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阴符

时间:2024-06-27 19:50:25编辑:花茶君

讲解本经阴符七术

  本经阴符七术
  作者介绍: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
  《本经阴符七术》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兵学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也作为道教的一部重要道经,历代对它的注解都不在少数。《本经阴符七术》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1,盛神法五龙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得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穷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穷,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逃邙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2,养志法灵龟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故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识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3,实意法腾蛇实意法腾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神策生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固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会,听之候也。寄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寄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寄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4,分威法伏熊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也。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知形势。
  5,散势法鸷鸟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可神肃察也。
  6,转图法猛兽转图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意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7,损悦法灵蓍损悦法灵蓍 损悦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悦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悦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悦者,誓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东周列国志》中有段关于《阴符》的精彩描写。当年苏秦辞鬼谷子下山,尽破家财得黄金百镒,黑貂裘衣一件,治车马仆从,遨游列国 ,访求山川地形,人民风土,得天下利害之详。然而如此数年,未有所遇。其时钱财以尽,只得回家。回家后,一家老小尽责其之。妻不以其为夫,嫂不以其为叔,母不以其为子。绝望之余,想起鬼谷子之临别赠言:「若游说失意,只须熟玩《阴符》一书,自有进益。」于是苏秦乃闭门探讨,务穷其趣,昼夜不息。夜倦欲睡,则引锥刺股,血流满足。如此一年,于阴符有悟,乃将列国形势,细细揣摩,天下之势,尽在掌中。后又出游列国,成功于燕、赵。随之又将六国合纵,共同抗秦,建立不朽功绩。 此电子文本取自萧登福先生之《鬼谷子研究》〔文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本经阴符七术的含义详解

风水学是一门十分博大精深的学问,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对于本经阴符七术的含义有哪些呢?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也很想知道答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本经阴符七术的含义都有哪些,通过对于风水学知识的学习使我们更好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本经阴符七术的含义都有哪些吧。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伏熊分威法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也。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知形势。 【译文】分布隐蔽威风, 就要效法伏熊。所谓分威,就是把威风一部分掩蔽起来。要平心静气地坚持志向,使精神归于心舍,那么威风就因为阻碍而更加强劲。威风因隐伏而强劲,内心就更坚定有底。内心坚定,就所向无敌。所向无敌,就可用分布隐伏威风来壮大气势。使其像天一样壮阔。用实来取虚,用有来取无,就像用镒来称珠一样轻而易举。因此,只要行动,就会有人跟随;只要呐喊,就会有人附和。只要屈起一个指头,就可以观察其余各指,只要能见到各指活动的情形,就说明外人无法离间他们。如果通晓唱和的道理,就可用离间的方法去加大敌人的裂痕。如果审察透彻,就可使敌人的弱点暴露出来。这样行动就不会盲目,威势也可以分散一些。 将要有所行动必须先修养心志,并把意图隐蔽起来,暗中观察对手的漏洞。凡是懂得坚持自己意志的人,就是能自我养气的人。凡是知道谦让的人,就是能替人养气的人。因此要设法让精神的交往发展下去,让武力争斗得以化解。这就是所要实现的形势。 本经阴符七术 译文 分威要效法行将偷袭的熊。所谓分威,就是要把自己的神威隐藏起来。 平心静气地坚持自己的意志,使精神归之于心,这样隐藏的神威更加强盛。 神威强盛,内部就更为坚强雄厚,从而能所向无敌。正因为能所向无敌,就要用隐蔽法壮大声述,使之象天一样,安然无间。 用实来取虚,以有来取无,就象用镒来称铢一样,十分容易。所以,只要行动就必定有人追随,有唱者,必有和者。屈起一个指头,可以更清楚观 察其余手指的活动,只要掌握行动变化的情况,对方就无法搞阴谋。认真审察一唱一和的形式,也可用反间手段,在动中掌握对方情况,用“分威”法,隐蔽实力,趁时出击取胜。 可见要想有所活动,必须先养心志, 隐蔽自我实力,以暗察他人活动。 凡是意志坚实的人,就是善于自我养气,凡是谦逊的人,就是能替他人养气,所以要设法使精神交往发展,化解干戈,这就是人们所要控制的形势。 注释 ①分威:分是影响到很远的意思,也就是威势盛大,对人与物都有影响。 ②法伏熊:效法想要进行偷袭的熊,把身体伏在地上,然后才采取行动,意指直前先要屈。 ③覆:覆盖,外面。 ④威覆盛,则内实坚:威的表面如果强盛,内志也自然变成坚实。 ⑤以镒称铢:容易移动的意思。镒是重量单位,相当于二十四两,铢,二十四铢为一两。 实意法腾蛇译文及注释 译文 坚定意志之法要效法腾蛇。坚定意志就要会养气。心情安详,是思虑之本。 心境需要平静,思虑需要高远。心境平静则精神愉快,思虑深远则计谋有成。心情愉快,思虑就不乱;计谋成功则事业就不可破坏意志、思虑稳定,则心境安详,心境安详则所作所行就不会有多大差错。精神愉快就容易使神思集中。 如果人的胆识、心气只是暂时寄住在哪里,那么奸邪就可能乘机而入,诈谋也可以乘机而行,所说的话也不会是用心思考的。 所以说坚守心灵的术法,在于信守纯真而不变化,等待机会,待时机成熟,就可以根据上下交禁合的判断来解决问题。 所谓“计谋”,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思虑不周,则听得不明,即使等待时机,其机会也不会来到。计谋失效则意志不坚定,就会变得虚幻而不切实。 作为“无为”思虑,要求人静思,五脏六腑都通畅,精神魂魄固守纯真,能够自我反省,听取外界消息,凝神安志,神游太虚,待神明往来归己。以此观天地之变化,悟解万物造化的规律,知阴阳之交替,懂得人间之政理。这样,不出门就可以知晓天下大事,不开窗就可以看见日月星辰等天体变化之道,不必见到民众,民众就能听命而行;不必推行政令,天下就可以大治。这就是所谓“道”。以此可以与神明交往,应用于天边天涯的世界,而使神明长存世间。 注释 ①腾蛇:类似龙的神蛇,能腾云驾雾在云中飞舞。 ②实意者,气之虑也:只要把意当作实体,气就变得和平,虑也会变成 具体。 ③安则其所行不错:如果内心平静,就不会有错误。 ④凝:凝结、安定。 ⑤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假如识气只是单纯的暂时寄柱,那么奸邪就会乘虚而入。 ⑥信心术,使心术证明。 ⑦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待人接物必须诚恳,上下交流之后,听从其言论,进而静观其动静。 ⑧五脏:指心、肝、肺、脾、肾。 ⑨六腑:人体中消化、吸收、排泄的脏器总称,包括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胸膈、上腹和脐腹的三部分脏器,又分上焦、中焦、下焦)和膀胱。 ⑩能内视:指不使心外散而言。 诈谋也可以乘机而行,所说的话也不会是用心思考的。 所以说坚守心灵的术法,在于信守纯真而不变化,等待机会,待时机成熟,就可以根据上下交禁合的判断来解决问题。 所谓“计谋”,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思虑不周,则听得不明,即使等待时机,其机会也不会来到。计谋失效则意志不坚定,就会变得虚幻而不切实。 作为“无为”思虑,要求人静思,五脏六腑都通畅,精神魂魄固守纯真,能够自我反省,听取外界消息,凝神安志,神游太虚,待神明往来归己。以此观天地之变化,悟解万物造化的规律,知阴阳之交替,懂得人间之政理。这样,不出门就可以知晓天下大事,不开窗就可以看见日月星辰等天体变化之道,不必见到民众,民众就能听命而行;不必推行政令,天下就可以大治。这就是所谓“道”。以此可以与神明交往,应用于天边天涯的世界,而使神明长存世间。 注释 ①腾蛇:类似龙的神蛇,能腾云驾雾在云中飞舞。 ②实意者,气之虑也:只要把意当作实体,气就变得和平,虑也会变成 具体。 ③安则其所行不错:如果内心平静,就不会有错误。 ④凝:凝结、安定。 ⑤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假如识气只是单纯的暂时寄柱,那么奸邪就会乘虚而入。 ⑥信心术,使心术证明。 ⑦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待人接物必须诚恳,上下交流之后,听从其言论,进而静观其动静。 ⑧五脏:指心、肝、肺、脾、肾。 ⑨六腑:人体中消化、吸收、排泄的脏器总称,包括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胸膈、上腹和脐腹的三部分脏器,又分上焦、中焦、下焦)和膀胱。 ⑩能内视:指不使心外散而言。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的详细解析?

1.《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五龙盛神法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得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穷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穷,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逃邙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2.《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灵龟养志法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故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识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3.《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腾蛇实意法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神策生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固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会,听之候也。寄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寄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寄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4.《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伏熊分威法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也。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知形势。5.《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鸷鸟散势法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可神肃察也。6.《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猛兽转图法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意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7.《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灵蓍损悦法损悦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悦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悦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悦者,誓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译文】要使人的精神旺盛,就要效法五龙。旺盛的精神中有五气,精神是五气的总帅,心灵是五气的住所,品德是精神在人身上的表现。凡属培养精神的地方都归于“道”。所谓“道”,就是天地的本源,是天地的纲纪。创造万物的地方,就是天产生的地方。化育万物的气,在天地之前就形成了,可是没有人见过它的形状,也没有人知道它的名称。于是称之为“神灵”。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源泉,而“一”是变化的开端。品德可养五气,心能总揽五气,于是产生了“术”。“术”是心气的通道,是魂魄的使者。人体上的九个孔和十二舍是气进出人体的门户,心是这些的总管。从上天得到生命的人是真人,真人与天溶为一体。明白这些道数的人,是通过内心的修炼才明白的,这就叫作“圣人”,圣人能以此类推而明白一切道理,人与万物一起生成,都是事物变化的结果。人所以能知晓事物,主要是有九个可以接受事物的“窍”。如果对事物有所疑惑,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去排除,如果仍然不通,那就是方法不当。当九窍畅通之时,五气就会得到滋养,滋养五气就要使精气住下,这就是所说的“化”。所谓化,必须有五气,主要是指志、思、神、心、德而言,其中“神”是五气的总帅。如果宁静、祥和就能养气,养气就能得到祥和。这四个方面都不哀弱,周围就构不成威胁,对这种情况可以用“无为”来处之。把五气寓于自身,就是所谓神化,当这种神化归于自身时,那就是真人了。所谓真人,就是已经把自身与自然溶为一体,与大道完全符合,坚守无为法则来化育万物,他们以大自然的胸怀,广施善德来滋养五气,本着无为法则,包容智虑、思意,施展神威。士人如能心术通达,心神盛大,就能修养自己的心志。修养心志的办法是效法灵龟。修养心志是由于思虑还没有通达。如果一个人有什么欲望,就会在心中想着去满足欲望。所以说心志不过是欲望的使者。欲望多了,心神就会涣散,意志就会消沉。意志消沉,思虑就无法通达。因此,心神专一,欲望就不会过多;欲望不多,意志就不会消沉;意志不消沉,思想脉络就会畅通;思想脉络畅通,就能心气和顺;心气和通就没有乱气郁积于心中。因此,对内要以修养自己的五气为主。对外,要明察各种人物。修养自己可以使心情舒畅;了解他人可以知人善任。如果想重用一个人,应先知道他的养气功夫,因为只有了解了一个人的五气和心志的盛衰之后,才能继续修养他的五气和心志,然后再观察他的心志是否安稳,了解他的才能到底有多大。如果一个人的心志都得不到修养,那么五气就不会稳固;五气不稳固,思想就不会舒畅;思想不舒畅,意志就不会坚定;意志不坚定,应付外界的能力就不强;应付外界能力不强,就容易丧失意志,心里空虚;丧失意志,心里空虚,就丧失了神智;人一旦丧失了神智,他的精神就会陷入恍惚的状态;精神一旦陷入恍惚状态,那么他的意志、心气、精神三者就不会协调一致。所以修养意志的首要前提是安定自己。自己安定了意志才能坚定;意志坚定了,威势才不分散,精神才能固守。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手的威势分散。要坚定意志,就要效法蛇。坚定意志就是要在五气和思想上下功夫。心情要安祥宁静,思虑要周到深远。只有心情安祥宁静,精神就会愉快;只有思虑深远,计谋才能成功。精神愉快,心志就不会紊乱;计谋成功,功业就不可抹杀。意志和思虑能安定,心情就能安祥,其行为没有差错,精神就能宁静。如果胆识和心气都是暂时寄住,那么奸邪就会乘虚而入,诈谋也会乘机来施展,讲出的话也不是经过用心考虑的。所以要坚信通达心灵的方法,信守纯真始终不变,静静地等待意志和思虑的交汇,听候期待这一时机的到来。计谋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思虑不与意志交会,所听到的事就不详明。即使等候,时机也不会到来,计谋也就失去了作用,那么意志也就无所依赖,计谋也就成了虚而不实的东西。所以,思虑计谋时务心要做到意志坚强,心气宁静。无为要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使精神、魂魄固守纯真,不为外界所动。于是就可以对内自我省察,对外听取消息。凝神定志,神游太虚幻境,等待时机与神仙往来,观察开天辟地的规律,了解自然界万物演变的过程,揭示阴阳变化的规律,探索人世间治国安邦的道理。这样自己不出门就可以知晓天下大事,不开窗就可以看见天道,没看见民众就发出命令,没推行政令就天下大治,这就是所谓的“道”。它可以与神明交往,与无限的世界相应和,并能使神明长驻心中。分布隐蔽威风,就要效法伏熊。所谓分威,就是把威风一部分掩蔽起来。要平心静气地坚持志向,使精神归于心舍,那么威风就因为阻碍而更加强劲。威风因隐伏而强劲,内心就更坚定有底。内心坚定,就所向无敌。所向无敌,就可用分布隐伏威风来壮大气势。使其像天一样壮阔。用实来取虚,用有来取无,就像用镒来称珠一样轻而易举。因此,只要行动,就会有人跟随;只要呐喊,就会有人附和。只要屈起一个指头,就可以观察其余各指,只要能见到各指活动的情形,就说明外人无法离间他们。如果通晓唱和的道理,就可用离间的方法去加大敌人的裂痕。如果审察透彻,就可使敌人的弱点暴露出来。这样行动就不会盲目,威势也可以分散一些。将要有所行动必须先修养心志,并把意图隐蔽起来,暗中观察对手的漏洞。凡是懂得坚持自己意志的人,就是能自我养气的人。凡是知道谦让的人,就是能替人养气的人。因此要设法让精神的交往发展下去,让武力争斗得以化解。这就是所要实现的形势。散开舒展气势就要效法鸷鸟。散开气势是由精神支配,实行时必须沿着空隙运行,才能威风壮大、内力强盛。如果寻找缝隙运行,那么气势就可以散开。散开气势的人,能包容一切和决定一切。意念一旦丧失威势,精神就会陷于涣散,言语就会外露无常。为此,要考察对方意志的度数,以便用揣摩之术来图谋大事,比较方圆,衡量长短。如果没有间隙就不分散气势。所谓散势,就是等待适当时机而行动。一旦采取行动,气势就会分散。因此,善于研究用间的人,一定要对内精通五气,对外观察虚实。即使行动,也不使自己失之于分散。行动起来以后就要跟踪对方的思路,并掌握对方的计谋。有气势,就可以决定利弊得失,就可以威胁权变的结局;气势一旦衰败,就没有必要再费心去认真研究了。要把智谋运用得像转动圆球一样,就要效法猛兽。所谓转圆,是一种变化无穷的计谋。要有无穷的计谋,必须有圣人的胸怀,以施展深不可测的智慧,再使用深不可测的智慧来沟通心术。哪怕在神明与天道混为一体之时,也可以推测出事物变化的道理,可以解释宇宙无穷无尽的奥秘。不论是智慧韬略还是奇计良谋,都各有各的形式和内容。或是圆略,或是方略,有阴谋、有阳谋、有吉智,有凶智,都因事物的不同而不同。圣人凭借这些智谋的运用,转圆变化以求得与道相合。从创造化育万事万物的人开始,各种活动和行为没有不与天道相合的,借此也可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天地是广大无边的,人事是无穷无尽的。所有这些又各以其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考察其中的计谋,就可以知道成败的结果。所谓转圆,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凭借道来预测存亡大事,于是也知道了转圆是为了就方。所谓圆,就是为了便于语言合转;所谓方;就是为使事物稳定;所谓转化,是为了观察计谋;所谓接物,是考察进退的想法。对这四种办法要融汇贯通,然后归纳出要点和结论,以发展圣人的学说。要预测事物的损益就要效法灵蓍。所谓损益,取决于事物刚刚有征兆的时候。事情的发展有是否适时的问题,也有成败的问题,即使是很轻微的变化,也不可不细心观察。所以圣人用无为来对待有德之人,当对方说话时就观察他的言辞,并考核对方所做的事。“益”,是要了解的对象。“损”,是要实施的行动。无论是损还是益都有行不通的时候。圣人对此并不勉强辩说。所以,圣人不以自己的言论来改变人家的言论。言辞不烦琐,内心也不浮燥。意志不乱,思虑不邪,当事情遇到麻烦时,就为之谋划,把自然的规律作为内容。圆的计谋不善自运行,方的计谋不随便停止,这就叫作“大功”。不论是益是损,都是借助语言工具进行的。运用分威散势的方法来处理政界斗争,以体现“兑”的威力。事情刚刚出现征兆时,就要及时为之决断。所以说,善于损兑的人,就好像在千仞的大堤上决口放水,又好像在万丈的高山上向下滚动圆石。扩展资料:鬼谷子(纵横家鬼谷子)一般指王诩(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创始人)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 ,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 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 、 鬼谷一派;申、 韩一派; 杨朱一派;庄、 列一派;尹文一派。 参考资料:鬼谷子-百度百科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的含义

算命学是一门十分博大精深的学问,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对于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的含义都有哪些?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也很想知道答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的含义都有哪些,通过对于算命学知识的学习使我们更好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的含义都有哪些吧。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 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内容 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 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 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 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势。势败 者,不以神肃察也。 转图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 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 说意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 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 观神明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 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 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损悦法灵蓍 损悦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 德,言察,辞合于事。悦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 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当其难易,而后为之 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 势之权,以见其悦,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悦者,誓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 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灵龟养志法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故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识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主要内容解析,本经阴符七术介绍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本,根本;本经,即精神修养;阴符则注重隐蔽性与诡辩性,正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当然要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拥有强大的心理。只有拥有强大的心理,才能在迷惑敌人的时候足够镇静,不会先自乱了阵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阴符经,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内在修养而存在的,只有修养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心事勿让人知,才会在运用兵法时做到一个诡字。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方都不知道你的心思,又怎么能够做出正确的对策。 作为鬼谷子的著作之一,《本经阴符七术》一共有七篇,分别是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腾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和损悦法灵蓍,前三篇主要就怎样坚定意志力,丰富精神世界展开言论。后四篇则注重将内在的精神最大化,以内在的心神解决外部纷争,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 阴符经应用了天道演化规律,来指导地道万事万物的形成。书中尽描述了自然界中一切显相事物的发生发展跟消亡的一定的规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提升自我。当一个人通过自我提升来提高内在精神,以天地运行的规律作为做事的行为准则,那么世间万物将会变得简单、明了化。 正所谓内外兼修,《本经阴符七术》主内在精神,《鬼谷子》主外在谋略,二者相辅相成,方为致胜至典。这也就是《本经阴符七术》注重古代哲学,却在兵学中占有重要地物的原因之一。 鬼谷子的师傅是谁 鬼谷子,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齐国人,原名王诩,他之所以叫鬼谷子,是因为他隐居在清溪旁鬼谷,所以自称为鬼谷子。他是百家争鸣中道家、兵家、纵横家的开山鼻祖,与此同时还是一位声名卓著的教育家,其下有苏秦和张仪这两位杰出弟子,另传孙膑、庞涓亦出自他的门下。 老子像 鬼谷子可以说是一位旷世奇才,他不仅懂国与国之间外交的纵横之道,也懂政治的诡谲,甚至能掐会算。鬼谷子主要著有《鬼谷子》和《本经阴符七术》。其中《鬼谷子》又名《捭阖策》,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权谋计策和言谈辩论的方法,而《本经阴符七术》则更加的侧重养精蓄锐,主要用于修身养性。 那么,这样一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政治、外交无有不精的人,他的师傅究竟是谁呢?答案就是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教出现后,他被唐皇武后封作太上老君,甚至从汉代开始,皇帝都会亲自前往老子的家乡祭祀。 来自著有《道德经》,最为主要的主张就是无为而治,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老子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孔子在周游列国之时就曾向其问礼。他的著作《道德经》中含有非常多的辩证法思想,因此和古希腊哲学并称为人类哲学的两大源头。其思想被庄子传承发扬。老子崇尚无为,他对于国家相处的理想状态是即使互闻鸡鸣声也最好老死不相往来。


阴符经原文及译文

阴符经原文及译文如下: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翻译:观自然法则,掌握并按自然法则行事,就到位了。宇宙自然,蕴阴阳五行,懂得了五行相克相生规律,则万物昌盛。掌握了阴阳五行的变化法则,顺天顺势而为,那么宇宙自然的变化可以掌握在人的手里,万事万物亦能按人的意愿兴衰荣枯。天性就是人性,人性就是天机,天道确定了,人道也就确定了。天发杀机,会导致星辰移位,黑白颠倒,地发杀机(自然灾害),则山崩水泄,龙蛇不安其位。人类爆发了杀机,就会使天下情势俱变,秩序大乱。宇宙自然和人同时爆发杀机,就会造成强弱易势,尊卑易位,原有的秩序尽皆瓦解,于是圣人乘此机会而创立万世基业。人有聪敏,有迟钝的,都应该做到因情势而隐伏藏慝,使人难窥个中深浅。人的九窍(指两耳两眼两鼻孔一口及两阴)会招来邪恶是非,但关键在于人的耳目口,该动的时候动,该静的时候静。火生于木,木就会被火烧掉;国家出了奸诈之人,成气候了,国家就必然灭亡。知道了这些道理并时时修炼不懈的人,才能成为圣人。自然生灭,是万事万物本来的法则。万物生长,靠天地滋养,人类,靠万物生长,人又反过来促使万物长成。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成之后,天地人三才就会相安无事,不发生祸乱。所以说:能够恰当的饮食,浑身都舒畅。合理契机的行动,万事都能安定。众人都能知晓自己的主观意识,却不知道除了主观意识之外的自然规律。天地日月的运行是恒定的,阴阳强弱变化也是有规律的,神圣功业由此而来,通神智慧由此产生。这种三才相盗的规律,不是普通人能够知道的。正人君子获得他,终生践行,必有大成,奸邪小人得到他,以此投机取巧,不是一件好事。瞎子的听觉特别灵敏,聋子的视觉特别明锐,断绝一处,心无二用,反而能产生十倍于常人的效果。昼夜反复,日日月月,长此以往的不断积累修炼,就会取得万倍功用。心因万物而生,却以逐万物而丧,关键在于你的眼睛对动静的把握。宇宙自然表面上冷酷无情,却恩泽了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响雷和狂风,使万事万物莫不战战兢兢,畏惧异常。在经常性的压力面前,极端的安逸享乐会使性情变得过度侈靡,不能清醒地认识万事万物。心境达到清静无为,才是最值得提倡的。宇宙自然只关心自己的运营,看起来很自私,但他对万物却是至公的。以小擒大、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掌握天机。置之生地是灭亡的根源,置之死地是生存的原因。福中生祸,祸中有福。愚笨的人以天地万物的变化为治国理乱的关键,我认为掌握了时代环境事物变化的关键去治国理乱,就能够成为贤能且有智慧的人。一般的人臆度圣人为愚笨之人,我认为圣人绝非愚笨者。人们盼望圣人独特而与众不同,而我认为圣人是不会让你看出他的独特性的。因为圣人行“无为”之为,非常人可见识的到的。所以说沉入水中,跳进火里,固执己见,就是自取灭亡。宇宙自然的变化法则沉稳而有规律,万事万物才得以生存。其变化规律反覆无常,所以用阴阳五行推测其变化就显得重要了。自然规律不可违犯,只表现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乐律和历法不能完全说尽宇宙自然的变化法则,于是就有大智大勇之人出现,效法事物的各种变化,创造了八卦,以及代表周而复始的运动规律的甲子推演法,使宇宙自然神秘莫测的变化法则都可以测度预知了。有了阴阳五行相推相胜、相灭相生的推演方式,宇宙自然一切变化的道理必定会被完全揭示出来。道教简介: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国道教获得了新生,逐渐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新时期宗教政策的指导下,中国道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阴符经全文及译文

阴符经全文及译文 《阴符经》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被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谋之士所重视。下面一起阅读一下阴符经全文及译文吧! 《黄帝阴符经》作者说是轩辕黄帝,历史上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淳风、李筌、李治、李鉴、李锐、杨晟等都作过注解,《四库全书》中有所收集。《阴符经》应该是一部思想著作,集道家的治国方略,养生之道,兵法战术等。《黄帝阴符经》立义于社会,导向于人生。 《黄帝阴符经》共四百余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内容是阐述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中篇主要内容是论述富国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内容是论兵法战术的。 历史上对《黄帝阴符经》评论不一。许多注家将其神化。其实《黄帝阴符经》是一部朴素、抽象的思想著作,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养生之道对我国的中医理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关于治国、治兵等谋略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积极作用。我们仔细研究,此书大抵言天地阴阳运行变化,与人事之间有相生相克之辩证关系,蕴含无穷机变,包含比较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研究宇宙大自然变化规律,养心修身,谋事策略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根据自己学习以后的体会,作些浅显解释,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上篇解释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则,掌握这个自然界法则来行动,也就足够了。 这里天字古代很难解释清楚, 天就是指这个世界,自然界甚至宇宙,是人力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执是掌握的意思,道是自然法则,这个道不是后世说的道教的道, 这里是指道家学说法则。中国自古以来,老子写了《道德经》,形成道家学说,后来形成道教。,但汉以后,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道家学说落败。其实汉以前我国古代思想,道家学说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句就是要按照宇宙法则行动,天之道的自然规律如人的性,是静止的。天之行是自然规律的运动,是动态的,如人的命,这一种静、动结合,道家叫性命双修,道家思想就是叫你顺应宇宙自然规律,做到无为而为。包括人的生命运动和宇宙自然运动密不可分的,如果你认识这些道理了,你就算是比较完备了。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自然界运动规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坏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领悟宇宙这种关系的规律,以天道为人道的法则,这样的人就能够使它昌盛了。 贼:古代解释意思是残害、伤害的意思,这里是指破坏力量。宇宙自然界有这五种伤害关系,《阴符经》中的五贼解释很多,太公批注,为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S帝得贼命之机,白日上升。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楚。有些注家认为,“五贼”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有人认为是身体的口、眼、耳、鼻、舌等,身体器官变化与自然变化息息相关,总之说法不一,不管怎样说,说明事物内部存在矛盾规律,如果你掌握这些矛盾规律,顺应这些客观规律办事,你就得到事功,得到万物昌盛。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 将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同自身变化规律一起认识,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与天道之规律,这样宇宙虽大,如在心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变化规律之内。 五贼者为五种道术,也就是大自然变化归纳的五种客观规律,如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小点是事物的五种变化规律,如“木火土金水”五行;再说小点是人身体中的“口、眼、耳、鼻、舌”等。古人常常讲“天五星,地五行,色五色,音五音,人五??”等,这是对立统一的五种变化规律关系,同道家修身按照这五种变化规律关系相结合,使其自身内应适合其外应,以达天、人同一之境界。就象《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必须适应一年四季变化的气候规律一样道理,以求心理平衡,生理平衡。明白了自然规律和身体规律,你不仅保养好了身体,也能够做好事业,当然《阴符经》的道理是能大能小,大到蕴涵治国之策,小到养生之术。所以讲到明白这些道理,掌握这些规律,宇宙虽大好象在你心中,了如指掌,宇宙中万象变化无非在你自己身体变化规律中都可找到。 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其实是人原来的本性;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动静变化规律中无形的变化着,这就叫机心。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规律的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 人的心是禀承于天地之性的,人性是随着的自然变化规律而变化着的,所以说人性即是天性,人们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却又不知所以然,比如人认识到自然规律中往往受到风寒要感冒,受到炎热要中暑,但是没有认识的东西很多,这就叫做“机”。天之所以能够动,地之所以静,这也是“机”在起作用。这种“机”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长短,身体好坏,人格高低,事业成败等等诸多方面。“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规律来端正人性的方向,既修练自己的人性,又按照自然客观规律成就事业,以天理定人性,真正达到性命双修。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发了杀机,星宿就要移位可陨落;地发了杀机,江海中的龙蛇就要爬上岸来;人动了杀机,就会弄得天翻地覆。 天发杀机,是指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反常,冬天变暖,久旱久涝,这样连星际都会脱离轨道陨落。地发杀机,就是地震、海啸、山崩,连水中动物都会逃离爬上岸。人发杀机是讲人违背人性,用所有的武器进行相互残杀,就会造成地覆天翻,面目全非的场面。指人性不能违背自然之规律,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比如现在气候变暖就是人违背自然规律之结果,长此下去就会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天和人共同发生了杀机,这就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大乱必然得到大治,在天下大乱,八方不守的局面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个新的王朝,来奠定了自己万变中的基础。人的天性有灵巧和笨拙之分,但是要扬长避短,善于正确运用伏藏之术。 天发杀机是自然杀机,主要指自然灾害:如天气异常,山崩地裂,大水泛滥,虫灾旱灾。人发杀机是人为杀机,主要指人事祸乱:如坏人当道,好人受气,政治腐败,经济混乱。人的本性是和天性相通的,因此人在心理上保留着与天性相通的灵性。圣人总结出大自然的规律,尽量做到天人合一来安定社会,奠定基业。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有巧有拙的,不可能只有长处,没有短处。所以处事就应该不动声色、深藏不露,使对手难测深浅,就可以发挥长处,藏匿短处了。所以,伏藏便成为致胜的关键。所谓伏藏,就是严守机密,“大智若愚”便是这个道理,唯有善于伏藏,方能用其巧,扬其威。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就是扬长避短的谋略艺术。从道家修练角度看就是要养道育德,巧拙之性俱隐伏于身心,然后内观正性,外视邪淫,善则行之,不善则舍之,修身炼性,达到神定气和。天性的自然威力,人应该可以掌握它,人要按照自然规律变化来行动,大到国家安邦定基,小到身体道德修养,做到扬长避短,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时候就要预测,尽量化害为利,减少社会或者自身的伤害,所以道家一直提倡大智若愚,韬光养晦,顺其自然。历史上就象孙膑、苏秦、诸葛亮、郭子仪等运用《阴符经》取得事业的正面效果。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有九个窍位,这九个窍位常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致精、神、气散失之要窍,如果能够得到动静相宜的修炼,就能抗拒外来邪魔的入侵。 九窍者,耳二、目二、鼻孔二、口一,此为七窍,也叫“阳窍”,还有“阴窍”二(尿道、肛门),合称为“九窍”。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朵听到杂乱声音就会精力动摇,眼睛迷于浓艳色彩就会神光松弛,嘴巴不停多说就会内气散失,精、神、气一伤,就会心绪迷乱,九窍不通,邪不可拒。但是, 眼睛总是要看,耳朵就是要听的,口是一定要讲话的,它们不可能绝对静止,只在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人才能静观自然,心归淡泊,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这是讲人道,人体之自然规律,懂得修心养身的人,才能够做到无为而为,有作为不以为之,无欲理事不被心身所累,万物有忍而心不生厌,无执无着,身归自然,造福人类。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火是生于木者,木干枯祸发,生大火,必然会攻克任何东西。奸邪的人生于国家内部,当他们时机成熟有动乱时,整个国家都会崩溃。懂得这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自身正邪变化规律,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炼,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圣人了。 五行相生相克中,金本克木,木反因之雕刻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茂盛繁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滥;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曼延;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光明;克中有生,生中有克。同样人的五行是五心、肝、脾、肺、肾,又称五脏,也和自然规律五行差不多,只有生克适宜,五行相安。肝为木,心为火,肾为水,脾为土,肺为金,又有木对肝对目火对心对舌土对脾对口金对肺对鼻水对肾对耳。总之,自然的五行变化同身体的变化是密切联系的,其实中国的中医理论也是有此而来。如肝为木,心为火。木火炽燃必由水降,肾水降心火,心火温肾水,达到身体平衡,身体不平衡,往往忧之伤脾、气之伤肝,火之伤心,怒之伤肾,大喜大怒伤志。不平衡产生杂念,杂念为奸,奸起妒忌,动乱必生,这样的人当道,国家就不安定。所以《阴符经》讲到人应该合乎自然五行规律,要修炼,精通动静与伏藏之术。研究事物内部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智慧来防微杜渐,以法制严加限制。这样的统治者,才是真正“天人合一”的的圣人。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中篇解释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生万物,又使万物走向死亡,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之道理。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有生到死往复循环的道理,从个体生命来看没有一个不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这就是天生天杀。但是从整个物种来说,那还是往复循环的发展,人通过生命繁衍,一代一代的发展,野草是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产生,大地在冬天的休眠中,带入来年春天的勃勃生机。人没有夜晚的休息,细胞的死亡和成长过程,就没有来日的精力旺盛。所以事物都是在生死往复循环中发展,我们必须明白这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就是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 天地精华,可以被万物摄取;万物,可以被人利用和破坏,人,过多利用万物,反而会被万物所残害,这三种盗用关系应该把握得适宜,才能够使三者相安。 盗这里指摄取、残害、利用、破坏等意思。天地精华被万物摄取,才会蓬勃生机,但是过多的摄取等于残害和破坏。比如现代工业的发展,废气过多排放,空气被污染,天地精华被残害、破坏。万物可以被人利用,比如砍伐木材可以建筑房子,开采石油可以发展工业,但是过多利用,成为了破坏,过多砍伐木材,造成生态不平衡,水土流失,过多利用石油,造成废气污染。人过多沉迷与万物,却被万物所伤害,叫玩物丧志,有的甚至使人沉溺丧生。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所以说:饮食应该按一定时间进行,才能调理身体健康;行动要合其自然规律,就能保证万物安顺和谐。 “时”者,时机也,“百骸”指身体;“理”就是调理、健康的意思;“机”者规律也。这里讲了二层意思,一是讲人的合理饮食规律。万物都有个成熟的时机,熟而食之对身体有利,比如水必须煮开,人喝了就不生病,粮食、蔬菜、肉类必须煮熟,人食了就有营养,熟则益人,生则伤及五脏,少则饥饿伤身,多则伤其胃害其体,“冬补春温夏清凉,四季调理身无妨”。二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律。机就是规律,动其机就是人要合乎大自然客观规律,使大自然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够达到万化安。所以我们必须要遵循“以时取用”的原则,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一切生物的自然本性,切不能人为的去破坏。《阴符经》给我们指出了理性之思、智慧之思,明智地懂得自身生理平衡和大自然平衡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一般人看见神奇的事物认为才是神奇,而不知道有些事物表面看并不神奇,而其实却是令人高深莫测,这才是真正的神奇也。 神是会意、形声字,小篆:神,从示、从申。小篆的示上部为二,二古通上字;下部为三条下垂的线,义作“上天垂相”解。所谓上天垂相就指现代所说的自然现象。古代对日、月、风、雨、雷、电无法解释称之为神。后来智慧才能超绝于人者曰神,德之极高者曰神,知道宇宙变化的圣人曰神,透过中国文字这一智慧符号,为我们揭示出:“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谓之神”。所以《阴符经》给了我们启示,有些平淡无奇,屡见不鲜的事往往包涵着无数的神奇,关键在于人们认识和探求。就象现代人不断探索科学规律一样的道理,瓦特发明蒸汽机无非是在茶壶煮水的渺小事物中得到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定律也不过是苹果落地时得到启发,这就是“不神之神”的艺术魅力。创造“不神之神”的境界,就需要激发人的聪明才干,需要运用人的智谋韬略,对其客观事物及其运行规律有其超乎寻常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从修道者来说,要明白宇宙外象有吉凶之兆,你必须运用智谋韬略,掌握其客观规律。同时要明白自身之神,外通天地,内修圣功,从点滴起始,积累知识,身心齐修,才能洞察一切事物变化规律。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 人们对每一年的日数,月数按照自然规律来确定数字,大月、小月有明确规定;人们按照这样的原理来生存、劳作,探求天地奥秘的圣人产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现。 一年的日数由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为三百六十天,每月的日数由月亮绕地球一周定为三百六十个时辰(即三十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回以协调。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由此可见历法的安排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就是自然规律。《阴符经》就是告诉我们探天地奥秘的神明,也是据此而产生的,这种准确的`推算,使每年的节气符合实际气候,有利于人们的修养生息。这就是时间概念,是人民实践中的科学总结。比如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是在晚上10点到凌晨的三点是有科学道理的,说明人按照历法应该活动时候该活动,应该休息该休息,这样的人才懂得自然规律。如果常常违背自然规律,更何谈生命健康和事业成功。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契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不为天下人们的感官所察见,察知。君子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亲身实践,而小人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拼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盗机”就是前面讲的“三盗”即“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这三者关系是潜伏的契机,一般人是很难发现,而且也很难理解,所以讲是莫能见,莫能知。君子明白这种契机是自然规律,就需要好好把握,在实践中去体味,去正确把握,这就是智谋韬略。而小人呢?为把这种暂时的契机,通过权力去占为私利,滥用无度,最终会因私欲的膨胀而葬送了自身。 中篇主要讲人们如何正确运用自身和自然规律来富国强民。首先讲到人的生命和万物的新陈代谢都有其客观的规律。其次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都需要好好把握,不可能人为的去破坏这个规律。作为人就必须从自身的规律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从自身的修养中明白运用智谋韬略,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再次懂得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就象历法规律那样去遵循,才是圣明,三盗之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一般人是很难发现,必须从实践中去体会,从自身修养中去把握,如果天、人、物三者和谐发展才能够真正富国强民。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下篇解释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听觉特别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别锐利。这是因为他们少受外界干扰,身心专注一事的结果。如果一个军队的统帅也能够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注,白天黑夜都会认真思考,反复掂量,那样十倍的兵力可以达到万倍的战斗力。 瞽:?括常?(形声字。从目,鼓声。本义:瞎眼),《书?尧典》传:“无目曰瞽。”这里用瞎子、聋子作为比喻,要求军队的统帅者,做到静虑。一个人如果少受到外界干扰,静心专注,这样不但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任何事情能够考虑周密,才能够深入探究其无穷奥妙。如果一个人生性浮躁,做事不专注,或者象“小猫钓鱼”蜻蜓来了捉蜻蜓,蝴蝶来了捉蝴蝶,那么连一条小鱼都难以钓到。《阴符经》告诉我们用兵者更需要一种深思熟虑的修养。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人内心的欲望,是由于物欲的刺激而产生的,人一旦沉溺于物欲,就会被物欲所葬送。人引起对事物的欲望的奥秘关键在于眼睛。人的心生心死也在于对事物的追求和舍弃而引起,一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奥秘也在于你一双慧眼。


上一篇:僵尸咖啡馆

下一篇:蒋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