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战役

时间:2024-07-18 15:17:53编辑:花茶君

三国演义中夷陵之战的简介100~150字

夷陵之战的简介是: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影响:战役中失利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孙权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因长期征战和兵败而心力交瘁的刘备同意停战,次年四月逝世,蜀汉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丞相诸葛亮,后者立即遣使与东吴恢复同盟,共同对抗曹魏。

[create_time]2021-10-22 12:26:57[/create_time]2015-03-03 17:03:03[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5[alue_good]小小小聊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753658f7bb4131f2931e788e6d1c3ad4.jpeg[avatar]专注解决生活中的小技巧[slogan]专注解决生活中的小技巧[intro]8684[view_count]

三国演义中的夷陵之战结果如何?

惨败,使蜀汉元气大伤。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 、程畿等战死。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扩展资料:刘备伐吴的背景: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七军,捉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为解樊城之围,遂致书孙权,劝他袭取荆州。孙权召集众将,拜吕蒙为大都督,总领江东军马,点兵三万,选一些精兵扮作商人,皆白衣,摇橹西上,昼夜行进,直抵蜀军烽火台江边。悄然袭取了荆州。关羽闻信后大惊,自带关平、廖化领兵回荆州。回军途中,蜀军斗志皆失,逃散无数。关羽带残兵退至麦城(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南),吴军遂围住麦城。关羽廖化杀出重围,去上庸求救兵。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拒发救兵,关羽在麦城,只剩三百余人,粮草又尽,救兵不至,关羽只得令周仓、王甫坚守麦城。自带关平、赵累突围。关羽率二将,领二百残兵突围出北门。在临沮山路中伏被擒,拒不降吴,父子遇难。刘备为关羽报仇,亲自率军攻伐东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夷陵之战

[create_time]2023-01-11 18:16:49[/create_time]2023-01-21 20:19:5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筱鸭娱乐[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bb4c7aaf1ef3d7ca7acbd5cb?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电影、电视剧、小说、综艺等等,都在这里![slogan]电影、电视剧、小说、综艺等等,都在这里![intro]355[view_count]

夷陵之战是指哪场战役?

猇亭之战一般称之为夷陵之战。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之后,刘备不顾诸葛亮等人劝阻大举攻吴,想为关羽报仇,同时夺回荆州。同年7月,刘备亲自率领10多万蜀汉大军,发动了对东吴的大规模战争。刘备派大将吴班、冯习为先锋带领4万多人,攻取峡口,在巫地(今湖北巴东)打败吴军将领李异、刘阿部,夺取秭归。刘备又派大将黄权驻守长江北岸,派马良去武陵争取当地部落首领沙摩柯的支持。面对蜀汉大军压境,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辖制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5万人开往前线,迎击蜀汉军队。同时东吴避免腹背受敌,与曹魏修好。陆逊正确分析形式,避开蜀汉大军锐气,果断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带。然后在那里转入防御,占领有利地势,集中兵力伺机决战。公元222年,蜀汉大将吴班、陈式带领水军攻入夷陵地区,驻兵长江两岸。刘备亲自率主力抵达猇亭,安营扎寨。此时,蜀汉大军已经深入吴国境内,吴军坚守要地不出,蜀汉大军无奈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建营。为了迫使陆逊出战,刘备派人围攻夷道。陆逊力排众议,坚守不救。两军相峙了六个月,刘备为了速战速决,多次派人阵前挑战,但陆逊都不予理睬。蜀军将士逐渐失去了斗志。天气炎热,刘备无奈把军营移到深山中依溪水屯兵休整。蜀汉大军深入敌境,后勤保障困难。而且刘备在扎营时,兵力部署又十分分散从而给陆逊以可乘之机。陆逊见到蜀军士气不振,先派出一部分小部队试探性的进行进攻。此次进攻虽然没有成效,但却使陆逊想到用火攻破敌的办法。陆逊命吴军士兵携带茅草,乘夜突袭,顺风点火。天气炎热,火势猛烈,蜀军内部大乱。陆逊乘势反攻,迫使蜀军向西后撤。吴国大将朱然率领5000精兵击败蜀军前锋,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率部猛攻蜀汉军冯习所率军队,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各部配合主力在猇亭反攻。驻守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反攻。吴军很快击破蜀军40多座营寨,并且切断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以及武陵部族首领等人阵亡,杜路、刘宁等人投降。刘备战败,逃到夷陵西北的马鞍山。陆逊集中兵力,又歼灭蜀军数万人。此时,蜀军已经全线溃败,死伤逃散大部。刘备乘夜逃入永安城中(又名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一病不起。扩展资料:夷陵之战是蜀汉由盛转向衰弱的转折点。战后,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而这场战争后的次年刘备的死亡使得蜀汉在一次的雪上加霜,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据悉,夷陵之战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汉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彝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夷陵之战

[create_time]2022-12-28 00:40:54[/create_time]2023-01-12 00:19:5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筱鸭娱乐[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bb4c7aaf1ef3d7ca7acbd5cb?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电影、电视剧、小说、综艺等等,都在这里![slogan]电影、电视剧、小说、综艺等等,都在这里![intro]35[view_count]

战役分析之夷陵之战

战役分析之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刘备在成都称帝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集结五万大军伐吴,其中一万左右是少数民族。蜀军攻入吴境前期一路过关斩将打的很顺利,但是陆逊指挥吴军后,蜀军却无法进军。结果蜀军被吴军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为什么会先胜后败?陆逊为什么先败后胜?刘备方失败原因总结:1、利欲熏心,急于争夺被吴国武力夺回的荆州五郡,起兵太过意气用事。关羽在襄樊战役败北后,吴国夺回了荆州南部地区,关羽本人被俘后亦被处死在临沮。刘备与关羽之间的手足情义更重于君臣情义,这个是私人方面,荆州对蜀国至关重要。隆重对中就有利用荆州、益州扩展东西南北路线计划,荆州丢失蜀国只剩下益州本土。但是荆州不是刘备所有,赤壁之战孙刘取胜,刘备因实力弱小,向孙权提出借用南郡。既然是借用,就要有还期,这是借贷关系基本的常理,刘备却因占领汉中后实力增强,不打算将荆州还给东吴,吴国武力夺取这里也可以理解,吴国也要生存,败盟可理解。而刘备在攻打汉中时,已经还给了吴国三个郡,只剩下南郡、公安等地还在蜀国名下。余下的地理位置虽然重要,但是应该考虑哪头重哪头轻,吴国会不会应该就此满足了。刘备因为自己的实力增强违背当初的借贷协议,这就给吴国攻打蜀国的机会了很正常。关羽失去荆州,刘备应该考虑与吴国恢复同盟,因为荆州是吴国的西大门,必须关上。汉中是蜀国的北大门,也必须要控制在己方手里,这个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刘备该懂。但是他却反其道而行,对内不听劝阻,对外不顾魏国的威胁,公然起兵入侵吴国本土。名不正言不顺兴兵是不义之举,就算为关羽报仇为口号,那也说不过去,关羽是谁啊,是蜀国的官员,并不是吴、蜀两国的局外人,刘备因为关羽同盟友关系恶劣导致失败。而去兴兵大力伐吴,这就说明蜀国只可以打人。别人却不能惹蜀国,这样是不讲理的。这就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可以说是失败的开头,没有开头也就没了过程,更没结果。2、士兵疲惫,士兵战斗力严重下降,作战成果不理想。未能体谅士兵感受。蜀军多数人是刘备在荆州带到益州的,经过益州、汉中几年战争,这些士兵明显疲惫。蜀军的士兵已经对战争厌倦了,何况是为了关羽报仇,这些人对为谁报仇完全没意愿,迫于无奈才跟随刘备出征,士兵在这样的心理情况下,作战时基本比吴军差一大截了。3、离心离德,内部成员未能统一战线。单方面出兵,势单力孤。刘备在关羽被杀时就打算起兵伐吴,但是被赵云、诸葛亮等文臣武将劝阻后没有出兵。内部主要大臣与自己站在了相反的战线,刘备应该三思,要考虑出兵伐吴带来的后果。刘备却全然否决了内部成员的意愿,这里有些权利控的意思,最后刘备只能独自行动。由于时间比较急,刘备甚至没能组建一个参谋团,带上一部分将军,谋士几乎没带去。带个黄权还要防御魏国偷袭,这仗打的本身就很困难,何况前线战场处处遇到阻击呢?4、轻视对手,过于自信,未加分析敌将实力,对敌方防备不足,被钻空子。刘备攻入吴国边境时很顺利占领了几处要塞,但是呈现出骄兵的态势,越发不可收拾。陆逊来到战场,刘备应该想到偷袭荆州有陆逊参与,可是他也小瞧了陆逊,没有防备。刘备与关羽有着同样的心理,认为吴国除了周瑜就没人了,吴国没有人是自己的对手。按照这样的心理,没有不败的可能,何况陆逊的兵力也是5万左右,与蜀军兵力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兵力差距没有,就要看自身能力了,明显陆逊胜过刘备太多太多。5、固执己见,战争局势对己方恶化,未能及时改变作战方式,调整兵力部署。蜀军进攻夷陵前夕,谋士马良看出了陆逊不是战败撤退,而是引诱蜀军深入吴国腹地。刘备却完全否认了这点,刘备的观念还是认为陆逊被打的无力反击,所以才会撤退的。陆逊撤到夷陵后就不再撤退了,刘备认为陆逊是不敢撤退了,过了夷陵就是长江防线。战争几个月后刘备吃亏了,吴军不出战,蜀军无法继续推进,这时他还不想着换战术。这样就为吴军准备反攻腾出时间了,陆逊是人不是神,也要克制敌人的阵型才能取胜。6、兵力分散,营寨部署失误,没有准备退路,导致己方进入万劫不复之地。刘备在夷陵地区几个月没能前进一步,这时的蜀军可没有开始攻打吴国时那股冲劲了。天气炎热这起码有35度以上,刘备就把兵力分配到各区域的山林地区,结营围困吴军。自己率领的主力进入山林地带避暑,打算与吴军长期作战,但是进入山林后果他没想。兵力分散一旦吴军发起突击,刘备都没有时间集结兵力反扑,再有吴国用火攻怎么办?这些刘备都没有顾虑,如果有顾虑会作出对应的防备,明显没有,陆逊军团却有准备。陆逊发现蜀军进入山林,就准备好火攻取胜的计划了,而且吴军方面可谓是万事俱备。陆逊利用火攻,烧毁了蜀军主力营寨,放火烧敌其实档次最低,但是效果却是最好的。遇到洪水、火灾谁敢说自己不会躲避,但是蜀军躲避的效果是混乱,不是有秩序避火。曹丕听说刘备这样的方式作战,说出了其中的弊端,根本没有几百里结营作战的道理。陆逊方胜利原因:1、内外统一,上下同心同德,全力配合,目的只有一个,击退蜀军。蜀军前期攻入吴国边境,吴国争取议和,但是没能成功,派遣陆逊出战是内部的意见。陆逊没有后顾之忧,将领完全服从领导。齐心协力对付刘备,这种优越的条件没的比。2、军事才能,双方主帅作战方式不同,吴军统帅部署更胜一筹。蜀军被时时克制。陆逊到了战场便观察蜀军的作战部署,防御部署得当,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牵制蜀军。蜀军主帅出现战术分析的失误,陆逊也正好利用这点把敌人的士气消磨掉,防守无误。3、天时地利,吴军本土作战,蜀军外来敌人,双方优劣程度天上地下无法比拟。吴国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这个优势被蜀军忽视了,吴国对外有魏国做声援盟友。对内君臣一心,而蜀国是千里迢迢作战,没等出征内部已经意见不统一了,先输一阵,地利蜀国在吴国边境地区虽然占领着险要地势,但是随着陆逊撤退,蜀军优势就没了。蜀军跟着吴军到夷陵是进入了吴军的地盘,先前的部署已经被打乱,重新部署没条件。有利地形被吴军抢占,刘备剩下的只有山林地带。天时蜀军赶上了炎热的夏季被暴晒。益州虽然比荆州天气更热,但是益州是本土,水源起码比在夷陵地区多,蜀军缺水源。没有水源这样的战争想打胜困难重重。陆逊敢把刘备带到夷陵腹地,心里是有底气的。总结下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最后结局,吴国取胜,兵力损失不到万人,城池土地没损失。虽然消耗资源过多,但是战争需要没有办法的事,比起蜀军的损失,吴国等于完胜了。蜀国种种原因由胜利方转成失败方,并且蜀国彻底失去荆州,参战主要将领多数阵亡。兵力损失三万以上。防御魏国的黄权被迫投降魏国。蜀国资源损耗惨重,比吴国还多。蜀国由强盛转入衰败,多年后才被恢复,但是无法与蜀国占领汉中时的实力相比较了。

[create_time]2023-05-24 17:42:20[/create_time]2023-06-06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高许许爱教书[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111514030,1561145047&fm=3012&app=3012&autime=1696907915&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20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3[view_count]

夷陵之战的意义

问题一:夷陵之战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三国三大战役 并不仅仅是因为规模大 少胜多
更因为这3大战役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
简单的说 夷陵之战之前 蜀国占有荆州(已经失去 又畅重新攻下)汉中 西蜀
曹魏占有整个北方 而以三国时期的发达程度
应该是北方>西南>西北 以当时天下的形式
而西南又易守难攻 又有汉中这个粮仓支持
基本是一个2强一弱的局面 东吴在夹缝中 很难生存
两强一弱的局面非常难以维持 历史上的诸多史实证明了这一点
而夷陵之战之后 蜀吴两国的力量趋于平均
就是一个一强两弱的局面
这个局面就变得好维持了 就如同一个钝角三角形的平衡性要大于锐角三角形一样
这个局面下 蜀吴只有联手才能对抗东吴
而如果夷陵之战东吴战败 天下将会2分 变成类似于南北朝的状况
所以 夷陵之战才是奠定天下三分最重要的一个战役

问题二:夷陵之战这个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个人觉得,夷陵之战其实给我们的启示有很多,分别来讲:
在刘备这边:1.要顾全大局,不可随意挑起战争,夷陵之战爆发的原因演义上说是因为报关羽被杀之仇,历史上可能原因更实际点,就是刘备不愿放弃荆州,不管是什么原因。夷陵之战都是刘备主动挑起的,其实孙权本就有修好之意,共同抗曹,但刘备此时就显得有些不识大局,毕竟主要队手尚在,不应该主动打击盟友,将自己处于孤立状态,这点孙权就高明得多了,孙权在确定此战不可避免之后,马上就向魏表示称臣,这就是大智慧的体现。2.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对手,不可轻视他人。夷陵之战吴的统帅陆逊,当时虽是籍籍无名,但也颇有军略手段,刘备自视一生戎马,轻视陆逊,认为此战将轻易获胜,这种思想是兵家大忌,无论对手是谁,什么水平,都要重视,不可轻敌。3.做重大决策之前,必须统一思想,夷陵之战本身在刘备集团之内意见就不统一,加上刘备并没有妥善处理好大臣之间的关系,使得夷陵之战开始就是人心不一,一旦有挫,军心极易涣散。对比赤壁孙权的做法,又能看出孙权在统一内部思想的问题上的高明手段。
再来看孙权这边:1.要团结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不可多面受敌。这点就是孙权最大的智慧,孙权所有的施政方针中,从来不会同时与两面开战,一定是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具体到夷陵,孙权能够放下架子,向曹丕称臣,这本身就很了不起。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选择夷陵之战的主将的问题上,吴国内部其实存在极大争议的,毕竟陆逊年轻有没有什么实际的军功,只是靠着孙权女婿的身份上位,这点上看出孙权的魄力,敢用新人,大胆放权,这一直是孙权的一大优点。3.放权彻底,不加干预,这点非常重要,毕竟陆逊年轻,军中资历不够,不免有些将领自持军功,不服调遣,但孙权给了陆逊极大信任,对于流言蜚语一概不理,给了陆逊极大支持。4.蛰伏待机,不露锋芒,陆逊为将的最大特点,就是始终保持一种低姿态,谦逊且隐忍不发,隐藏自身实力。5.把握机会,不是战机。当机会出现时,不应犹豫,当有极强的行动力,不拖泥带水。
当然,以上都只是个人的浅见,在下才疏学浅,如有不足的地方,还请海涵。

问题三:夷陵之战为什么刘备会失败,如果刘备打胜了历史将会怎么样,此战有何意义和影响 蜀军70万,陆逊的兵力10万,在后勤方面,蜀军派赵云督办粮草,所以不因为粮草而失败。刘备之所以失败,正因为他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3大忌讳:天时,他选择酷暑去攻打吴国,吴国做为防守国没什么,而作为进攻国方的蜀国,每天冒着烈日行军,这使士兵的士气和身体都慢慢衰弱。假如只单单是天时,蜀军还可以依靠士兵的数量取胜。但没了地利,为陆逊创造了偷袭的好机会。蜀军驻扎在树林茂密的地方,虽然靠近河流,但是也没有办法对抗吴军的进攻。最致命的是,刘备没人和,在出征前不听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马良劝他不要驻军在树林茂密之处也不听,这为陆逊的进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

问题四:三国的三大战役的意义 你 发现一个细节了吗,三国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发动者失败,能说明什么问题,易中天老师的分析是,三个雄主都扭不过强大的士族阶级,也就是本地的士子豪强家族实力太强大了,都是当时的 朝廷制度引起的,士族控制做官的人选,社会言论,财政收入,进一步就是军队,最终成为豪强。统治者都知道谁都不可能统治谁。两个小的拼一个大的,三个一样大,一 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拼一个小的,最终存活一个。但是三个都想成为霸主。

问题五:说说官渡、赤壁、夷陵这三场战役中哪场的意义最大,说说原因(100字) 官渡之战,使曹操得以一统北方,赤壁之战,使曹操一统全国希望破灭,三足鼎立开始形成。夷陵之战,使刘备汉中荆州两面钳击中原计划流产,也使得屡战屡胜的蜀汉受到打击,三足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且疆域自此固定。三者都有自己的意义吧,对于不同的阵营当然意义也不一样。对于历史来说,这三次战争都是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其历史意义前两者是高于后者的。因为若前两者导致了三足鼎立,而后者是稳定了三足的局面。当然,从规模上看,赤壁之战伤亡最惨重,规模也最大,曹操83万大军呢。官渡之战袁绍十万对曹操一二万,夷陵之战蜀国倾全国大部分的兵力,估计是在十几万。不过个人认为赤壁之战既然规模最大,其意义也更大一些,毕竟三足鼎立的局面是它直接导致的。

问题六:三国演义之夷陵之战读后感 一本《三国演义》使我爱不释手,因为里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重情重义的关羽;有奸诈狡猾的曹操;求贤若渴的刘备。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战役要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主要是由于袁绍不听别人的好心相劝,才打败,而在这场战役中,袁绍的兵力多,占优势,失败是因为袁绍不善于用人的结果。就连曹操也说过:“如果袁绍善于用人,我对冀州连正眼都不看。”

问题七:三国时夷陵之战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战役分析
蜀军8万,吴军兵力10万,总共也有将近10万.在后勤方面,蜀军派赵云督办粮草,所以不因为粮草而失败。刘备之所以失败,正因为他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3大忌讳:天时,他选择酷暑去攻打吴国,吴国做为防守国没什么,而作为进攻国方的蜀国,每天冒着烈日行军,这使士兵的士气和身体都慢慢衰弱。假如只单单是天时,蜀军还可以依靠士兵的数量取胜。但没了地利,为陆逊创造了偷袭的好机会。蜀军驻扎在树林茂密的地方,虽然靠近河流,但是也没有办法对抗吴军的进攻。最致命的是,刘备没人和,在出征前不听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马良劝他不要驻军在树林茂密之处也不听,这为陆逊的进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
战役影响
蜀军在出征之前,不论兵力国力物力都不落后魏国。而且此时攻打魏国,可以借着“光复汉室”之名出师。蜀军败退后,全国的国力迅速衰退,而且由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当上了国君,这为将来的蜀国埋下了很深的祸根。
关于诸葛亮不参加夷陵之战的原因
很多人看过《三国演义》都有过这个疑问,以诸葛亮的军事天才,当初要是让诸葛亮带兵攻打东吴,灭掉东吴后再打魏国,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为什么不让诸葛亮去呢?原因有三:第一,历史上的诸葛亮治国上确实很好,但在军事上才能并不那么突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很大部分都是演义夸张的结果,所以历史上就没有诸葛亮非要参战的必要性了。第二,当时蜀国需要后方有他看守,辅佐刘禅,提供粮草补给。第三,根据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系列,诸葛亮和刘备后期的政治目标不同:诸葛亮志在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七次北伐可见)。刘备触在建立政权,割据一方。所以夷陵之战前,诸葛亮不受信任(所以刘备入川前,出征带庞统。入川后,带法正)。战败之后,诸葛亮只说:如果法孝直(法正)在,就不至于如此。(夷陵之战前法正已死。)可见这一点。

问题八:刘备打夷陵之战到底是什么意思 按演义,就是要灭东吴为关羽报仇。
按历史,目的是通过对东吴作战,压迫东吴,迫使东吴接受合约,比如说交换荆州等。

问题九:简述夷陵之战 希望对你有帮助:彝陵之战又称V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恭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彝陵一带打败蜀军。


[create_time]2022-11-15 08:45:32[/create_time]2022-11-23 16:37:4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白露饮尘霜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208c21a.f9V9VBE3sEUezgRl5aWFkg.jpg?time=4585&tieba_portrait_time=4585[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88[view_count]

夷陵之战对后来有什么作用呢?

夷陵之战对后来影响巨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夷陵之战使蜀汉元气大伤,只能偏安一隅。2.夷陵之战后促使了孙刘再次结盟。3.夷陵之战奠定了三国边界,三国之间维持了平衡。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战争,这场战争让蜀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蜀汉的皇帝刘备,也因为战争失利,最后病死在白帝城。而东吴在夷陵之战后,为了自保选择和蜀汉二次结盟,共同对抗曹魏,从此三国持续了几十年的稳定。一、夷陵之战使蜀汉元气大伤,只能偏安一隅。蜀汉原来拥有荆州和益州两地,并且战胜了曹操,取得了汉中这块地盘。蜀汉正值国力上升阶段,没有想到荆州遭到了东吴偷袭,荆州守将关羽被杀。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弟兄,荆州是蜀汉的战略要地,刘备为了报仇,动用了蜀汉半数兵力发动了夷陵之战,没有想到被打败,从此蜀汉元气大伤,只能在益州偏安一隅。二、夷陵之战促使了孙刘再次结盟。夷陵之战虽然东吴取胜,但是东吴也消耗了很多国力,蜀汉更是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半数兵力,损失了很多将领,两个国家的实力都有所下降。为了生存东吴和蜀汉不得不再次结盟,共同对抗曹魏。夷陵之战间接促成了孙刘的二次结盟。三、夷陵之战奠定了三国边界,使三国之间维持了平衡。夷陵之战之前三国之间领土并不明确,经常互相征伐,但是夷陵之战后,三国边界开始清晰,领地划分明确,在夷陵之战后的几十年,三国的领土没有太大变化。夷陵之战奠定了三国的边界,三国局势出现了稳定,互相之间维持了平衡。夷陵之战是三国的局势明朗化,奠定了三国的分属,成为了标志性的战争。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create_time]2021-10-10 15:45:53[/create_time]2021-10-14 16:37:50[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1[alue_good]重拾真爱[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2aa62fb5c83c77b5389e0f5e6863849d.jpeg[avatar]会计师[slogan]学会爱 理解爱 爱自己[intro]357[view_count]

夷陵之战简介50之内

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孙权在几次求和都未果的情况下,只好派出年轻的陆逊为都督,前去阻挡。陆逊采取防守的战略,坚守不出。于是刘备令士兵驻守树林茂密之处,并且将营地连看驻守。陆逊认火烧连营七百里,打败了蜀军。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_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争。扩展资料:战役名称:夷陵之战、彝陵之战、_亭之战战役时间:蜀汉章武元年至章武二年(公元221年—222年)战役双方:昭烈帝刘备(蜀汉)、都督陆逊(孙吴)兵力投入蜀汉:前锋冯习、张南4万,江北黄权5千,蛮兵沙摩柯数千,江南夷道2万,刘备身边1万,共8万多。孙吴:朱然江陵5千,北方潘璋数千,孙恒江南夷道数千,步骘荆南数千,陆逊身边3万,共5万多。战役趋势:刘备先胜后败,陆逊先败后胜。战役结果:刘备大败,3路撤回白帝城,黄权降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夷陵之战

[create_time]2022-12-08 16:59:36[/create_time]2022-12-23 16:59: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乾莱信息咨询[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2ac8245037c35cef5dd05b07789a9ca.jpeg[avatar]百度认证:内蒙古乾莱科技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3[view_count]

夷陵之战简介

夷陵之战简介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爆发于221年(蜀汉章武元年),结束于222年(蜀汉章武二年),是三国历史上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国历史上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爆发于221年(蜀汉章武元年),结束于222年(蜀汉章武二年),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概况:战役名称夷陵之战、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战役时间蜀汉章武元年至章武二年(公元221年—222年)战役双方昭烈帝刘备(蜀汉)、都督陆逊(孙吴)兵力投入蜀汉:前锋冯习、张南4万,江北黄权5千,蛮兵沙摩柯数千,江南夷道2万,刘备身边1万,共8万多。孙吴:朱然江陵5千,北方潘璋数千,孙恒江南夷道数千,步骘荆南数千,陆逊身边3万,共5万多。战役趋势刘备先胜后败、陆逊先败后胜战役结果刘备大败,3路撤回白帝城,黄权降魏。夷陵之战简介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夷陵之战介绍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退保北方,刘备势如破竹,占据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孙吴都督周瑜花了一年时间,从曹操手中夺得军事重镇江陵(属于南郡)、夷陵(西入蜀川的唯一陆地通道)。后来,刘备又从孙权手中借得南郡(治所为江陵),后又入蜀占据益州,留大将关羽坐镇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刘备占据蜀川后,孙权因为刘备不还荆州(主要是南郡)而怀恨在心,派遣吕蒙偷袭荆南三郡(长沙、桂阳、零陵),刘备忙来争夺,但此时曹操消灭了在汉中的张鲁,蜀川岌岌可危,于是刘备毅然求和与孙权,约定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孙吴,南郡、零陵、武陵西属蜀汉。此时刘备已经将所借荆州(南郡一个郡),用三个郡(江夏、长沙、桂阳)归还给孙权了,双方不存在“借荆州”之说了。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战略重地——汉中,同年,关羽率军北伐曹魏,围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后来曹操采纳谋士司马懿、蒋济建议,利用孙、刘之间的矛盾,劝孙权向荆州进攻关羽后方,以缓和关羽北上的压力。虽然孙、刘不存在“借荆”之说,但是刘备所据荆州(主要是南郡)居于建业上游,直接威胁孙权江东政权的安危,又是蜀与魏争夺中原的战略要地,东吴只有占据南郡才算真正巩固了东吴。建安二十四年十月(219年),孙权趁关羽与曹军在樊城作战之际,派大将吕蒙偷袭荆州南郡治所江陵,当时的江陵守将为南郡太守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刘禅的亲舅舅,关羽北伐曹魏时,他后勤工作出了差错,关羽说了一句“还当治之”,他就很害怕,便投降东吴。使得关羽进不能速下樊城,退不能回荆州,腹背受敌,士卒离散,十二月,关羽率领残兵南返至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与子关平皆为吴将俘杀。孙权占领荆州六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江夏),吴、蜀联盟关系破裂。曹丕于220年(汉延康元年)十月废掉汉献帝后,建立魏国,定都洛阳,接着刘备为了延续汉祚,于221年(魏黄初二年)四月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改元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在刘备称帝3个月后,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等大臣的劝阻,毅然决定倾全国之力,亲率蜀汉军队七十多万人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孙权在几次求和都遭到拒绝的情况下,奋起应战。在首战不利的情况下,他毅然果断的派出年轻的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create_time]2023-06-05 09:45:49[/create_time]2023-06-10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烽火战争分享[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3acc559.73iNKRyKJw3kj5IeaUA3vA.jpg?time=6350&tieba_portrait_time=6350[avatar]超过3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3[view_count]

夷陵之战简介

  夷陵之战是 三国 “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 成功 战例。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夷陵之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夷陵之战分析
  中文名称:夷陵之战

  参战部队:蜀汉、五溪蛮夷;东吴

  战争结果:吴国得胜,蜀汉元气大伤

  时  间:221年七月-222年八月

  地  点:夷陵

  人  物:陆逊 刘备 孙权
  夷陵之战详情
  前期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到五万)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所谓的刘备前军四万人的说法,主要就依据这时孙权向曹丕写的求救信上所说的刘备支党四万)。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相持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反攻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蜀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眼下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 命令 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五千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四十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蜀军镇北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同月,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时被步骘截击而死。

  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驻军接近两万,陆逊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再加上他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评价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可以认为是重要转折,这既是刘备最大的 军事 失误,也是陆逊军事谋略的重要体现。当魏文帝曹丕得知刘备连营七百里,就对群臣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

  而对于陆逊的出色指挥,晋代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的评语写到:“刘备 天下 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辨亡论》称赞陆逊说:“汉王亦冯帝王之号,率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而我陆公亦挫之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续以灞须之寇,临川摧锐,蓬笼之战,孑轮不反。”

  西秦高祖乞伏乾归曾对麾下诸将说:“昔曹孟德取袁本初于官渡,陆伯言摧刘玄德于白帝,皆以权略取之。”

  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对于夷陵之战,写诗歌三首称赞陆逊,一是:“坐帐谈兵按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二是:“陆逊运良筹,能分吴国忧。挥毫关将堕,焚铠蜀王羞。功业昭千载,声名播九州。至今巫峡地,草木尚添愁。”三是:“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清代学者邓廷罗在《兵镜》中评价说:“司马懿挑朱然,吴班挑陆逊,皆不得行其计,岂非将之有能有不能哉?”


[create_time]2022-07-05 09:00:38[/create_time]2022-07-18 18:10: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清宁时光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66817d0.sg2uptlA4rVTuV_qaAgZJw.jpg?time=582&tieba_portrait_time=582[avatar]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7[view_count]

夷陵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夷陵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夷陵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夷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公元223年。这场战役的起因是蜀汉和东吴之间的领土争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场战役的起因。一、夷陵之战背景在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是两个重要的政治势力。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两国之间经常发生领土争端。而夷陵地区就是两国之间的争议地区之一。蜀汉认为这个地区是自己的领土,而东吴则主张自己对这个地区的主权。二、蜀汉进攻东吴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蜀汉决定向东吴进攻。刘备派遣了大将关羽率领军队攻打夷陵地区,并要求东吴出兵支援。然而,孙权并没有出兵支援,而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三、东吴的反应孙权对于蜀汉的进攻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反应。他一方面想要避免与蜀汉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又担心蜀汉会趁机进攻自己的领土。最终,他决定采取妥协的态度,派遣陆逊前往夷陵地区进行调解。四、夷陵之战爆发在陆逊的调解下,关羽同意撤军并放弃了对夷陵地区的主张。然而,关羽并没有完全放弃对这个地区的关注,他继续派遣部下在夷陵地区进行巡逻和防守。这引起了东吴的不满和担忧,最终导致了夷陵之战的爆发。五、夷陵之战结果夷陵之战中,蜀汉军队虽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陆逊的出色指挥和东吴军队的顽强抵抗,最终还是被击败了。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仅让蜀汉失去了夷陵地区的主权,也削弱了他的军事实力和地位。总之,夷陵之战的起因是蜀汉和东吴之间的领土争端。这场战役的结果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场战争的起因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中的领土争端和政治斗争。同时,也可以看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领袖之间的智慧和决策能力对于战争的胜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create_time]2023-05-23 09:50:07[/create_time]2023-06-06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武器大讲堂g[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441538d.JK4IrGRjLghTgr85-5Pa0A.jpg?time=8943&tieba_portrait_time=8943[avatar]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4[view_count]

夷陵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夷陵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夷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公元223年。这场战役的起因是蜀汉和东吴之间的领土争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场战役的起因。一、夷陵之战背景。在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是两个重要的政治势力。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两国之间经常发生领土争端。而夷陵地区就是两国之间的争议地区之一。蜀汉认为这个地区是自己的领土,而东吴则主张自己对这个地区的 。二、蜀汉进攻东吴。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土,蜀汉决定向东吴进攻。刘备派遣了大将关羽率领军队攻打夷陵地区,并要求东吴出兵支援。然而,孙权并没有出兵支援,而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三、东吴的反应。孙权对于蜀汉的进攻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反应。他一方面想要避免与蜀汉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又担心蜀汉会趁机进攻自己的领土。最终,他决定采取妥协的态度,派遣陆逊前往夷陵地区进行调解。四、夷陵之战爆发。在陆逊的调解下,关羽同意撤军并放弃了对夷陵地区的主张。然而,关羽并没有完全放弃对这个地区的关注,他继续派遣部下在夷陵地区进行巡逻和防守。这引起了东吴的不满和担忧,最终导致了夷陵之战的爆发。五、夷陵之战结果。夷陵之战中,蜀汉军队虽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陆逊的出色指挥和东吴军队的顽强抵抗,最终还是被击败了。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仅让蜀汉失去了夷陵地区,也削弱了他的军事实力和地位。总之,夷陵之战的起因是蜀汉和东吴之间的领土争端。这场战役的结果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场战争的起因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中的领土争端和政治斗争。同时,也可以看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领袖之间的智慧和决策能力对于战争的胜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create_time]2023-06-19 15:18:26[/create_time]2023-06-14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武器大讲堂g[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441538d.JK4IrGRjLghTgr85-5Pa0A.jpg?time=8943&tieba_portrait_time=8943[avatar]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4[view_count]

夷陵之战的战争影响是什么

夷陵之战的战争影响是什么?一、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二、历史背景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备不许。吴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备来笺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来自吴人的议论,只能引起刘备的更大反感,而不会有何效果,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史书中为“范强”,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将其写成了“范疆”)所杀。三、胜败原因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军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四、战争影响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战役中失利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孙权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因长期征战和兵败而心力交瘁的刘备同意停战,次年四月逝世,蜀汉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丞相诸葛亮,后者立即遣使与东吴恢复同盟,共同对抗曹魏。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五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正因为有着那么大的影响,因而与袁绍攻曹操的官渡之战、曹操攻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

[create_time]2023-05-31 15:18:43[/create_time]2023-06-06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心悸PCg[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a1778e9.5ZRjdx0VN2fv3-_drQdlgA.jpg?time=12199&tieba_portrait_time=12199[avatar]TA获得超过12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view_count]

夷陵之战的经过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彝陵一带打败蜀军.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七十多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
  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夷陵之战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1]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create_time]2022-09-07 06:18:45[/create_time]2022-09-16 12:48: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温屿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ab3c6b.EGWNOK5JoOudI3wwHvt0TA.jpg?time=4578&tieba_portrait_time=4578[avatar]TA获得超过971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9[view_count]

夷陵之战分析

夷陵之战分析汉末三国时期,夷陵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又称“三国三大战”。对三次战役而言,都形成了明显的三国历史走向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转折点。蜀汉与东吴爆发了一场夷陵之战,最后东吴获胜,刘备失败而告终。夷陵之战后,蜀国由于国力的巨大损失,哪怕在诸葛亮的极力补救下,也成为魏蜀吴三国最早灭亡的国家。东吴击败蜀汉后,在整体实力上有所增强。所以,问题来了,如果刘备赢得了“夷陵之战”,三国还会是全盛时期吗?换句话说,如果夷陵之战是刘备的胜利,东吴会被蜀汉所灭吗?第一,历史大全认为,即使刘备赢了夷陵之战,打败了陆逊率领的东吴大军,也无法改变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丢失荆州之后,蜀汉和东吴展开了夷陵之战。当刘备与陆逊对峙时,强悍的曹魏也坐山观虎斗。对曹操之子曹丕而言,选择向东攻胜,以避免东吴势力迅速壮大。所以在夷陵之战中,如果刘备赢了,夺回了关羽失去的荆州,很有可能是曹丕率先打蜀汉削弱蜀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防御曹丕的进攻,刘备也不敢继续对东吴发动攻击。与此同时,即使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胜出,但在江东孙氏方面,经过孙坚、孙策、孙权的积聚,也在东吴建立了稳定的基础,尤其是得到了东吴地方士族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就刘备的实力来说,仅仅靠夷陵之战的胜利是难以达到消灭东吴的目的的。而且,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主要目的,也并非要消灭东吴,而是要夺回关羽失去的荆州。另一方面,这也是两国实力的问题,蜀汉比东吴要强大得多,而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目的,就在于逼孙权交出荆州,以维持魏蜀吴三国的平衡。而在关羽大败荆州之后,蜀汉不但失去了半壁江山,还失去了关羽、关平等优秀将领。更要命的是,夷陵之战前后,张飞、黄忠、马超、法正等将领战死或阵亡,无疑使蜀汉在人才问题上面临了更大的困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不是让诸葛亮跟随,而是让他留守成都,也将自己亲率大军征讨东吴。因此,蜀汉没有能力消灭东吴。但蜀汉最终在夷陵之战中的失败,也直接反映了他的才干,尤其是英勇善战。若诸葛亮没有后来居上,蜀汉的灭亡很可能会提前。总而言之,历史大全认为,如果刘备能够赢得夷陵之战,那么孙权必然会主动求和。基于这一点,孙权才会真正拿出好处来,比如让出荆州的一部分,以换取刘备退兵。而且刘备也多半会接受,毕竟还有曹魏这个大威胁存在。如此一来,只要北边曹魏的威胁给蜀汉、东吴带来压力,那么无论刘备和孙权在夷陵之战中获胜,都不会把对方消灭。这样,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还将持续下去。但是,如果是刘备获胜,蜀汉继续占据荆州和益州两块地盘,那么,诸葛亮后期北伐中原、匡扶汉室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create_time]2023-05-26 09:02:46[/create_time]2023-06-06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战争观察观察[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66a10.NjLxDvufoPQL6tiiB8ftdw.jpg?time=11719&tieba_portrait_time=11719[avatar]超过103用户关注了TA[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5[view_count]

夷陵之战真的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吗

夷陵之战真的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吗三国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先是设计让关羽兵败身死;又让在战场上打拼数十年的刘备,却丢盔弃甲,最后落荒而逃郁闷而死。他便是陆逊。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有朋友或许觉得动机不是这样),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据守不战,两边成坚持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兵贵神速,加上入夏今后天气炎热,致使锐气渐失,士气失落。刘备为舒缓军士炽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机遇,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议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成果。这一仗让刘备输得很惨,乃至最后一病不起,丢了性命。关于这一仗,争议一直很大,有人说这是典型的以弱胜强案例,那现实究竟怎么呢?一起分析一下。首要能够证实的是孙权确实是不想打这场仗的,但孙权在向刘备求和遭到回绝之后,也就开端活跃准备作战。首要,为了防止腹背受敌,孙权再一次遣使向曹丕称臣,而曹丕则封爵孙权为吴王。这样,至少在必定程度上减轻了来自于北方的威胁。可是关于孙权而言,形势并没有因而而有显着的改观。用何人来抵御气势正盛的刘备大军,是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老将程普已去世,而周瑜、鲁肃、吕蒙又不假天年,壮年病逝,周泰、甘宁在东线与张辽坚持于合肥战线,也无法调集,其他将领以猛将居多,大智大勇的帅才却难以找到。人选倒有一个,便是陆逊。陆逊字伯言,是孙权之兄孙策的女婿,极富谋略,曾得到吕蒙临终的大力引荐,也遭到诸葛谨的极力推崇。问题只有一个,他太年青了,才38岁,资历太浅,让一个38岁的人统领一个国家的部队,能否得到功臣宿将的支持呢?能否抵御得住经验丰富的刘备呢?但陆逊对此却早就成竹在胸,一接受孙权的任命,他当即开端着手防卫军团的编组。东吴的防卫军团,以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率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统领五万大军在第一线拒敌,诸葛谨屯驻公安,孙权屯驻武昌,为后援。孙吴三线总军力当在十五、六万左右,实力在蜀汉东征军团之上。而且东吴又采纳三线纵深装备的战略,使得刘备东征军团面对的困难更是成倍增加。\经过上面的叙述,能够很清楚的看到,无论从军力,仍是从将领的素质来讲,优势都无疑在东吴一方。因而,决不能将夷陵之战与官渡、赤壁相提并论,称之为以弱胜强。可是,蜀军也有其优势。首要是复仇之师,所谓“哀兵必胜”,讨伐孙权背义袭盟,全军同仇敌慨,有一股不行阻挡的锐气。其次,刘备在公元二二一年四月即帝位,七月即班师东征,将士刚刚受封受赏,正是建功报效之时,加之刘备御架亲征,更使得士气旺盛。其三,蜀军高高在上发动进攻,又善于山地作战,占有地利。其四,从第一线军力来讲,蜀军八万,吴军五万,蜀军也占有优势。而吴军军力虽强,也有其缺点。首要,荆州为刘备所控制十余年,而东吴刚刚攫取,虽初步安稳了形势,但民心依然在蜀汉一边。加之刘备称帝并打出了“兴复汉室”的正统旗号,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其次,陆逊并未服众,若一旦处理不当,第一线军团随时或许分崩分裂。其三,曹魏坐山观虎斗,时刻准备趁火打劫,以收渔人之利,故而吴军实际依然是处于两面受敌的态势,形势更为不利。归纳来讲,吴、蜀两边各有短长,可谓旗鼓相当,两边各有胜机。这就决议了此战两边都不或许取得兵贵神速的成功,这必将是一场持久战,两边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刻内斗智斗力,以取得最后的成功。请看陆逊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刘备引上不归路的,从221年到222年,陆逊按兵不战,情况反映到孙权那里,陆逊向孙权上疏说:“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完也。”(《资治通鉴·卷六十九·魏纪一》)陆逊是很慎重的,先以据守,立足于不败,然后再寻觅空隙、施行必胜之计。’孙权的本族将领孙桓带著自己本部人马反击,在夷道(湖北省宜都西北)被围,向陆逊求救、陆逊依然不愿出兵。众将说孙桓是王族,被围受困奈何不救?陆逊说:“孙将军素得众心,夷道城坚粮足,无可担忧。待击败刘备,其围自解。”陆逊一直同刘备坚持了七八个月,见蜀兵日益松懈,才召集诸将商议进攻。诸将说:“攻破刘备应在最初,如今各处要害皆已被其坚守,已成难攻之势,击之必定无利。”陆逊说:“其军始集思虑精专,不能够干犯。今旷日持久,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擒此寇虏正在今天。”于是派兵猛攻蜀军的一座营盘,损折了许多人马,失利而还。诸将都抱怨道:“这是让战士白白去送死!”陆逊这时已有了攻破蜀军的计谋,第一次佯攻不过是打听蜀兵的战斗能力,明知必败而攻之,是让刘备和蜀兵发生轻敌思想。第二天他命令军士每人各持茅草扎成的火炬一支,准备引火之物,接近敌营即将营栅及鹿砦点燃。此刻正值旱季,尘阳似火,栅砦沾火即著,蜀营顿时烈焰腾腾。一处得手,吴军全部出动,蜀营各寨连番起火。刘备扎的又是连营,为求巩固和有险可守都在山林险要之处,前营失火后营也势必连续被烧,山林一起起火。所以这一场大火不只烧毁了七百里连营,森林被焚毁的面积更足以造成一场旷古浩劫。刘备部下的将士死伤殆尽,尸骸塞江而下,仅带得少量随从逃回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从此无颜回成都,又悔又恨,说:“我竟被陆逊打败,这岂不是天意吗?”过了一年,他在永安(今四川奉节)病倒了。\夷陵之战的战争成果: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遭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遭到影响,为两边日后消除矛盾、一起抗魏奠定基础。战争中失利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向西败逃,可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孙权方面虽然获胜,可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当地依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因长期征战和兵败而心力交瘁的刘备赞同休战,次年四月逝世,蜀汉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丞相诸葛亮,后者当即遣使与东吴恢复同盟,一起对抗曹魏。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只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逝世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岌岌可危,国内暴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刻才干重建戎行与弥平这些暴乱,并让国力提升到能够对外出兵的地步。这场战争之后近四十年的时刻内,三国相互之间的疆域根本坚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形势呈现安稳的坚持,夷陵之战也因而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正因为有着那么大的影响,因而与曹袁之官渡、魏吴之赤壁并称为三国三大战争。夷陵之战的战争评论: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能够认为是重要转机,这既是刘备最大的军事失误,也是陆逊军事谋略的重要体现。当魏文帝曹丕得知刘备连营七百里,就对群臣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能够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而关于陆逊的出色指挥,晋代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的评语写到:“刘备天下称霸,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晋代文学家陆机在《辨亡论》称赞陆逊说:“汉王亦冯帝王之号,率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而我陆公亦挫之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续以灞须之寇,临川摧锐,蓬笼之战,孑轮不反。”西秦高祖乞伏乾归曾对麾下诸将说:“昔曹孟德取袁本初于官渡,陆伯言摧刘玄德于白帝,皆以权略取之。”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关于夷陵之战,写诗篇三首称赞陆逊,一是:“坐帐谈兵按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二是:“陆逊运良筹,能分吴国忧。挥毫关将堕,焚铠蜀王羞。功业昭千载,声名播九州。至今巫峡地,草木尚添愁。”三是:“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清代学者邓廷罗在《兵镜》中点评说:“司马懿挑朱然,吴班挑陆逊,皆不得行其计,岂非将之有能有不能哉?”毛泽东读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的批语说:“土石为之,亦不能久,粮不足也。宜出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涣散,应按不暇,能够各个击破。

[create_time]2023-06-15 20:38:30[/create_time]2023-06-27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烽火战争分享[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3acc559.73iNKRyKJw3kj5IeaUA3vA.jpg?time=6350&tieba_portrait_time=6350[avatar]超过3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view_count]

夷陵之战对当时有什么影响呢?你有哪些了解?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夷陵之战都不陌生。夷陵之战是蜀汉皇帝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发动了攻打东吴的一场战役,实则是想夺回荆州。然而结果是蜀汉军溃败,东吴军大胜,那么这场战役对当时有什么影响呢?其影响有两点。首先,奠定了双方联合抗魏的基础。这场战役使得双方实力大损,尤其是蜀汉,诸多将领阵亡,使得元气大伤,导致诸葛亮后来北伐没有合适的将领,最后在第一次北伐用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吴国方面也有不小的损失,因此两国之间如果不联合就会让魏国有机可乘,于是诸葛亮重启了吴蜀联盟,孙权也同意消除矛盾,重修旧好。之后40多年,双方再没有发生过矛盾和战争。其次,给了魏国喘息的机会。如果吴蜀两国不打仗,联合起来抗魏,应该是可以打败魏国的。但是吴蜀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就导致了两国的联合只能是与魏国对峙,而无法战胜魏国。诸葛亮北伐时,孙权率军攻打魏国,结果在合肥一战失败,使得诸葛亮北伐成功的几率就降低了。而且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没能战胜魏军,原因很明显,就是因为蜀军和吴军是分别与魏军作战,并不是联合作战,那么两军单独作战此时就是无法战胜魏军的,力量分散了,想战胜魏军是很困难的。吴蜀两国的夷陵之战让魏国坐山观虎斗,他们养精蓄锐增强了实力,而吴蜀削弱了实力,这一进一出,吴蜀的实力就与魏国的实力差距拉大了。最后魏国占得先机也是很自然的了。从夷陵之战的影响来看,说明了团结的重要性,不能因为眼前一点小的利益就闹矛盾,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要从长远来看待利益的得失。

[create_time]2021-11-06 14:34:07[/create_time]2021-10-13 13:00:28[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1[alue_good]肖邦青史谈[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353053107,3496998675&fm=3012&app=3012&autime=1697089086&size=b200,20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800[view_count]

上一篇:想办法吧爸爸

下一篇:女王之刃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