽等地,最后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伊吾。在高昌国,玄奘受到了当地国王的礼遇。过了高昌国治国,玄奘继续一路西行,先后经过了屈支、碎叶城、赤建国、葱岭等地,玄奘停留在加湿弥罗国。
在那里,玄奘学习了许多梵文经典,之后他又在附近游历了四国,并且分别学习了当地的佛法知识。在玄奘31岁那年,他终于进入了印度。在印度他不仅仅是学习佛教经论,还寻访了那里的佛教遗迹,更是先后游历附近的数十个国家。在印度之后,玄奘再一次启程,西行到了萨罗国、达罗毗茶国、钵伐多国等地。
直到公元643,玄奘终于开始启程归国,并且还为中国带来了超过600部的佛教经典。玄奘西行取经时总共游历了110个国家,他的经历和际遇是我们难以企及的。
玄奘西行时间
玄奘出生于公元602年,死于公元664年,在这62年的时间里,他将一生都倾注在佛教上。在13岁时,当时还是在隋朝,他受到了隋朝大理寺卿的赏识,在东都的净土寺出家,从此以后他全身心都投入到了研究佛经上去。
在公元622年,他受戒, 拜访 名僧,开始讲经说法。在之后四五年的时间里,他得到了众多高僧的指点,在这些人的基础上,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名气逐渐开始在蜀中等地传播。并且意识到唐朝的佛学有很大的隐患存在。
在公元626年,由于天竺僧人的佛学知识的散播,玄奘首次有了西行的想法。在贞观二年的时候,29岁的玄奘正式踏上了西行的路途。此去之后,直到公元645年,他才重回长安,期间历经了将近19年的时间。
在玄奘西行时间里,他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途经了唐朝西部地区,并且离开了唐朝的疆域,途经高昌国、迦毕试国等,最终达到了印度。他用十九年的时间游历了将近110个国家,在这些国家中学习当地的佛学知识,最后终于学有所成,将这些佛教的理论思想带回了唐朝,并且传扬开来。
玄奘西行意义
玄奘之所以会西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发现唐朝许多佛经的释义有许多,并且不同的释义所表达的意思相差极大,这一点对于佛教思想的弘扬是十分不利的。醉心于佛学知识的玄奘不愿看到将来佛学的没落,所以就下定决心要西去学习佛经的准确含义,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翻译能够得到更多的汉文佛经。他正是在这样的决心下,才会孤身一人出发,经历十九年的时间去西行取经。
而玄奘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在他西行回国之后,带回了许多印度的佛教典籍,其中包括526策、657部佛经,这对我国的佛教研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外游历多年的玄奘,精通梵文,所以他所翻译的佛经比从前人们半知不解的翻译更为准确和浅显易懂。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的佛教 文化 发展越来越兴盛。
所以玄奘西行意义在于对佛教经纶的正确释义,将错误的佛教思想进行纠正,并且翻译了更多从印度得到的佛经。除此之外,由于玄奘在印度学习佛教思想,促进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尤其是玄奘回国后,将印度的种族文化、唯识哲学等知识融合到中国的佛学之中。到现在玄奘还被中印两国看做是两国友好的代表。
猜你感 兴趣 :
1. 唐僧取经搞笑说说
2. 历史军事小说
3. 玄奘取经经过多少国家
[create_time]2022-07-11 17:31:38[/create_time]2022-07-20 03:45: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69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65[view_count]
西天取经的玄奘故事简介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扩展资料贞观十九年,玄奘返祗长安,时年46岁,出游外达17年,历56国。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玄奘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带回国的梵_佛典非常丰富,共526_、657部,对佛教原典文献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玄奘法师回国后翌年,即贞观二十年(646年)即开始组织翻经译场,首先在弘福寺翻经院进行,其后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处举行,直至麟德元年(664年)圆寂前为止,共19年,先后译出佛典75部,1335卷。所译之经,后人均称为新译。他还口述由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全书记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经历的110个和传闻所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内容包括这些地方的幅员大小、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文艺、语言、文字、货币、国王、宗教等等。不仅是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此书传世版本很多,这三个古本,对校勘、研究《大唐西域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玄奘又奉敕将《老子》等中国经典译作梵文,传于印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奘
[create_time]2022-11-15 13:00:06[/create_time]2022-11-30 13:00:0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乾莱信息咨询[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2ac8245037c35cef5dd05b07789a9ca.jpeg[avatar]百度认证:内蒙古乾莱科技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6[view_count]玄奘的生平大事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小时侯,刚当和尚
解析:
玄奘,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
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
了。玄奘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即公元600年。关于玄奘的生平,
现存的《传》、《状》、《塔铭》等都没有记载,而关于他的年岁又
有六十三、六十五、六十九诸说,推算不出确实生年来。今以重校内
学院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暂定法师寿六十五岁)。少时因为
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一岁
(62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622)洛阳度
僧,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从严法师学《摄论》,升
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佩。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
玄奘和他的二兄前往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已多聚在蜀地,因又同往
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
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
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武德七年(624)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
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
聚。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继往赵州从道
深学《成实》,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贞观元年
(627),玄奘再到长安,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
《俱舍》、《摄论》、《涅盘》,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受到称赞,
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但是玄奘觉得多年来在
各地讲筵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两
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很想得着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
以求会通一切(这一见解大概是受了当时来华的波颇蜜多罗的启发而
生),于是决心往印度求法。那时出国之禁很严,他正式表请赴印,
未得许可,只好作种种准备等待着。贞观三年(629),因北方连
遭灾荒,朝廷准许道俗四出就食,他得便西行,到达兰州,应当地人
士请求,讲《涅盘》、《摄论》和《般若经》。西域商侣有参加旁听
的,回去以后,便将玄奘求法的事向各地宣传了。玄奘继而潜行到达
瓜州,得胡人西盘陀导送,夜渡瓠颅河。从此子身冒险,过了玉门关
外五烽,度莫贺延沙碛,到达伊吾。高昌王麹文泰得知后,遣使迎往,
敬礼备至,延留度过夏坐,并要久留在高昌,他坚决未允。当时西突
厥叶护可汗势力遍及雪山以北各地,如去印度,须要取得他的协助,
因而高昌王遣使陪送玄奘去叶护可汗衙所,时当贞观三年八月。玄奘
离开高昌,过阿耆尼、屈支等国,越凌山到达素叶城,和叶护可汗相
见,凭着可汗致所经诸国的信件和陪送的使者,很顺利的经过西域笯
赤建等十国,越大雪山,直到邻接北印的迦毕试国。
他从此东行,进入北印度境,过滥波、健驮罗、乌仗那诸国。渡
信度河,过呾叉始罗等国,至迦湿弥罗国,于此先后居停两年参学。
随后至磔迦、至那仆底、阇烂那达、屈露多等国入中印度境。又经窣
禄勒那国,渡阎牟那河至秣底补罗国。过婆罗吸摩补罗等国,至羯若
鞠阇国。东南行渡殑伽河至逾陀国。更循殑伽河东下,拟赴阿耶穆佉
国,于中途遇盗,几乎丧命。后又过阿耶穆佉等国至吠舍厘国,更南
行至摩揭陀国,巡礼华氏城、伽耶等处圣迹,折向那烂陀寺。寺众千
余人欢迎他到寺,参谒了戒贤。他离开高昌,进入印度国境以来,随
处遇着高僧大德,就停留参学。广学《俱舍》、《顺正理》、《因明》、
《声明》、《经百论》、《广百论》、《对法》、《显宗》、《理门》、
《众事分毗婆沙》、《经部毗婆沙》、《萨婆多部辨真》、《发智》、
《日胄毗婆沙论》等。如此且行且学,到达那烂陀时前后约四年,其
时为贞观七年(633)。
玄奘到了那烂陀寺,被推为通三藏的十德之一,很受优遇。他请
戒贤三藏讲《瑜伽论》,同听者数千人,历一年五个月讲毕,后复重
听两遍。又听讲《顺正理》、《显扬》、《对法》各一遍,《因明》、
《声明》、《集量》等论各二遍,《中论》、《百论》各三遍。《俱
舍》、《婆沙》、《六足》等论,他先在诸国听过,至此更披寻决疑,
兼学婆罗门《声明记论》。如是在寺学习,历时五年(贞观八至十二
年,634—638)。
其后,玄奘为了更广泛的参学,便离开那烂陀寺南游,经伊烂那
钵伐多国,从怛他揭多毱多和羼底僧诃两师学《毗婆沙》、《顺正理》
等论。过瞻波等国入东印度境,经羯罗拿苏伐刺那等国,折西北行至
中印南憍萨罗国,停一个多月,从善解因明的婆罗门学《集量论》。
从此南行入南印度境,过案达罗国至驮那羯磔迦国,停数月从苏部底
和苏利耶两僧学《大众部根本阿毗达摩》等论,他们亦从法师学大乘
诸论。过珠利耶国至达罗毗荼国,于建志城逢僧伽罗国大德觉自在云
和无畏牙,就问《瑜伽要文》及僧伽罗国佛教情况。过那建补罗等国,
出伐腊毗国入西印度境,西至狼揭罗国。从此折回,过臂多势罗等国,
渡信度河,至北印钵伐多国,于此停两年,学《正量部根本阿毗达摩》
及《摄正法》、《成实》等论。从此东南行,仍还那烂陀寺。又到寺
西低罗择迦寺,从般若跋陀罗就萨婆多部三藏及《声明》、《因明》
等论咨决所疑。往杖林山,从胜军居士学《唯识抉择》、《意义理》、
《成无畏》、《不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及问
《瑜伽》、《因明》等疑,首尾历时两年。这样在各地游历参学凡经
四年(贞观十二至十六年,639—642)。回那烂陀寺后,应戒
贤三藏之嘱,为寺众讲《摄论》、《唯识抉择论》,并沟通了当时大
乘学说中“瑜伽”、“中观”两家的论争,著《会宗论》三千颂,得
到戒贤三藏和诸大德的赞许。他又应戒日王的请求,拟折服南印正量
部论师般若毱多《破大乘论》的异说,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
玄奘在印所学至此已经大成,他很想回国弘通,得到戒贤的赞许,
遂庄严经像,辞别戒贤,准备东归。时东印迦摩缕波国鸠摩罗王一再
遣使迎请前往。适值羯若鞠阇国戒日王征恭御陀回来,又遣使来请,
鸠摩罗王就带兵陪送玄奘,到羯朱只祗罗国,遇着戒日王。戒日王乃
决定于曲女城为玄奘建立大会,命五印沙门、婆罗门、外道义解之徒
都来参加。到期与会的有十八国王,各国大小乘僧三千多人,那烂陀
寺僧千余人,婆罗门及尼干外道二千余人。此会即以玄奘所著《会宗》、
《制恶见》两论的论点标宗,任人难破,但经过十八天大会终了,没
有一人能提出异议。玄奘得到大小乘佛教徒的一致推崇,被给以“大
乘天”和“解脱天”的尊称。其后又随喜了在钵罗耶伽两河间举行的
五年一次的无遮大施会,这才辞别戒日王,携带几百部梵本和各种佛
像,启程东归。路过呾叉始罗渡信度大河时,因遇风浪,失却梵本五
十夹及诸异花种,停在乌铎迦汉荼城五十多天,遣人往乌仗那国抄写
迦叶维耶部三藏。从此经过滥波等地,出迦毕试境,度雪山,经睹货
罗故地,过波迷罗川,越葱岭到了于阗,以国王延留,未得即还。就
派人随商侣入朝,表陈还国,日夜为于阗僧人讲《瑜伽》、《对法》、
《俱舍》、《摄论》四部论,约停了七、八个月。等到使人回来,并
奉敕迎令东归。于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到达长安。
玄奘去洛阳会见了唐太宗。太宗要求他据游历见闻,修西域传;
并劝他还俗从政,玄奘力辞。因留他住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
所需,并召集各地名僧二十余人相助,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
等职,组织了规模完备的译场。玄奘于是年五月,创译《菩萨藏》等
经,次年撰《大唐西域记》成。贞观二十二年(648)译完《瑜伽
师地论》一百卷的大部之后,请太宗替新译诸经做了总序,即后世所
传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这一年因太宗问功德利益,他建议度僧,
太宗诏诸州寺各度五人,并于北阙造弘法院,供译经用。冬十月,东
宫新建大慈恩寺告成,寺内也别造译经院,迎他入住。高宗永徽三年
(652)春,他请就大慈恩寺造西域式石塔,安置带回经像,以运
石工大,改用砖造。永徽四年(653)夏,印度大菩提寺智光、慧
天来信问候他,次年他分别答书。永徽六年(655),尚药奉御吕
才,诵玄奘所译《因明》、《理门》二论,自出新解,指议长短。后
经玄奘和他亲自辩论,他才辞屈谢退。显庆元年(656)二月,玄
奘为鹤林寺尼宝乘等五十余人授戒,又为德业寺尼众数百人授菩萨戒。
玄奘西游求法的时候,路上备尝辛苦,六十岁前后,身体就有病痛,
这一年复间冷疹重发颇剧。他恐怕病危,表请高宗重定佛道名位次第,
及废僧尼依俗科罪。显庆三年(658),他迁居新建的西明寺,当
时印度僧人阿地瞿多和那提相继来华,译事不专,他因而请求停译,
未得允许。继而因大众请详译《大般若经》全部,以京师纷扰,恐难
译了,表请赴玉华宫翻译。显庆四年(659)冬,他迁往玉华宫,
次年初即开始译《大般若经》,至龙朔三年(663)冬完成,全经
十六会,总六百卷。他于译完《大般若经》后,自觉体力衰竭,不再
事翻译,专精行道。麟德元年(664)初,他在玉华宫染病,病中
命门人嘉尚具录所译经论以及造像、写经、供养、施舍等项,宣读一
过,他很觉自庆,到了二月五日中夜便圆寂了。
玄奘回国以后的主要事业,就在翻译经论,并传播新知。因为他
对印度佛学全面通达,所以他所译经论亦赅一切。并且他进行翻译,
也完全有系统、有计划。他从住弘福寺开始翻译,直到最后迁住玉华
宫,译完《大般若》,中间经历十九年,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除
《大唐西域记》一种不计入),总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十九年的翻
译,可分几个段落:最初,在太宗贞观末年,约五年间,译出了“瑜
伽”学系的“一本十支”各论;其次,在高宗永徽、显庆中间约十年,
译出《俱舍》、《婆沙》和“一身六足”等“阿毗达摩”;最后四年
译成全部《大般若》,这些都是整然自成系统的译业。在这中间,他
还曾应东印度童子王的请求,将中国的《老子》译成梵文,流传于迦
摩缕波;又以中国流传的《起信论》文出马鸣,印度诸僧很想一读,
他也译唐为梵,传到印度。这些都是有关中印文化交流的事业。
玄奘所译各籍,因为他对梵文的造诣精深,又亲自主译,所以名
相的安立,文义的贯练,莫不精确异常,而且矫正旧译的讹谬,遂在
中国译经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后人通称其译籍为新译。另外,从
玄奘由翻译而传播的学说看来,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纪以后
印度佛学的全貌。当时印度那烂陀寺等处的佛学,已显然分为因明、
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等五科。他于因明科译出《理门》和《入正
理论》,树立了在论议基础上的佛家逻辑轨范。于对法科,声闻乘方
面以《俱舍》为中心,在它以前有根本的“一身六足”和《婆沙》等
论,以及其后发展的《顺正理》、《显宗》等论,他都原原本本地传
译了出来;大乘对法译出了《集论》和他的注书《杂集论》,显示对
法经不同于瑜伽论的特点,并指示大小对法相通的途径。于戒律科,
译传大乘唯一的《瑜伽菩萨戒》,并辑出《受戒羯磨》以为实行的规
范。于中观科,特别译出护法的《广百论释》,以见瑜伽系贯通中观
的成就。于瑜伽科,则“一本(《瑜伽》)十支(《显扬》、《庄严》
等)”,差不多全部译出,而于最后发展的“唯识”说,则编纂了完
备的《成唯识论》,以尽其奥蕴。如上所举,可以说那烂陀寺最盛时
期所传承的佛学精华,基本上已都由玄奘译传于中土了。至于他在讲
学中阐扬了“理佛性”和“五种姓”之说,这不仅为后来创立慈恩一
派的根本典据,即其他宗派也有加以采用,在中国佛学界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
玄奘的著述,除上文说到用梵文写的《会宗论》三千颂,《制恶
见论》一千六百颂而外,还应东印度童子王的请求,造了《三身论》
三百颂,但这些都没有译成汉文,因而也未流传后世。他回国以后,
忙于翻译,无暇撰述,只应太宗的要求而修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还是口授辩机写成的。另外,向当时朝廷陈事的表启,现存一卷。至
于有关学说,则大都为其门下各家所记的口义,特别是见于园测一系
新罗学人著述上的占多数。通称为法师自作的有《三类境》一颂,载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二内,又有《赞弥勒四礼文》,载《法苑珠
林》卷十六,另传法师论《五种不翻》,周敦义《翻译名义集序》曾
见称引。至后人所传的《八识规矩颂》,文义都有可疑之处,并非他
的手笔。
玄奘门人很多,参加译业的也大都从他受业。最著名的是神昉、
嘉尚、普光、窥基,称玄门四神足。继承法系的自然要推窥基。基师
俗姓尉迟,十七岁得玄奘指导出家,常侍左右,二十五岁参加译场,
勤于著述,有“百部疏主”之称。他对玄奘所传的唯识学说尤有领会,
糅印度解释唯识十家之说而辑译为《成唯识》一论,即是出于他的建
议,他所撰《成唯识论述记》,为后世治此学者所奉的圭臬。他释
《瑜伽》有《略纂》,解《杂集》有《述记》,弘五姓说有《法华玄
赞》,详三支立破有《因明大疏》,其他重要经论都有《疏》、《记》,
发扬师说,建立了“慈恩”一宗。其次为普光,于《俱舍》造诣最深,
撰《俱舍论记》三十卷,为学者所宗。
神昉和嘉尚,事迹不详。神昉撰有《十论经抄》三卷,《成唯识
论文义记》十卷,《种姓差别集》三卷等。嘉尚参加译事,玄奘临寂
之前,特命他具录译经部卷及造像等,玄奘殁后,曾撰《杂集论疏》。
此外,在奘门著名弟子中被视为异流的有圆测和法宝。圆测系新
罗人,为奘门新罗学人的领袖。他曾在译场充证义,著有《仁王》、
《深密》、《成唯识》等《疏》,多用真谛等所传的旧说。法宝撰
《俱舍论疏》十五卷,与普光《记》并称,见解时有出入。他又著
《一乘佛性究竟论》,不同意五姓各别之说。故在奘师门下,都被视
为别系。
[create_time]2022-10-06 23:05:50[/create_time]2022-10-19 03:21: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梦之缘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1bbd3bf.dco3O7-9qhUybkm7i_05jw.jpg?time=4772&tieba_portrait_time=4772[avatar]TA获得超过816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view_count]
唐僧与玄奘有什么区别?
不同点:1、取经路上遇到的困难不同:唐僧取经路上的阻碍是妖怪,玄奘取经路上的阻碍是环境。2、唐僧一路都有三大弟子的保护,但是玄奘是一个人去印度取经。3、玄奘到达天竺是去传播唐文化,住了十四年之久才回来,而唐僧则是去西天如来佛处取经书,拿到了马上就回来,到了唐朝才授课的4、玄奘去印度时印度用的还是竹简,唐僧在小说中取得的经书是纸张。相同点:玄奘和唐僧都生活在唐朝时期。小说中的唐僧原型是以玄奘为原型创造出来的。扩展资料: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不顾艰难困苦,万里迢迢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同时撰写《大唐西域记》,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东亚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下了基础。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翻译家对于译经各有贡献,但从总体上说,玄奘的成就都在他们之上。印度佛学从弥勒、无著、世亲,次第相承,直到陈那、护法、戒贤等人,已定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五科。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提起《西游记》里的唐僧,可谓是家喻户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洛阳。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他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17年后回到长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书译经。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翻译印度佛经75部,共1335卷,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奘
[create_time]2023-03-13 00:40:09[/create_time]2023-03-24 11:29:2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资深锦衣卫[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f72624b.rVQoESwBpNzFu3YSSqCdWg.jpg?time=4606&tieba_portrait_time=4606[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5[view_count]唐僧和玄奘有什么区别?
不同点:1、取经路上遇到的困难不同:唐僧取经路上的阻碍是妖怪,玄奘取经路上的阻碍是环境。2、唐僧一路都有三大弟子的保护,但是玄奘是一个人去印度取经。3、玄奘到达天竺是去传播唐文化,住了十四年之久才回来,而唐僧则是去西天如来佛处取经书,拿到了马上就回来,到了唐朝才授课的4、玄奘去印度时印度用的还是竹简,唐僧在小说中取得的经书是纸张。相同点:玄奘和唐僧都生活在唐朝时期。小说中的唐僧原型是以玄奘为原型创造出来的。扩展资料: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不顾艰难困苦,万里迢迢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同时撰写《大唐西域记》,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东亚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下了基础。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翻译家对于译经各有贡献,但从总体上说,玄奘的成就都在他们之上。印度佛学从弥勒、无著、世亲,次第相承,直到陈那、护法、戒贤等人,已定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五科。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提起《西游记》里的唐僧,可谓是家喻户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洛阳。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他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17年后回到长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书译经。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翻译印度佛经75部,共1335卷,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奘
[create_time]2023-03-11 03:26:01[/create_time]2023-03-25 22:33:2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资深锦衣卫[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f72624b.rVQoESwBpNzFu3YSSqCdWg.jpg?time=4606&tieba_portrait_time=4606[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view_count]玄奘的贡献有什么
玄奘,唐代名僧,通称“三藏法师”;玄奘在翻译实践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元645年,他开始翻译他从印度带回的657部梵文佛教经典,到他临死的前一个月为止,前后近二十年,翻译工作从未中断,玄奘的大量佛教译著成为佛教在我国传播的重要典籍。玄奘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这部书由玄奘口述,他的弟子撰写,共十二卷。它详实地记录了玄奘到过的多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物产气候、道路交通、风土习惯、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成为研究印度和中亚、南亚各国历史地理极为珍贵的资料。
[create_time]2022-05-23 15:18:49[/create_time]2022-06-01 00:00:01[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小美美生活百科[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7caca57.9hPgHuWure8B_L9e5TPcrA.jpg?time=12650&tieba_portrait_time=12650[avatar]TA获得超过336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64[view_count]玄奘到底怎么读?玄奘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玄奘怎么读 说起唐僧,大家可能都知道,对他的印象大多人是来源于小说《西游记》,他也被人们称为唐三藏或者玄奘,但我们应该知道的是,他不仅只是小说或者电视剧中的人物,历史上是真有玄奘这个人的,《西游记》中的唐僧的原型就是唐代高僧玄奘。然而很多人可能不认识这个字吧,有人甚至把玄奘读作了玄壮,当然这是错误的,那么玄奘到底怎么读呢? 我们去查阅一下汉语字典就知道了,玄奘的读音是xuán zàng。在小说里,他父亲叫陈光蕊,在高中之后回乡途中被人害死,还强占了他的母亲,他母亲只能将他放在木盆中放到江里,任他漂流,结果被寺院的僧人捡到,给他取名叫“江流儿”。但历史上的玄奘却不是这样的身世,他的原名叫陈炜,祖上是东汉的高官。玄奘13岁才出家的,并不是小说里的从小就在寺庙了,他跟随哥哥长捷法师学习佛法,年轻就很有成就了,被人们称为“唐三藏”。之后他从长安出游,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到达了印度,又经过了很多年的学习,终于学有所成回到唐朝,他还带回了六百多本经书,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他又翻译近百本作品,还著有《大唐西域记》,记录了他游历过的国家的山川地理,风俗民情等等,对于今天人们研究当时西域国家的历史有很大意义。玄奘也称为被人们奉为一代高僧,他也为唐代和所去的西域国家的文化交流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综上,玄奘应读作xuán zàng,这也就是历史上真实的玄奘。 玄奘的贡献 说到玄奘这个人物,我们华夏儿女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对于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更多人是来源于明朝小说《西游记》,亦或者是这部电视剧。当然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只是小说,和历时真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玄奘西行去往印度学习佛学,取回经书是不争的事实;玄奘也成为了当时有名的得道高僧,更被历代人们称赞不已。那么玄奘的贡献在哪呢? 玄奘跋山涉水从长安到达印度,经过十多年的学习,终于学得到比较深奥的佛学,更重要的是他在回长安的时候,从佛教发源地印度带回了五百多本经书。他回唐以后,经过努力把这些梵文的经书翻译成了中文。由此可见,首先玄奘的突出贡献在于,翻译了外文著作,为唐代提供了重要的佛学典籍。也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印度佛教文化提供了很大帮助。 第二,玄奘西去取经历时十几年,走遍了西亚大部分地方,有利于传播唐朝文化,也有利于促进西域文化了中原文化的交流。同时他将把老子文学翻译成了梵文,是西域至印度的人们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当时唐朝对周边国家的外交。第三,玄奘西行的路线被人们熟知后,为后来地理学者提供了西域山川地理方面的重要信息。 第四,玄奘从西域带回了大乘佛经,对于当时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计强心针,使人们精神上有了期盼,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最后,玄奘为了取得经书,不怕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成为我们今天励志教材,有助于我们名族精神的形成和完善。 总之,玄奘西行取经对于唐朝当时亦或者21世纪的我们,都是有杰出的贡献的。这也是玄奘被历代人们所称赞的真正原因。 玄奘的徒弟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剧中的唐僧即唐玄奘,他在取西经的途中共收了三个徒弟,分别是大徒弟齐天大圣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猪悟能,三徒弟沙和尚沙悟净。三个徒弟一路上斩妖除魔,保护唐僧去往西天并最终取得西经。但这都只是小说和电视剧中的剧情,那么真实的玄奘是否真有徒弟?一共收了几个徒弟?是在什么时候收的呢? 玄奘是于公元602年在河南偃师县出生的,原名陈祎。他的家境还算不错,但自幼父母双亡,幼年困顿,所以他选择了出家。公元614年,陈祎被大理寺卿破格录取。此后陈祎便出了家,法号玄奘,并于27岁开始西行求法。 在西游记中,唐玄奘刚踏上取经之路便收了一个徒弟,即大徒弟孙悟空,然后在高老庄,孙悟空帮助他收服了二徒弟猪八戒,在流沙河收服了三徒弟沙悟净。其实在剧中,他的三个徒弟都是由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安排好的保护他一路西行求经的人。这三个徒弟在西行途中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在这三人的保护下 ,唐玄奘才最终到达西天,求得真经。然而据史实记载,现实中的玄奘的确是有三个徒弟,但都是在他取经之后才收的。 第一个徒弟是在他取经回来的途中收的,据说是来自西域的神童,天资聪慧,过目不忘。这倒和孙悟空很像,孙悟空是石猴,对大唐来说无异于外族人,而且孙悟空神通广大,和这神童的身份也很相符。 第二个徒弟是尉迟敬德的侄儿窥基。窥基熟识兵书,通晓儒家经典,出家后被称为三车和尚,他讲经要准备三辆车,装佛经,酒肉,仆女。这和好吃懒做,贪恋美色的猪八戒也很像。 第三个徒弟是新罗国王子圆测大师,出很贵族,学识渊博,中规中矩,和沙悟净很像。
[create_time]2023-01-12 17:48:23[/create_time]2023-01-27 04:36: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冯蜜柚子茶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4584256.aLTUk4XxEfs7EZvuo801zg.jpg?time=6121&tieba_portrait_time=6121[avatar]TA获得超过24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view_count]玄奘西行的意义
玄奘西行的意义是:对佛教经纶的正确释义,将错误的佛教思想进行纠正,并且翻译了更多从印度得到的佛经。玄奘西行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从那以后,佛教完整教义传入了中国,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玄奘之所以会西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发现唐朝许多佛经的释义有许多,并且不同的释义所表达的意思相差极大,这一点对于佛教思想的弘扬是十分不利的。醉心于佛学知识的玄奘不愿看到将来佛学的没落,所以就下定决心要西去学习佛经的准确含义,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翻译能够得到更多的汉文佛经。
除此之外,在外游历多年的玄奘精通梵文,所以他所翻译的佛经比从前人们半知不解的翻译更为准确和浅显易懂。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的佛教文化发展越来越兴盛。
[create_time]2022-03-08 04:33:11[/create_time]2022-02-22 19:56: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甜甜的小生活[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35077851,231485119&fm=3012&app=3012&autime=1697053817&size=b200,200[avatar]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013[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