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赏析 散文欣赏
1、赏析: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2、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3、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4、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5、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文坛,林清玄这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其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成为台湾最为多产而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
6、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他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7、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实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8、《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所展现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作品
林清玄经典散文有《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温一壶月光下酒》、《白雪少年》、《在梦的远方》等。林清玄(1953年—2019年1月23日),中国台湾省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在梦的远方》这一世我觉得没有白来,因为会见了母亲,我如今想起母亲的种种因缘,也想到小时候她说的一人故事:有两个朋友,一个叫阿呆,一个叫阿土,他们一起去旅行。有一天来到海边,看到海中有一个岛,他们一起看着那座岛,因疲累而睡着了。夜里阿土做了一个梦,梦见对岸的岛上住了一位大富翁,在富翁的院子里有一株白茶花,白茶花树根下有一坛黄金,然后阿土的梦就醒了。第二天,阿土把梦告诉阿呆,说完后叹一口气说:可惜只是个梦。阿呆听了信以为真,说:可不可以把你的梦卖给我。阿土高兴极了,就把梦的权利卖给了阿呆。阿呆买到梦以后就往那个岛上出发,阿土卖了梦就回家了。到了岛上,阿呆发现果然住了一个大富翁,富翁的院子里果然种了许多茶树,他高兴极了,就留下做富翁的佣人,做了一年,只为了等待院子的茶花开。第二年春天,茶花开了,可惜,所有的茶花都是红色,没有一株是白茶花。阿呆就在富翁家住了下来,等待一年又一年,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年的春天,院子里终于开出一棵白茶花。阿呆在白茶花树根掘下去,果然掘出一坛黄金,第二天他辞工回到故乡,成为故乡最富有的人。卖了梦的阿土还是个穷光蛋。这是一个日本童话,母亲常说: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她自己是个保守传统的乡村妇女,和一般乡村妇女没有两样,不过她鼓励我们要有梦想,并且懂得坚持,光是这一点,使我后来成为作家。作家可能没有做官好,但对母亲是个全新的经验,成为作家的母亲,她对乡人谈起我时,为我小时候的多灾多难、古灵精怪全找到了答案。散文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林清玄散文精选摘抄
1、有时候,兀自在黑夜中行着,将大街走成一条细细的小巷,那种苍凉古朴的细致便猛然升起,于是想舞剑想舞成朵朵剑花,此样的感情一旦升起,就随着月下的独影一直长到远方去,止也止不住的,可是长夜将尽,发现囊中已经遗失的剑簇,任是豪气干云,在无人的空巷内在无声的凄寂里在黯淡的夜色中,即是呼风唤雨的手扬起,最多也只是一种无效的手势吧。
2、分离的神伤若欲雨前的黑云无边无涯地罩下,努力地压抑艰苦地想忘却,它竟毫不留情的在静脉中静静地流着。或者已经等待了太多的夜晚,或者要考验情意的坚挚。离别的伤悲由你的眼底汩汩闪现,在无意蓝而自蓝的天色下,我由泪哭诉出我的爱,说不出的心里层层叠叠的颤动。
3、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情爱就有情爱,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的体验生命的深味。
4、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
5、“把烦恼写在沙滩上”,这是禅者的最重要关键,就是“放下”,我们的烦恼是来自执着,其实执着像是写在沙上的字,海水一冲就流走了,缘起性空才是一切的实相,能看到这一层,放下就没有什么难了。
6、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偶尔走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边,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又有几回呢?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屋小坐,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人,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也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7、我相信命理,但我不相信在床脚钉四个铜钱就可以保证婚姻幸福,白头偕老。我相信风水,但我不相信挂一个风铃、摆一个鱼缸就可以使人财运亨通、官禄无碍。我相信人与环境中有一些神秘的对应关系,但我不相信一个人走路时先跨左脚或右脚就可以使一件事情成功或失败。我相信除了人,这世界还有无数的众生与我们共同生活,但我不相信烧香拜拜就可以事事平安,年年如意。我相信人与人间有不可思议的因缘,但我不相信不经过任何努力,善缘就可以成熟。我相信轮回、因果、业报能使一个人提升或堕落,但我不相信借助于一个陌生人的算命和改运,就能提升我们,或堕落我们。
8、我们在现实的人生里,凝视、倾听、沉思,这使我们看、听、停,再前进,**在一个浮面的层次。往往在我们闭上眼睛,形色隐没时,才看见了。当言词沉寂,在辞穷句冥时,才听见了。当我们把思想倾空,不思不念时,才清晰了。有情在无情中,分离在相遇之时,不凡在平凡之内,呀!哪一条河流不是在重山阻隔中找到出路呢?如果理想之情是河流,它就会自由的在山谷中寻路;如果心与心相呼应,就会像挂在树梢的剑,被有缘的人找到。人生,复杂而繁琐。创作是简单而伟大的事。从创作看人生,不要陷入河流,要常想想河边的风景。从人生看创作,不要捉住天空,要真正地变成天空。
9、美好的创作不是玫瑰剪枝,而是走入田园去看那些盛开的玫瑰,若能瞥见玫瑰的精魂,玫瑰在心里就永远不谢,永远留香。若在某一个春日,形之笔墨,玫瑰就超越了局限,穿透了生死!洗砚池边的梅花,正是大地的梅花。清淡的墨痕,正是梅花留在大地的精魂!我们不宁静,是由于我们不完整的缘故。我们不完整,是因为我们孤困了自己。如果打开了与大地的一点灵犀,我们就走出孤困,我们就完整了,我们也宁静了,至少,在创作的时刻。
10、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11、柠檬花盛开时节,我走过柠檬园,花的浓郁的芬芳总是熏得我迷离。一切花中,柠檬花是最香甜的,有稠稠的蜜意;但是一切果里,柠檬果又是最酸涩的,其酸胜醋。
12、他唱的是心中的荒凉之城吧!外在的城池,时而繁华,时而荒凉,内心那小小寂寞的城呀!虽也有兴衰起落,却总有一块无欢的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後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最深最深的地方,这是诗人的大寂寞,也是诗人的荒城。
13、生活里的记忆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旅店,而人像乘着一匹不停向前奔跑的驿马,每次回头,过去的事物就永远成为离自己远去的旅店,所有的欢乐与苦痛,所有的沉淀与**,甚至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在那些旅店里,到当天傍晚我们就要投宿另一家旅店了。
14、爱别离虽然无常,却也使我们体会到自然之心,知道无常有它的美丽,想一想,这世界上的人为什么大部分都喜欢真花,不爱塑胶花呢?因为真花会萎落,令人感到亲切。在生死轮转的海岸,我们惜别,但不能不别,这是人最大的困局,然而生命就是时间,两者都不能逆转,与其跌跤而怨恨石头,还不如从今天走路就看脚下,与其被昨日无可换回的爱别离所折磨,还不如回到现在。
15、我真地不肯相信是一种痛苦,也许剑被磨钝了,也许我是一本摊开扉页的书,但是在苦读书中的文字篇章时我害怕,也惊喜,由于翻过的页中有太多的叹息才害怕,由于后来的篇章里显示着精彩的未知才惊喜。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一条不妥的路,微小的感触已然难以遮掩它们的不足道。
16、我满怀伤感地离开旗山溪,也仿佛是从记忆里离开了,原来还残存在记忆中的美,如今也消失殆尽了。从湿土中抽芽的芋田,萎黄了。在和风里摇曳的蕉园,倾倒了。挺立于田园的椰子树,散落了。连从不挑剔的环境的浅蓝色牵牛花,都褪失颜色,越开越小,终至化去!仔细听,只要还有一点心肝,就会听见河水的呜咽!仔细听,只要还有一丝良心,就会听见土地的叹息!纵使把倾倒毒水的人枪毙千百次,再也无法恢复河水与土地的旧观。
17、创作者不必夸耀,也不必妄自菲薄,画家把色彩留给大地,音乐家把声音留给大地,作家把文字留给大地……因为大地不欺,地无私载,我们才可以真诚的吐露,才值得用一生的力量去完成。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必然有一些东西可以超越局限,穿透生死,就像点燃黑夜的天上星月,那些超越与穿透虽然来自个人的情感,但是如果不予大地相呼应,不与季节的转移相和谐,不与日升月沉相契入,就像那玫瑰剪枝,在动剪的刹那,玫瑰已经死亡。
18、如果画面转换,我们看见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溪谷,溪边有一株横长的芦苇,一只美丽的紫蜻蜓,不知从溪山的什么角落飞来,翩翩地降落在芦苇的最尖端。当时若有摄影机,一定会立刻留下美丽的影像;若有纸笔也好,可以写下刹那的情景。因为,思绪的蜻蜓是不会久留的,它像来的时候一样翩然飞去。彩虹使我们亮眼,乃是彩虹不会停留超过一刻钟。它迫使我们放下一切来仰望它,否则,它就会无情地放下我们。灵魂的飞临也像雨后的彩虹,它不会停留一刻钟,如果不立刻留下它,它很快的就拂袖飞去。诗人在一生当中,只要情况许可,会短暂依恋某些树啦,海啦,山坡啦,或某种彩雪啦。
19、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扮演了种种不同的角色,演出种种虚假的剧本,最后又哭着离开这世界。每天我走完了黄昏的散步,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的头发,说一些赞美与感激的话。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觉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即使生活条件只能像动物那样,人也不应该活得如动物失去人的有情、从容、温柔与尊严,在中国历代的忧患悲苦之中,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失去本质,实在是来自这个简单的意念:“人活着,要像个人!
20、你也知道流水和月亮的道理吗?水不停地流逝,却没有真正地消失;月圆了又缺,却一点也没有消长。从变化的观点来看,天地每一眨眼都在变;自不变的观点看来,万物与我都是无限的。在变与不变之间,有情就有伤感,有情就有失落,有情就有悲怀,这些都是由变化所生。但是,眼睛如果大到如月如天,伤感、失落、悲怀,不就是海边的贝壳吗?贝壳已死,却留下了形状、颜色与美丽。这有些像禅师所说的:“心热如火,眼冷似灰”,对人生的一切,我的心永远热情、贴近、注视、感受,但是要化为文字,似乎有一双冷静观照的眼睛,后退、飞远、平淡地回来看这一切。
21、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22、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23、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偶尔走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边,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又有几回呢?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屋小坐,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人,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也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24、风铃的声音很美,很悠长,我听起来一点也不像铃声,而是音乐。风铃,是风的音乐,使我们在夏日听着感觉清凉,冬天听了感到温暖。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声音。对于风,风铃是觉知、观察与感动。每次,我听着风铃,感知风的存在,这时就会觉得我们的生命如风一样地流过,几乎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我们需要心里的风铃,来觉知生命的流动、观察生活的内容、感动于生命与生命的偶然相会。有了风铃,风虽然吹过了,还留下美妙的声音。有了心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每一次起风的时候,每一步岁月的脚步,都会那样真实地存在。
25、我特别喜欢蝴蝶、夜蛾、蜻蜓和豆娘,它们看来那么潇洒自由,有着薄透美丽的双翼。但是我不忍心杀死它们,只有在草坡和树林寻找刚死去的,有各种眼里色泽的蝶翼和透明的蜻蜓翅翼,小心翼翼的夹贴在自己做的厚纸薄里。有一段时间,发现美浓的黄蝶翠谷,总是聚集万千蝴蝶,每次去都可以捡到美丽的蝶翼。记忆是不可靠的,遗忘也可能是美好的。文学家与科学家不同,文学家不去寻找增加记忆的魔药,而让记忆自然留下,记在文字上,或刻在心版上,随时准备着偶然的相遇。与十年前的美相会了,就有两次的美,与二十年前的善相会了,就有加倍的善。第一次与美相逢,我还是少不经事的少年,美便会与我会面,点头,微笑,错身,如翼飞入花丛,逸失于天空。多年以后,我们已识得门外的青草,品过甜美沁人的气息,听过深深叹息的声音,走过黑暗中长路点燃的灯光,这时又与美相会,心里的火被点燃。
26、柠檬花盛开时节,我走过柠檬园,花的浓郁的芬芳总是熏得我迷离。一切花中,柠檬花是最香甜的,有稠稠的蜜意;但是一切果里,柠檬果又是最酸涩的,其酸胜醋。这种迷离之感,使我忍不住会附身细细地端详柠檬花,看着一花五叶的纯白中,生起嫩嫩的黄,有的还描着细细的紫色滚边,让花的香甜流入我的胸腹。
27、他的爱情、他的魅力、他的幸福,具有等价之物,在所有他从未到过、他永远不会去的地方,他不会遇到的陌生人那里。黄昏时,虽然像学徒一样浮起笑靥,他却是文质彬彬的路客,决然告别,当面包出炉时。鸟的歌声是早晨的树枝感到意外。第一道光线在苦闷的诅咒和壮丽的爱之间踌躇。对你的荷责毫不在意的人,你要心存感激,你和他不相上下。只要对爱卑屈。如果你死了,你仍然有爱。如果我们活在闪电的光耀里,那就是永恒的心。
28、白玉苦瓜与翠玉白菜都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大小均只能盈握,白玉苦瓜美在玉质,温润含蓄;翠玉白菜美在巧思,灵在细致。“世界上有这么多苦难,唯一的补偿是,生活中,小小的欢乐,小小的悬念。”以撒·辛格如是说道。
29、下雨天的时候,我常这样祈愿:但愿世间的泪,不会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样滂沱。但愿天上的雨,不会落得如人间的泪如此污浊。但愿人人都能有阳光的伞来抵挡生命的风雨。但愿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为明净的人。智慧开花的人,他的芬芳会弥漫整个世界,不会被时节范围所限制。一个透过内在开展戒、定、慧的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
30、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梭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部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31、因缘的散灭不一定会令人落泪,但对于因缘的不舍、执着、贪爱,却必然会使人泪下如海。无常是时空的必然进程,它迫使我们失去年轻的、珍贵的、戴着光环的岁月,那是可感叹遗憾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可是,如果无常是因为人的疏忽而留下惨痛的教训,则是可痛恨和厌憎的。
32、我只希望在这个澄明的湖底轻泛着心灵的小舟,湖外有山,山外有海,海外有喧嚣的世界。可是我不愿去理会,因为此地连涟漪都是平静的。我可以酣卧着,可以把每个星星都亮成灯火,把每一丝空气都凝成和风,所有的豪华都隐在云山海外,真淳则在有月光的时候,自湖底幽幽地浮上来。
33、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情爱就有情爱,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的体验生命的深味。
34、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昙花的美教我如何说呢?是无花堪比伦的,她吐出了美丽的网,绊住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一秒也不舍得移开。她的香,如果用别的香来比拟,对昙花都是一种侮辱,二十坪大的花园,全被充溢,香还密密地流出。
有关林清玄的借景抒情散文_借景抒情的散文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享有盛名的作家,其散文作品在华语阅读圈具有广泛的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林清玄创作出大量富有生态意蕴的散文。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林清玄的借景抒情散文,希望我们的文章你能喜欢。 有关林清玄的借景抒情散文篇一:与父亲的夜谈 我和父亲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有一次,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我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父亲对我谈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 他说:“就在我们睡的这张床下,冬天有许多蛇爬进来盘着冬眠,半夜起来小便,都要踞着脚才不会踩到蛇。” 父亲告诉我:“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打拼和勇气。” 那一夜,我和父亲谈了很久很久,才沉沉睡去。 醒来后我非常感动,因为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和父亲单独谈超过一小时的话,更不要说睡在一起了。 在我们的父母亲那一代,由于他们受的教育不多,加上中国传统和日本教育使他们变得严肃,不善于表达感情,往往使我们有代沟,不能互相了解和亲近。 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这一代的父母较能和子女亲近了,却因为事情更繁忙,时间更少了。 从高中时代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了,我时常怀念起那与父亲秉烛夜谈的情景,可惜父亲已经过世,我再也不会有那种幸福了。 我们应该时常珍惜与父母、与子女亲近的时间,因为好时光稍纵即逝! 有关林清玄的借景抒情散文篇二:不孝的孩子 在机场遇到一位老先生,他告诉我要搬去大陆定居了。 “为什么呢?” 秤说,他在台湾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本来都很好的,自从他找到大陆的儿子之后,就变得非常不孝。 “为什么呢?” “因为,担心大陆的儿子也来抢我的遗产嘛!其实我还没有死,哪里有遗产呢!” 看到老先生蹒跚上飞机,我想到,难道我们长大成人,还只想到向父母要什么,没想到能给老人家什么吗? 再想到大陆的儿子是台湾儿女的大哥,就是父亲的财产分一份给他又怎么样?何况父亲还没有死,财产还不知道怎么分呢! 那为自己儿女不孝而哀叹的老人告诉我:“有时候想想,既然这么不孝,连一毛钱也不要留给他们。”然后他苦笑着说:“我也不会真的那样做,总是自己的孩子嘛!” 他避居大陆,只是希望避免台湾的子女每次看他就生起一次怨恨。 唉!我多么希望这世间的子女都能体贴父母的心呀! 有关林清玄的借景抒情散文篇三:凤凰的翅膀 我时常想,创作的生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像恒星或行星一争,发散出永久而稳定的光芒,这类创作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巨大而深刻的作品;另一类是像彗星或流星一样,在黑夜的星空一闪,留下了短暂而眩目的光辉,这类作品特别需要灵感,也让我们在一时之间洗涤了心灵。 两种创作的价值无分高下,只是前者较需要深沉的心灵,后者则较需要飞扬的才气。最近在台北看了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FedericoFellini)的作品《女人城》,颇为费里尼彗星似的才华所震慑。那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说的是一位中年男子在火车上邂逅年轻貌美的女郎而下车跟踪,误人了全是女人的城市,那里有妇女解放运动的成员,有歌舞女郎、荡妇、泼妇、应召女郎、“第三性”女郎等等,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费里尼像在写一本灵感的记事簿,每一段落都表现出光辉耀眼的才华。这些灵感的笔记,像是一场又一场的梦,粗看每一场均是超现实而没有任何意义,细细地思考则仿佛每一场梦我们都经历过,任何的梦境到最后都是空的,但却为我们写下了人世里不可能实现的想像。 诚如费里尼说的:“这部影片有如茶余饭后的闲谈,是由男人来讲述女人过去和现在的故事;但是男人并不了解女人,于是就像童话中的小红帽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一般。 既然这部影片是一个梦,就用的是象征性的语言;我希望你们不要努力去解释它的涵意;因为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有时候灵感是无法解释的,尤其对创作者而言,有许多灵光一闪的理念,对自己很重要,可是对于一般人可能毫无意义,而对某些闪过同样理念的人,则是一种共鸣,像在黑夜的海上行舟,遇到相同明亮的一盏灯。 在我们这个多变的时代里,艺术创作者真是如凤凰一般,在多彩的身躯上还拖着一条斑灿的尾羽;它从空中飞过,还唱出美妙的歌声。记得读过火凤凰的故事,火凤凰是世界最美的鸟,当它自觉到自己处在美丽的颠峰,无法再向前飞的时候,就火焚自己,然后在灰烬中重生。 这是个非常美的传奇,用来形容艺术家十分贴切。我认为,任何无法在自己的灰烬中重生的艺术家,就无法飞往更美丽的世界,而任何不能自我火焚的人,也就无法穿破自己,让人看见更鲜美的景象。 像是古语说的“破釜沉舟”,如果不能在启帆之际,将岸边的舟船破沉,则对岸即使风光如画,气派恢宏,可能也没有充足的决心与毅力航向对岸。艺术如此,凡人也一样,我们的梦想很多,生命的抉择也很多,我们常常为了保护自己的翅膀而迟疑不决,丧失了抵达对岸的时机。 人是不能飞翔的,可是思想的翅膀却可以振风而起,飞到不可知的远方,这也就是人可以无限的所在。不久以前,我读到一本叫《思想的神光》的书,里面谈到人的思想在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光芒和形式,而这种思想的神光虽是肉眼所不能见,新的电子摄影器却可以在人身上摄得神光,从光的明暗和颜色来推断一个人的思想。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我们思念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思想神光便已到达他的身侧温暖着我们思念的人;当我们忌恨一个人的时候,思想的神光则书到他的身侧和他的神光交战,两人的心灵都在无形中受损。而中国人所说的“缘”和“神交”,都是因于思想的神光有相似之处,在无言中投合了。 我觉得这“思想的神光’与“灵感”有相似之处,在“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搂,望尽大涯路”时,灵感是一柱擎天;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推悸”时,灵感是专注的飞向远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灵感是无所不在,像是沉默的、宝相庄严的坐在心灵深处灯火阑珊的地方。 灵感和梦想都是不可解的,但是可以锻炼,也可以培养。一个人在生命中千回百折,是不是能打开智慧的视境,登上更高的心灵层次,端看他能不能将仿佛不可知的灵感锤炼成遍满虚空的神光,任所邀翔。 人的思考是凤凰一样多彩,人一闪而明的梦想则是凤凰的翅膀,能冲向高处,也能飞向远方,更能历千百世而不消磨——因此,人是有限的,人也是无限的。
【林清玄写景抒情散文欣赏】林清玄写景散文
林清玄散文与禅宗文化息息相关,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其作品渗透出的对无常、觉悟、烦恼 的审美体验,以及用返璞归真来对抗都市喧哗与浮躁的自然观,最终形成了其作品空灵飘逸的审美表现形态。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林清玄写景抒情散文欣赏,供大家欣赏。 林清玄写景抒情散文欣赏篇一:光阴似箭到日月如梭 小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小学生写作文、日记、周记,一开始都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其实,那时候很多人没射过箭,也没有见过织布的梭子。 到四年级,我们的导师才严格规定:不论是作文、日记、周记都不准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要使用那些平常看得见的东西来形容。一时之间,光阴和日月就变得很热闹了。 例如光阴似鱼,日月如鸟。 例如光阴似水,日月如云。 例如光阴似风,日月如电。 也有说光阴似蝴蝶,翩翩飞去;日月如蜜蜂,一次只留下一些甜蜜的回忆。从此,创造力大开。 一直到四十岁以后,才知道光阴和日月都是快到无法形容和譬喻的。偶尔想起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童年岁月,自己也开心地笑了。 光阴似箭,是火箭;日月如梭,是太空梭。 光阴还是似箭,箭箭穿心。 日月依然如梭,梭梭滴血。 “日历,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想起小学的一课课文,现在没有日历可撕了,心里才真的是着急。 林清玄写景抒情散文欣赏篇二:如来的种子 我读过好几部佛经,常常为其中的奥义精深而赞叹着,可惜这些佛经总是谈出世的道理,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空的,很难运用到实际的生活里来,对一个想要人世又喜欢佛道的人总不免带来一些困惑。 黄桑禅师说法里有这样一段:“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与众生请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偏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满,光明偏照也。” 把一个人的“心”提到与众生请佛平等的地位,稍为可以解开一些迷团。 一个人的心在佛家的法眼中是渺小的,可是有时又大到可以和诸佛相若的位。在新竹狮头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第,壁上用苍润的楷书,写上“心即是佛”四个大字。同样的,在江苏西园寺大雄宝殿里也有四个大字“佛即是心”;不管是心或佛摆在前面,总是把人的心提升到很高的境界。 其实,这四个字学问极大,它有十六种排列组合,每一种组合意义几乎是一样的,以心字开头有四种组合:“心即是佛,心是即佛,心佛即是,心即佛是”,以佛字开头也有四种组合:“佛即是心,佛是即心,佛心即是,佛即心是”,几乎完全肯定了心的作用,佛在这里不再那么高深,而是一切佛法全从行念的转变中产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以不再从“空”的角度在经文中索解,有时一个平常心就能在佛里转动自如了。 我最喜欢的讲佛法是“维摩经”里的一段,维摩诺间文殊菩萨说:“何等为如来种?(什么是如来的种子?”)文殊说:“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恙、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人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文殊并且进一步解释:“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 在这里,文殊把人世间烦恼的意义肯定了,因为有一个多情多欲的身体,有愚昧,有情爱,有烦恼才能生出佛法来,才能生出如来的种子,也就是“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把佛经里讲受,想、行、识诸空的理论往人世推进了一大步,渺小的人突然变得可以巨大,有变化的弹性。 在我的心目中,佛家的思想应该是瘸子的拐杖,顽者的净言,弱者的力量、懦者的勇气、愚者的聪明、悲者的喜乐,是一切人生行为中的镜子。可惜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讲佛法的“有道高僧”大部分忽略了生命的真实经验,讲轮回,讲行云。讲青天,讲流水,无法让一般人在其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过去旅行访问的经验,使我时常有机会借宿庙宇,并在星夜交辉的夜晚与许多有道的僧人纵谈世事,我所遇到的僧人并不是生来就是为僧的,大多数并在生命的行程遇到难以克服的哀伤烦恼挫折痛苦等等,愤而出家为僧,苦修佛道,可是当他饲入了“空门”以后,就再也不敢触及尘世的经验,用这些经验为后人证法,确实是一件憾事。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住在佛光山,与一位中年的和尚谈道。他本是一名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因为爱情受挫,顿觉人生茫然而适入空门,提到过去的生命经验他还忍不住眼湿,他含泪说:“离开众生没有个人的完成,离开个人也没有众生的完成;离开情感没有生命的完成,离开生命也没有情感的完成。”也许,他在孵说里是一个“六根不净”的和尚,但是在他的泪眼中我真正看到一个伟大的人世观照而得到启发,他的心中有一颗悲悯的如来的种子,因为,只有不畏惧情感的人,才能映照出不畏惧的道理。 心有时很大,大到可以和诸佛平等,我们应该勇于进入自己的生命经验,勇于肯定心的感觉,无明如是,有爱如是,一切烦恼也应该做如是观。 林清玄写景抒情散文欣赏篇三:香鱼的故乡 在台北的日本料理店里有一道名菜,叫“烤香鱼”,这道烤鱼和其他的鱼都不一样;其他的鱼要剖开拿掉肚子,香鱼则是完整的,可以连肚子一起吃,而且香鱼的肚子是苦的,苦到极处有一种甘醇的味道,正像饮上好的茗茶。 有一次我们在日本料理店吃香鱼,一位朋友告诉我香鱼为什么可以连肚子一起吃的秘密。他说:“香鱼是一种奇怪的鱼,它比任何的鱼都爱干净,他生活的水域只要稍有污染,香鱼就死去了,所以它的肚子永远不会有脏的东西,可以放心食用。”朋友的说法,使我对香鱼的品味大大的提高,是怎么样的一种鱼,心情这样高贵,容不下一点环境的污迹?这也使我记忆起,十年前在新店溪旁碧潭桥头的小餐馆里,曾经吃过新店溪盛产的香鱼,它的体型细小毫不起眼,当时还是非常普通的食物,如今,新店溪的香鱼早就绝种了,因为新店溪被人们染污了,香鱼拒绝在那样的水域里存活。 现在日本料理店的香鱼,已经不产在新店溪,而要从日本空运来台,使香鱼的身价大大增高,几乎任何鱼都比不上。听说在澎湖某些没有被污染的海域,还能找到香鱼的踪迹,可是为数甚少,早就无法供应吃客的需求了。本来在新店溪旁的普通食物,如今却在台湾找不到故乡,想起来就令人伤感。 每次吃香鱼的时候,我的心清就不免沉重,那种沉重来自香鱼的敏感,在许多人的眼里,所有的鱼做为食物以外,就没有别的意义了。香鱼却不同,因为它的喜爱洁净,使我们更觉得应该有一个清洁的生存空间。在某一个层次上,香鱼是比人更窟贵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污染的环境,到处充满了刺耳的噪音和汽车排放的黑烟,可是时间一久,我们就适应了这样的环境,甚至一点抗辩也没有。 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干净的溪水、没有清爽的天空,甚至没有安静的听觉,我们都已经峭焉不察了,面对着一天比一天沉沦的生活空间,有时我们完全失去了警觉。 香鱼不然,它不肯自甘于污浊的溪水,不肯改变自己去适应一个更坏的环境,于是它选择了死,宁洁而死,不浊而生,那样的气节,更使我们面对香鱼的时候低徊不已。 记得多年以前,我在梨山上,参观过蹲鱼的养殖;蹲鱼是濒临绝迹的鱼类,在台湾,只有梨山上清澈的溪水和适当的水温,能让他们乐于悠游,正由于它们独特的品性,使养殖的人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也正因为这样,鳟鱼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不会和吴郭鱼相提并论。 有一次我在澎湖的海边度假,渔民们邀请我到海边去欣赏奇景。那一天,许多海豚无缘无故的游到岸上集体自杀,我站在海岸边,看着那些到处罗列的海豚,它们从海里跳到岸上等待着死亡,却没有人知道原因,我也不知道。 海豚的集体自杀,给当地的渔民带来一笔小财,没有人探问它们为什么拒绝生存,我的心里却充满了疑惑;海豚是一种智商很高的动物,它们到底为什么要集体自杀呢? 是不是心情上受了什么委屈?在以前海面干净的往日,是不是也有海豚自杀呢?生物学家恐怕也无法解开海豚自杀的谜题,但是我深知,海豚的自杀不是“无缘无故”,一定有它的理由,只可惜,我们不能理解。唯一可以理解的是,动物有动物的想法,鱼也有鱼的心情。干净的海,是海豚的故乡;清澈的溪水,是香鱼和蹲鱼的故乡;它们宁可做失乡的游魂,也不愿活在污浊的水域,是做为人的我们,应该深切反省的。 有许多饲养鸟类和热带鱼的朋友,经常向我抱怨,不管他们如何细心照料,鸟和鱼都会无故的死去,我想,鱼鸟的死都不是无故的,因为鸟是属于山林的,不属于笼子;鱼是属于河海的,不属于水箱。现在更严重的是,即使在山林河海,由于人为的污染,许多动物都活得不快乐,恐怕在大自然里,只有一种动物对坏的环境能安之如常,那种动物的名字叫做“人”。 几年前,人们在新店溪“放香鱼”,让香鱼回到它的故乡,据说现在新店溪里已有为数极少的香鱼存活,如果河川不继续污染,将来我们食用的香鱼不必从空中来,而是本乡的土产。 香鱼是我们的,故乡也是我们的,我们千万不要让故乡成为巷鱼拒绝的地方。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作品有哪些?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作品介绍如下:1、《浴着光辉的母亲》《浴着光辉的母亲》的作者是林清玄,台湾著名作家,本篇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打开心内的窗》。正像林清玄先生所说的那样: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2、《不孝的孩子》《不孝的孩子》写到了一位老先生,他在台湾的儿女一开始对他很好,可老先生找到大陆的儿子后他们就变得非常不孝顺,因为他们怕大陆的大哥也来抢老先生的遗产。3、《阳光的味道》他同我们一样生活在都市,只是那天,遇到了一个农夫。然后回想起新晒的书画,新晒的衣物,新晒的棉被,想起那些被阳光浸染的日子,每一处缝隙都被阳光馥郁的香气填满,所以那时候,充实而又美好。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1xV65QKbOPl2pJZMvgPjQ?pwd=ujb7 提取码: ujb7
林清玄散文精选摘抄
在林清玄散文中还散发着淡淡的禅学思想,很值得我们静下心去赏读,去思考。就让我们走进林清玄那与众不同的世界中,去感受那一份并非遥不可及的生活智慧,去活出专属自己的人生吧。下面是美文网我给大家带来的林清玄散文精选摘抄,供大家欣赏。 林清玄散文精选摘抄(一) 1、他的爱情、他的魅力、他的幸福,具有等价之物,在所有他从未到过、他永远不会去的地方,他不会遇到的陌生人那里。黄昏时,虽然像学徒一样浮起笑靥,他却是文质彬彬的路客,决然告别,当面包出炉时。鸟的歌声是早晨的树枝感到意外。第一道光线在苦闷的诅咒和壮丽的爱之间踌躇。对你的荷责毫不在意的人,你要心存感激,你和他不相上下。只要对爱卑屈。如果你死了,你仍然有爱。如果我们活在闪电的光耀里,那就是永恒的心。 2、他唱的是心中的荒凉之城吧!外在的城池,时而繁华,时而荒凉,内心那小小寂寞的城呀!虽也有兴衰起落,却总有一块无欢的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下!在最深最深的地方,这是诗人的大寂寞,也是诗人的荒城。 3、我满怀伤感地离开旗山溪,也仿佛是从记忆里离开了,原来还残存在记忆中的美,如今也消失殆尽了。从湿土中抽芽的芋田,萎黄了。在和风里摇曳的蕉园,倾倒了。挺立于田园的椰子树,散落了。连从不挑剔的环境的浅蓝色牵牛花,都褪失颜色,越开越小,终至化去!仔细听,只要还有一点心肝,就会听见河水的呜咽!仔细听,只要还有一丝良心,就会听见土地的叹息!纵使把倾倒毒水的人枪毙千百次,再也无法恢复河水与土地的旧观。 林清玄散文精选摘抄(二) 1、有时候,兀自在黑夜中行着,将大街走成一条细细的小巷,那种苍凉古朴的细致便猛然升起,于是想舞剑想舞成朵朵剑花,此样的感情一旦升起,就随着月下的独影一直长到远方去,止也止不住的,可是长夜将尽,发现囊中已经遗失的剑簇,任是豪气干云,在无人的空巷内在无声的凄寂里在黯淡的夜色中,即是呼风唤雨的手扬起,最多也只是一种无效的手势吧。 2、分离的神伤若欲雨前的黑云无边无涯地罩下,努力地压抑艰苦地想忘却,它竟毫不留情的在静脉中静静地流着。或者已经等待了太多的夜晚,或者要考验情意的坚挚。离别的伤悲由你的眼底汩汩闪现,在无意蓝而自蓝的天色下,我由泪哭诉出我的爱,说不出的心里层层叠叠的颤动。 3、我真地不肯相信是一种痛苦,也许剑被磨钝了,也许我是一本摊开扉页的书,但是在苦读书中的文字篇章时我害怕,也惊喜,由于翻过的页中有太多的叹息才害怕,由于后来的篇章里显示着精彩的未知才惊喜。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一条不妥的路,微小的感触已然难以遮掩它们的不足道。 4、我只希望在这个澄明的湖底轻泛着心灵的小舟,湖外有山,山外有海,海外有喧嚣的世界。可是我不愿去理会,因为此地连涟漪都是平静的。我可以酣卧着,可以把每个星星都亮成灯火,把每一丝空气都凝成和风,所有的豪华都隐在云山海外,真淳则在有月光的时候,自湖底幽幽地浮上来。 5、生活里的记忆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旅店,而人像乘着一匹不停向前奔跑的驿马,每次回头,过去的事物就永远成为离自己远去的旅店,所有的欢乐与苦痛,所有的沉淀与激情,甚至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在那些旅店里,到当天傍晚我们就要投宿另一家旅店了。 林清玄散文精选摘抄(三) 1、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偶尔走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边,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又有几回呢?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屋小坐,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人,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也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2、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3、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4、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梭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部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林清玄散文精选摘抄相关内容
林清玄的散文代表作是什么?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作品介绍如下:1、《浴着光辉的母亲》《浴着光辉的母亲》的作者是林清玄,台湾著名作家,本篇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打开心内的窗》。正像林清玄先生所说的那样: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2、《不孝的孩子》《不孝的孩子》写到了一位老先生,他在台湾的儿女一开始对他很好,可老先生找到大陆的儿子后他们就变得非常不孝顺,因为他们怕大陆的大哥也来抢老先生的遗产。3、《阳光的味道》他同我们一样生活在都市,只是那天,遇到了一个农夫。然后回想起新晒的书画,新晒的衣物,新晒的棉被,想起那些被阳光浸染的日子,每一处缝隙都被阳光馥郁的香气填满,所以那时候,充实而又美好。4、《在云上》《在云上》,林清玄一如既往地为我们传递着智慧超越的人生理念,喜乐逍遥的生命境界。这本书大致分为金翅鸟首部曲和金翅鸟二部曲两个部分。5、《清欢》这是一本散文集,由“清欢”和“淳喜”两部分组成,共32篇文章。这是一本书写爱与美的书,是一本介绍写作心情和体会的书。
林清玄散文集好句赏析
1、 蝙蝠天生有弱视的盲点,使它偶然逢到生命的灾难。 飞蛾天生有扑火的习性,使它必然扑向火焚的结局。 在偶然与必然之间,生命是这样令人叹息!如果,蝙蝠的眼睛像飞蛾那么亮,而飞蛾的习性像蝙蝠那样小心,该有多好呢! ——林清玄 《心若香茗,静听花开》
2、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林清玄 《和时间赛跑》
3、 下雨天的时候,我常这样祈愿: 但愿世间的泪,不会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样滂沱。 但愿天上的雨,不会落得如人间的泪如此污浊。 但愿人人都能有阳光的伞来抵挡生命的风雨。 但愿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为明净的人。 ——林清玄 《忧伤之雨》
4、 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林清玄 《温一壶月光下酒》
5、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厨艺可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林清玄 《桃花心木》
6、 感若相似,身必同受。芦花枫叶,因秋而发,这是秉持虔诚,与自然呼应。走在人群中的我们,又怎能冷俊孤傲。那供佛的莲花凋谢,尚留馨香一缕,落于水中,则气息清越;焚于炉底,则沉凝厚重,形虽散了,魂却不朽。 ——林清玄 《情深,万象皆深》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 卷四,同时也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后一卷,卷四的结束也象征着散文集的结束,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是一部从生活中体悟写作秘密,结合创作经验和美丽文字的书,他用真挚而优美的文字,作出人生的一点一滴,作出生活疑惑的最好答案。 卷四——庄严地心,其中的每一篇文章无一不吸引着我的目光,夺人眼球,但在甚多出彩的文章下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第三面佛》和《不紧急却重要的事》 先说《第三面佛》。它是卷四中篇幅最短的一个,尽管很短但它仍能表达出不简单的道理。再就是《不紧急却重要的事》这一篇的内容与卷二的《清欢》有些相似之处,这也是我觉得写得最好的一篇,这篇文章犹如素描一般,简简单单几笔,勾勒出人们内心的丰富世界。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紧急的事情,当我们在遇到这些事的时候,往往会牺牲那些看起来不很紧急的事,都未曾问那些事情有多么的重要。 是啊,一个人一天八小时在追逐俗事上,又有多少时间来思考那些重要的事呢。 如果我们每天从生活中抽取八分钟的觉悟,八分钟的静心,八分钟的专注,八分钟的放松,八分钟的忘我,八分钟的天人合一,抱八分钟的守真抱朴,那么生命必将因此改变,每天的生活也会因此改变。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2 林清玄先生,生于一九五三年。是中国著名、优秀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令所有人都意犹未尽,我也不例外。第一次接触林清玄先生的文章时,只感到清新与优雅。但是,当我细细品味时,我又看出了另一面。在平易生活有着感人的力量,是这种力量感染了我,也让我顿时喜欢上了他的手笔和他的写作风格。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光之四书中的光之色。 光到底是什么颜色?是马蒂斯蓝色的向日葵?是毕加索鲜红的人体?还是夏卡尔绿色的脸? 光是五颜六色,是五彩多姿的。在光的照映下,生活也显得丰富多彩,也愈来愈有滋味。光,可以勾起艺术者们的灵感;光,可以渲染氛围;光,可以使单调乏味的生活化为乌有……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悟到了许多—— 生活,像是一个调色盘。人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想让自己的白纸变得耀眼,就需要空间去想象,去捉摸。而光只是抽象的,无可比拟的艺术。但是,能把它绘在纸上,那就是生命的奇迹! 让我们在生命的道路上,挥洒光的美,挥洒颜色的美。 生命,注定为光之色而美!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3 每篇散文因为主题不一样,所以,给我留下的启发、感想也不一样。《软枝杨桃》这篇散文让我明白当整个社会的人都只重视外表的好坏,不重视内在的美丑时,真正清净的生活就不可能实现。《在繁花中长大的孩子》则让我明白在美丽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因为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心也是完美的。《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又让我明白,虽然一秒钟的混乱,可能需要几天才能清净,但只要我们一向坚持迈向更高境界,水,终有澄清的一天。《留一只眼睛看自我》让我明白,只有留一只眼睛看自我才能明白成功的真谛,如果心执着停滞了,就只有死路一条。 是啊,一本书给我带来了这么多启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觉得太好看了,结果妈妈叫了好几次都没听见。这本书用巧妙的方法引出了许多生活事物中的看法、理解。让人情不自禁的想看第二遍,书中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地方,十分耐人寻味。整本书写的十分好,还让我明白了许多新鲜事物。偶尔,我看到精彩、好笑之处,都会不由自主的笑一笑。 每当我看见林清玄写的书时,都会拿起来读一读。因为,每当我拿起来阅读时,都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4 之所以喜欢林清玄,首先是喜欢他的名字,名好姓也好。 每次读他的散文,都会有一种给心洗澡的感觉,清清冽冽的一股清泉自肺腑间流出,舒畅自在。 林清玄的散文喜欢以小见大,每次都从小事写起,平淡自如,最后却包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有一次我竟然想,干脆我也到庙里参悟参悟。 有人说:现在这个年代,众声喧哗,我不喜欢喧哗这个词。 林清玄说: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有个朋友说:我读林清玄的散文,一定要配一杯清茶,最好是在温暖的阳光下。 我是个忙碌的人,我读林清玄的散文可能是在嘈杂的公交车上,也可能是在做完一张张试卷时,我从不特意挑时间来读,随心所欲,率性为之。本来挺简单事,干嘛弄得那么庄重,就像礼佛,心中有佛即使不天天烧香磕头佛自然也会知晓,而天天烧香拜佛的人假若心中没佛,确实白白浪费了香烛与火纸。 万镜俱泯灭,方见本来人,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外面包裹各种各样的皮囊,但百年之后,又都回到原点,那时的我们比初生的婴儿还要纯洁。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5 林清玄写的散文与我平常遇到的散文不同,他写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不像我看的大多数散文那样难以理解,让我有种读不下去的冲动。 从我刚接触这本书时,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林清玄写的所有的散文中,都会有一些情感在里面,让我有所感受,有所启发。因为每一篇散文讲的都是不同的事,所以给我的感受也不一样。我从《家家明月有清风》这篇散文中的一个句子:“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的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的有情。”使我颇有感触。是呀,一个人的贫穷是来自心底里的,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你认为你穷就是穷,你认为你富就是富。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能回答出来,那么你的读书是有意义的。就像《林清玄散文》,每读完一篇散文,自己就应该扪心自问:“这篇散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样你读书才是有效的。 《林清玄散文》是一本好书,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芬芳吧!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6 《林清玄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回味的美酒。在这些散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鞋匠与总统》。 这是一 篇简短但意义深刻的散文。它讲了林肯竞选上总统演讲时,因为是鞋匠的儿子,所以有一位议员想要羞辱他,由于众议员们出身高贵,自以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人,却从未想过自己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觉得林肯很卑微,很看不起他,因此,被众多参议员嘲笑。但是,林肯并不认为这是一件令自己自卑的事,反而以此为荣,他凭着自己的智慧感动了所有的参议员们,他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读完这 篇文章后我才发现,林肯虽然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没有任何贵族社会的条件,但他唯一可以倚仗的是自己出类拔萃的才华。林肯的智慧与宽容、坦荡与善良、仁爱与正义,使他赢得了别人包括那位傲慢的参议员的认同!我终于豁然开朗,自卑?轻视自己?小家子气?从此我要对它们“Say No”这些都是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都是失败的根源!不要因为一些事情自己做不好或不如别人优秀,嫉妒别人,就感到自卑或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自信和尊严都是自己给的,所以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也要像林肯一样,对自己自信,对他人宽容!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7 这个学期,我读了《林清玄散文精选》,它,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淌过我的心间,心旷神怡;它,犹如一阵徐徐清风拂过我的心间,淡雅至极;它,又犹如一朵纯纯白花飘进我的心间,沁人心脾。 林清玄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我在这本书中最喜欢的散文是《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它写了一杯蜜茶中小蜜蜂们的所做,让我看到了蜜蜂的许多优点。 我从小就怕昆虫,对蜜蜂也是没什么好感,顶多也就知道它们比较勤劳而已。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看到了它除了勤劳以外的很多优点:它们很专情,除了蜂王以外不听任何人的话,养蜂人抓到了蜂王就是抓住了整巢蜜蜂;它们不怕死,当外敌侵犯时,奋不顾身,总是冲在最前面,用唯一的螯刺攻击敌人,从而结束生命,明知会死,却不带丝毫犹豫;它们还很无私,为了酿蜜甚至减少了寿命,却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其实,人和蜜蜂也是一样的。一项伟业中,怎么可能没有像蜜蜂一样的几个人在付出?就像一杯蜜一样,是炼过几只蜂。 此后,我买蜜茶时心甘情愿,也喜欢喝蜜茶了呢,那时,总会想起那为此牺牲的几只蜂。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8 喜欢读林清玄的散文,喜欢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缕莲花般的馨香。每每走进他的文字,心也会跟着起起落落,然后慢慢静下。 暖暖的回味时,内心总会充满宁静与关爱。翻开书的目录,那些题目就会吸引你:“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温一壶月光下酒”、“发芽的心情”、“味之素”、“清欢”、“三生石上旧精魂”、“黄昏菩提”、“飞入芒花”、“清静之莲”、“吾心似秋月”……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将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非常喜欢“温一壶月光下酒“,因为这颇能代表林清玄的散文风格。“月光”代表阴柔,温和;酒则代表暴烈,激情。“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读林清玄的散文,静与动,柔与刚这些看似不能相容的特性,都能在他的笔下温柔的展现,娓娓道来,如沐春风。 有时当我们读到“阴柔“处时,他却将笔锋一转,道出许多生存的真相……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9 这个风俗不仅闽南人有,我们江浙人也有。 记得十八九岁头一次出远门,是去四川德阳。是因为舅舅他们在那边,我是跟小姨夫一起去的.出发前的头一天晚上,妈妈就是准备了老家的泥土,不过不是装在瓶子里的,是用一张白纸包起来的,就那么一小撮而已.我不要,说妈妈迷信,妈妈就偷偷地给塞在包里了,还是千嘱咐万嘱咐的,好象女儿一去不回似的。其实只不过去小住一两个月而已啊。老妈叮嘱我,到德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将这家乡的泥土放入德阳的水里,这样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因为是头一次出门,还要去那么久,我的心情快乐无比,老妈的话我就当了耳边风,一点也不没放心上。 可能我这人命贱,或许注定就是漂泊的命,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我都能随遇而安,而且很快会融入当地的生活习惯.可是不管我去什么地方,老妈照例会给我包上一包故乡的泥土。其实,这以无关乎水土的问题了。 这包土有着涓涓的母爱,有着故乡的情怀,在我客居他乡失意和失落的时候,给我力量,还有我对故乡和老母无尽的思念!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0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林清玄散文》这本书。散文都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总的来说,分为四大主题,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接下来,我给你们慢慢介绍吧。 这本书的各个小故事分别讲诉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哲理,我就具体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小文章。 我最喜欢的是叫“清欢”的小文章。我为什么会喜欢这篇小文章呢?这是因为它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如果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有一种热爱,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出许多人所不能看透的东西,比如:他会觉得野菜的清淡比山珍海味还要好吃,慢慢品一壶茶更能在喧嚣的的环境洗净心灵,清欢对生活的无求,是他不讲求物质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在城市里,几乎是没有清欢的,繁杂的人群,车声、人声,要想吃清淡的小菜,却要么是盐,多油,各种调料。那么就去深山里来寻找清欢吧!不一定,也许,清欢就在你身边,对欲望不过度追求,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清欢离我们就很近了! 我读了《林清玄散文》这本书,他给了我许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怎比那茫茫林海的无际无边,宣泄后的释然,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的口吻不容置疑。下面是我为你整理了“《林清玄散文》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范文(1)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这篇文章深深的感动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范文(2) 每个作家有每个作家的写作风格,每个作家的写作风格都不同。在老师的带领下,我看过了很多的散文集了。身为作家的林清玄用他的笔写下了许多好文章。 我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我读了几篇文章,感觉写得都非常好其中一篇:《快乐的思想》足以让我反复回味 这篇文章,先开头是讲了个故事,我们快乐的思想是决定我们一生的最重要的关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快乐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个人没有快乐的思想,那么尽管用尽一切努力,可能还是会落空。一旦快乐的思想被建立起来,即使生活悠闲单纯,幸福乃至人间的美善都会自然的来到。我有时也拥有快乐的思想,的确很好。一生想要快乐,就要先有快乐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样。同样是在砌砖,有了快乐的思想会比别人多一份喜悦。 一本散文书一直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当我写完作业都会把这本爱不释手的书读一读。以前买第一本散文集时,我都不是很喜欢读,可现在我已经真的喜欢读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里,让人很容易看懂很清丽悠远,我喜欢这种风格。 读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觉到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软枝杨桃》。 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水样轻柔,语言亲切,大多数写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当将它们运用在生活中时,更易懂。 书的封面上写了: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期许他们能在这混浊的世界,保持清明,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的确,我挺喜欢这句话。 每年的散文介绍没有轮到我,很遗憾,不过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会认真读的。我爱散文,我会一直继续看下去的。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范文(3) 这个暑假,我读了《林清玄散文选》,它犹如一股清风,悄然进入我们的思想,沐浴着我们的心灵,令人回味无穷。林先生的文章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字里行间,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 散文选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它们的起点都是我们身边一些平凡的甚至不起眼的事或人,但作者却能从中提出问题,并且最终总会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受益匪浅。这些清新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就像是一串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其中我喜欢的故事有:《软枝杨桃》、《吉祥鸟》、《水终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 《软枝杨桃》让我明白了,如果当整个社会的人都只重视外表的好坏,不重视内在的美丑时,真正清净的生活就不可能实现。《水终有澄清的一天》让我知道,虽然一秒钟的混乱,可能需要几天才能清净,但只要我们不去理睬,并且一直坚持迈向更高境界,水,终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说的是,作者的侄女就职工作紧张,压力很大。每次上台作报告前她总会念着“大家都是人”,念完后不再紧张了,多么神奇的五字神咒啊。 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刺花》了,故事讲的是:猎人太郎叔的独生子因怜悯一窝小山猪,而被父亲赶出家门,太郎叔因此很后悔。一次,“我”和爸爸以及太郎叔在打猎山猪成功归来时,竟遇见了太郎叔的儿子,父子俩冰释前嫌,重归于好。故事中的太郎叔让我最为喜欢。他脸上的那一条刺花刺青也许使他看起来很凶恶、把儿子赶出家门也许使人认为他很严厉,但在他打山猪偶尔失神时,才看出太郎叔是关心、深爱着自己的儿子的。他就像刺花一样,表面是锐利的尖刺,使人害怕不敢靠近,但坚锐的外表下是那颗细腻、美丽的心。 读完故事,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严厉的说我,和妈妈拌嘴,甚至是生气地一整天一句话也不说,使我有时会埋怨他。但当我冷静下来一想,其实爸爸这么做是为了我、为了妈妈、为了家,那一刻,我便感受到爸爸他那时严厉的外表下的浓浓的爱意。 《林清玄散文选》,它像一杯淡淡的香茗,让我放松;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找出身上的缺点,并给以改正;它更像一个指南针,带我去寻找我不曾发现的事物,并为之感动。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范文(4) 我读了《林清玄散文集》。这本书主要写了林清玄在小时候经历的一些事和林清玄对某些事的看法从而引出的道理。一翻开这本书,逐字逐句地读,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细腻、柔软的感觉。据我所知,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男作家的作文应该是充满阳刚之气的,但林清玄不同,他的文章格外婉转,丝毫不逊于女作家。这种阳刚与阴柔结合为一体的写作方法,令我难以忘怀。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他的文笔多么优美,语言多么华丽,而是这本书的前言,也就是写作目的。前言一共分为五个小故事:“还好,掉下来的不是西瓜”、“酸甜苦辣,各安其位”、“小小的心,大大的世界”和“在挫折中,学习智慧”。这五个小故事都在写各种各样的儿童,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事,其中“小小的心,大大的世界”最令我影响深刻。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外国的孩子一出生就有许多的愿望,无论愿望多么渺小或者可笑,他们的父母都会选择尊重。而中国的孩子却不同,他们的愿望会在一片指责声中慢慢消亡,非常地保守遵循父母设定好的人生轨迹规规矩矩地前行。 林清玄是这样评价这件事的:认识幸福,比认识世界更重要;关照自己,比关心国际紧迫得多。 林清玄的这番话让我想到了几天前的报纸上写的一则新闻:据一份调查显示,从小就确立志向的孩子长大了有75%几率圆了自己的'愿望,甚至有10%的几率被提拔,职位更高,受到了重用,但是从小没有确立志向的人,只有5%的几率获得成功。这则新闻无疑是林清玄这个观点最好的佐证,它告诉了我们,“每个人只有在小的时候确定志向,朝这个方向去努力,长大了,才会有所收获,有所回报”。 报纸上也曾经报道过,每年面临选科的学生都会很困惑,应该选理科班还是应该选文科班或者去上美术班等等。往往到了最后决定方向的是以后的钱途,而非自己是否喜欢那个科目或者是自己的理想。 为什么有些人学钢琴学得很快乐,有些人很用心学却很痛苦,之间的差异在于你喜欢与否。当你很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就算过程是很艰辛的,你也会觉得很快乐,觉得很幸福,因为你在做着你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你在做着一件你不喜欢的事情时,就算只是一件芝麻绿豆的小事,你也会觉得很麻烦。 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从小喜欢画画,所以我的理想是将来能做一个小小的服装设计师,这个理想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它是我心里的一个宝贝,一旦碰触到就会觉得暖洋洋的。我想我会坚守自己的理想,做一个幸福的人。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范文(5) 读过很多散文,我最心仪的,是林清玄先生的。 最早读过林先生的“菩提系列”,那时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底蕴,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的参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购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书是从林清玄这位多产的宝岛作家数百万字的作品中,遴选出的二十余万字的散文精华,是沙海中淘出的金子,令人百看不厌。过后,许多片段泊在记忆中,不时地熠熠闪光。对这本书,我更是爱不释手,常置于桌边案头,不时拿来欣赏。 林先生的散文,最适合在平静的夜晚,冲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独坐在发出温和的光的台灯下,静静地欣赏,享受散文带给人的平和与智慧。曾经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烦乱的时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边,安抚我的心灵,让我一次次平静下来。这些文章,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的淙淙流水声缓缓地走到我们心中,让我们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总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和一点“禅”的味道。读他的散文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总能给人深深的启迪。 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来,慢慢地述说,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这些是文章,初读自是清新异常,再品更是心开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读后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文如其人,没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纯净的心,怎能写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