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

时间:2024-07-16 16:11:21编辑:花茶君

五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五年级数学上册内容:一、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2、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连乘连加连减。3、整数乘法运算推广到小数(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二、小数除法:1、小数除以整数。2、商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注意应用题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三、观察物体(简单了解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四、简易方程:字母代表数字的思想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5x+32=47,6(a+2)=47。五、多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形面积=ah。2、三角形面积=ah÷2。3、梯形面积=(a+b)×h÷2。4、组合图形的面积。六、统计与可能性。七、数学广角。八、总复习。

[create_time]2021-12-15 14:44:59[/create_time]2021-12-23 17:54: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9[alue_good]爱教育yang[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3379eda.pZBZytHRlN0OglV4TBb3eg.jpg?time=3123&tieba_portrait_time=3123[avatar]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714[view_count]

五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有哪些?

五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如下: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2、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3、1的因数只有1,的因数和最小的因数都是它本身。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5、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create_time]2022-03-09 22:34:05[/create_time]2021-11-11 11:34:57[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2[alue_good]阿木趣谈社会趣事[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caed464125e8fca680a1dddfca8c896e4884.png[avatar]对着阳光,探索社会新事物![slogan]对着阳光,探索社会新事物![intro]1759[view_count]

五年级下册数学内容有哪些?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考查的比较多内容是画出三个方向的观察图或者是根据三视图判断出来原题什么样形状。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内容比较抽象有些难以理解。质数合数考查的比较多,如何找因数和如何找倍数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中考查比较多的是棱长、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一定要灵活运用公式,选择合适的变形式进行计算。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内容是最多的、也是最难的部分。真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都是经常考的内容,约分、通分、分数小数的互化是期末考试中的必考内容。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中考查的最多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混合运算,一定要加强孩子的约分能力。第七八单元都是比较简单的内容,找次品时候要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内容简介《七彩课堂:数学(5年级下册)(人教实验版)》课堂练习:及时讲,及时练,及时掌握知识点。小提示:指出错误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提出修改的建议。举一反三:深刻领会相应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创新题:热点、开方、创新。举例说明:呈现与重要知识点相关的例子,到达“一题领一串”的效果。金点子: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易错集锦:易错环节的归纳与梳理,深入分析易错的原因总结,总结避免错误的方法。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数学五年级下册

[create_time]2021-05-10 19:01:43[/create_time]2021-05-25 00:00:0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3[alue_good]小科技大不同[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52112741,4293094752&fm=3012&app=3012&autime=1689306327&size=b200,200[avatar]把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给你听[slogan]爱科技,爱电子数码。[intro]900[view_count]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范文

  教案是教师为了顺利有序的开展教学活动。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运算,老师们要准备适合的教案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四、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五)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范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算理,能熟练使用此算理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被减数中间位置有0的多位数减法运算的算理的过程,感受由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收获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   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多位数减法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晚上都看xx卫视的《xx》了么?大家最喜欢哪位呢?   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喜欢他们的观众人数。其中,喜欢xx的有413人,喜欢xx的有379人,喜欢xx的有158人。你们能快速帮老师算出来喜欢xx的人比喜欢xx的人多多少个么?喜欢xx的人又比喜欢xx的人多多少呢?   师生互动:同学们可能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结果,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多位数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及退位减。   提问1: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问2:哪位同学能说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几种特别的多位数减法(板书多位数减法)   老师还看到,喜欢xx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样的办法告诉老师喜欢xx的人比喜欢xx的人多多少呢?同学们前后四人结为一组一起来讨论一下,3分钟过后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提问1:老师看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按照原来的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一当十时遇到了困难。3不够减向前退1时,发现十位是0,没法退了,那怎么办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十位是0没法退1当10时,再继续向前一位退1当10,此时十位变成了10,拿去1给个位,个位变成了13,13减8余5,十位剩9,减5余4,百位退1后剩3,减1余2,所以403-158=245。   追问1:哪位同学能说一下403-158在计算时和我们前面学习到的多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个位不够减应该连续向前退1进行两次。   追问2:同学们能否用学习过的方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预设一:158+245=403   预设二:403-245=158   3、讲解原理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连续退位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需要连续退位。   4、应用原理   提问:现在老师还知道喜欢xx的人最多了,总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欢xx的人比喜欢xx的人多多少么?   追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他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末尾两位都为0时,也是需要连续退位的。   5、小结作业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呢?   作业:同学们课下自己编一道中间有0的被减数的减法题目,回家考考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否和我们一样聪明呢?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范文(三)   [教材简解]   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1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   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显示:   (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63○68: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3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范文(四)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 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Flash课件,刻度清晰的尺。   学具: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一把学生尺,每两人一个学具盒(内含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橡皮、方格纸、图钉、回形针、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统一标准   1. (电脑显示)故事情境:珠宝在哪里?   出示黑猫警长图,认识他吗?黑猫警长是破案的高手,让我们一起来跟随黑猫警长破案。   2. 为什么白猫战士没找到珠宝呢?小朋友来分析分析看。(学生分析原因。)   3、说明:   “白猫战士”脚长,“一只耳”脚短,正是因为它们度量的标准不同,所以同样走5个脚长,量出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说明:在度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   二、统一标准,建立表象   1.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厘米。厘米就藏在小朋友的尺子上。请小朋友拿起尺子,看一看,(实物投影学生尺)瞧,这样的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师剥下1厘米:0-1)   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把1厘米的小棒模型请下来。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   2. 初步感知1厘米。   (1)游戏:和1厘米交朋友。   接下来,我们就和1厘米来交个朋友,看谁能很快地记住1厘米有多长。(学生操作)   (在黑板上贴出1厘米)你觉得1厘米这个新朋友怎么样?   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先找一找,再用小棒比一比验证一下。   交流展示。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方格的一条边大约1厘米等。   3. 用1厘米测量。   橡皮的长度大约有几个1厘米呢?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合作,用1厘米的小棒量量看。   汇报交流,引出尺子。   三、观察尺子,认识厘米   1. 认识尺。   尺是量长度的工具。对比你手中的尺子,它还少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A. 数   尺子上有哪些数呢?我们把他们请上来。   B. 刻度   这些长短不一的竖线就叫刻度。0所对的刻度就叫刻度0,1所对的刻度呢?   C. cm   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在尺子上一般用英文字母cm表示。   2. 认识1厘米。   (1)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尺子,先仔细观察,再用铅笔尖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如: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说明:像这样,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3. 认识几厘米。   (1)1厘米我们会找了,2厘米你也能找一找吗?   (2)你还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几厘米呢?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3)全班交流。   说明: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四、动手实践,学会测量   活动情境:小蟋蟀跳远比赛。   1. 量几厘米。   (1)小蟋蟀们至少要跳过几厘米才能过关呢?(学生动手测量)   (2)展示交流:你从刻度几量到刻度几?(刻度0-3。)   (3)想一想: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2. 量大约几厘米。   (1)3只小蟋蟀分别跳了几厘米呢?小朋友来量量看。   (2)认识大约6厘米。   说明:2号和3号的长度都不是正好6厘米,但是很接近6厘米,我们就可以说是“大约6厘米”。   3. 画几厘米。   (1)学生画7厘米的线段。   (2)交流:你从刻度几画到了刻度几?   (3)同桌互相检验。    五、巩固拓展,活化应用   1. 用断尺量。   小蟋蟀的尺子断了,用它还能来量长度吗?怎么量?   2. 变式练习。   宝盒里的项链有多长?你是怎么看的?   3. 学习估测:奇妙的“身体尺”。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 回顾: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咱们和谁交上了朋友?关于这个新朋友你了解了些什么?   小结: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在尺子上刻度0-刻度1的长度是1厘米;还知道有很多物体的长度是大约1厘米。   2. 游戏:眼力大比拼。(学生动手操作)   3. 拓展:在长度单位这个大家族里,厘米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还有很多成员等着和你交朋友。其实10厘米的长度就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把10个这样的长度单位连起来,就又得到一个长度单位。这些长度单位叫什么名字呢?它们有多长呢?和我们今天认识的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留到以后的数学课上再来研究。

[create_time]2022-12-23 20:08:31[/create_time]2023-01-05 23:47: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实用干货君[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b7fdaef.D-OPRiomfygleB7HuRGjUQ.jpg?time=7420&tieba_portrait_time=7420[avatar]TA获得超过30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学会总结与反思,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小块方砖铺满某个平面。 教学难点: 计算铺满某个平面需要多少块方砖,多少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近期,家里要装修了。妈妈让小明设计自己的卧室怎样铺地砖。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帮小明出出主意,和小明一起来研究一下铺地砖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算卧室面积 1、买地砖之前要了解哪些相关知识? 2、小明卧室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4m和3m,你们能帮他算算他的卧室有多大吗? (二)分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所需地砖的数量,所需钱数 40厘米×40厘米 30厘米×30厘米 (三)汇报交流方法 1、学生汇报交流 2、得出结论 3、算一算 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面积约为18平方米,用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钱?你能帮小明算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三、巩固新知,练习反馈。 四、全课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抓住关键词,把握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个数分类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质数和合数的特征,经历质数和合数这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质数与合数”。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2、3、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涉及的概念多,“质数与合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抽象易混淆,在生活中运用较少,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概念归纳的数学化过程,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 2.把握整数按因数个数的分类法,理解和掌握质数与合数的特征,能应用概念寻找或判断质数。 3.通过研究质数与合数特征的学习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每生一张。 【教学过程】 活动一: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 1.引导学生按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因数用整数、不用1”。 教师板书“1=”……“20=”,教师不言语,用手势引导学生按要求说出乘法算式。 学情预设:学生中可能出现用1或小数的问题,师用手势提醒“不用1”“用整数”。 2.师:按“用整数、不用1”的要求无法列出乘法算式的数,我们叫它质数;可以列出乘法算式的数,我们叫它合数。 教师依次在这些质数的前面填上“质数”、“合数”,学生自然而然的在教师板书时说出“质数”和“合数”。 【设计意图】 “活动一”全过程教师基本不言语,只用手势或神情来组织教学,给学生一个神秘感,在创设静谧的氛围中静心体会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活动二:讨论质数和合数的特征 1.师:“从这些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出质数都是奇数;对策:教师指出2是质数、15是合数; 合数可以写出乘法算式;如果不用1,质数无法写出乘法算式。 2.教师擦除“不用1”,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再进一步用因数的个数来探讨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师:观察因数的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从乘法算式中,学生很快并能清晰地发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而合数则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至少三个因数)。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讨论:“1”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有两个因数,一个是1,一个是它本身,1应该是质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的本身还是1,所以1应该只有一个因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把板书写完整。 5.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设计意图】 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概念归纳的数学化过程,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并尝试根据因数的个数归纳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学会运用质数和合数的特征进行判断,充分感受到知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活动三:应用概念寻找或判断质数 1.继续寻找30以内的其它质数。 2.做一做:出示数字卡片:17、22、29、35、37、87、93、96、1,将数字卡片填入质数与合数相应的集合圈里。 3.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⑴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⑵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⑶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⑷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设计意图】 通过不断的寻找、发现与判断质数的练习中,使学生意识可以用合理的方法来判断,巩固质数与合数特征的认识。 活动四:拓展延伸深化概念 1.你知道他们各是多少吗?(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汇报) ⑴两个质数的和是10,积是21,他们各是多少? ⑵两个质数的和是20,积是91,他们各是多少? ⑶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在括号里填上质数: 8=()+()12=()+()28=()+() 3.数学小阅读:哥德巴赫猜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正在尝试解决一道世界难题,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这个世界难题就是: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呢?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世界各国的数学家都想攻克这一难题,但至今还未解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请同学们进行数学小阅读:哥德巴赫猜想。课后,感兴趣的同学们也可以查找相关书籍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 在适度拓展中,尝试解决“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数学小阅读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时留有空间,让学生课后探究。 活动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3)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 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2块,6÷3=2(块)。(板书) 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0.5块,1÷2=0.5(块)。(板书) 师:表达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老师就继续考验大家,如果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师:你为你们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解决分月饼的问题了,不用学具直接说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师: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这些算式,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时侯,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生:用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 师: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语言概括下? 生: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除数分之被除数。 师: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了不起! 师总结: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所以,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是? 生:a÷b= a/b(b≠0)(板书) 师:这个关系式里每个数的范围要注意什么? 生:因为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即b≠0。 师: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教师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今后我们再看分数时,会有两种意义。(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也可以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二、巩固练习 师:你们知道阿凡提吗?你有他聪明吗?敢不敢挑战他?我们来闯关,大家有信心吗? 1.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2)2÷9 =() (3)7÷8 =() (4)5÷12 =() (5)31÷5 =() (6)m÷n =()n≠0 2.把5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说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重点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结束语: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有新人吧,你会成长得更快!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 a/b(b≠0)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利用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进分数,复习旧知。在探索新知时,从想象中每人2个饼,到一张饼,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了刚才的复习知识进行铺垫、迁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来计算,学生很快会说出1/4,这时我会再提问: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学生用准备的圆片分一分;接着出示:学生一步步经历了分得过程,对分数的意义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是3/4。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4) 1、本课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较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2、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数基本性质和公因数的求法。本课无需在此处多费时间,合理的知识迁移,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使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从约分含义的理解到约分方法的学习,教师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相信学生的潜能,通过第一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几个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同;借助第二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约分的含义;创设第三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不同的约分方法,最终达成共同的认识。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学生的发现、探究、讨论中解决,课堂处处闪动着学生智慧的光芒。 4、教师关键处的点拨和发人深省的提问充分体现了教学主导的作用,既引导学生的发现,又不限制学生的思路;既能放开手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在发散思维之后,求同存异,提升学生的认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启发引导无痕迹。 5、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清晰的层次性,尤其是最后游戏的创设符合儿童好玩、好动、天真活泼的特点,同时又寓教于乐,使学生对约分的认识有了更新鲜,不呆板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5) 《分数混合运算(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下面结合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优点: 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问题情境改为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特色团队作为学习素材,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2、关注学生的学情 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对学生的课堂生成的及时捕捉和对比反馈,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注意格式的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通过画示意图,列分步、综合算式,着重说明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这个环节上和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回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不足: 1、教师放手不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和充分表达的时间,更好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教学中对电脑操作不熟练,所以造成一些时间的浪费,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也影响了老师的情绪。

[create_time]2022-12-28 06:18:02[/create_time]2023-01-08 10:47: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泡芙妈妈爱分享[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2228fda.-0WQyDhXWTYQ48rIwtlXMg.jpg?time=6582&tieba_portrait_time=6582[avatar]TA获得超过15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view_count]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学习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

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学习难点:

1.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4.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5.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6.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三、知识点概念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化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8.小数的分类:
(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41.7、25.3、0.23都是有限小数。
(2)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4.33……3.1415926……
(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3.555……0.0333……12.109109……;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3.99……的循环节是“9”,0.5454……的循环节是“54”。

9.循环节:如果无限小数的小数点后,从某一位起向右进行到某一位止的一节数字循环出现,首尾衔接,称这种小数为循环小数,这一节数字称为循环节。把循环小数写成个别项与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的形式后可以化成一个分数。

10.简易方程:方程ax±b=c(a,b,c是常数)叫做简易方程。

1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1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13.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4.解方程: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5.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16.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方程;
(4)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1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1)综合法
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2)分析法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1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1)一般应用题;
(2)和倍、差倍问题;
(3)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4)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5)比和比例应用题。

19.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底×高(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

20.三角形面积公式:
S△=1/2*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

21.梯形面积公式:
(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a+b)×h÷2
(2)另一计算公式:中位线×高
用字母表示:l·h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对角线×对角线÷2.

扩展资料:
1.小数分类
(1)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0.25、0.368都是纯小数。
(2)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3.25、5.26都是带小数。
(3)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3.111……0.5656……
(4)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3.1222……0.03333……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2.循环节的表示方法:
小数化分数分成两类。
一类:纯循环小数化分数,循环节做分子;连写几个九作分母,循环节有几位写几个九。
另一类:混循环小数化分数(问题就是这类的),小数部分减去不循环的数字作分子;连写几个9再紧接着连写几个0作分母,循环节是几个数就写几个9,不循环(小数部分)的数是几个就写几个0.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

4.三角形的面积
(1)S△=1/2*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
(2)S△=1/2acsinB=1/2bcsinA=1/2absinC(三个角为∠A∠B∠C,对边分别为a,b,c,参见三角函数)
(3)S△=abc/(4R)(R是外接圆半径)
(4)S△=[(a+b+c)r]/2(r是内切圆半径)
(5)S△=c2sinAsinB/2sin(A+B)


[create_time]2023-02-17 21:19:18[/create_time]2023-02-28 11:46: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学海扁舟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114d34c.ulPUCORs7HKUcyaj2UyHbA.jpg?time=9453&tieba_portrait_time=9453[avatar]TA获得超过17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view_count]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有很多同学在复习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时,因为没有系统的总结而头疼。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四舍五入法;(2)进一法;(3)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二、多边形的面积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面积=长×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单位换算的方法

  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3、常用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4、图形之间的关系

  (1)、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等底,则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等高,则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

  (4)、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5、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1)仔细观察,确定组合图形可以分割或添补成哪些可以计算面积的基本图形。

  (2)找到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

  (3)分别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再相加或相减。


[create_time]2022-11-19 14:36:43[/create_time]2022-11-28 03:10: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皓皓大学长[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a8df5bf.hGdI3GEbOiIBkZvoLyihEA.jpg?time=9449&tieba_portrait_time=9449[avatar]TA获得超过40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view_count]

五年级数学公式有哪些?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法运算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若绝对值相等则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若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6、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7、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create_time]2022-02-09 15:15:05[/create_time]2022-02-14 16:24: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2[alue_good]纯天然春天然2[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2320ee.fSLBC3UaEujHd-uAt26reQ.jpg?time=12258&tieba_portrait_time=12258[avatar]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980[view_count]

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有哪些?

五年级上册数学公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常用计量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公制:米(m)、厘米(cm)、毫米(mm)。l米=100厘米=1000毫米英制:码(yd)、英尺(ft)、英寸(in)。1码=3英尺,1英尺=12英寸换算:1码=0.9144米,1英尺=0.3048米,l英寸=2.54厘米=25.4毫米1米=1.0936码=3.2808英尺。2、质量(重量)单位公制:吨(t)、千克(kg)、克(g)。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英制:磅(lb)、盎司(oz)、格林(gr)。1磅=16盎司=7000格林,1盎司=437.5格林换算:1磅=0.4536千克=453.6克,1盎司=28.35克,1格林=0.0648克。1千克=2.2046磅,1克=15.432格林,1千克=35.27盎司。

[create_time]2022-03-03 15:28:33[/create_time]2022-03-15 14:29: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6[alue_good]一粥美食[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76b98b39b3ff049f9eb22c7cca54511d.jpeg[avatar]专注为您带来别样视角的美食解说[slogan]专注为您带来别样视角的美食解说[intro]2765[view_count]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归纳有哪些?

学习难点:1、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2、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4、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5、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6、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7、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学习难点:1、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2、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4、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5、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6、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7、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create_time]2022-03-21 13:22:05[/create_time]2022-04-01 15:06: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爱生活hc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ee9b33b.up8-5bRNMURCjqlASxFcqw.jpg?time=8507&tieba_portrait_time=8507[avatar]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11[view_count]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有: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3、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4、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5、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create_time]2021-12-05 23:07:09[/create_time]2021-12-17 18:07: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说生活的小虎[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f0afbe5.1gQ5ng3sasyX2bVXGvqLyQ.jpg?time=5836&tieba_portrait_time=5836[avatar]TA获得超过1066个赞[slogan]给你分享最新的旅游资讯。[intro]366[view_count]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篇二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0=5050+10=50+10解:X+10=50   x+a=50+a50+a-a=50+a-aX-10=50-10   X=40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    篇三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5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6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create_time]2023-03-01 04:37:32[/create_time]2023-03-12 11:52:4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学霸邓班长[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b6f918d.sjPEf6VHFF0SIpZvDsMO_g.jpg?time=6830&tieba_portrait_time=6830[avatar]TA获得超过37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共73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百度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我班共有学生30名,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还有一名弱智学生,四科成绩不足50分。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小数乘除法转化为整数乘除法的计算过程掌握小数乘除法和三步混合运算的技能。
(2)经历探索图形面积公式及图形变化的过程,能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发展测量、作图等技能。
(3)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数学思考方面: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图形面积公式、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发
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

上一篇:黄晓明 婚期

下一篇:超级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