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鲁州

时间:2024-06-25 13:12:40编辑:花茶君

广东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东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是2015-12-02在广东省东莞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东莞市南城街道新城社区第一国际汇一城4栋1008A。广东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1900MA4UKB8879,企业法人陈芳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广东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单项资产评估(包括房地产、机器设备、流动资产、无形资产);企业管理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广东立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广东立信企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东立信企业有限公司是1997-11-20在广东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寺右新马路174号14楼自编C。广东立信企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000231131905M,企业法人陈伟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广东立信企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从事投资性经营活动:(1)在国家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依法进行投资;(2)受其所投资企业的书面委托(经董事会一致通过),向其所投资企业提供下列服务:①协助或代理其所投资的企业从国内外采购该企业自用的机器设备、办公设备和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和在国内外销售其所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②在外汇管理部门的同意和监督下,在其所投资企业之间平衡外汇;③为其所投资企业提供产品生产、销售和市场开发过程的技术支持、员工培训、企业内部人事管理等服务;④协助其所投资企业寻求贷款及提供担保。(3)在中国境内设立科研开发中心或部门,从事新产品及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其研究开发成果,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4)为其所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为其关联公司提供与其投资有关的市场信息、投资策划等咨询服务;(5)承接母公司和关联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47754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中,共3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广东立信企业有限公司对外投资3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广东立信企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肩井的简介

【取法】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上后锯肌。皮肤由第4、5、6颈神经后支重叠分布。肩胛提肌,位于颈椎横突和肩胛骨内侧角与脊柱缘上部之间,由肩胛脊神经支配。上后锯肌在前肌的深面稍下方,由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棘突第2~5肋角的外面,该肌由第一至第四胸神经后支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筋膜及其下方斜方肌,在颈横动脉的内侧,深进肩胛提肌、上后锯肌。【特异性】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功用】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中肩井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中肩井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肩髃穴的定位 10 取法 11 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2 穴区神经、血管 13 特异性 14 功效与作用 15 主治病症 16 刺灸法 16.1 刺法 16.2 灸法 17 配伍 18 文献摘要 19 研究进展 2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中肩井 1 拼音 zhōng jiān jǐng 2 英文参考 Jiānyú LI15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中肩井为经穴别名[1]。出《针灸资生经》。即肩髃穴[1]。《针灸资生经》注肩髎曰:“肩头正中两骨间一名中肩井,《外台秘要》名扁骨。”后《针灸聚英》等作肩髎穴别名[2]。 穴位 肩髃 汉语拼音 Jianyu 罗马拼音 Chienyu 美国英译名 Shoulder Bon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LI15 日本 15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5 富耶氏 GI15 德国 DI15 英国 Li15 美国 LI15 肩髃为经穴名(Jiānyú LI15)[3]。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3]。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3]。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3]。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4 中肩井的别名 髃骨(《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中肩井(《备急千金要方》),扁骨(《外台秘要》),尚骨(《循经考穴编》),肩尖[4],扁骨[4],偏骨[4]。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人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 6 特异性 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3]。 7 穴名解 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3]。 8 所属部位 《广韵》:“肩,项下。”《说文》:“髃,肩前也。”段注:“肩头也,髃之言隅也,如物之有隅也。”段注:“凡肩后统于背前为髃,髃之言隅也。”《类经·十二经脉》注:“肩端骨罅为髃骨。”此穴在肩之髃骨处,以其所在部位之名而为穴名。穴当肩角,故名肩髃。[4] 9 肩髃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5][6]。 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3]。 肩髃位于肩部,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时,在肩峰锁骨关节前缘下际出现二个凹陷,前方凹陷中是穴[7]。 肩髎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穴的位置(肌肉) 肩髃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3]。 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或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间取穴[8]。 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11 穴位解剖 肩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该肌,穿经三角肌下囊,至冈上肌腱。前肌由腋神经支配,后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深刺透极泉可达臂丛附近。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3]。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6]。 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和腋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肩胛上神经、胸肩峰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分布[6]。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并有旋肱后动、静脉通过[7]。 13 特异性 手阳明、阳跷脉之交会穴。 14 功效与作用 肩髃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的作用。 肩髃有活血散风、通利关节作用[3]。 肩髃穴是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阳跷脉主司运动,阳明经筋结于肩部,本穴又位于肩部,故是治疗肩臂疼痛、手臂挛急不举、半身不遂的主穴[8]。 凡穴位与他经交会者,为会穴,在治疗上,则兼及与会之经之症。肩髃穴有理气化痰、舒筋利节之功。[4] 15 主治病症 肩髃穴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肩髃穴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瘾疹、瘰疬[6]。 肩髃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臂挛急、臂神经痛及瘿气、瘰疬、风热瘾疹等[3]。 肩髃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项强,齿痛,瘰疬,瘾疹;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等[7]。 肩髃穴是治疗上肢不遂和肩关节疾病的首选穴[8]。主治上肢不遂,肩痛不举;风热,瘾疹,瘰疬[8]。 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其它:高血压,乳腺炎,荨麻疹。 16 刺灸法 16.1 刺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6]。 一般直刺或针尖向肘部斜刺1.0~1.5寸[3][7]。 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1.5~2寸;或向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有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8]。 1.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 2.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度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 3.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肩 、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4.横刺,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注意:行针时禁忌活动肩部,否则易发生弯针,甚至折针的现象,故有“已针不可摇,恐伤针”之说[8]。 16.2 灸法 可灸[3][6][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7]。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17 配伍 阳溪肩髃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3]。 阳溪配肩髃、曲池治瘰疬[3]。 阳溪配阳溪治风疹[3]。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列缺,治半身不遂[8]。 肩髃配条口透承山,治肩凝症[8]。 肩髃配风门、中渚、大杼,治肩背红肿疼痛[8]。 肩髃配曲池、天池、天井、三间,治瘰疬[8]。 肩髃配悬钟、肩髎、肩贞,治肩周炎[8]。 肩髃配肩髎、肩贞、臑俞,有活络止痛作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肩髃配阳溪,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风疹。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上肢不遂。 18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 《针灸大成》:主中风手足不遂,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可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百症赋》: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外科大成》:乳痈,乳毒,乳巖。 19 研究进展 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按揉肩髃穴后,测肢体末端血流图比较,结果表明动脉弹性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增加,血管流通量增加,血管周围阻力减少[8]。

肩井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肩井 4.1 肩井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肩井穴的定位 4.7 肩井穴的取法 4.8 肩井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肩井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肩井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肩井穴的配伍 4.13 特效 *** 4.14 文献摘要 4.15 肩井穴研究进展 4.15.1 治疗颈椎病 4.15.2 治疗中风后遗症 4.15.3 治疗急性乳腺炎 4.15.4 治疗乳腺增生 5 经穴别名·肩井 5.1 肩井的别名 5.2 出处 5.3 特异性 5.4 穴名解 5.5 所属部位 5.6 肩髃穴的定位 5.7 肩髃穴的取法 5.8 肩髃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9 穴区神经、血管 5.10 特异性 5.11 肩髃穴的功效与作用 5.12 肩髃穴主治病证 5.13 刺灸法 5.13.1 刺法 5.13.2 灸法 5.14 肩髃穴的配伍 5.15 文献摘要 5.16 研究进展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肩井 1 拼音 jiān jǐng 2 英文参考 Jianjing(GB21) 3 概述 肩井:1.经穴名;2.经穴别名。[1] 4 经穴名·肩井 穴位 肩井 汉语拼音 Jianjing 罗马拼音 Chienching 美国英译名 Shoulder Well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B21 日本 21 法 国 莫兰特氏 VB21 富耶氏 VB21 德国 G21 英国 G21 美国 GB21 肩井为经穴名(Jiānjǐng GB21)[1]。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原称肩解,《针灸甲乙经》始名肩井[1]。别名膊井(《太平圣惠方》),髆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解(《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注)。属足少阳胆经。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1][2]。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1]。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胞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乳汁少,乳癖,头项强痛,上肢不遂,头痛,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滞产,产后血晕,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项强,肩背痛,高血压,脑卒中,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落枕,颈项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4.1 肩井穴的别名 膊井(《太平圣惠方》),髆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解(《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注)。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肩井,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 4.3 穴名解 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1]。 肩,颈项之下。凹陷深处曰井。此穴在肩部,当缺盆直上之凹陷处,以其穴居肩上之凹陷,喻经气深聚之所,故名肩井。[3] 4.4 特异性 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1][2][4]。 4.5 所属部位 肩[5] 4.6 肩井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6]。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坐取穴[1]。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2]。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2]。 肩井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肌肉)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骨骼) 4.7 肩井穴的取法 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坐取穴[1]。 正坐位、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当第7颈椎棘突下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7]。 快速取穴:先找到大椎(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大椎穴),再找到锁骨肩峰端,二者连线中点即是肩井穴[8]。 肩井穴的取法[1] 4.8 肩井穴穴位解剖 肩井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上后锯肌。有颈横动、静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后支及副神经。皮肤由第4、5、6颈神经后支重叠分布。肩胛提肌,位于颈椎横突和肩胛骨内侧角与脊柱缘上部之间,由肩胛脊神经支配。上后锯肌在前肌的深面稍下方,由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棘突第2~5肋角的外面,该肌由第一至第四胸神经后支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筋膜及其下方斜方肌,在颈横动脉的内侧,深进肩胛提肌、上后锯肌。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1]。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9]。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内侧支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和颈横动脉分布,再深层有胸膜顶[9]。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并有颈横动、静脉通过[2]。 4.9 肩井穴的功效与作用 肩井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功效。 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的作用[1]。 足少阳之筋“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故肩井穴可用于治疗乳痈、乳癖、乳汁少[4]。 肩井穴为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交会穴,通一身之阳,调理气机,疏利肝胆而主难产、胞衣不下、瘰疬诸证;局部用于颈项肩背痛等[4]。 肩井穴具有行气活血催胎之功,故可主治难产[4]。 系胆经、三焦经、胃经和阳维脉的会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作用[3]。 古有井田之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即四通八达也。古者日中为市,交易者汇集于井,故后人称通衢为市井。本经通过肩部与诸阳经交会,其所治症,极为复杂,有如各病之市集,所治以风症居多,如中风、痰喘、头痛、臂痛、劳伤、气逆、产后等之涉及于风者,均可酌用。以风为阳邪,症从其性也。《针灸大成》谓:“若针深闷倒,急补足三里。”[3] 4.10 肩井穴主治病证 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胞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乳汁少,乳癖,头项强痛,上肢不遂,头痛,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滞产,产后血晕,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项强,肩背痛,高血压,脑卒中,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落枕,颈项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胎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等[1]。 肩井穴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痈、乳汁不下、瘰疬[9]。 肩井穴主治 头痛,眩晕;乳汁少,乳癖,乳痈;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胞衣不下;瘰疬[7]。 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等[1]。 肩井穴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以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2]。 1.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脑卒中;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 3.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4.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 本穴针感较强,针刺不宜过深,以免发生晕针和气胸[3]。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2][1],下为肺尖禁深刺[1]。 直刺0.5~0.8寸[7][9],局部酸胀感明显[7],向四周扩散[7]。 注意:肩井穴深部正当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9][7]。 4.11.2 灸法 可灸[1][7][9]。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图93)[2]。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4.12 肩井穴的配伍 肩井配肩髃、天宗,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痹痛。 肩井配乳根、少泽,有消炎通乳止痛的作用,主治乳汁不足,乳痈。 肩井配合谷,三阴交,有活血利气催胎的作用,主治难产。 肩井配肩髃、肩贞、天宗、大杼,治肩背痹痛[7]。 肩井配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治乳汁不足、乳痈[7]。 肩井配合谷、三阴交,治难产[7]。 4.13 特效 *** *** 肩井穴,可缓解落枕和肩酸背痛等症[8]; 拿捏肩井,可发汗解表治感冒[8]。 4.14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背痹痛,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难产,针两肩井入一寸泻之,须臾即分娩。 《千金翼方》:凡难产,针两肩井一寸,泻之,须臾即生也。上气咳逆,短气,风劳百病,灸肩井二百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闷,两手不得向头,或因仆伤腰髋痛,脚气上攻……若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若灸更胜针,可针七壮。 《针灸大成》:主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气逆,妇人难产,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头项痛,五劳七伤,臂痛,两手不得向头。 《类经图翼》:孕妇禁针。 《医宗金鉴》:主治扑伤,肘臂疼痛不举。 《百症赋》:肩井乳痈而极效。 《玉龙歌》:急疼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脚气酸痛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4.15 肩井穴研究进展 4.15.1 治疗颈椎病 针刺取穴风池、新设(第3、4颈椎间旁开1.5寸)、颈7夹脊、肩井、阿是穴;头晕者,加百会、大杼、悬钟;上肢疼痛者,加曲池、外关、合谷及阿是穴;心悸者,加内关、神门、巨阙。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采用当归注射液腧穴注射风池、曲池及阿是穴。常规消毒后,垂直刺入0.5~1寸,得气且回抽无血后注入药物,每穴0.5 mL,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45例,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痊愈20例,显效1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7] 4.15.2 治疗中风后遗症 取患侧肩井、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用电针加强 *** ,每日针1次,每次30~40 min。足外翻,针刺内翻穴;足内翻,针刺外翻穴。中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1剂。共治35例,治愈9例,显效14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100%。[7] 4.15.3 治疗急性乳腺炎 取乳根(患侧)、肩井、曲池、内庭、行间、至阳。仰卧位,腧穴常规消毒后,乳根穴沿皮横刺1.5~2寸,用泻法,使针感扩散至整个 *** ;肩井针尖对准同侧 *** ,沿皮向前刺1~.5寸,施捻转泻法;曲池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使针感传至整个上臂;内庭、行间针尖向踝关节方向斜刺1寸,施捻转加提插泻法,留针30 min,留针过程中每10 min行针一次;起针后,改俯卧位,至阳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火罐,出血5 mL。每日1次。共治58例,经过3次治疗后,临床治愈54例,显效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7] 4.15.4 治疗乳腺增生 据报道,以天宗、肩井、肾俞为一穴组,与屋翳、足三里、膻中穴组交替针治乳腺增生,可增强患者细胞免疫机能。[3] 5 经穴别名·肩井 肩井为经穴别名,即肩髃[1]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2.。出《外科大成》。 穴位 肩髃 汉语拼音 Jianyu 罗马拼音 Chienyu 美国英译名 Shoulder Bon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LI15 日本 15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5 富耶氏 GI15 德国 DI15 英国 Li15 美国 LI15 肩髃为经穴名(Jiānyú LI15)[10]。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10]。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10]。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10]。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5.1 肩井的别名 髃骨(《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中肩井(《备急千金要方》),扁骨(《外台秘要》),尚骨(《循经考穴编》),肩尖[3],扁骨[3],偏骨[3],肩井(《外科大成》)。 5.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人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 5.3 特异性 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10]。 5.4 穴名解 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10]。 《广韵》:“肩,项下。”《说文》:“髃,肩前也。”段注:“肩头也,髃之言隅也,如物之有隅也。”段注:“凡肩后统于背前为髃,髃之言隅也。”《类经·十二经脉》注:“肩端骨罅为髃骨。”此穴在肩之髃骨处,以其所在部位之名而为穴名。穴当肩角,故名肩髃。[3] 5.5 所属部位 肩胛关节[11] 5.6 肩髃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6][12]。 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10]。 肩髃位于肩部,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时,在肩峰锁骨关节前缘下际出现二个凹陷,前方凹陷中是穴[13]。 肩髎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穴的位置(肌肉) 肩髃穴的位置(骨骼) 5.7 肩髃穴的取法 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10]。 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或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间取穴[14]。 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5.8 肩髃穴穴位解剖 肩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该肌,穿经三角肌下囊,至冈上肌腱。前肌由腋神经支配,后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深刺透极泉可达臂丛附近。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10]。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12]。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9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和腋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肩胛上神经、胸肩峰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分布[12]。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并有旋肱后动、静脉通过[13]。 5.10 特异性 手阳明、阳跷脉之交会穴。 5.11 肩髃穴的功效与作用 肩髃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的作用。 肩髃有活血散风、通利关节作用[10]。 肩髃穴是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阳跷脉主司运动,阳明经筋结于肩部,本穴又位于肩部,故是治疗肩臂疼痛、手臂挛急不举、半身不遂的主穴[14]。 凡穴位与他经交会者,为会穴,在治疗上,则兼及与会之经之症。肩髃穴有理气化痰、舒筋利节之功。[3] 5.12 肩髃穴主治病证 肩髃穴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肩髃穴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瘾疹、瘰疬[12]。 肩髃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臂挛急、臂神经痛及瘿气、瘰疬、风热瘾疹等[10]。 肩髃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项强,齿痛,瘰疬,瘾疹;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等[13]。 肩髃穴是治疗上肢不遂和肩关节疾病的首选穴[14]。主治上肢不遂,肩痛不举;风热,瘾疹,瘰疬[14]。 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其它:高血压,乳腺炎,荨麻疹。 5.13 刺灸法 5.13.1 刺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12]。 一般直刺或针尖向肘部斜刺1.0~1.5寸[10][13]。 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1.5~2寸;或向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有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14]。 1.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 2.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度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 3.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肩 、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4.横刺,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注意:行针时禁忌活动肩部,否则易发生弯针,甚至折针的现象,故有“已针不可摇,恐伤针”之说[14]。 5.13.2 灸法 可灸[10][12][14]。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3]。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5.14 肩髃穴的配伍 阳溪肩髃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10]。 阳溪配肩髃、曲池治瘰疬[10]。 阳溪配阳溪治风疹[10]。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列缺,治半身不遂[14]。 肩髃配条口透承山,治肩凝症[14]。 肩髃配风门、中渚、大杼,治肩背红肿疼痛[14]。 肩髃配曲池、天池、天井、三间,治瘰疬[14]。 肩髃配悬钟、肩髎、肩贞,治肩周炎[14]。 肩髃配肩髎、肩贞、臑俞,有活络止痛作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肩髃配阳溪,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风疹。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上肢不遂。 5.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 《针灸大成》:主中风手足不遂,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可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百症赋》: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外科大成》:乳痈,乳毒,乳巖。 5.16 研究进展 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按揉肩髃穴后,测肢体末端血流图比较,结果表明动脉弹性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增加,血管流通量增加,血管周围阻力减少[14]。

笔记:手阳明大肠经(一)

穴位讲解笔记:

补充:阳经井荣俞经合对应五行是:金水木火土。

1.商阳穴

是大肠经的井穴,属金。

(肺与大肠相表里,先走阴经,再走阳经,肺是脏,是里,大肠是腑,是表。)

位置,以左手食指为例,指甲右下方。

常放血用,退烧。(少商,商阳放血,几乎所有的烧都可退掉。)虽扁桃腺发炎也可用,但主要用于退烧。

2.二间穴与三间穴

(1)二间穴,大肠经的荣穴。所有的荣穴都属水,它也就成了大肠经的子穴。

位置:见图。

大肠是实证时,此穴可泻。如肩膀抬不起来。(补充:1.抬肩膀是三个动作:手臂往前抬,抬不起是大肠经,不能梳头是三焦经,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2.虚症实证要看病多久,初病,拒按,是实证。)

(2)三间穴

位置(见图)

主治手指关节风湿痛。 三间透劳宫 ,效果很好,针下入去20分钟就可握,隔天会更好。(三间穴也可透到合谷穴)

3.合谷穴

位置:病人手握起来虎口最高处,即为合谷穴。

是大穴,大肠经的原穴。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

合谷是气穴,可帮助诊断,合谷越大越高,气愈足。病人久病时,合谷肉都没了,凹进去了。中风的人都是这样,肉都没了。故合谷很重要,可以看到气的兴衰。

原络治疗法, 原,就是病经,络,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举例:胳膊痛,刚好一个星期,先分辨到底是实证还是虚症?

治疗:胳膊(大肠经)又痛又酸,就用原穴,对面的原穴下针,再下针肺经的络穴(列缺)。

原穴“虚实皆可拔之”。

灸合谷,用生姜灸,对 青春痘 效果好。女人也可用来美白,皮肤会变好。(美白,灸合谷。)

牙痛:上牙痛,针下合谷穴。右边上牙痛,扎左边,左边牙齿痛,扎右边。左病右治。门牙痛,两边都下。牙龈肿胀大,龈交(牙痛的止痛穴)放血,刺破放血出来。

合谷穴不能针合谷,孕妇针合谷可泻不可补,补会落胎。顺着气血下针是补,逆着气血下针是泻。

若 肩抬不起来 ,可针合谷。(针扎合谷引到气后,把它提起来到表层,再逆着大肠经下针就是泻。若痛没有了,还有酸,就依逆法顺着大肠经下针来补。)

合谷脉动可判孕妇生产。

补充:风关,气关,命关。黑的青筋在风关这边,病在浅,在表,好治;在气关,病重;到命关,不能治。


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完)

4.阳溪穴

位置:伸开手,拇指和手掌叉开,拇指后掌与腕处的穴洞即是。

是大肠经的经穴,属火。

5.四关穴

双合谷,双太冲(脚上的合谷),是身上的四个关,下针此四穴叫开四关。其目的用于诊断。比如,病人说浑身痛,下针四关,病人就会清楚痛在何处,然后按经络取穴道。

6.偏历与温溜穴

(1)偏历穴

手阳明的络穴,与肺经的络穴列缺相通。是反关脉的地方。

主治肩痛、喉痛等,实证可用,像牙齿痛、耳鸣等。虚则齿寒,大肠经有虚症时牙齿怕寒、冰冷,补之。故络穴和原穴可做补泻,一个穴道就可以做补泻。

(2)温溜穴

位置:偏历穴上两寸。

是大肠经的郄穴,所以大肠经的炎症,可用它。

7.曲池与手三里

是人身上的大穴。

位置:手肘弯起来,在纹头与肘骨中间。

是大肠经的合穴,穴性属金,土生金,合穴是土穴,是大肠经的母穴。故大肠经的虚症在此穴补。

如肩膀痛三四个月,是虚症,在此穴下针,补。

补充: 捻转针手法

针进去后,酸,说明气到了,针快速的过去慢慢的回来。

补:阳数,如五下。(五的时候拉一下)

泻:阴数,如六下。(泻的话反向,六的时候推一下。)

捻转手法一般用在不方便迎随的地方。

曲池是上半身,肚脐以上的消炎穴。

可治肩膀痛、皮肤痒等等。

皮肤痒, 上半身的皮肤痒最好的治疗是合谷和曲池同时下针。止痒效果非常快,针下二十分钟后,病就好了。

补充: 面口合谷收, 即面部的病,口部的病都可以在合谷下针。(先下合谷,因为有麻醉作用。)

(2)手三里

曲池往下两寸,即手三里又名扭伤穴。如 腰扭伤 针此穴,左右捻捻,病人慢慢活动,扭伤就开了。

落枕治法。

8.上廉、下廉

手三里往下一寸是上廉,再往下一寸是下廉。可治乳痈、硬块,或手臂的问题。

9.肘髎至巨骨穴

(1)肘髎穴

曲池穴后面的大骨,过这个骨头是肘髎。

可下针,可放血(用火罐吸)。

(2)五里穴

肘髎往上三寸,就是五里穴。禁针。

(3)臂臑穴

肩髃穴(手臂抬起肩上有个凹洞,即肩髃)下两寸。

是手阳明与足太阳阳维之会,是几个经络会到的地方,主瘰疬、肩痛不得举等。

(4)肩髃穴

中风的大穴。

中风八大穴: 百会、肩髃穴、曲池穴,是中风大穴;合谷、后溪,合谷透后溪,中风手痉挛时用,针下去,手指自然就张开了;脑后方的风府穴,舌强不语用。

肩髃穴是手阳明、阳跷脉之会,主中风,风病,不能张弓射箭。

肩膀问题用此穴效果好。

肩髃透极泉,专 治狐臭。 下针时病人的肩膀与身体呈90度,手自然下垂,以此角度透过去,没有补泻,左转右转。

(5)巨骨穴

位置(见图)。

手阳明阳跷之会,与肩髃一样,禁针(下面是肺,会针到肺。)。

知道位置即可,帮助辩证。

治胸中有淤血,肩臂不得屈伸。(其实治疗此病有比它更好的穴道。)

10.天鼎、扶突穴

位置:天鼎位于脖子上大筋与肋骨交接的地方。扶突是从廉泉一路下来到大筋的外侧。


扶突很少下针,不常用。


很严重的喉咙肿胀,没有声音,讲不出话,“喉中如水鸡(青蛙)声”,用此穴。


11.禾髎与迎香穴


(1)禾髎穴


位于鼻孔下方,水沟两边,左右各一。


主治鼻子的问题,如鼻窦炎,鼻子不通。


下针很浅,约五分。


(2)迎香穴


位于鼻旁外开五分处。


大肠经最后一个穴道,治鼻不闻香臭,恢复嗅觉。


下针迎香穴,扎进去,浅浅透过皮,针倒(三声)下来,一直投到眼骨头与山根交界的内迎香。治严重鼻塞立竿见影。一个鼻孔不通,同侧透一边即可,透前先扎对侧合谷(止痛)。


脸穴位上都是下针,不灸。


囟骨的解释

囟骨的解释 指人头顶部分的 骨头 ,俗称天灵盖。《医宗 金鉴 ·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囟”注:“囟者,颠前之头骨也,小儿 初生 未阖名曰囟门,已阖名曰囟骨,即天灵盖后合之骨。” 词语分解 囟的解释 囟 ì 〔囟门〕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亦称“囟脑门儿”、“顶门儿”。 部首 :囗; 骨的解释 骨 ǔ 人和脊惟 动物 身体里面 支持 身体 保护 内脏的坚硬 组织 :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 亲近 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刵 )。 像骨的东


髗骨的解释

髗骨的解释头骨。 明 田汝成 《西湖 游览 志馀·版荡凄凉》 :“ 杨总统 发陵时,以 理宗 髗骨投湖中, 林景熙 购渔者网取之。” 词语分解 髗的解释 髗 ú 古同“颅”。 部首 :骨; 骨的解释 骨 ǔ 人和脊惟 动物 身体里面 支持 身体 保护 内脏的坚硬 组织 : 骨头 。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 亲近 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刵 )。 像骨的东


上一篇:厦门华侨中学校服

下一篇:铝型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