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生的译文
河南淮阳有个姓叶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词赋,在当时首屈一指;但是命运不济,始终未能考中举人。恰巧关东的丁乘鹤,来担任淮阳县令。他见到叶生的文章,认为不同寻常,便召叶生来谈话,结果非常高兴,便让叶生在官府读书,并资助他学习费用;还时常拿钱粮救济他家。到了开科考试的时候,丁公在学使面前称赞叶生,使他得了科试第一名。丁公对叶生的前途寄予极大的希望。乡试考完,丁公要叶生的文稿来阅读,拍案叫好。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感到辜负了丁公的期望,很惭愧,身形消瘦,呆如木偶。丁公听说,召他来劝慰了一番,叶生泪落不止。丁公很同情他,约好等自己三年任满进京,带着他一起北上。叶生非常感激。辞别丁公回家,从此闭门不出。没过多久,叶生病倒在床上。丁公经常送东西慰问他;可是叶生服用了一百多副药,根本不见效。丁公正巧因冒犯上司被免了官职,将要离任回乡。他给叶生写了封信,大致意思说:“我东归的日期已经定了,所以迟迟不走的原因,是为了等待您。您若早晨来到,我晚上就可以上路了。”信被送到了病床上,叶生看着信哭得非常伤心,他让送信人捎话给丁公说:“我的病很重,很难立即痊愈,请先动身吧。”送信人回去如实说了。丁公不忍心就走,仍慢慢等着他。过了几天,看门的人忽然通报说叶生来了。丁公大喜,迎上前来慰问他。叶生说:“因为小人的病,有劳先生您久等,心里怎么也不安宁。今天有幸可以跟随在您身边了。”丁公于是整理行装赶早上路。丁公回到家,让儿子拜叶生为师,并让好好伺候,早晚都和他住在一起。丁公子名叫再昌,当时十六岁,还不能写文章。但是却特别聪慧,文章看上两三遍,就不会再忘记。过了一年,公子便能落笔成文。加上丁公的力量,于是他进了县学成为秀才,叶生把自己过去考举人的范文习作,全部抄下来教公子诵读。结果乡试出的七个题目,都在准备的习作中,无一脱漏,公子考了个第二名。一天,丁公对叶生说:“您拿出自己学问的剩余部分,就使我的儿子成了名。然而您这贤才却被长期埋没,有什么办法呢!”叶生说:“这恐怕是命中注定的吧。不过能托您家的福为文章吐口气,让天下人知道我半生的沦落,不是因为文章低劣,我的心愿也就足了。况且读书之人能得一知己,也没什么遗憾了。何必非要穿上官服,抛掉秀才衣裳,才说是发迹走运呢!”丁公认为叶生长期客居外省,怕他耽误了参加岁试,便劝他回家。叶生听说后脸上现出了凄惨不乐的神色。丁公不忍心强让他走,就叮嘱公子到京城参加会试时,一定要为叶生稍纳个监生。丁公子考中了进士,被授部中主政。上任时带着叶生,并送他进太学国子监读书,与他早晚在一起。过了一年,叶生参加顺天府乡试,终于考中了举人。正遇上丁公子奉派主管南河公务,他就对叶生说:“此去离您的家乡不远。先生已经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该何等令人高兴。”叶生也很喜悦。他们择定吉日上路。到了淮阳县界,丁公子派仆人用马车护送叶生回了家。叶生到家下车,看见自己的门户很萧条,心里非常难过。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妻子正好拿着簸箕从屋里出来,猛然看到叶生,吓得扔了簸箕就走。叶生凄惨地说:“我现在已经中了举人了。才三四年不见,怎么竟不认识我了?”妻子站在远处对他说:“您死了已经很久了,怎么又说显贵了呢?之所以一直停放着您的棺木没有埋葬,是因为家里贫穷和儿子太小的缘故。如今儿子阿大已经成人,正要选择墓地为您安葬。请不要作怪来惊吓活人。”叶生听完这些话,显得非常伤感和懊恼。他慢慢进了屋,见自已的棺材还停放在那里,便一下扑到地上没了踪影。妻子惊恐地看了看,只见叶生的衣帽鞋袜说落在地上。她悲痛极了,抱起地上的衣服伤心地大哭起来。儿子从学堂中回来,看见门前拴着马车。他问明赶车人的来历,吓得急忙跑去告诉母亲。母亲便流着眼泪把见到的情景告诉了儿子。娘俩又仔细询问了护送叶生的仆人,才得知事情的始末。仆人返回,如实报告了主人。丁公子听说,泪水浸湿了胸前的衣服。他立即乘着马车哭奔到叶生的灵堂祭拜;出钱修墓办理丧事,用举人的葬礼安葬了叶生。又送了很多钱财给叶生的儿子,并为他请了老师教读。后来丁公子向学使推荐,使叶生的儿子第二年入县学成了秀才。 异史氏说:魂魄更从知己,竟然会忘记自己已经死了?听说的人都表示怀疑,我却深信不疑。知心的情侣,可以离魂相随;亲密的友谊,纵使千里亦可与好友梦中相会。又何况应举文章是我辈读书人精心结撰缮写;它是否能遇真赏,正决定着我们命运的穷通呢!叹息啊!命运不蹇,时运不济。经历之处,总难遇合,只能空自对影愁叹;生就嶙峋傲骨,不能媚俗取容,唯有自惜自怜。可叹穷厄困顿,招致势利小人的嘲侮。多次落榜的人,从人身到文章,都被世俗讥贬得毫无是处;一旦名落孙山,则文章到处都是瑕疵。古今痛哭的人,只有献和氏璧的卞和和你啊;举世贤愚倒置,能慧眼识人的伯乐如今又在哪里?当道无爱才之人,不值得指望!反侧展望,可叹四海茫茫,竟无以容身之所。人生在世上,只有闭着眼睛走着路,任凭造物主的安排而已。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令威出现,让人生死跟随他呢?唉!
卷一·叶生原文_翻译及赏析
卷一·叶生 蒲松龄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遇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使即官署受灯火,时赐钱谷恤其家。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时,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闻,召之来而慰之;生零涕不已。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之,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传之卧榻。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使人返白。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迎而问之。生曰:“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凡文艺三两过,辄无遗忘。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痒。生以生平所拟举业悉录授读,闱中七题,并无脱漏,中亚魁。公一日谓生曰:“君出余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若何!”生曰:“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何必抛却白纻,乃谓之利市哉!”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生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曰:“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择吉就道,抵淮阳界,命仆马送生归。 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生凄然曰:“今我贵矣!三四年不觌,何遂顿不相识?”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久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将卜窀穸,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衣冠履舄如蜕委焉。大恸,抱衣悲哭。子自塾中归,见结驷于门,审所自来,骇奔告母。母挥涕告诉。又细询从者,始得颠末。从者返,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为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聊斋新译》 卷一 《叶生》
目录
话说淮阳地方,有一叶生,只知姓氏,不知其他,而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可惜怀才不遇,久不得志,不被世之所用。后有一关东人丁乘鹤,放任淮阳地方,因见叶生文章,奇之,随吩咐下属行员,“去,快到地面儿上去,把这个文章的作者给我请来,快着点啊!”从人不敢怠慢,急急退去,不多时分,请了叶生来府衙回话。
寒暄毕。叶生、丁大尹两个一见如故,并不分彼此尊卑。大尹叫叶生搬来衙内居住,正好随时攀谈,议论些文章,便叶生家里也好省些挑费。以后,时不常那大尹还周济叶生,送些米面粮油,粗布线麻。适科试①期临,丁公有机会就在学使面前,极力推奖叶生,而学使亦很知趣,随点了叶生头名。闱后,丁大尹索叶生文章,见果不负所望,击节赞叹不已。孰料造化弄人,文章憎命,那叶生命中就无此福禄,及放榜之时,依然无名。
叶生懊丧,比之常时间落榜,更觉愧悔无地,而使心火夹攻,没几日便形容销铄,行如提线木偶一般。丁公闻状,感之切切,召叶生来抚慰道:“嗐!贤弟,何至于此?不便一次科考吗?值得甚么?看君韶华正盛,等来年的,不急,不急。”几句话说得叶生涕零,连声喏喏而是。丁公爱惜,转与说来年入京述职,将携生北上。叶生感佩,以为知己肺腑之言,即时回家,便杜门不出,只要攻读。再些时日,不怎么那叶生就染上了急症,接连几日当中,已卧床不起,体不能支。丁公焦躁,几次打发人过来看望,又用了百多副药剂,不见好转。
也说倒霉,啥事儿都叫赶寸了,那丁公一向正直,不肯趋附上级,直就忤逆些个。不久,遭罢免开缺,遣回原籍。行期将近,公致书一函,谓叶生道:“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传之卧榻。叶生手拈书信,啜泣不止,手不能作书,寄语来使道:“生病馁缠身,不得拜望,就请夫子先发,莫为小人阻滞!”使者传话儿,公闻之落泪,不忍遽去,意稍待之。
数日,公在馆衙歇息,闻门人报叶生过府拜望,大喜出迎。出见,四手相握,数度无语。生道:“以仆之微恙,劳夫子担忧,耽延如今,实在是过意不去,幸已能杖持勉行,愿从夫子一路”,“哎呀呀,贤弟,讲哪里话来?既如此,即就起行。”
一路无书,回来丁公乡里。公安排食宿住处,又叫来家里公子,命以师礼看待,与生朝夕相伴。话说那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属文。虽然,慧绝常人,所过书目,辄即成诵。年余,已可缀笔连篇,文采奕奕。生更以平生之力辅之。至后,丁公运动,再昌得为一邑庠生②。临秋闱,生为测题,竟所猜不差,闱试七题,一无脱漏。及放榜之时,再昌中亚魁③。
闲来无事,丁公抚慰叶生,“贤弟高才,区区点拨即可使孺子成名,就黄钟长弃,明珠投暗若何?自珍可也!”“唉!”叶生长太一声,低头半晌无语,久之,摇摇头道:“夫子所言极是,便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想我是命中无此福泽,可喜再昌得中,借他文章以使扬名,叫天下人知我非无能之辈,实良马不遇伯乐之识也”,叹叹不已,动情处,起身望公揖拜道:“士为知己者死,生得夫子照顾,早不做他望,何非取功名一也?”“诶?”丁公亦起身相劝,“贤弟不可丧气,现岁试又临,宜再往图之”,见叶生无志,随劝归省,即赴科考。视生则惨然无语。公不再规劝,随后,命再昌上京之时,暗为叶生捐了一个监生出身。又传捷报,再昌得中进士,授部中主事之职。赴任在期,遂携叶生一起,入国子监,晨昏与伴,不提。
年余,叶生也中了进士,适再昌被差往河南,主持一应典务,谓叶生道:“此一去,离我师家乡不远,何不同去,正好衣锦还乡?”生喜,欣然同携,在淮阳地界儿,与再昌分别,再昌命仆从送叶生还家。
既归,生见门户萧条,心中悲寞,信步逡巡庭中。正遇生妻出门,手端个簸箕,见叶生,大呼而走,甚么也都扔了,满院子一地,凌乱嘈杂。生凄然叹气,“妻啊妻!只三四年中不见,怎便如此慌张,莫非不认得我了?如今归家,可与共富贵!”生妻在屋中探头,变声对道:“那死鬼莫胡说耍子,你身死有年,怎还敢乱言富贵?不为咱家贫子幼,安得不葬淹留?却不看屋头那棺材里兀那躺的是谁?一准是时辰不好,着你出来吓人,快些回去!若亏缺东西时,叫阿大烧给你了就是,现他也要婚姻,就与你埋穴下葬,莫唬弄人了”,生闻妻言,当时惆怅,几步入来屋室,见灵柩俨然,忽地醒悟,幡然而倒。再看时,衣服鞋帽俱在,堆如蝉蜕。生妻悲愤,一时哀从中来,抱衣恸哭。
正赶上这时候,叶生小儿子从塾中归家,见门外驾驷大张,不知何故,一问,知叶生来归,大惊,奔屋至母,不待明白说完,母即告以方才之事。他娘俩儿个又好一番苦楚。已而,随从的仆人们进来,细问细说,才知一切的始末原委。说完,从人们不敢久滞,急又返禀丁公子。那公子于任上闻此噩耗,大悲不止,涕堕垂膺,不能自已,遂交代下属员阁僚,就赶去叶生家中,为吊唁哭临,以师礼事之,并出钱以孝廉营葬。再厚待其子,延请教读,言于本县学使,逾年游泮④。
叶康成注:
① 科试:每届乡试之前,要由各省学政巡回所属府州考试。凡欲参加乡试之生员,要通过此种考试。
② 庠生:又称邑庠生,即秀才。
③ 亚魁:乡试第六名,其余为,第一名为解元,第二名为亚元,第三、四、五名为经魁,第六名为亚魁。
④ 游泮:又称入泮,古时学校称庠,门前有泮水,故学校又称泮宫。入泮,游泮是秀才的另一种称呼。
《叶生》译文
故事概要: 文章中的叶生是一个绝世才子,却频频落榜,这或许是蒲松龄在含蓄诉说自己的求学考级之路,又或许是对当时想要吐槽的点儿: 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
在这里引入老子《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 “功遂身退,天之道。”在现实生活中, 谁又真正做到“功遂”?连第一步都没有做到,又何来“身退”呢?
纵观历史人物,哪个在官场中不是最后落得身败名裂,惨死官场?所以,即使功遂的人,也是很难做到身退的。儒家的 中庸思想 一字概之“ 度 ”。这当是我们在人世间行走一生必修的课程。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遇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使即官署受灯火,时赐钱谷恤其家。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时,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闻,召之来而慰之;生零涕不已。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译文: 叶生淮阳人,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只知道是一个书生。他的文章词赋在当时是非常出名的,然而因为命运捉弄,自己也是抑郁不得志。
恰逢丁乘鹤来到叶生的城市做官,看到叶生的文章很有特点,便在自己的府邸召见了他,两人聊天很是投机。丁乘鹤对叶生也很是照顾,经常帮助叶生,给他补贴家用。
到了科举开考的时候,丁乘鹤在监考官们面前对叶生很是赞许有加,并使他考了第一名。丁乘鹤对叶生的前途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并在他参加完乡试后,要来叶生的文章阅读,并对他的文章拍案称好。
可是,叶生命运不济,他的文章虽然写得很棒,但是依然榜上无名。叶生灰头土脸的回去了,心想自己愧对丁乘鹤这个知己,抑郁是他日渐消瘦,喜欢发呆。
丁乘鹤听说了此事,就召见他到府里来安慰他,叶生情不可抑,放声痛哭了起来。丁乘鹤很是同情叶生的状态,跟他相约说,等自己在京城任职满三年后,带他一起,叶生对于丁乘鹤很是感激,辞别丁乘鹤后,回家后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没过多长时间,叶生就病倒了,丁乘鹤知道后,经常给他送东西过去,可是,叶生吃了好多要,依然没有见好转。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之,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传之卧榻。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使人返白。公不忍去,徐待之。
译文: 丁乘鹤此时因为冒犯了自己的上司,被罢免了官职,打算回家去了,就给也上写了一封信,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我回去的日期已经定了,之所以没有动身出发,就是在等你,你若是早晨来,我就晚上出发。”
叶生看到了信,哭得很是伤心,他告诉送信的人:“我的病很严重,恐怕是好不了了,你请先动身吧!”送信的人回去把叶生说的话,如实给丁乘鹤说了,丁乘鹤还是不忍心就这样离开,仍在家里等着叶生。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迎而问之。生曰:“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凡文艺三两过,辄无遗忘。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痒。生以生平所拟举业悉录授读,闱中七题,并无脱漏,中亚魁。
译文: 过来许多天后,守门的人突然通报说叶生来了,丁乘鹤很是高兴,就出门去迎接他。叶生说道:“我生了病,导致让您等了这么久,今天前来见你,也会是打算与你一同前往的。”
丁乘鹤很是开心,于是就开始整理行装准备出发,到了家后,就让自己的儿子拜叶生为师,并让府里的人都好好照顾叶生,早晚都和他待在一起。
丁乘鹤的儿子名叫再昌,当时年龄十六岁,还不能写文章,但是却非常聪敏,凡是他读过的文章,两三遍就过目不忘了。过了有一年的时间后,丁再昌就能下笔成章了。
加上丁乘鹤在为官时积累的人脉关系,于是进了县里成为了秀才。叶生将之前自己参与科举考试时别人优秀的文章抄写来给丁再昌诵读,结果乡试出的七个题目都是叶生抄给丁再昌读过的,果然,丁再昌在考试中,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公一日谓生曰:“君出余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若何!”生曰:“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何必抛却白纻,乃谓之利市哉!”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生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曰:“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择吉就道,抵淮阳界,命仆马送生归。
译文: 一天丁乘鹤对叶生说:“你把自己的学问教授给我的儿子,使我的儿子成名了,然而你的才华却被埋没了,你应该为自己打算一下啊。”
叶生说道:“这就是命!我能借助你孩子让文章扬眉吐气,使天下人知道我前半生的沦落,不是因为我的文章低劣,我就心满意足了。而且我也得到了你这样一个知己,此生无憾了。何必非得船上官服,才算是走运呢!”
丁乘鹤想着他在这里待了许久时间里,怕耽误他的前程,就劝他回家,叶生听了知己丁乘鹤的话后,一脸的不开心,丁乘鹤也是不忍心强行让他走,就叮嘱自己的儿子在京城参加会试的时候,为叶生寻个官职。
丁再昌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了官职,并带着叶生送他到太学国子监读书学习,与他朝夕相处。又过了一年,叶生参加考试,考中了举人,而此时又正巧赶上丁再昌被上级安排去南河出差。
他就跟叶生说:“从这里到你家乡不远,先生你已经功成名就了,衣锦还乡何等的乐事啊!”叶生听了丁再昌的话,也很是高兴,就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出发。到了淮阳边界的时候,就派自己身边的仆人用马车送叶生回去。
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生凄然曰:“今我贵矣!三四年不觌,何遂顿不相识?”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久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将卜窀穸,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衣冠履舄如蜕委焉。大恸,抱衣悲哭。子自塾中归,见结驷于门,审所自来,骇奔告母。母挥涕告诉。又细询从者,始得颠末。从者返,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为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译文: 叶生到家门口后,看到自己的家门前很是破败萧条,心里很是难过。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妻子正好拿着簸箕出来,猛然看到叶生,吓得立马把手里的簸箕扔下,掉头跑走了。叶生很是凄惨的说:“我现在已经中了举人了,然而我就三四年没有回来了,你就不认识我了吗?”
叶生的妻子站在远远的地方说道:“你已经死了很久了,怎么能说你得了官职和富贵呢?之所有一直没有将你安葬,是因为家里太穷了,我们的孩子还太小的缘故。现如今,你的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了,正在给你找墓地,请不要怪我们不把你安葬,出来吓唬我啊!”
叶生听了这些话后,感到无限伤感,慢慢地走进屋里,果真看到了自己的棺材摆在那里,叶生便扑倒在地上后,就消失了。妻子看到地上从叶生身上脱落的衣帽鞋袜,吓得不轻,随后又扑倒在地上抱着叶生的衣物坐在地上大哭了起来。
叶生的儿子从学校回来后,看到自家门前拴着的马车,就上前询问了赶车人的来历,吓得赶紧回去告诉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就将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并出来询问护送叶生的人,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仆人回去后,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丁再昌,丁再昌很是感怀,伤心之余,于是前去叶生家为他送葬,又厚待他的儿子,并给他的儿子请老师,教授他知识。并在第二年,得到丁再昌的举荐,成了秀才。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之低昂而已!”
遇合难期,遭逢不偶。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
叶生文言文答案
1. 文言文:《崔枢》的阅读答案 简答题: 海外商人对崔枢提出什么要求? 为什么崔枢把珍珠放入棺材中? 官差为什么到毫州来追捕崔枢? 汴京的长官为什么想委任崔枢为官署中的佐助人员? 选择题: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中“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 B. 宝之至宝也,敢以奉君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C.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 伺无人,置于柩中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并勘珠所在”中“所”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 C.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汴帅王彦谟奇其节”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成以其小,劣之 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斫其正,养其旁条 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崔枢安贫乐道,我行我素 B. 崔枢重信守诺,自律守法 C. 崔枢重义轻利,品德高洁 D. 崔枢不吝金玉,志行高尚 选择题: A B D A C 译文: 崔枢应举进士,在汴京寄居半年,与一位行商同住那里。那个行商得了病,病情已经很重。他对崔枢说:“感激您照顾我,不因我是外族人而轻视我。现在我的病看来是好不了啦,我们外族人重视土葬,倘若我死了您能安葬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行商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钱。得到它,即使是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去践踏。它是宝物中最珍贵的宝物,请允许我冒昧地把它赠送给您。”崔枢接受了宝珠,(心里) 说:“我不过是一个进士上,奔走于州邑间来养活自己,怎么能忽然收藏这样的奇异的宝物呢?”等到没人的时侯,崔枢就把宝珠放在棺材中,连同商人的遗体埋葬在田野里。 之后过了一年,崔枢行于毫州,听说有个外族人从南方来寻找她死去的丈夫,同时查问那颗宝珠的下落,向官府陈述,并且说宝珠一定被当时那个秀才崔枢所占有。于是官府派人到毫州来追捕崔枢。崔枢说:“假如墓穴不被盗墓人挖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到别人手里。”于是打开棺材,得到了那颗宝珠。 汴京长官王彦谟对崔枢高洁的节操感到惊奇,想让他做为官署中佐助人员,崔枢不同意。第二年科举考试崔枢被录取,最终掌管选取文士的大权,并有为官清廉的美名。 2. 《学弈》阅读答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善: 诲: 援: 俱: 弗若: 然: 二、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三、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四、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一个( ),告诉我们( )。 答案: 一、弈:下棋;通国:全国;善:善于,擅长;诲:教导;援:引,拉;俱:一起;弗若:不如;然:这样。 二、1、的2、弈秋的教导;鸿鹄3、他,指前一个人 三、因为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专心。 四、专心致志心不在焉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3. 张溥嗜学 文言文答案 【原文】 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1.(1) 嗜学: 酷爱学习(2)名:命名,题名 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借鉴学习,不过对自己也不要太狠,要劳逸结合。 4. 绳技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唐开元年中,数敕赐州县大酺①。嘉兴县以百戏②,与监司③竞胜精技。监官属意尤切。所由直狱者语与狱中云:“党有诸戏劣于县司,我辈必当厚责。然我等但能一事稍可观者,即获财利,叹无能耳。”乃各相问,至于弄瓦缘木之技,皆推求招引。狱中有一囚笑谓所由曰:“某有拙技,限在拘系,不得略呈其事。”吏惊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绳技。”吏曰:“必然,吾当为尔言之。”乃具以囚所能白于监主。主召问罪轻重,吏云:“此囚人所累,逋缗未纳,余无别事。”官曰:“绳技人常也,又何足异乎?”囚曰:“某所为者,与人稍殊。”官又问曰:“如何?”囚曰:“众人绳技,各系两头,然后于其上行立周旋。某只需一条绳,粗细如指,五十尺,不用系著,抛向空中,腾掷翻覆,则无所不为。”官大惊悦,且令收录。明日,吏领戏场。诸戏既作,次唤此人,令效绳技。遂捧一团绳,计百余尺,置诸地,将一头,手掷于空中,劲如笔。初抛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牵之,众大惊异。后乃抛高二十余丈,仰空不见端绪。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飏,望空而去。脱身行狴④,在此日焉。 【注释】 ①酺:指聚饮。古代国有喜庆,特赐臣民聚会饮酒。 ②百戏:古代杂技、乐舞表演的总称。秦汉时已盛行。 ③监司: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的简称。 ④狴:传说中的兽名,因常画狴于狱门上,故用作牢狱的代称。 【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间,皇上多次下诏赐令各州县兴办大宴。嘉兴县令准备了杂耍,想和监司比赛谁的技艺更精湛。监狱官参加比赛的心情特别急切,当时监狱值班的告诉狱卒说:“倘若我们的杂耍比不过县里的,我们就要受到很重的责罚,如果能有一项比较好的,就能得到奖励。很遗憾,我们没有能行的。”他们互相询问,开始在狱中寻求能人。一些会弄点小玩意儿的人纷纷自荐。这时,狱中有一囚犯笑着说:“我有点拙技,可我现在拘押之中,不能略微施展来看。”狱吏惊奇地问:“你会什么技艺呢?”囚犯回答:“我会绳技。”狱吏说:“好吧,我去给你说说。”于是,狱吏就把这个囚犯的才能告诉了监司。监司问这个人的罪轻重如何,狱吏回答:“这人是受了别人的连累,是偷了点税,别的没什么。”狱官说:“绳技很多人会,有什么特别奇异的吗?”囚犯说:“我的绳技,和别人不一样。”狱官又问:“有什么不一样的?”囚犯说:“别人的绳技,都是系住绳的两头,然后站在绳子上面行走或是转圈。我只需用一条绳,像手指粗,五十尺长,不用系,扔向空中,腾跃翻飞,没有不能表演的动作。”狱官非常惊喜,叫把这人记下来。第二天,狱吏领囚犯到了戏场,别的节目已经开始表演了,后来才叫这人表演。只见这人拿着一百多尺长的绳团,放在地上,将一根绳头抛向空中,绳子笔直。开始时抛了两三丈,然后到四五丈。绳子很直,就像有人牵着似的,大家感到很惊奇。后来,竟抛到二十多丈,抬头看不到绳头,这人便手握绳子,身子离地。最后,他扔掉了绳子,在空中像鸟一样,越飞越高越远,向远处飞去。他就在那天借机逃出了监狱。 5. 石渠记文言文答案 求柳宗元《石渠记》译文 [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6. 为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阅读练习一】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 )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 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阅读答案】: 1.主观努力(或立志)2.到过南海这件事3.D4.第一次表示探询语气(或表示一般疑问)第二次表示轻蔑语气(或表示不屑一顾)5.略 【阅读练习二】 8、解释多义词(6分) 自南海还(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 望桓侯而还走( ) 肉食者鄙( ) 去国怀乡(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吾欲之南海 B. 其一贫,其一富 C. 以告富者 子墨子九距之 其真无马邪 必以分人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2分) 吾 资 之 聪 倍 人 也 吾 材 之 敏 倍 人 也 屏 弃 而 不 用 其 与昏 与 庸 无 以异 也。 【阅读答案】: 8、(6分,每空1分)回来 掉转(回转) 边境 目光短浅 距离 离开 9、(2分)C 10、(6分,“买”、“犹”、“顾”、“哉”各占1分,句意各占1分) 译文①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②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 11、(4分,每空2分) 蜀鄙二僧(去南海) 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意思对即可) 12、(2分,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7. 郭进请宫文言文答案 答案:(1)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2)郭进“请赏以官”是因为那人按约定诱降敌方“一城一寨”。 太祖“赏以一官”是为了不让郭进失信于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尔一官。”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郭进:宋初守卫北疆的名将,以善于用兵、从严治军而享誉一时。 (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曾诬告郭进通敌,郭进为什么还为他“请赏以官”?太祖开始不答应,后来为什么还是“赏以一官”? 答案:(1)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2)郭进“请赏以官”是因为那人按约定诱降敌方“一城一寨”。 太祖“赏以一官”是为了不让郭进失信于人。 8. 老马识途的文言文答案 要详细 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求聊斋志异《叶生》的赏析,越多越好,谢!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传奇、志怪、轶事等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多谈狐、魔、花、妖,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聊斋志异》的多数小说是通过传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二)名人名家评说。纪昀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书而兼二体”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评价其为“以传奇法,而以志怪” 这两种说法虽时空相隔,褒贬不一,侧重点不同,将二者原话列出作一比较,涉及的信息却大致相同:所谓“一书而兼二体”是指《聊斋志异》兼有传奇和志怪两类题材的篇章;结合了传奇的有意作文与志怪的选材形成了“传奇而以志怪”的特色。
三)《聊斋志异》的传奇特色。以人物姓名为篇名的《叶生》小说,传奇特色比较浓厚。《叶生》说的是叶生学问很高,但由于科举弊端和社会黑暗,几次落榜未能考取功名,重病潦倒在家。当地的县官丁知县很欣赏叶生的文章,爱才有加,亲自陪同叶生赴京应考。在赴京的路上,丁知县要儿子拜叶生为师,丁公的儿子叫丁再昌,时年16岁,还不会写文章,但为人聪慧,任何文章只要读上两三遍便烂熟于心。在叶生的帮助下,丁公子不到一年就能落笔成文。不久,他就考取了秀才。叶生把自己生平所写的八股文全部口授给公子,省考时公子夺得第二名。丁公子在京城又中了进士,当上部中主政官。一年后,叶生参加京中乡试,竟考中举人。
叶生取得功名,衣锦还乡,回到家,见门前冷落萧条,心里十分悲伤。他慢慢走到庭院中,正巧妻子拿着簸箕出来,她突然发现叶生在院子里,吓得丢下簸箕就跑。叶生心里很难过,他说:“现在我富贵了。你我三四年没见面,你怎么就不认识我了?”妻子站在远处说:“你已经死了很久,说什么富贵?之所以没有安葬你,是因为家里穷加上儿子又小。如今儿子长大成人了,马上就要厚葬你。请你不要作怪吓人。”叶生听了这番话,心里好生凄凉!他走进里屋一看,只见黑棺材明明白白地停放在那里,于是,他即刻扑倒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叶生》描写叶生的传奇故事,揭示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描写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比如学生考取进士,而当老师却只考取举人,讽刺科举的虚伪。小说最后写出奇怪的事来了,叶生早已死了,读来怪异,正是鲁迅所说的“以传奇法,而以志怪”。
求分=辛苦费
祝楼上语文过~
《三生》 蒲松龄 翻译!!!!!!!!急啊 !
刘孝廉这个人,能记得前生的经历。与我过世的文贲兄是同榜考中的举人。他曾把前世的经历清清楚楚地说出来。
他说他前一世为绅士,行为不端,六十二岁那年就死了。死后初见阎王,阎王很客气,拿他当乡下有声望的人对待,先是赐坐,后是倒茶。他坐下后,看到阎王茶杯里的茶,色清透明;而自己杯里的荼,却浑得像浊酒。他心里暗想:莫非这便是迷魂汤?他没喝,趁阎王不注意时,把茶倒在了桌子底下,假装已经喝光了。
待了一会儿,阎王查知刘的生前恶行,大怒,命令群鬼将他拉下去,罚脱生为马。接着有个厉鬼牵着他就走。走到一家人家,大门坎太高,不好迈过。他在犹豫徘徊时,鬼用力打了他一下,痛得他跌倒在地。自己看了一下自己,已身在马槽下边了,耳听有人说话:“大黑马生小马驹了,是公的。”他心里十分明白,但不能说话。一时肚里觉得很饥饿,不得已去母马肚下吃奶。
过了四五年,小马长得高大健壮。但很怕挨打,见鞭子就跑。主人骑它时,厚厚地垫好鞍子,慢慢走,还不算苦。惟有奴仆们和喂马的人骑它时,都是不加鞍垫,两腿一夹就叫它跑,真是痛彻肺腑。它很气愤,绝食三天就死了。
又回到阴间,阎王查他的罚期还没有满,责备他逃避惩罚,就又命令小鬼剥去他的皮,罚它托生为狗。他觉得非常懊悔,不愿去托生。众多小鬼就乱打他。它痛极了,跑到了野外,自己想:还不如死了好,气忿忿地一头投下悬崖,跌得爬也爬不起来。自己一看,原来已在狗洞里了,母狗正在抚爱地用舌头舐它,才知道自己又托生为狗了。
托生成狗后,稍稍长大了点,见了屎和尿,也知道脏,但用鼻子一闻,却觉得很香,但是下决心不吃它。当了一年狗,常常忿恨得想死,又怕罚期不到再罪加一等。而主人又喂养着不杀他,没有别的办法,就故意咬主人,使主人皮破露骨。主人大怒,就把狗杀了。
他再次回到阴间,阎王审问后,嫌他太疯狂,命令小鬼打他数百棍,罚他托生为蛇。把它囚禁在黑屋子里,成天不见天日。它感到闷得慌,便顺着墙向上爬,打了个洞钻出屋来。自己一看已身在草丛里了,变成了一条蛇。从此,下决心不残害生灵,饿了就吃果实。
当了一年多蛇,它每每心想:自尽不可以,害人致死也不可以,怎么能求得一个好死的良策呢?一直没有想出个好办法来。一天,他正趴在草丛里,听见有车子路过身边,它猛地爬出来挡住车的路,结果车轮压过,把它的身子压为两截,蛇死了。
他又一次回到阴间,阎王很惊讶,奇怪它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匍匐在地作了表白。阎王听了,认为这是无罪被杀,宽恕了他,准它服罪期满复生为人,这就是现在的刘孝廉。
刘孝廉一生下来就会说话,文章书籍一看就能背诵,辛酉年中了举人。他常劝人:骑马必须把鞍下垫得厚厚的,骑光腚马,马被两腿一夹,比鞭子抽打还疼呢。
异史氏说:“披毛带角之辈,其中就有王公大人;其所以有王公大人的原因,是在王公大人中,原来未必没有披毛带角的家伙混在里面。因为穷人做好事,就像需要一种花,必须种植花树;贵人做好事,如同有了花树,只往根上培土就行了:种植的花树可以长大,培土的树根可以久活。不想培土却要占有花树的贵人,就给他带上笼头,套上绳子拉盐车,在绊上两只前蹄子,叫他当马;他不醒悟,就给他吃屎喝尿,受人烹饪宰割,叫他做狗;再不醒悟。就给他披鳞带甲,葬到鹤、鹳的肚子里,叫他变成蛇。”
叶生的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3部、杂著5种。
简述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的思想意义
首先,情节曲折而集中,真幻结合。作品中亦真亦幻、真幻结合的手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波澜,而且对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次,强烈的抒情色彩。这偏小说明显带有作者自况的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叶生就是写自己,故作者对主人公叶生倾注了全部的真情,有赞美,有同情,有激愤,有欣慰,有满足等。特别是最后的异史氏曰,直接倾诉自己的郁愤,极富抒情性和感染力。最后,语言简洁,富于变化。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各得其妙。
分析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的艺术特色?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经过三百多年的流传,《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这是一个花妖狐魅,幻想中的天地;可又能在现实的人生中寻找到故事中的种种真性情。 除了大量反映家庭、婚姻和爱情问题的篇章,关于对科举制弊端的抨击讽刺的篇章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在这类作品中,《叶生》当是独具一格,写的最深沉的一篇了。故事的大概是这样。 淮阳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悲愤填膺,抑郁而死。但他死不瞑目,其鬼魂又幻形入世,尽力教导很赏识自己的邑尹丁乘鹤之子学习举业,使那个青年人考中进士,自己也“入北闱,竟领乡荐”。他说:“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何必抛却白纻,乃谓之利市哉!”怀才不遇的心境表露无疑,悲愤之极,又无可奈何。然而叶生北闱中式后,衣锦还乡,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听妻子说:“君死已久,何复言贵?”不啻迎头一棒,使他无言以对,便“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 一个本已经死去的人,竟然凭着一股怨气而又幻出一个人形去继续实现自己的理想,读到这些我们只能惊叹蒲氏著文的立意之奇巧、构思之新颖、想象之丰富。这应该是这篇文章最明显的艺术特征了。 《叶生》所表现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是反映时事,现实性强。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流弊越来越明显。为了获得一官半职,读书人埋头于时文八股,“代圣贤立言”,有的考生拉关系走后门,甚至行贿行骗,捞个举人、进士;有的主考官,或有眼无珠,或徇情枉法;以致真才实学者往往名落孙山,而那些文墨不通、品行低劣者往往又挤入衣冠之列,使本为选拔人才的制度,成为扼杀人才的机器。叶生如此的遭遇蒲松龄也深受其害,这应该是他写这篇文章的原始动机。 第三,文章所塑造的幻想人物具有具体的原型特点。了解蒲松龄生平的人应该知道,蒲松龄11岁随父读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施润章,更是对他赞赏有加。但此后蒲松龄却屡试不第。他开始了一生最贫困的生活。后来他到一户姓毕的大户名门教书,毕家两代对蒲松龄颇多赏识,宾主相处的十分融洽,蒲松龄在怀才不遇、家道贫寒的境遇中,有了很好的读书、写作的良好条件,也感到比较满足,就这样30年春来秋去,直到古稀之年才撤帐归家,到也有了“养老之田五十余亩”。此后才过了几年无忧无虑的舒适日子,也是这时才博得个岁贡功名。原来叶生就是蒲松龄自己人生的影子。同样的少年得志,同样的屡试不中,同样的成为为大户教书的先生,同样的因为学生的提携才得以实现心中夙愿。难怪评点家冯镇峦说“余谓此篇(《叶生》)即聊斋自作小传,故言之痛心。 《叶生》艺术特征的第四个表现是原型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现实。为了进一步揭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毒害之深,作者并不以叶生的生作为结局,而是让叶生之魂随丁乘鹤而去,把自己的平生所学,教给丁,使其学业大进,很快登位做官。这一方面证明了叶生的确有真才实学,考不中并不是文不如人,另一方面也向人们展示了他“己不能达,而徒能致”的悲惨命运。接下来,作者写叶生因门生的帮助,获取了功名,衣锦还乡,回家见到妻子,说道:“我今贵矣。”这句话出自生前贫寒、亡已多年的叶生之口,听来令人心酸、心痛!《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了举人,疯疯癫癫,连叫“我中了”。此二人之言,何其相似乃尔!使人疯,致人死,死而不悟,这就显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 《聊斋志异》中对于科举制度的弊病的批判,尽管不及后来吴敬梓那样全面、彻底和深刻,但他是清代第一个以小说的形式来批判科举制的作家,而且笔锋相当犀利和尖锐。
聊斋新编叶生原著介绍
聊斋新编叶生原著介绍: 河南淮阳有个姓叶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词赋,在当时首屈一指;但是命运不济,始终未能考中举人。 恰巧关东的丁乘鹤,来担任淮阳县令。他见到叶生的文章,认为不同寻常,便召叶生来谈话,结果非常高兴,便让叶生在官府读书,并资助他学习费用;还时常拿钱粮救济他家。到了开科考试的时候,丁公在学使面前称赞叶生,使他得了科试第一名。丁公对叶生的前途寄予极大的希望。乡试考完,丁公要叶生的文稿来阅读,拍案叫好。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感到辜负了丁公的期望,很惭愧,身形消瘦,呆如木偶。丁公听说,召他来劝慰了一番,叶生泪落不止。丁公很同情他,约好等自己三年任满进京,带着他一起北上。叶生非常感激。辞别丁公回家,从此闭门不出。 没过多久,叶生病倒在床上。丁公经常送东西慰问他;可是叶生服用了一百多副药,根本不见效。丁公正巧因冒犯上司被免了官职,将要离任回乡。他给叶生写了封信,大致意思说:“我东归的日期已经定了,所以迟迟不走的原因,是为了等待您。您若早晨来到,我晚上就可以上路了。”信被送到了病床上,叶生看着信哭得非常伤心,他让送信人捎话给丁公说:“我的病很重,很难立即痊愈,请先动身吧。”送信人回去如实说了。丁公不忍心就走,仍慢慢等着他。 过了几天,看门的人忽然通报说叶生来了。丁公大喜,迎上前来慰问他。叶生说:“因为小人的病,有劳先生您久等,心里怎么也不安宁。今天有幸可以跟随在您身边了。”丁公于是整理行装赶早上路。 丁公回到家,让儿子拜叶生为师,并让好好伺候,早晚都和他住在一起。丁公子名叫再昌,当时十六岁,还不能写文章。但是却特别聪慧,文章看上两三遍,就不会再忘记。过了一年,公子便能落笔成文。加上丁公的力量,于是他进了县学成为秀才,叶生把自己过去考举人的范文习作,全部抄下来教公子诵读。结果乡试出的七个题目,都在准备的习作中,无一脱漏,公子考了个第二名。 一天,丁公对叶生说:“您拿出自己学问的剩余部分,就使我的儿子成了名。然而您这贤才却被长期埋没,有什么办法呢!”叶生说:“这恐怕是命中注定的吧。不过能托您家的福为文章吐口气,让天下人知道我半生的沦落,不是因为文章低劣,我的心愿也就足了。况且读书之人能得一知己,也没什么遗憾了。何必非要穿上官服,抛掉秀才衣裳,才说是发迹走运呢!”丁公认为叶生长期客居外省,怕他耽误了参加岁试,便劝他回家。叶生听说后脸上现出了凄惨不乐的神色。丁公不忍心强让他走,就叮嘱公子到京城参加会试时,一定要为叶生稍纳个监生。 丁公子考中了进士,被授部中主政。上任时带着叶生,并送他进太学国子监读书,与他早晚在一起。过了一年,叶生参加顺天府乡试,终于考中了举人。正遇上丁公子奉派主管南河公务,他就对叶生说:“此去离您的家乡不远。先生已经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该何等令人高兴。”叶生也很喜悦。他们择定吉日上路。到了淮阳县界,丁公子派仆人用马车护送叶生回了家。 叶生到家下车,看见自己的门户很萧条,心里非常难过。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妻子正好拿着簸箕从屋里出来,猛然看到叶生,吓得扔了簸箕就走。叶生凄惨地说:“我现在已经中了举人了。才三四年不见,怎么竟不认识我了?”妻子站在远处对他说:“您死了已经很久了,怎么又说显贵了呢?之所以一直停放着您的棺木没有埋葬,是因为家里贫穷和儿子太小的缘故。如今儿子阿大已经成人,正要选择墓地为您安葬。请不要作怪来惊吓活人。”叶生听完这些话,显得非常伤感和懊恼。他慢慢进了屋,见自已的棺材还停放在那里,便一下扑到地上没了踪影。妻子惊恐地看了看,只见叶生的衣帽鞋袜说落在地上。她悲痛极了,抱起地上的衣服伤心地大哭起来。儿子从学堂中回来,看见门前拴着马车。他问明赶车人的来历,吓得急忙跑去告诉母亲。母亲便流着眼泪把见到的情景告诉了儿子。娘俩又仔细询问了护送叶生的仆人,才得知事情的始末。 仆人返回,如实报告了主人。丁公子听说,泪水浸湿了胸前的衣服。他立即乘着马车哭奔到叶生的灵堂祭拜;出钱修墓办理丧事,用举人的葬礼安葬了叶生。又送了很多钱财给叶生的儿子,并为他请了老师教读。后来丁公子向学使推荐,使叶生的儿子第二年入县学成了秀才。[2] 异史氏说:魂魄更从知己,竟然会忘记自己已经死了?听说的人都表示怀疑,我却深信不疑。知心的情侣,可以离魂相随;亲密的友谊,纵使千里亦可与好友梦中相会。又何况应举文章是我辈读书人精心结撰缮写;它是否能遇真赏,正决定着我们命运的穷通呢!叹息啊!命运不蹇,时运不济。经历之处,总难遇合,只能空自对影愁叹;生就嶙峋傲骨,不能媚俗取容,唯有自惜自怜。可叹穷厄困顿,招致势利小人的嘲侮。多次落榜的人,从人身到文章,都被世俗讥贬得毫无是处;一旦名落孙山,则文章到处都是瑕疵。古今痛哭的人,只有献和氏璧的卞和和你啊;举世贤愚倒置,能慧眼识人的伯乐如今又在哪里?当道无爱才之人,不值得指望!反侧展望,可叹四海茫茫,竟无以容身之所。人生在世上,只有闭着眼睛走着路,任凭造物主的安排而已。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令威出现,让人生死跟随他呢?唉! 叶承飞和冷香菱结局死了吗? 冷香菱对叶承飞的照顾融化了叶承飞多年冰封的心,但叶承飞最后遭人陷害被杀,他用道术把魂魄留住,他要拯救的,除了太子的命运,还有与香菱的一段未了缘。 电视剧《聊斋新编》相关推荐:
聊斋新编之叶生剧情介绍
聊斋新编之叶生剧情介绍: 两位皇妃同时临盆,牵动着江山社稷的命运。御医叶承飞(曹永廉饰)竭力救下刚出生的太子却被猫妖韩妃(杨丽菁饰)威迫,只得带着太子潜逃。八年之间,叶承飞一边行医一边抚养太子。其时皇上驾崩,韩妃独揽朝政,承飞联络八王爷(寇振海饰)图助太子复位。而经营青楼的冷香菱(王妍苏饰)对承飞的照顾,逐渐融化了承飞冰封多年的心。然而,表面耿直的八王爷却是狼子野心,太子中毒,危在旦夕,承飞更遭诬陷。刑场上,承飞借助道术把魂魄留住,他要拯救的,除了太子的命运,还有与香菱的一段未了缘—— 聊斋新编之叶生单元里叶承飞的扮演者曹永廉个人资料: 曹永廉(Cho Wing Lim,Raymond),1964年10月16日生于中国香港,中国香港无线电视(TVB)演员。 曹永廉以歌手出道,但发展平平。1999年加盟TVB;同年参演郑伊健主演的电视剧《双面伊人》。2000年参演时装剧《妙手仁心II》 。2006至2011年出演《法证先锋》系列电视剧 。2012年,在黎耀祥、米雪主演的古装剧《大太监》中饰演“安德海” 。 2014年,在TVB古装剧《寒山潜龙》中饰演“熊十九”。 聊斋新编之叶生单元里冷香菱的扮演者王妍苏个人资料: 王妍苏,4月3日生于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现居住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模特、演员。 2002年获得新丝路模特大赛黑龙江赛区获十佳模特、最佳上镜、最佳面孔奖。2006年获得网易163游戏业界丽人行冠军。2010年8月27日参演的青春励志电影《麻辣甜心》上映,王妍苏饰演杂志记者“奈青”,是少有的正面人物 。2011年参演36集古装电视剧《樊梨花》,王妍苏饰演的女二号陈金定 。8月受邀做客陕西卫视时尚节目《今夜女人帮》。2013年7月出演首部魔幻喜剧《百亿囧神》,在剧中出演女主角“伊宁” 。2014年出演电视剧《谈判冤家》 。
念秧的注释
[1]鬼蜮:喻奸诈阴狠。《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蜮,又名短狐、射工或水弩,传说伏于水中含沙射人的一种动物。[2] 冲衢:冲要通衢。指交通要道。[3] 御人于国门之外:指在郊野以武力拦路劫掠。御,抵拒。国门,城 门。[4] 劙(lí离):割。 [5]萍水相逢:如浮萍逐水,偶然相逢。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6] 倾盖之交:旅途中仓促结识的朋友。倾盖,倾斜车盖;指并车接谈。 形容初交相得。《史记·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 则?知与不知也。”[7] 阱:陷阱。指骗局。[8] 王子巽:王敏入,字子逊(通“巽”),号梓岩,淄川人。县学生 员。家贫,事父母孝。传见《淄川县志》六“续孝友”。[9]族先生:族人中的前辈。旗籍太史:隶籍八旗的翰林院官员。按:淄 川王,字子下,王鳌永子。王鳌永于顺治元年以户部右侍郎奉命招抚山东、 河南,于青州为农民义军赵应元部所杀。王以父于顺治二年世袭銮仪卫指挥, 隶镶蓝旗。后钦取入内三院办事,曾为内秘书院侍读,职司相当于翰林院侍 读。因王隶旗籍,文中所称之”旗籍太史”,或当指彼。王卒于康熙五年。[10] 栖霞隶:栖霞县署衙役。栖霞,山东省县名。[11] 撝(huī)卑:谦卑。撝,谦逊。 [12] 策蹇:鞭驴。蹇,驴的代称。[13] 拱立:弓身站立。[14] 泛泛:寻常:无意之间。适,偶然。[15] 蹇分:犹言“驴上”。[16]迷顿:乏。[17] 青苑:当作“清苑”。县名,即今河北省清苑县,明清属保定府。[18]临淄令高檠:《山东通志》六三:高檠,直隶清苑举人,康熙十一年为 临淄知县。[19]设帐:开馆授徒。[20] 夤缘:攀附,拉关系。[21] 共主人:谓同宿一店。主人,指店主。[22]卓午:正午。[23] 貌甚都:模样很漂亮。都,美。[24]曲律店:地名。王士《带经堂集》五十一《北征日记》载,平原德 州间有曲律店。又《德州乡士志》志首地图,德州南有七里店,或即其近名。[25] 江南:清顺洽时设江南省,康熙时分为江苏、安徽二省。[26] 不 图竟落孙山:不料竟然落榜。名落孙山,谓落榜;详卷一《叶生》注。[27] 部中主政:六部主事的别称。详《叶生》注。[28] 细小:家小、眷属。[29] 薅(hāo 蒿)恼:烦恼。[30] 承破:指八股文中承题、破题两股文字。[31]扼腕:惋惜。[32] 不解牧圉(yǔ宇):不会喂牲口。圉,养马。[33] 代摄莝(cuò错)豆:指代为备草料,喂牲口。豆,牲口草料。莝,切 碎的草。[34] 蹴然:跺脚,叹悔、生气的姿态。[35] 聒耳沸心:吵得人耳根不静,心绪不宁。[36] 以色为令:意谓用掷色子决定饮酒之数。[37] 赢一东道主:谓由赌输者请客吃饭。[38] 呼卢:呼采声,代指赌博。卢,采名,参卷三《赌符》注。[39] 五 木诀:犹言赌博的诀窍。五木,古赌具名,此指色子。[40] 明当奉屈:意思 是明天将置酒奉谢,屈驾光临。[41]代辨枭雉:代认色子的采名、输赢。枭、雉,均赌采名,参《赌符》 注。[42] 几筹:若干筹码。筹,赌筹,计算输赢之数的筹码。[43] 番语啁(zhāo zhà招乍),叽哩咕噜操异族语言。番语,此指满 语。啁,声音杂乱细碎。[44] 同籍:同隶旗籍。[45]估:约计其数。[46] 毛遂:毛遂自荐,见《史记·平原君列传》。这里指私身相就。[47] 篡夺:抢夺,强取。[48] 委缀:尾随,跟踪。[49]涿:县名,即今河北省涿县。[50] 烟肆:烟店。烟草,初名淡巴菰,明代由吕宋岛传入我国,至清, 种植吸食者渐众。参王士《香祖笔记》三、俞正燮《癸巳存稿》十一。[51] 济楚:鲜明整齐。[52] 超乘:腾身上马。超,跳。[53] 提堂户部:指受本省督抚委派到户部投递公文的专使。提堂,即“提 塘”,官名,隶兵部。清代各省督抚选派武职一人驻京,专司投递本省与在 京衙门往来文报,称提塘官。[54] 谈骚雅:犹言谈诗论文。[55] 作觞弊:在行酒令时作弊。[56] 板扉:门扇。[57] :呼喊。[58] 错囊垂罄:钱袋将空。错囊,用金银线绣的钱袋。[59] 破扃起关:破锁橇闩。关,门闩。[60] 呵殿声:前呼后拥侍从杂沓之声。呵殿,官员出行时前行喝道和压 后随从的人园。[61] 苞苴:草包。此指包裹、捆束行李。[62] 卤簿:官员出行的仪仗扈从。[63] 取次:相继。[64] 腰橐:系于腰间的钱袋。[65]凿枘(ruì):格难入,互不相容。宋玉《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 知其而难入。”凿,榫卯;枘,头。[66] 血流漂杵:极言流血之多。语出《尚书·武成》。杵,大盾。[67] 弟室:弟妻。[68] 帷薄不修:对家庭生活淫乱的婉称。《汉书·贾谊传》:“古者大 臣有??坐污秽淫乱,男女亡别者,不日污秽,曰帷薄不修。”帷、薄,指 家庭中障隔内外的帘帷。[69] 作者娘三十年,今日倒绷孩儿:旧时谚语。意思是久已熟惯之事, 不料竟出乖露丑。宋魏泰《东轩笔记》载:苗振以第四名进士及第,召试馆 职。以久从吏事,晏殊劝其稍温笔砚。苗振率然答曰:“岂有三十年为老娘, 而倒孩儿者乎?”老娘,接生婆,又称稳婆。倒绷孩儿,把初生婴几倒裹在 襁褓里。[70] 奸伧:奸诈小人。伧,伧父:谓人粗鄙低贱。[71] 病殂:暴病而死。[72] 槲绸:王士《池北偶谈》二十四“水蚕”:“吾乡山蚕,食椒、椿、 槲、柘诸木叶而成茧,各从其名。??山蚕、水蚕,皆物产之异。”据此, 槲绸乃山蚕中槲蚕之丝所织绸,是山东地方的一种土产品。[73]旨哉古言:前人的话说得真好啊。旨,美,有味。[74]骑者善堕:骑马的人容易挨摔。由古语“善游者溺,善骑者堕”稍 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