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

时间:2024-07-17 19:21:45编辑:花茶君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是什么意思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释义:得到了是幸运,就算得不到也没有什么关系,都是命中注定的,就是说不要把得失看得那么重要,得到了固然很好,可是失去了也不能强求。出自徐志摩。作者介绍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create_time]2021-08-27 21:13:06[/create_time]2012-02-08 17:00:08[finished_time]23[reply_count]19[alue_good]帐号已注销[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a18927e.Yx9GQ2G-JrNpnJweWkI0EA.jpg?time=1390&tieba_portrait_time=1390[avatar]TA获得超过40.2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46370[view_count]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什么意思?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得之泰然,失之坦然。” 意思:追求到了,那是我的荣幸,追求不到,那也是我的命运。出处:近代·徐志摩《致梁启超》原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白话译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找生命中最珍贵的唯一灵魂伴侣,追求到了,那是我的荣幸,倘若得不到,那也是我的命运。作者简介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坛不可多得的大才子。他的老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和革命家--一代宗师梁启超先生。关于这位文坛才子和恩师的关系,说起来倒也颇具传奇色彩。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create_time]2023-01-22 16:42:04[/create_time]2023-02-04 23:20:2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闲闲谈娱乐[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e784884.9WX8e0_E_CUrwLNhzxjCag.jpg?time=2406&tieba_portrait_time=2406[avatar]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621[view_count]

徐志摩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全文是什么?

徐志摩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全文是:“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出处:出自徐志摩写给梁启超的书信。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人物评价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新华网评)参考资料百科:https://baike.so.com/doc/757695-801907.html

[create_time]2023-04-28 15:08:39[/create_time]2023-05-07 03:24:4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百度网友bcb160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10ea49b.C1gplqFdV8HjaX2adCTxIg.jpg?time=4915&tieba_portrait_time=4915[avatar]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6[view_count]

徐志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的感情经历是丰富的,共有三个女人在他的爱情里出现过,爱他的,他爱的,每一段都值得我们品味一番。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两人是典型的封建传统下父母包办婚姻。

1897年,徐志摩在浙江海宁硖石镇出生。徐家在当地是首屈一指的富商巨贾。

1913年,张幼仪的兄长张家璈见到了十六岁的徐志摩,他欣赏徐志摩的才气,且徐家与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的张家也可谓门当户对。因此这桩婚事就被定下来了。

13岁的张幼仪,第一次见徐志摩的照片,对父亲说到:我没意见。


17岁的徐志摩,看了一眼张幼仪的照片,如此评价张幼仪:乡下的土包子。

“乡下的土包子”这个标签仿佛就从这一刻开始,牢牢的贴在张幼仪的身上。

追求自由,接受新思想的徐志摩,反对包办的婚姻,但终究是无法摆脱家庭的束缚,迫不得已接受了这门婚事。

1915年,两人成婚。这门婚事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注定是没有结果的。在亲友们闹过洞房之后,徐志摩离去,留下张幼仪独守空房。

1918年,在张幼仪生下一个男孩儿,四个月后,徐志摩毅然赴美留学。

在徐志摩留学的时候,张幼仪请了教庭教师学习文学,地理等知识,她期盼着下次和徐志摩的见面。希望能给徐志摩带来些许惊喜。

1920年,徐志摩在信件中第一次提及了张幼仪,要求张幼仪前往法国陪同。张幼仪满怀欣喜,穿着精心挑选的衣服,站到了徐志摩的面前。

徐志摩未仔细的看她一眼,便把她领进商店,挑着自己喜欢的洋装——裙子、黑色丝袜、帽子。催促张幼仪换上。据张幼仪之后的回忆:照着镜子,不认识自己了。

徐志摩接着和张幼仪合了影,将这张照片寄回了老家。或许这只是给家人的一个安慰,给他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照片中的徐志摩,微微倾向张幼仪,一脸书生气,温柔静谧。张幼仪好像略显拘谨,似乎是新衣服的不适应。

这是张幼仪与徐志摩的第一张合影 也是最后一张。

1921年,张幼仪发现自己再次怀孕,徐志摩要求张幼仪将孩子打掉,张幼仪惊慌说到:听说打掉孩子会死掉。谁知,徐志摩回应到:坐火车还会死人呢,还不是有人坐火车吗?

这让张幼仪伤透了心。这一天晚上,张幼仪破天荒的唯一一次没有做晚饭。

徐志摩再次离开了张幼仪。再次相遇是签订离婚协议。徐志摩,抛开责任、名誉,迫切的要求张幼仪签字。这源于与林徽因的相遇。

张幼仪无法明白,她侍奉公婆,打理家事,遵守妇道,婚姻为什么会破灭。

1922年10月,徐志摩追随林徽因回了国,张幼仪则到了德国柏林,生下了第二个孩子。

张幼仪的隐忍与付出,始终换不回徐志摩没的爱。他一直想找到自己在情感之路的灵魂伴侣,显然张幼仪不是。但张幼仪一直是最爱徐志摩的人。

林徽因是林长民最为喜欢的女儿。林长民和徐志摩则为挚友。徐志摩与林徽因在一来二去的交往下,产生了情愫。当时林徽因16岁,徐志摩24岁。

林长民并不同意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感情。

1921年10月,林长民回国,也把女儿林徽因带回北京。


1922年10月,徐志摩结束在剑桥的学业回国。在回国前夕,写下了《再别康桥》。

1922年11月,徐志摩登报声明:自己已经原配解除婚约。他还在此后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笑解烦恼结》送给张幼仪,这是徐志摩送给张幼仪的唯一一首诗。

1923年,徐志摩刚到北京,就接到了老师梁启超给他的一封长信,劝他“义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这时,林家已把女儿林徽因的终身许配给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然而,徐志摩不把老师的劝诫当回事,反而坚定地回答: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梁思成家住在松坡图书馆,因为梁启超时任松坡图书馆馆长。松坡图书馆有两处房子,其中一处在北海公园的快雪堂。快雪堂是一处幽静高雅的院落,星期天不对外开放。

梁思成是馆长之子,关系特殊,当然可以自由出入,这里便也成了梁思成与林徽因幽会的地方。

徐志摩竟然找到这里,理由当然是冠冕堂皇的,他是梁启超的学生,又是林长民的朋友,就是梁思成在,面子总是该给的吧。

但是,徐志摩来的次数多了,梁思成渐渐产生了反感。有一次,梁思成在门上用英文书了一张纸条“情人不愿受干扰”。

徐志摩见了,只得悻悻而去。这明晃晃的纸条贴在门上,想必林徽因是默许了。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和林徽因都是诗坛中人,自然就一起接待,一起进出会场,还一起演出英文戏剧。一次次的接触,又点燃了他们昔日的情感。


但林徽因马上要随梁思成到美国留学去了,她也不可能成为他的妻子,两人终不能成为眷属已成定局。


同年5月20日,泰戈尔一行离开北京,徐志摩陪同前往,到车站送行的人很多,林徽因也在其中。

看到林徽因,徐志摩立即赶写一封信给她。可是,车子已经启动了,徐志摩情急之下,跳下车子把尚未写完的信送给林徽因。

信中写道:“这两日我的头脑总是昏沉沉的,睁着眼闭着眼都只见大前晚模糊的凄凉的月色,照着我们不愿意的车辆,迟迟地向荒野里退缩。离别!怎么的能让人相信?我想着了就要发疯,这么多的丝,谁能割得断?我的眼前又黑了。”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可以说林徽因是徐志摩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他千辛万苦要寻找的灵魂伴侣。

对于,林徽因为什么没有选择徐志摩,她曾经说到:“徐志摩喜欢的不是我,而是他诗人的浪漫想象出来的我。”


(1925年,徐志摩到达德国柏林,得知他的小儿子彼得逝世。)

在之后的日子里,徐志摩心情极为低落,这时他与陆小曼相遇了。


陆小曼是名满京城的交际花。陆小曼与丈夫王赓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两人志趣并不相投。

王赓与徐志摩同为梁启超的学生,两人一起创建新月社。


陆小曼与徐志摩日久生情。

1925年,陆小曼打掉与王赓的孩子,离了婚。

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徐志摩的父母极力反对。对此徐志摩父亲徐申如提出:要他同意两人结婚可以,须做到三点,第一是取得原配张幼仪谅解和同意;第二是婚礼自己解决;第三,婚礼必须请来文化界名人,由胡适担任介绍人,梁启超担任证婚人。

1926年,最终举办了婚礼。梁启超作为证婚人不仅没送上对新人的祝福,还在两人婚礼上将新人骂了个狗血临头: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婚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快乐时光并未持续多久。

陆小曼依旧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每天忙于交际享乐,不是约三五好友打牌,就是花钱捧戏子,甚至在翁瑞午的怂恿下,抽起了鸦片。(徐志摩与陆小曼因戏剧与翁瑞午相识)

为了生计,徐志摩只能在北京和上海的多个学校内任职教书,并拼命的写诗文赚稿费。当时徐志摩的月工资近千元,鲁迅在当时的月工资只有400元。


就算这样,徐志摩仍然负担不起陆小曼的无度挥霍。

生活并不是纸上的诗句,终要与茶米油盐接轨。幻想也始终是幻想。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由南京乘飞机飞往北平途中 ,遇上大雾,飞机失事遇难,逝世,年仅36岁。到此徐志摩浪漫的一生结束了。


[create_time]2022-06-15 01:46:20[/create_time]2022-06-28 03:36:1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72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6[view_count]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是什么意思?

原话本为“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出自徐志摩:“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温瑞安的武侠小说中写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徐志摩曾说:吾会寻觅吾生命灵魂唯一之所系,得之,我之幸也;不得我之命
意思就是,我将会寻找生命中最珍贵的可以用灵魂相知的东西--伴侣,事业,信仰,追求等.追求到了,那是我的荣幸;追求不到,那也是我的命运.失去和得到是成正比的,不用为一时的成功感到骄傲,更不用为一时的失意感到悲伤.总之,是叫我们乐观而理智的生活.

望采纳!~


[create_time]2023-01-08 19:17:49[/create_time]2023-01-19 00:35:1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卫卫911[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bf9a0fb.I2v6Ilui1zw6dqborroiSA.jpg?time=3364&tieba_portrait_time=3364[avatar]TA获得超过995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97[view_count]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得到了是我的幸运,得不到是命里注定,不过如此而已。
这是徐志摩写给梁启超的一封信。
此话表达了追求爱情和知己的决心。
原文为“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徐志摩离婚通告》,
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造成了近代史上头一宗西式离婚事
件,挑战了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
徐志摩当时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
寻求灵魂伴侣”这样一个想望,引领徐志摩在匆匆的三十六载人生里历经了三段感情,交错于
三个不同典型女子的生命之间,他们共同创造了诗人徐志摩,也同样因他而改变了各自的命运
后人引用”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create_time]2020-03-21 01:39:47[/create_time]2020-03-30 15:56:41[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4[alue_good]淡溪肇乾[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8545e6e.3n2Znmvs1YNksLdsZtWgEw.jpg?time=10705&tieba_portrait_time=10705[avatar]TA获得超过380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508[view_count]

徐志摩简介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对于徐志摩的介绍或看法,题材字数不限。

解析:

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四月天》)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在他的许多朋友中,包括师辈的梁启超、同辈的郁达夫、陈西滢、刘海粟等,亦包括晚辈的陈梦家、沈从文等,没有一个不赞赏佩服他的才华和品行的,正如沈从文所言:“他那种潇洒与宽容,不拘迂,不俗气,不小气,不势利,以及对于普遍人生方汇百物的热情,人格方面美丽放光处,他既然有许多朋友爱他崇敬他,这些人一定会把那种美丽人格移植到本人行为上来。”足见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作为新月社的灵魂人物,他的诗歌创作的成就当奉为本世纪文学之圭臬(guī niè),但他的散文风格也是独有的。陈西滢、沈从文、梁实秋、周作人都曾一致称赞他的文章华采之美,他的学生们更是推崇备至,赵景深认为像徐志摩那样“文彩华丽,连吐一长串珠玑的散文作者,在现代还找不到第二个。”甚至有人认为他的散文的独特风格则“是诗的一种形式。”无论如何,徐志摩的散文是有其独特之韵味的。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徐志摩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这位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这位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在他的散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以英美的民主度量中国国情时的尴尬与滑稽,而在这之下,同时亦藏着一个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徐志摩不但爱情上是一个“情种”,在政治上亦是个赤子。他的许多散文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时弊,表现了资产阶级文人慷慨激昂的人道主义情感。当然若是论徐志摩的散文深义,它恐怕既无鲁迅之深刻尖锐及宏阔感,郁达夫之练达及沧桑感,但就其抒情性特征则是任何一位现代散文家不可比拟的,它的散文始终充溢着饱满的 *** ,哪怕是颓废,读来亦痛快淋漓,决无缠绵有泥淖之感。

徐志摩心中似乎还有一种“恋月”情绪。月亮作为一种爱情的象征物,在他的心目中永远是一种美好的凝结。这在他的散文《鬼话》中有所阐释。颂月、恋月、赏月在徐志摩的散文中也屡见不鲜,正好与其爱情的赞美诗句形成珠联壁合的内在勾连,构成了徐志摩诗的灵魂。在徐志摩的爱情书简中,那一时被人传扬的《爱眉小札》里炽热的爱情火焰曾燃烧了无数青年的热血。在这些篇什中,真正体现了这位爱情大师对爱情执著追求时的那种天真与浪漫。

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他就像追求美丽的女子那样,首先看中的是华美的外表,储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这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散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 *** 相匹配,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或许正是因为他太注重外表之美,形式之美,而忽视了人生内涵的锻造,使他的诗文有时进入虚幻与颓废境界。当然,即便是表现这样的内涵,同样也横溢着他那华丽外表之美。这印证在他的爱情生活中亦是如此,他与陆小曼的后期爱情出现的危机,同样也是他一开始只注重外在美的结果吧。


[create_time]2022-10-31 00:05:16[/create_time]2022-11-09 07:42: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梦之缘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1bbd3bf.dco3O7-9qhUybkm7i_05jw.jpg?time=4772&tieba_portrait_time=4772[avatar]TA获得超过819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14[view_count]

徐志摩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徐志摩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酉时,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进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校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春,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的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1928年3月,创办《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别康桥》。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作品集   诗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   《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小说散文集   《轮盘》   戏剧   《卞昆冈》(与陆小曼合作)、日记《爱眉小札》   译著   《死城》、《曼殊斐尔小说集》、《赣第德》等   徐志摩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徐志摩经典语录   1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2   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3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4   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   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   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   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   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   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   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   这种叫做爱的情啊……   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5   你说你不好的时候,我疼,疼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   你说你醉的时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绪混乱。   我的语言过于苍白,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   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   转而,移情别恋,却太难,只顾心疼,我忘记了离开,   一次一次,已经习惯,习惯有你,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6   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的那麼模糊,   曾经那麼坚信的,那麼执着的,一直相信著的,   其实什麼都没有,什麼都不是……突然发现自己很傻,傻的不行。   我发誓,我笑了,笑的眼泪都掉了。   笑我们这麼傻,我们总在重复著一些伤害,没有一个可以躲藏不被痛找到。   却还一直傻傻的期待,到失望,再期待,再失望……   7   习惯,失眠,习惯寂静的夜,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你淡蓝的衣衫。   习惯,睡伴,习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抱着绒绒熊,独眠。   习惯,吃咸,习惯伤口的那把盐,在我心里一点点蔓延。   习惯,观天,习惯一个人坐在爱情的井里,念着关于你的诗篇。   8   谁的情感无法张扬,谁在陌生的房故作勇敢,   谁在夜晚害怕腐烂,任呼吸突然变得野蛮,   先爱吧把这一副肩膀挡掉一点遗憾,先爱吧看似一双翅膀躲啊躲已经黑暗,   先爱吧人们不懂这样一旦欲求不满,先爱吧之后感伤之后再算,之后再算……   9   我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   我不知道,这样我还要等多久才能看到一个答案;   我不知道,如此我还能坚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个结果?   思念,很无力,那是因为我看不到思念的结果。   也许,思念不需结果,它只是证明在心里有个人曾存在过。   是不是能给思念一份证书,证明曾经它曾存在过?   10   一个人的世界,很安静,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冷了,给自己加件外套;   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   病了,给自己一份坚强;   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   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并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   是啊,我总是一个人,你从来不曾来过,   我也从来不曾出现在你的世界   11   似乎习惯了等待,单纯的以为等待就会到来。   但却在等待中错过了,那些可以幸福的幸福。   在失去时后悔,为什么没有抓住。其实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可笑的错误。   明知道等待着一份不知能否到来的幸福……   12   或许可以爱很多个人,但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笑的最灿烂,哭的最伤心。   于我——应该都笑的灿烂,但我不明白给我最灿烂的是谁。   哭,那是经常的吧。   但是我不明白伤心,让我最伤心的是谁。   只是心太痛,太痛……之后便不觉着痛了。   也记不清楚那些班驳的光影。   13   在一段时间我喜欢一段音乐,   听一段音乐我怀念一段时光。   坐在一段时光里怀念另一段时光的掌纹。   那时听着那歌会是怎样的心情?   那时的我们是否相遇?是相遇还是错过?   还是,没有结局的邂逅?   14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无法遇见第二个寂寞的人的寂寞冬天。   独自行走独自唱歌独自逛街独自看着一整个世界狂欢。   人们手牵手地逛着游乐园。   他是她的独一。我是所有人的无二。   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   我却始终无法遇见你。   15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16   世界曾经颠倒黑白,如今回归绚丽色彩。   世界曾经失去声响,如今有你们陪我唱歌。   夜里黑暗覆盖着左手,左手覆盖着右手。   曾经牵手的手指,夜里独自合十。   风吹沙吹成沙漠,你等我,等成十年漫长的打坐。   你是天下的传奇,你是世界的独一。   你让我花掉一整幅青春,用来寻你。   五、四、三、二、一、他和她的迷藏。   开始……   17   当一个人沉醉在一个幻想之中,他就会把这幻想成模糊的情味,当作真实的酒。   你喝酒为的是求醉;我喝酒为的是要从别种的醉酒中清醒过来。   18   有些女人。会让人觉得,世界上无人舍得对她不好。   然而,这个女人。就是得不到她一直盼望着的好。   19   面对,不一定最难过。   孤独,不一定不快乐。   得到,不一定能长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   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20   耳。没有喧闹。   眼。没有缤纷。   嘴。沉默不语。   22   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   我会带着笑脸,和你寒暄,   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   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   好久不见…   23   如果真相是种伤害,请选择谎言。   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沈默。   如果沈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24   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   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   我学会了,自己走。   25   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

[create_time]2022-07-03 06:37:03[/create_time]2022-07-12 07:31:5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影视达人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fdb0df4.1R9HbxUmgzjnefs5MxoiUQ.jpg?time=4643&tieba_portrait_time=4643[avatar]TA获得超过469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36[view_count]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什么意思

It'slucky to gain and fated to miss.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句话出自徐志摩,原文为“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意思是:得到了它,是我的幸运,或者说是我有幸的事,失去了它也是我命中注定,得到了固然很好,可是失去了也不能强求。不要把得失看得那么重要,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扩展资料“得之我幸”之中的“得之”指的是结果。仔细想之,有如是想法的人,大多不把结果放在首位。因为结果,并非坐而待之就能如期而至,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求之。如果他热衷于一件事,他就会顺着自己热烈而澎湃的情感,苦苦地在那浩渺的世界里去追寻、去发现。在此期间,什么得失、名利、荣辱等等都不复存在,自然也不会去比较去权衡“得”与“不得”,“我幸”还是“我命”了。正如贺铸诗中所云:“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隔着横塘的短篱高树中的古寺,在远远处诱惑着你、招引着你,你向往、你努力。但你从“微径断桥”跋涉中走出来,再回到现实生活中,你便觉得全身心像沐浴了圣水一样周身通彻鲜活,以至觉得什么都离你甚远,什么都轻如鸿毛,不足挂齿。

[create_time]2019-10-18 15:52:58[/create_time]2012-02-18 09:57:05[finished_time]7[reply_count]168[alue_good]灯泡厂里上班[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d7cd8f2.dedoThUVkAo2_WKT2pgmAQ.jpg?time=6437&tieba_portrait_time=6437[avatar]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6318[view_count]

于茫茫人海中寻找我灵魂之唯一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急求徐志摩原文出处。。。必须原文。。

“我在茫茫人海中寻常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出自徐志摩的《徐志摩离婚通告》。
原文: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朗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摘要】
于茫茫人海中寻找我灵魂之唯一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急求徐志摩原文出处。。。必须原文。。【提问】
“我在茫茫人海中寻常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出自徐志摩的《徐志摩离婚通告》。
原文: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朗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回答】
君子之交淡如水,但由心心相印【提问】
是想找原文吗?【回答】


[create_time]2021-09-01 00:53:20[/create_time]2021-09-16 00:50:2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肖兔和啵猪[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d8c1393.zkG0EopzxGy6xhTd2qzAgQ.jpg?time=5666&tieba_portrait_time=5666[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13[view_count]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己。”这句话的出处是( )。
A.徐志摩致梁启超信
B.徐志摩致张幼仪信
C.梁启超致徐志摩信
D.张幼仪致徐志摩信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徐志摩给梁启超的回信中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己。”参见教材P159。
本题知识点:《追悼志摩》,

    


[create_time]2022-11-13 09:19:39[/create_time]2022-11-23 11:22: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乐燕铌3Q[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7d6ec0a.VXjYG5QHNDK7gr5FzzyTzQ.jpg?time=4634&tieba_portrait_time=4634[avatar]TA获得超过457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53[view_count]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的出处和介绍是什么?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是诗人徐志摩为自己短促一生所写的注脚。
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一一徐志摩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造成了近代史上头一宗西式离婚事件,挑战了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徐志摩当时智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可以说是徐志摩为自己短促的一生所写下的注脚,“寻求灵魂伴侣”这样一个想法,引领徐志摩在匆匆的三十六载人生里历经了三段感情,交错于三个不同典型女子的生命之间,他们共同创造了诗人徐志摩,也同样因他而改变了各自的命运。徐志摩二十岁时由父母,安排,娶了十六岁妻子,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义务后,便远赴西方求学,守在家乡的妻子张幼仪,以为只要紧紧追随丈夫的脚步便能抓住丈夫的心。可是当她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一位才情洋溢的清丽少女林徽音。她不愿意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匆促地随父返国。

徐志摩为了反抗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及思想,毅然决然提出离婚要求,并鼓励张幼仪也跟他一样活出自己的新生活,成为反抗封建思想、改造社会的先锋,人在异乡又怀有身孕的幼仪,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几度失去求生的勇气,但最后她终于坚强起来,答应志摩的要求并决定留在异乡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离婚后的张幼仪,留在德国求学,回国后接办上海女于商业银行,一生却没有走出徐志摩的世界,这以后,她跟夫家维持着奇异的关系,共同经营事业,还替他奉养双亲,连丧事都由她承办主持。

徐志摩带着一个全新的未来回国追寻林徽音,乍抵国门时,却听闻林徽音已接受父母安排订下了婚约,对象是他恩师的儿子一一梁思成。这对志摩而言无疑的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盘根错节的关系,进退两难的局面与夹缠不清难以收拾的感情,至此便成为志摩与徽音一一生无法说与人知,只能流向诗里的秘密。林徽音虽选择了粱思成的婚事,但是她仍无法淡忘与徐志摩的感情;这段情宛若春风,拂面面来如此可亲,一旦迎身向前却只能抱得满怀愁绪,不能有结果;徐志摩十分痛苦。就在此时,,北京的社交名媛陆小曼翩然而至,她虽已是有夫之妇,但却因为同样窒闷于封建婚姻之中,同样有着对爱情渴望,因而快速的呼应了诗人的热情,也因此徐志摩想把她从一个封建婚姻解救出来,开创出两人性灵自由的美丽人生。两人努力冲破了家庭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压力,终于争取到了一场不被祝福的婚礼。他们相爱,可是当时大多数的人却说他们互相毁了对方,实事也是,徐志摩因她而声名狼藉,因她而与父母不合,因她的挥霍浪费而疲于奔命地赚钱,更因她而身心俱疲,她给了徐志摩一个爱情的答案,又给了他一个生命的问号;诗人的人生最后困在她这里。不稳定的感情生活,让徐志摩在婚后数年里感到无尽的困顿与苦闷,梦想幻灭,诗作枯竭,乃至为生活南北奔波教课,最后终于以一场意外结束了他这来去匆匆的短暂人生--为了赶赴北京听一场林徽音的演讲而搭机撞山葬送了生命,以顽童般的笑声为朋友所记忆的徐志摩,趁着盛年以这样突兀的告别式为自己光彩夺目的人生划下旬点,同时让所有爱他与他爱的人错愕与终生的怀念。

林徽音与徐志摩这段走了一生却未完的感情,也因此成为后世一直不解的悬谜,甚至,连带她的丈夫梁思成对她感情的了解及缄默也成为另一个迷;粱思成亲自捡了一块志摩坠机的残骸带口北京让林徽音一直摆在案头直到她病逝,数年后她还继续发表给徐志摩的情诗,在她临终前,她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却什么话依然没说出过,张幼仪却明白了她对徐志摩的爱。

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竟变成另一个人;她费了几年的力气帮他收集出了遗作,终身不穿华服、不打扮、不出门应酬,让自己华丽的生命从此消迹匿影在这世上。而立志追求真爱的徐志摩,他的一生虽然以不幸福的婚姻、不完美情感生活悲剧收场,然而,他以一生之力,以自己的灵魂与诗歌来讴歌并追寻生命中的真善美的精神,却也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或许,这正是他的故事会一再的被中国人记忆的原因。


[create_time]2019-10-09 03:23:34[/create_time]2018-01-09 18:39: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5[alue_good]parkwalker[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01c872.by6IG-vehWgCmWejhRQOQQ.jpg?time=3463&tieba_portrait_time=3463[avatar]TA获得超过66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751[view_count]

徐志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全诗是什么?

原话本为“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出自徐志摩:“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温瑞安的武侠小说中写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徐志摩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造成了近代史上头一宗西式离婚事件,挑战了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
徐志摩当时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寻求灵魂伴侣”这样一个想望,引领徐志摩在匆匆的三十六载人生里历经了三段感情,交错于三个不同典型女子的生命之间,他们共同创造了诗人徐志摩,也同样因他而改变了各自的命运
后人引用”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create_time]2017-06-18 12:44:05[/create_time]2013-11-04 13:24:46[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23[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559[view_count]

上一篇:中国好生声音第二季

下一篇:蒂克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