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

时间:2024-07-04 17:52:14编辑:花茶君

生活的艺术就是艺术的生活

生活的艺术就是艺术的生活,把平淡如水的生活过得如诗如画,悠然自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其实,人生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何不坦然一些,学会从平淡如水的日子里去发现与众不同的乐趣,学会用更好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做一个有趣的人,不经意间,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充满乐趣,等待着你去发现。

不要只顾着赶路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让自己慢下来,坐看云卷云舒,静赏花开花落,停下来,慢下来,才会发现,平时忽略了太多……


林语堂的生活艺术|诗意人生

怎么让生活充满诗情画意,丰富多彩,做一个有情趣的人?这本书简直就是教科书般存在,它教会你生活的方方面面。2020年读到的开年好书,受益匪浅,特别推荐。

论宏大:

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缘由。

论悠闲: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舍此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论幽默: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论服饰: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物化,是内在精神的外观,是社会风貌的显现。

透过服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身份特征。

服饰也可以寄托一个人的情感,反映一个人的心境。

论美食:

这不是肤浅的吃,而是将吃与情感相结合,与人的感官相结合,与艺术相结合。

我们怀念某种味道,很多时候是怀念某个人或者某个地方。

寄情感于食物,将精神寄托于触手可得的真切,让我们的怀念更加具有意义,也更为真实。

论居家:

看一个人的生命状态,一个人生活方式的体现,是一个人对苦乐参半的人生的理解与诠释。

如果想生活得舒服从容,需要懂得糅合,在自由和节制中获得微妙的平衡。

只有当心绪十分闲适,胸中自有温情蜜意存在时,居家的生活,才会成为一种艺术和乐趣。



论旅行:

旅行的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

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人的心胸会变得更宽广,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旅行,是满足私人精神需求的一件事,并不是人人都不许去,也不值得拿来同任何人攀比炫耀。放下内心的包袱,轻装上阵。去一片你未抵达的地方,做最真的自己,看最美的风景,遇到最陌生又最熟悉的人。

有一种不为看什么事物,也不为看什么人的旅行,这种旅行不需名胜,也不需古迹,任何风景韶光都能让你驻足,都能让你沉醉其中。不去远方,风景也在自然也在,心也在。一处幽静的小道,一片绚烂的桃林,一湾清澈见底的小溪,和着春日细雨,撑一把雨伞,独自漫步。

论品茗:

茶须静品,喝茶的心境,须洗尽人间的富丽繁华,用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

弥补人在不完美的尘世间的痛苦心境,矫正人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所承受的世俗偏见和压抑,是一种茶道;

使人在精神境地能有更为美好更为广阔的突破,突破俗世阻碍达到灵魂上的自得也是一种茶道。

苏轼有“从来佳茗似佳人”的比喻,林语堂“三泡说”: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的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

论喝酒:

因为酒,就有了“风萧萧易水寒”的豪情,有了赤手空拳斗恶虎的勇气、拳打镇关西的痛快淋漓,有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责任,有了“对酒当歌”的概叹,也有了“鸿门宴”智慧的较量、“杯酒释兵权”的霸气与谨慎、“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论书法:

书法之美在于线条、结构的纯粹之美,因为它不追求画得像什么东西,所以“精美的书法只传达它自身的结构与线条美”,它专注于使线条、结体、布局符合最纯粹的美感,使每一用笔得意抒发作者的性灵。

论绘画:

中国画的最高目的定为“传达景物的神韵性灵而引起吾人的情感的共鸣”。“一切细节都将忘却而只剩留心中的一点性灵。这便是中国艺术的最高理想 ─ 气韵生动。于是诗与画又复相通。”

论写作:

最要紧的,是对人对四周的事物有兴趣,也好比别人有更深的感觉和了悟。

带着善于发现的眼光对待周边的事物。宇宙之大,苍蝇支微,都可以成为笔下主角。然而,这都归结到个人对周边事物的热情程度及感悟能力。

假若一个人对生活毫无兴趣,整天愁眉苦脸怨天尤人,那么他的内心并不阳光,对生活不积极,他的思想狭隘,他也就只能生活在自己肤浅的圈子里。

论闲适:

智慧的人绝不劳碌,过于劳碌的人绝不是智慧的,善于悠游岁月的人才是智慧的。所以为了一个好的生活质量,我们得学会忙里偷闲。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一种很好的境界,这是懂得休闲,懂得享受生活的表现。

仿佛是一个老人经历了一世的漂泊后,自天涯海角回到故乡,他坐在村口的大树下泰然自若地向村里的男女老少叙说自己的人生智慧,没有焦虑,没有恐惧,没有迷茫,没有空虚,没有了曾经一时的心理失衡,而真正达到了中国文化“事理通达心地平和”的境界。

论读书:

好书的评判标准是能否把你带到沉思的心境,读者若能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而不是那种仅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那就是值得读的书。

论育人:

博学仅是塞满一些事实或见闻而已,可是鉴赏力或见识却是基于艺术的判断力,所以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

首先,自学应成为人生的座右铭;其次,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和兴趣;最后,引导孩子向生活学习。

论女性:

有两种女人最可爱,一种很会照顾人,会把男人照顾得非常周到。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会感觉到强烈的被爱。还有一种很胆小,很害羞,非常依赖男人。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会激发男人的个性显现。

论婚恋:

怎样做个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着她生气。

用爱情的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

婚姻就像穿鞋,穿的日子久了,自然就合脚了。

论健康:

一个顺应自然的人,追求的是和谐相处,必会努力使自己纯真善良,通达超脱,祥和安宁。而不敬畏自然的人,自大自傲,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必将困于人生的陷阱,左不顺眼,右不遂心,处处碰撞,事事生气。

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合理的饮食、良好的习惯、长期的锻炼等,对人体的健康都可起到辅助作用。情志对健康起着关键作用,情志跟疾病密切相关,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最好的治疗还是得靠情志。

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好的情志就是一个正能量的信息场。正能量,代表着一种充满阳光的心境,犹如一种磁场,给别人的心灵以强大的吸引力。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充满热情、希望与信念。与这样的人交流,会产生安全、放松、愉悦的感觉,即使是阴天,心里也装着太阳,能令你容光焕发,信心倍增,进而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得趣味。情志受到破坏,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心地单纯就是养生不可或缺的要素。从养生学层面看,小孩子之所以元气充沛,肾精充足,最重要的是他们每天开开心心,无忧无虑过生活,把每一件事情都当做新鲜的,好玩的,享受地去做,不在乎得失利益,不在乎明天、后天、大后天会怎么样。彻底放下身心世界的时候,你会感到能量在自动向体内汇聚,身体得到快速补充和调整,很多顽疾不治而愈。

人不能生气,但一定要会生气;一定不要当情绪的俘虏,一定要做情绪的主人;一定要去驾驭情绪,不要让情绪驾驭你。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的经典语录

  1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苏东坡传》

  2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生活的艺术》

  3 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生活的艺术》

  4 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生活的艺术》

  5 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生活的艺术》

  6 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已的好。”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生活的艺术》

  7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生活的艺术》

  8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生活的艺术》

  9 如果我自已可以自选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话,我颇愿做个安徒生。能够写女人鱼(The Mermaid)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鱼的`思想,渴望着到了长大的时候到水面上来,那真是人类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乐了。——《生活的艺术》

  10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我的话》

  11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国吾民》

  12 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生活的艺术》

  13 我所以反对独裁的人,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生活的艺术》

  14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生活的艺术》

  15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生活的艺术》

  16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吾国吾民》

  17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生活的艺术》

  18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生活的艺术》

  19 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生活的艺术》

  20 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生活的艺术》

  21 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生活的艺术》

  22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生活的艺术》

  23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一夕话》

  24 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生活的艺术》

  25 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金圣叹之生理学》

  26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生活的艺术》

  27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经典句子

  1、花朵美丽是因为色彩,服饰美丽是因为有人穿。大千世界,没有内涵的事务不可能美丽。——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一,破毛席,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关照出人生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明月,是何等的境界。——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4、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5、在读书上,一个教员不能强迫他的学生爱其所爱,一个父母也不能期望他的子女有他们同样的旨趣。如果一个对于他所读的书没有兴趣,那么一切东西都是白费的。——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6、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读书并不是要“改进心智”,若是如此,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7、一个人并不是为了要使心智进步而读书,因为读书之时如怀着这个念头,则读书的一切乐趣便完全丧失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8、你以为不要紧,便什么都不要紧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9、享受大自然不单是限于艺术和图画,显现于我们眼前的大自然是整个的,它包括一切声音/颜色/精神和气氛。人则以了解生活的艺术家的资格去选择大自然的精神,而使它和自己的精神融合起来。这是一切中国文人所共持刀态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0、衰老最大的悲哀不是身体衰弱,而是心灵的冷漠。——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1、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2、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3、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4、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5、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6、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7、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8、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9、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0、我所以反对,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1、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2、一切都觉得合意,他有合意的身材,合意的脸,合意的发饰,合意的声音,以及合意的一言一笑。这种作家并不是一个青年需要他的教师指点的,这作家只是合他的意,合他的风格、动作、见解,以及思想,一切都合。于是这个读者便进而聚精会神在这作家所写的每一行每一字上。又因为有一种意神的回合,所以他能吸收一切,自然消化一切。那作家在他身上有了一种魔力,他也高兴处在魔力中,渐渐地他的声音笑貌,一言一动,都成了那读者自己的,这样他便真正倾心于他的这文字爱人,而从这些书中寻找着精神的养料。过了几年,那魔力消退了,他对于这个爱人有点感到厌倦,又去寻找新的文字爱人。到他有过了三四个爱人,把他们完全吞化了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3、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4、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5、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6、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乐。——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7、真正有益的读书,便是能引领我们进到这个沉思境界的读书,而不是单单去知道一些事实经过的读书。人们往往耗费许多时间去读新闻纸,我以为这不能算是读书。因为一般的新闻纸读者,他们的目的不过是要从而得知一些毫无回味价值的事实经过罢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8、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9、智慧或最高型的思想,它的形成就是在现实的支持下,用适当的幽默感把我们的梦想或理想主义调和配合起来。——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0、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1、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2、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3、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4、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5、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6、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7、所以人类是一种好奇的、梦想的、幽默的、任性的动物。——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8、尘世是惟一的天堂。我们都相信人总是要死的,我认为这种感觉是好的。它使我们清醒,使我们悲哀,也使某些人感到一种诗意。它使我们能够坚定意志,去想办法过一种合理的真实的生活,它使我们心中感到平静。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9、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40、现代的人们对人生过于严肃而充满着烦扰和纠纷。——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41、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遗忘的,一切都会解决的。——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42、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43、在古代与现代作家中,一个人必须要找到一个其神意与自己的神意相会合的作家。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读书的真正的好处。一个人必须要毫无依赖的独自去搜寻他的大作家。究竟谁是所爱好的作家,这问题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也许连那本人自己也无法回答。这正如一见倾心的情形一样……——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44、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45、一个强烈底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乐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该无福可享,则亦不怨天尤人。这是中国人“知足”的精义。——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46、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他应该把生活加以调整,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这个问题跟如何去享受周末那一天的快乐一样实际,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47、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的经典语录

  导语:林语堂经常撰写文章,阐发幽默,林语堂及其同人积极提倡幽默文学,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的特点,逐渐自成一个小品散文流派。

  1、你以为不要紧,便什么都不要紧了。--林语堂

  2、衰老最大的悲哀不是身体衰弱,而是心灵的冷漠。--林语堂

  3、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遗忘的,一切都会解决的。--林语堂

  4、所以人类是一种好奇的、梦想的、幽默的、任性的动物。--林语堂

  5、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林语堂

  6、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林语堂

  7、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林语堂

  8、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林语堂

  9、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乐。--林语堂

  10、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林语堂

  11、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林语堂

  12、一个人并不是为了要使心智进步而读书,因为读书之时如怀着这个念头,则读书的一切乐趣便完全丧失了。--林语堂

  13、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林语堂

  14、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林语堂

  15、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读书并不是要"改进心智",若是如此,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林语堂

  16、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林语堂

  17、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林语堂

  18、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林语堂

  19、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林语堂

  20、一个强烈底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乐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该无福可享,则亦不怨天尤人。这是中国人"知足"的精义。--林语堂

  21、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林语堂

  22、在读书上,一个教员不能强迫他的学生爱其所爱,一个父母也不能期望他的子女有他们同样的旨趣。如果一个对于他所读的书没有兴趣,那么一切东西都是白费的。--林语堂

  23、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林语堂

  24、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林语堂

  25、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林语堂

  26、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林语堂

  27、我所以反对独裁,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林语堂

  28、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林语堂

  29、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林语堂

  30、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林语堂

  31、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林语堂

  32、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林语堂

  33、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林语堂

  34、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林语堂

  35、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一,破毛席,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关照出人生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明月,是何等的境界。--林语堂

  36、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他应该把生活加以调整,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这个问题跟如何去享受周末那一天的快乐一样实际,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林语堂

  37、真正有益的读书,便是能引领我们进到这个沉思境界的读书,而不是单单去知道一些事实经过的读书。人们往往耗费许多时间去读新闻纸,我以为这不能算是读书。因为一般的新闻纸读者,他们的目的不过是要从而得知一些毫无回味价值的事实经过罢了。--林语堂

  38、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林语堂

  39、尘世是惟一的天堂。我们都相信人总是要死的,我认为这种感觉是好的。它使我们清醒,使我们悲哀,也使某些人感到一种诗意。它使我们能够坚定意志,去想办法过一种合理的真实的生活,它使我们心中感到平静。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林语堂

  40、在古代与现代作家中,一个人必须要找到一个其神意与自己的神意相会合的作家。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读书的真正的好处。一个人必须要毫无依赖的独自去搜寻他的大作家。究竟谁是所爱好的作家,这问题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也许连那本人自己也无法回答。这正如一见倾心的情形一样......--林语堂

  41、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林语堂

  42、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林语堂

  43、一切都觉得合意,他有合意的身材,合意的脸,合意的发饰,合意的声音,以及合意的一言一笑。这种作家并不是一个青年需要他的教师指点的,这作家只是合他的意,合他的风格、动作、见解,以及思想,一切都合。--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四】   看魏小安的《与中国旅游同行》时,他极力推荐这本书,说是这本书会让我们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于是从图书馆借来看了。作者是林语堂 。这本书是他在美国写的,当时在美国引起很大的反响。该书于1937 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 52 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并为十余种文字所翻译。林语堂也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   迫不及待得开始读这本书。因为感觉现在的自己及身边的人都是压力重重极不快乐的。那么,林老先生会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艺术呢?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本书 谈了庄子的淡泊,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兮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呵呵,如果真这么会享受,我们定会拥有快乐的人生!   这本书聊到关于人生的话题。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是这样的:“人是一切事物和活动的中心,人生的目的与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而活着就要快乐,尤其是家庭生活的快乐。”也就是觉得生活的享受在于一种态度。 林老先生说:“我以为这个世界太严肃了,因为太严肃,所以必须有一种智慧和快乐的哲学以为调剂。” “我们是属于这尘世的,而且和这尘世是一日不可离的。即使这个尘世是一个黑暗的地牢,但我们总得尽力使生活美满。” 是的,我们要努力去获得精神的和谐,对于这个孕育万物的天地,必须有一种感情,一种依恋之感。“尘世到底是真实的,天堂终究是飘渺的,人类生在这个真实的尘世和飘渺的天堂之间是多么幸运!”   林老先生要我们坚持一种快乐的享受的哲学。也是,既然人生如此短暂,既然生命如此脆弱,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烦恼于生活中那些琐事,为一些小事情耿耿于怀? 另外,从他的文字中也深刻感受到要顺应自然,循着四季,顺应内心自在地生活。 他还坚持要丢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地过生活。的确,那些物质财富的多少确实不能说明我们的幸福感。你敢说我们只要越有钱越有名利、地位就越幸福吗?所以我们不需要刻意追求那些身外之物。当然,对于我们年轻人想要达到这种境界还很困难,我们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做保证。但是至少,我们要坚持内心的宁静,淡泊一点,淡然一点,去追求自己兴趣和梦想才是最重要的!总之,遵循内心,追求快乐!   书中还坚持“博爱”。不要太去挑别人的刺,多包容那些那认为的错的事和恶的人,同时也接纳自己的一些缺点。存在即是合理。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少去批评怀疑他人,而是有一颗关怀心,包容心,这样你自己也会变得大度一些,快乐一些。   做一个真性人,按照自己的本性,活出真我。懂得享受生活,以一种悠闲的达观的态度活着。而不只是忙忙碌碌,不只是辛苦地学习和工作。 确实,学习是为了生活,工作也是为了生活。如果你每天只是在为这些奔忙,而忘记享受生活,那么你是忘记了生活本真的样子,得不偿失了!所以如林先生所言,“应该把生活加以调整,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   另外阐述了悠闲的重要。有一句话感触很深,“世间万物尽在过悠闲的日子,只有人类为着生活而工作。”想想也是,有多少人不是在任劳任怨工作,为了生存奔波烦恼到白发苍苍? 书中说,智慧的人绝不劳碌,过于劳碌的人绝不是智慧的,善于悠游岁月的人才是智慧的。 所以为了有一个好的生活质量,我们得学会忙里偷闲。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一种很好的境界,这是懂得休闲,懂得享受生活的表现。 那么,只要是你想做的什么事情,比如学个什么乐器,去一个一直都想去的地方旅行,抓紧时间去做吧!不要等到有足够多的钱足够多的时间才去做,因为这样你一直都不会去做它。 而享受生活并不需要你要多有钱,只要有心足矣。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珍惜当下,每一个今天,每个此刻都是特别的。想到什么就去做,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记住, 悠闲的生活,必须要有一个恬静的心地和乐天旷达的观念,以及一个能尽情观赏大自然的胸怀方能享受。 我们在浮华的城市打拼,别忘记要给自己放个假去亲近大自然,去观赏神奇美丽的风景,多出去放飞我们的心灵。记住生活的本来面目,不要成为生活的奴隶,而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使生活变成,“为了生活而生活”。   李白就曾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记住享受活着的美好!善意对待周边的人和事,将烦恼的事情化成简单,出去旅行,去喝喝茶,聊聊天,赏赏花,读读书,作作画。简单、快乐地活在这个尘世间。因为,生活,是一门艺术!生活,是一种修行!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五】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老先生旅美专事创作的第一本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广为流传的作品。作者站在一个当代人的立场上,将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娓娓道来。   生活如同谱写乐章,人会在美感的引导下,将生活经历变成一个主题,而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细品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那个闲适随性的世界之中。林老先生说:“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他的文字舒缓而有灵性,幽默而不乏睿智,平和而充满深情,浅显而深藏着哲思。他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引领着我们从迷茫中走出来,以旷达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以淡漠之心去对待名利,以火热般的情感去拥抱生活。   作者主张心地坦白、近情合理的人生哲学,认为只有出世哲学与入世哲学的相互调节和谐融合才能不违背人的本性,产生和谐的人格。在对于人生哲学的认识上人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禁欲和厌世,像印度佛教那样通过对肉体的折磨达到精神的圆满;另一个是极端世俗化,沉溺于官能享受,如同中国数千年来各个王朝的覆灭时的状态,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也有不少人沉溺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生活的艺术》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内心,将道家消极的人生观与儒家积极的人生观适度的融合起来,在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做一个合乎情理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给人生带来欢乐与情趣。   生活之中我们心情难免浮躁,但读了《生活的艺术》后,作者的那份悠然的情绪和中庸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不昂贵,惊天动地的生活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平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样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荣华富贵能使人快乐,粗茶淡饭也能使人快乐。快乐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境。只要我们认真和执着,充实每一天,我们可以永远快乐。当我们投入工作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创造的魅力,从而快乐;当我们悠闲的时候,可以静悟生命,从而快乐;当我们历经苦难的时候,可以从中汲取一种奋斗的激情,从而快乐。快乐无所不在,关键在于我们认真的去体会,认真的去感悟。调整自己心态,坦然从容,微笑才会永远的浮现于我们的脸庞。我们应该清醒的去生活,不要受社会上浮躁之风影响而迷失方向。将心灵深处的那份情感自然而然地,尽情释放出来,去拥抱世界,去感受大自然,去爱我们身边的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去读喜欢读的一本书,去品味爱吃的美食,毫无疑问,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生活的艺术》是一本指引我们走向健康人生,引导我们快乐生活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它传授了我们快乐的秘诀,改变我们的观念,从另一方面观照快乐,从而走出关于快乐的误区,以乐观的态度去战斗,去迎接生活的洗礼。

读《生活的艺术》有感

偶读周作人的《生活的艺术》颇有感觉,也有微词。不是议论,唯感触而已,君不多做解读可好?

凡感生活之大谬者,在于不同或不懂。他理解的生活,如一本无字的天书,只写在心版上,更如涨潮的海水,一波一波荡人魂魄又发人深思;也让迷人惑困不解难明其要,这也正常。分蘖总会必然,没有理由说个高低上下,你对或我对,重要吗?

生活是什么?感觉上总耐人寻味的一个词汇。却抽象而朦胧的要人感叹莫名,常常带人深入误区难于言状了,深入浅出的一个明理。却堪堪的叫人对生活具型的很不到位。

于生活的理解,因人而异,总是差枝错觉的衍生了好多门阀之见,我从来没奢望自己的浅见,会苟和于从众,去求大同而存小异。生活的艺术或许真的就在于特立独行中觅得几分真知。

生活不是伊甸园,荆棘而跌宕的岁历,真的让我们受用了好多的心酸。光阴早已告诉我们,认识人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远没有茗茶览看《熊来了》那般雅趣和睿智。不是好看的东西就有用、也不是有用的东西就好看啊!呵呵!相辅相成同映生辉的道理不是即经济也适用吗?

随心所欲不是生活,人若没了节制也不成生活。生活是一个名词,却不可做名词去释解。说生活是有灵魂的东西,那是因为生活给予给人的都是有型的,内质的东西、可以感触到的却不多。但是生活却绝非空泛无意。它真实而又睿智,是绝对容不得您敷衍塞责,荒诞不经的,因为他是绝对信义的。

说生活是艺术,我是真的心有同属。估不说这样的认为多不多,单就大起大落悲欢离合的那个戏份和节况,岂不是就是一个美丽折人的人生彩排?

不是吗?每一段人生的曲径通幽、每一场人生的镜花水月,每一节人生的坎坷曲折,这百千万人生劫难,这所有的所有啊!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凝聚了其人的心泪和汗水。潸然泪下而又感泣鬼神的'心境,踏歌而行的一条路,不就是一条成功的生活之路吗!但我这里是不想做价值之论,只言艺术和生活之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需要空间,不是独大和自满。抱团取暖,总强过各自为战。识人总要多付出几分怜爱。亏,不是绝对的自贬,赢,也并非占尽极炫。万物自有许多褒贬宽泛的内涵,需要一个人去吸收和甄选。生命不是仅仅为了活着而繁衍。为了需求而求贪。岂不猥琐而可怜?

针尖之风,漏过的却是斗大的寒。一孔之观,难窥万里河川。一欲之求,堪毁一生节全。虑行节操,不是自诩名艳,殚精竭虑,也非率人为先。人有后虑,当永恒不绝于人前。需求只是个欲念,瞬时而生霎间自灭,何苦时时刻刻留挂于心间。

生活是艺术,感同者无多。念欲早已熏染了人心和现实,让人活的愈加贪强好胜,把生活搞的战火连连。对待生活,是放纵还是约束,到真的成了形而上、潜而下的一番智理了。

人有放浪和约束的两面性,生活吗!就有禁欲和纵欲的多样性,豪无稀奇可言。灵魂和理智总是不同领域的两种东西。但联系的相对密切却是必然的。这没什么可疑虑的。

禁欲,是封固灵魂的张扬,把腐求的思想高度压抑在窝巢的角落里湮灭。但人性的本意是放恣的,约束自己,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和生活更协调。所以这就是生活的艺术。

老实说,我们眼中三餐温饱的生活,在名家眼里是没有一点艺术感观可言的,这在于我们不会向他们那样润色生活。贪了、拿了!却还在那里左情右顾而言他。

生活不易,在于他的诸多不宜,假如省却那么多的宜或不宜,就相对而言,到真的变得顺畅了。这是官讳,民则不论,省的徒生几多沆瀣肮脏之气。

生活不易,感觉它真如一部羊皮大书,神秘而苍然的摆在那里,当我们不同的时间去览读之时,它给予给我们的意义却迥然不同,过去那种对生活的理解之意似乎早已面目全非了。

生活的艺术,就在于简单之中求大同,生活自然不易,更不要说是去挖掘和寻求生活中的艺术感。人永远也不肯如动物般简单无求的生活。累而贪求的活着,是人的本性。追求一种理想般的整齐划一,会使我们的前途充满未知,这就是有求主义在内心泛滥的结果。

当生活的节奏变快,神经日趋紧张的今天,相信你早已觉得自己已经无法自拔于贪念的沼泽了。给心灵注入新鲜的活力,是刻不容缓的事,否则就会被贪求的蛛网,捆住了手脚,再也没法接受那清凉的醒脑之风了。

生活的灵魂,在于自己勇于放弃,迢迢之路上每一丝一毫的负重,对一个跋涉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懂得减负,才能进取。

说生活之艺术,不是生活本身有多少内质要我们去挖掘,而是怎样去懂得经营后天的互补。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生活中的艺术却非天意而为。生活是人为的艺术,人为的艺术也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灵魂之所在。如果一个人身上被赋予了过多的希求,这种充盈就是一种负担,相信这样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快乐不起来的。

欲望是人的本性,想要杜绝贪求,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去艺术的生活。那需求也就会和艺术去协调而行了。

常听人言所谓完美主义,我到感觉完美不如唯美,唯美是单一的,是一种艺术的元素,是一种审美主义。这符合生活的艺术范畴。专一而又“专业”的讲究个人的完美,其实是一种人为的做作,还何谈完美。世上有无懈可击的完美之说吗?万物的相生相克,自会伴生一定的风生水起,人生自然难得完美,吹毛求疵式的孜孜以求,往往都会事与愿违。

抱憾守缺是自然之规,要融入这个众生毕聚的社会,就得花时间去习惯这一功利趋渐的社会。焉得出污泥而不染?甚嚣尘上的利金主义,如一杯蚀骨的美酒,是会不合时宜的传导沆瀣的靡靡之风的。炫媚奢华已经把岁月熏染的目迷五色,大多数人也早已为之趋之若鹜难明就里。功利主义使灵魂受孽而蒙羞,铜臭和金瓯的光环,把一些人拽进了欲望的深渊,无法辩解了生活的是非曲直。

理智永远是灵魂的老师,自乐执迷、当为自毁。当内心良知的砝码在理智的天平上失衡之时,盼君早醒,给自己罪孽的心灵多点救赎的良知,那么我们还有望在命运的思过崖前,止步回天。

对待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奉行一点清贫主义。性灵中才会有一点慎忍的思想。眼睛是用来看世界的,不应该具有行为和思想。有了,就会让大脑忘形和走样。醒戒自己,在当下的社会,对人对己,同样很重要。

日月轮回反复更新,期间蕴育的博达精深之大要,世人总是很难明晰的。但我们总会如稚童学步般,慢慢理解天地的豪华壮阔,理解自己乃常人稚子,该做的,就是脚踏实地的去生活,让生活多一点深邃隽永的灵魂,我们面前的路才会坦荡无垠,爱生活就是爱自己,相信这点,与你于我——会永远受用。


林语堂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林语堂在《无所不谈》中的《闲话说东坡》、《记纽约钓鱼》、《记游台南》和《论西洋理学》等,最体现开放的丰富和舒展的美丽,也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与上相关,林语堂的散文并不讲究整体构思,也不理睬章法或写作规则的权威。他认为:“八股有法,文章无法,文章有法,便成八股。”

可文不对题又有什么要紧呢?重要的是作者淋漓致地发抒了自己心头涌动着急欲出口一吐为快的人生感悟。

 故林语堂的散文一篇有一篇的格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千姿百态。结构大多很随便,也找不出起伏、勾色、呼应等的痕迹,只流动着自然的韵律,散发出粗朴的气息。这是属于林语堂自己的气息。它以真情和独见,构成了林语堂的“个人笔调”。

林语堂在语言运用上也是很“恣肆”的,敢骂“他妈的”,常称“狗领带”。他曾说,“泼妇骂街,常近圣人之言。”(《烟屑四》,《宇宙风》第六期)正是语言运用上的不忌俗,不避俗,使林语堂的散文更接近了闲谈的口吻。

 林语堂的闲谈散文虽无章法的讲究,在艺术表现上却常常有动人之笔。那也出于自然天成,如蚁蛀木偶尔成文罢了。又如超凡入圣的庖丁解牛,处处无所用心,又处处神出鬼没。


林语堂有什么作品?

作品年表: 1928:翦拂集 上海北新书局 1930:Letters of a Chinese Amazon and Wartime Essays(林语堂时事述译汇刊) 上海开明书店 1930:开明英文读本(三册) 上海开明书店 1930:英文文学读本(二册) 上海开明书店 1930:开明英文文法(二册) 上海开明书店 1931:Reading in Modern Journalistic Prose(现代新闻散文选)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3:语言学论丛 上海开明书店 林语堂精选集
1934:大荒集 上海生活书店 1934:我的话上册(行素集) 上海时代图书公司 1935:开明英文讲义(三册)林语堂、林幽合编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The Little Critic: Essays, 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First Series: 1930-1932(英文小品甲集)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The Little Critic: Essays, 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Second Series: 1933-1935(英文小品乙集)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Confucius Saw Nancy and Essays about Nothing(子见子南及英文小品文集) 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 1935: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 New York: Reynal & Hitchcock, Inc., (A John Day Book) 1936:我的话下册(披荆集) 上海时代图书公司 1936:A History of the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China(中国新闻舆论史) 上海别发洋行 1936: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7: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 Reynal & Hitchcoca, Inc., (A John Day Book) 1938: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 Random House, The Modern Library 1939: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0:With Love & Irony(讽颂集)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0:Leaf in the Storm(风声鹤唳)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1:语堂文存(第一册) 上海林氏出版社初版 1942: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中国印度之智慧) Random House 1943:Between Tears & Laughter(啼笑皆非)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4:The Vigil of Nation(枕戈待旦)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7: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苏东坡传)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8:Chinatown Family(唐人街)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8:The Wisdom of Laotse(老子的智慧) Random House 1950:On the Wisdom of America(美国的智慧)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1:Widow, Nun and Courtesan: Three Novelettes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ed and Adapted by Lin Yutang(寡妇,尼姑与歌妓:英译重编传奇小说)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2: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 Retold by Lin Yutang(英译重编传奇小说)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3:The Vermilion Gate(朱门)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5:Looking Beyond(远景) Prentice Hall 1957:Lady Wu(武则天传)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58:The Secret Name(匿名) Farrar, Straus and Cudahy 1959:The Chinese Way of Life(中国的生活)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59:From Pagan to Christianity(信仰之旅)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0:Imperial Peking: Seven Centuries of China(帝国京华:中国在七个世纪里的景观) Crown Publishers 1961:The Red Peony(红牡丹)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2:The Pleasure of a Nonconformist(不羁)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3:Juniper Loa(赖柏英)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4:The Flight of Innocents(逃向自由城) G. P. Putnam\'s Sons 1965:无所不谈一集 台北文星 1966:平心论高鹗 台北文星 1967:无所不谈二集 台北文星 1973: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Usage(当代汉英辞典) 香港中文大学 1974:无所不谈合集 台北文星 1976:红楼梦人名索引 台北华冈 1978:《语堂文集》 开明 1986:《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 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 1986:《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 重庆人民出版社 1988:《中国人》(杂文集) 浙江人民 1988:《赖柏英》(长篇小说) 湖南文艺 1988:《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湖南文艺 2002:《圣哲的智慧》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语堂的主要作品

林语堂的主要作品有《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苏东坡传》。1、《吾国与吾民》简介《吾国与吾民》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中国人生活的基础,种族上、心理上、思想上的特质;第二部分谈中国人生活的各方面:妇女、社会、文学、艺术。该书中作者以冷静犀利的视角剖析了中国这个民族的精神和特质,向西方展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民族形象。2、《京华烟云》简介《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他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也有译本将这本书译为《瞬息京华》,1939年发布首版英文版。3、《苏东坡传》简介《苏东坡传》是林语堂著传记作品,原用英文写成,于1947年首次出版。《苏东坡传》共4卷28章。第1卷写苏东坡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第2卷写他的壮年时期,第3卷写他的成熟阶段,第4卷写他被害后的流放生涯。林语堂简介林语堂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家,他的的中文作品基本上是散文随笔。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个为1920-1940年代发表在《语丝》、《论语》、《宇宙风》等刊物上的那些,以及晚年在台湾撰写的“无所不谈”系列。

上一篇:趣奇生活

下一篇:优克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