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丹青

时间:2024-06-23 19:27:39编辑:花茶君

定制衣柜和手打衣柜哪个好?

定制衣柜和手打衣柜哪个好?定制衣柜vs手打衣柜可以算是家庭装修中“衣柜界”的一大纠结点。首先来说句公道话定制衣柜和手打衣柜真的是各有千秋。做定制衣柜的也别觉得做手打衣柜的就low,做手打衣柜的也别说人家定制衣柜就从中牟取暴利,毕竟各有各的需求点和效果点,大家也都是各取所需进行选择的。而且衣柜效果也不是通过衣柜的分类决定的而是你怎么去做。定制衣柜遇到不好的施工队,它也出不了好效果,手打衣柜重点看板材,如果板材选不对照样白搭那家里是做手打衣柜还是做定制衣柜呢? 只能说,根据需求,对号入座!一、首先看预算众所周知,定制衣柜的价格远高于手打衣柜所以如果你对衣柜的预算并不高的话,就可以考虑一下性价比比较高的手打衣柜。不仅可以避免定制衣柜价高易翻车的问题,让你节省一大笔预算,还能通过手打衣柜选择适合自己家的板材,价位和风格都可以自由选择。二、看个人需求点定制衣柜的优点呢,无非就是你可以定制自己喜欢的风格和款式,并且全屋定制也能让家里的风格趋于统一,做得好的话,美感度也比较高。同时根据自己的需求打造专属收纳空间,不浪费现有的空间。但是全屋定制的话,遇到不负责任的装修公司,衣柜翻车也是常见现象。没有做到一柜到顶,藏灰纳垢、柜体颜色偏差、赠送门把与衣柜风格不符,导致踩坑··....而手打衣柜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价格低,如果条件不允许你动辄大几万的去做定制衣柜,那手打衣柜的超高性价比,你可以了解一下。而且自己选的板材自己也比较放心,环保系数也比较高,甲醛问题可能会有所减轻。但是很考验师傅的手艺,所以一定要找一个靠谱的木工师傅,不然效果也不会好。不管你家是选择定制衣柜还是手打衣柜,都要提前规划好衣柜布局,包括衣柜的具体位置、空间大小、做抽屉还是做拉篮、板材选择什么样的等等,这些问题都要跟工人提前沟通好,确保做出来的效果能达到预期。

囚龙道的内容简介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一代代龙族血脉的传承人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龙种绝迹。异时空的一个普通小孩岳龙常常感觉脑海里有一股翻江倒海的力量,仿佛腾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试看龙血传人在异时空的风云。

衣柜是定制的好还是木工打的好

衣柜是定制的好还是木工打的好,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您的需求、预算、技能水平等等。下面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您做出决定的考虑因素:需求:如果您需要大量存储空间,那么定制衣柜可能更适合您。如果您已经有木工技能,并且希望自己制作衣柜,那么木工打衣柜可能更适合您。预算:定制衣柜通常比木工打衣柜更昂贵,因为它们需要专业设计和安装。如果您的预算有限,那么木工打衣柜可能更适合您。品质:定制衣柜通常比木工打衣柜更高品质,因为它们可以采用更高质量的材料和工艺。如果您对品质要求较高,那么定制衣柜可能更适合您。方便性:定制衣柜可以更好地适应您的需要和空间,但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制作和安装。木工打衣柜则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制作和安装,但是可能需要您的亲自动手。综上所述,选择定制衣柜还是木工打衣柜取决于您的个人需求、预算和技能水平。如果您有木工技能并且需要大量存储空间,那么木工打衣柜可能更适合您。如果您需要高品质、快速安装和适应您的空间,那么定制衣柜可能更适合您。

三武灭佛的魏太武帝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魏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在宰相崔浩的劝谏下,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崔浩出身于著名世族,博览经史,善于阴阳五行及术数之学,历仕魏道武帝、魏明元帝、魏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经常参与军政机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结识寇谦之之后,信奉道教,受其法术。寇谦之早年就热衷仙道,修持汉末张陵、张衡、张鲁创立传承的五斗米道,随方士入华山、嵩山学道修炼,自诩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师之位及《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在明元帝末年,寇谦之从嵩山入平城,结交崔浩,常通宵达旦听崔浩谈论古代治乱史,为之叹美。后来,寇谦之把儒家学说和佛教经律论及斋戒祭祀仪式吸收到道教中来,重新改造五斗米道,以期使后魏帝王容易接纳。魏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谦之献上道书,但当时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于是上书劝谏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并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太武帝又在平城东南建立天师道场,自称太平真君,并亲受符箓,兴建静轮天宫,奉祀太平真君,改年号为太平真君,从此笃信道教。 宇文邕(543—578),字祢罗突,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他当了十八年皇帝,死时仅三十五岁,史称北周武帝,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样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什么灭佛呢?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周武帝的出身。宇文护,又名萨保,是宇文泰的侄儿。西魏时,曾任大将军、司空。556年,宇文泰病重临终之际,曾要求宇文护辅佐少主,宇文护表面许诺。第二年,他立宇文觉为帝,建北周。宇文觉“性刚果,恶晋公护之专权”。宇文护见他不服,不久将他毒死,另立宇文毓为帝,为北周明帝。北周明帝在位四年后,宇文护又将他毒死,改立北周武帝——宇文邕。在武帝掌权之前,大权为宇文护掌握。宇文护大力推行佛道,因此当时的武帝也对佛道极力的推崇,这可能也是明哲保身迫不得已之举。天和二年(567),有一个叫卫元嵩的人给周武帝上书,认为“唐、虞无佛图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失者,未合道也。但利民益国,则会佛心耳。夫佛心者,大慈为本,安乐含生,终不苦役黎民。”因此,他建议周武帝灭佛。公元572年,周武帝诛杀宇文护,把大权收归己有后,于次年十二月,又召集道士、僧侣、百官再次讨论佛、道、儒三教的问题。这一次,“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把佛教抑为最末,事实上已是灭佛的前奏。当时有些佛教徒不知周武帝用意所在,还一个劲地争辩不休,说明佛教当在道教之上,心里很不服气。而另一些明眼人却看透了周武帝的心事,指出:“若他方异国,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深诚可怪。”他们认为周武帝这样做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给民,岂能富国”。 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北周灭齐乃至北周统一北方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佛道二教极度兴盛的南北朝时期,周武帝独树一帜,毁佛断道,但并不屠杀僧侣,显示了其统治的高度灵活性。纵然周武帝个人十分认可甚至是推崇宗教思想,但当宗教的发展与国家机器的运作发生冲突时,他能清醒认识,挈重量轻,果断抉择而不拘泥于传统,实为难能可贵。对比同一时期,即北齐、江左政权的各位封建君主,大多不能正视宗教特别是佛教过度发展给国家带来之不利而盲目推动,更可衬托周武帝统治政策之灵活。

谁有《魏书•释老志》原文,急需!!!

大人有作,司牧生民,结绳以往,书契所绝,故靡得而知焉。自羲轩已还,
至于三代,其神言秘策,蕴图纬之文,范世率民,垂坟典之迹。秦肆其毒,灭于
灰烬;汉采遗籍,复若丘山。司马迁区别异同,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六家之义。刘歆著《七略》,班固志《艺文》,释氏之学,所未曾纪。案汉武元
狩中,遣霍去病讨匈奴,至皋兰,过居延,斩首大获。昆邪王杀休屠王,将其众
五万来降。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金人率长丈余,不祭祀,但烧
香礼拜而已。此则佛道流道通之渐也。
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
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土闻之,未之
信了也。后孝明帝夜梦金人,项有日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
帝遣郎中祭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愔仍与沙门摄摩腾、竺
法兰东还洛阳。中国有沙门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愔又得佛经《四十二章》及
释迦立像。明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经缄于兰台石室。愔之还
也,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摩腾、法兰咸卒于此寺。
浮屠正号曰佛陀,佛陀与浮图声相近,皆西方言,其来转为二音。华言译之
则谓净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凡其经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
有过去、当今、未来,历三世,识神常不灭。凡为善恶,必有报应。渐积胜业,
陶冶粗鄙,经无数形,藻练神明,乃致无生而得佛道。其间阶次心行,等级非一,
皆缘浅以至深,藉微而为著。率在于积仁顺,蠲嗜欲,习虚静而成通照也。故其
始修心则依佛、法、僧,谓之三归,若君子之三畏也。又有五戒,去杀、盗、淫、
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云奉持之,则生天人胜
处,亏犯则坠鬼畜诸苦。又善恶生处,凡有六道焉。
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结师资,遵律度,相与和居,治心修
净,行乞以自给。谓之沙门,或曰桑门,亦声相近,总谓之僧,皆胡言也。僧,
译为和命众,桑门为息心,比丘为行乞。俗人之信凭道法者,男曰优婆塞,女曰
优婆夷。其为沙门者,初修十诫,曰沙弥,而终于二百五十,则具足成大僧。妇
入道者曰比丘尼。其诫至于五百,皆以(阙)为本,随事增数,在于防心、摄身、
正口。心去贪、忿、痴,身除杀、淫、盗,口断妄、杂、诸非正言,总谓之十善
道。能具此,谓之三业清净。凡人修行粗为极。云可以达恶善报,渐阶圣迹。初
阶圣者,有三种人,共根业太差,谓之三乘,声闻乘、缘觉乘、大乘。取其可乘
运以至道为名。此三人恶迹已尽,但修心荡累,济物进德。初根人为小乘,行四
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虽阶三乘,而要
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长远,乃可登佛境矣。
所谓佛者,本号释迦文者,译言能仁,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释迦前有
六佛,释迦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释
迦即天竺迦维卫国王之子。天竺其总称,迦维别名也。初,释迦于四月八日夜,
从母右胁而生。既生,姿相超异者三十二种。天降嘉瑞以应之,亦三十二。其《
本起经》说之备矣。释加生时,当周庄王九年。《春秋鲁庄公》七年夏四月,恒
星不见,夜明。是也。至魏武定八年,凡一千二百三十七年云。释迦年三十成佛,
导化群生,四十九载,乃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以二月十五日而入般槃涅。涅
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
诸佛法身有二种义,一者真实,二者权应。真实身,谓至极之体,妙绝拘累,
不得以方处期,不可以形量限,有感斯应,体常湛然。权应身者,谓和光六道,
同尘万类,生灭随时,修短应物,形由感生,体非实有。权形虽谢,真体不迁,
但时无妙感,故莫得常见耳。明佛生非实生,灭非实灭也。佛既谢世,香木焚尸。
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
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为“塔”。塔亦胡言,犹宗
庙也,故世称塔庙。于后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于诸鬼神,造八万
四千塔,布于世界,皆同日而就。今洛阳、彭城、姑臧、临淄皆有阿育王寺,盖
成其遗迹焉。释迦虽般涅槃,而留影迹爪齿于天竺,于今犹在。中土来往,并称
见之。
初,释迦所说教法,既涅槃后,有声闻弟子大迦叶、阿难等五百人,撰集著
录。阿难亲承嘱授,多闻总持,盖能综核深致,无所漏失。乃缀文字,撰载三藏
十二部经,如九流之异统,其大归终以三乘为本。后数百年,有罗汉、菩萨相继
著论,赞明经义,以破外道,《摩诃衍大、小阿毗昙》,《中论》,《十二门论》,
《百法论》,《成实论》等是也。皆傍诸藏部大义,假立外问,而以内法释之。
汉章帝时,楚王英喜为浮屠斋戒,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以赎
愆。诏报曰:“楚王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
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因以班示诸国。桓帝时,襄楷言佛陀、黄
老道以谏,欲令好生恶杀,少嗜欲,去奢泰,尚无为。魏明帝曾欲坏宫西佛图。
外国沙门乃金盘盛水,置于殿前,以佛舍利投之于水,乃有五色光起,于是帝叹
曰:“自非灵异,安得尔乎?”遂徙于道(阙),为作周阁百间。佛图故处,凿
为濛汜池,种芙蓉于中。后有天竺沙门昙柯迦罗入洛,宣译诫律,中国诫律之始
也。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
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或云“佛
图”。晋世,洛中佛图有四十二所矣。汉世沙门,皆衣赤布,后乃易以杂色。
晋元康中,有胡沙门支恭明译佛经《维摩》、《法华》、三《本起》等。微
言隐义,未之能究。后有沙门常山卫道安性聪敏,日诵经万余言,研求幽旨。慨
无师匠,独坐静室十二年,覃思构精,神悟妙赜,以前所出经,多有舛驳,乃正
其乖谬。石勒时,有天竺沙门浮图澄,少于乌苌国就罗汉入道,刘曜时到襄国。
后为石勒所宗信,号为大和尚,军国规谟颇访之,所言多验。道安曾至邺候澄,
澄见而异之。澄卒后,中国纷乱,道安乃率门徒,南游新野。欲令玄宗在所流布,
分遣弟子,各趣诸方。法汰诣扬州,法和入蜀,道安与慧远之襄阳。道安后入苻
坚,坚素钦德问,既见,宗以师礼。时西域有胡沙门鸠摩罗什,思通法门,道安
思与讲释,每劝坚致罗什。什亦承安令问,谓之东方圣人,或时遥拜致敬。道安
卒后二十余载而罗什至长安,恨不及安,以为深慨。道安所正经义,与罗什译出,
符会如一,初无乖舛。于是法旨大著中原。
魏先建国于玄朔,风俗淳一,无为以自守,与西域殊绝,莫能往来。故浮图
之教,未之得闻,或闻而未信也。及神元与魏、晋通聘,文帝又在洛阳,昭成又
至襄国,乃备究南夏佛法之事。太祖平中山,经略燕赵,所迳郡国佛寺,见诸沙
门、道士,皆致精敬,禁军旅无有所犯。帝好黄老,颇览佛经。但天下初定,戎
车屡动,庶事草创,未建图宇,招延僧众也。然时时旁求。先是,有沙门僧朗,
与其徒隐于泰山之琨谷。帝遣使致书,以缯、素、旃罽、银钵为礼。今犹号
曰朗公谷焉。天兴元年,下诏曰:“夫佛法之兴,其来远矣。济益之功,冥及存
没,神踪遗轨,信可依凭。其敕有司,于京城建饰容范,修整宫舍,令信向之徒,
有所居止。”是岁,始作五级佛图、耆阇崛山及须弥山殿,加以缋饰。别构讲堂、
禅堂及沙门座,莫不严具焉。太宗践位,遵太祖之业,亦好黄老,又崇佛法,京
邑四方,建立图像,仍令沙门敷导民俗。
初,皇始中,赵郡有沙门法果,诫行精至,开演法籍。太祖闻其名,诏以礼
征赴京师。后以为道人统,绾摄僧徒。每与帝言,多所惬允,供施甚厚。至太宗,
弥加崇敬,永兴中,前后授以辅国、宜城子、忠信侯、安成公之号,皆固辞。帝
常亲幸其居,以门小狭,不容舆辇,更广大之。年八十余,泰常中卒。未殡,帝
三临其丧,追赠老寿将军、越胡灵公。初,法果每言,太祖明叡好道,即是当今
如来,沙门宜应尽礼,遂常致拜。谓人曰:“能鸿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
是礼佛耳。”法果四十,始为沙门。有子曰猛,诏令袭果所加爵。帝后幸广宗,
有沙门昙证,年且百岁。邀见于路,奉致果物。帝敬其年老志力不衰,亦加以老
寿将军号。
是时,鸠摩罗什为姚兴所敬,于长安草堂寺集义学八百人,重译经本。罗什
聪辩有渊思,达东西方言。时沙门道彤、僧略、道恒、道衤剽、僧肇、昙影等,
与罗什共相提挈,发明幽致。诸深大经论十有余部,更定章句,辞义通明,至今
沙门共所祖习。道彤等皆识学洽通,僧肇尤为其最。罗付之撰译,僧肇常执笔,
定诸辞义,注《维摩经》,又著数论,皆有妙旨,学者宗之。
又沙门法显,慨律藏不具,自长安游天竺。历三十余国,随有经律之处,学
其书语,译而写之。十年,乃于南海师子国,随商人泛舟东下。昼夜昏迷,将二
百日。乃至青州长广郡不其劳山,南下乃出海焉。是岁,神瑞二年也。法显所迳
诸国,传记之,今行于世。其所得律,通译未能尽正。至江南,更与天竺禅师跋
陀罗辩定之,谓之《僧祇律》,大备于前,为今沙门所持受。先是,有沙门法领,
从扬州入西域,得《华严经》本。定律后数年,跋陀罗共沙门法业重加译撰,宣
行于时。
世祖初即位,亦遵太祖、太宗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其谈论。于四月八日,
舆诸佛像,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
先是,沮渠蒙逊在凉州,亦好佛法。有罽宾沙门昙摩谶,习诸经论。于姑臧,
与沙门智嵩等,译《涅槃》诸经十余部。又晓术数、禁咒,历言他国安危,多所
中验。蒙逊每以国事谘之。神中,帝命蒙逊送谶诣京师,惜而不遣。既而,惧
魏威责,遂使人杀谶。谶死之日,谓门徒曰:“今时将有客来,可早食以待之。”
食讫而走使至。时人谓之知命。智嵩亦爽悟,笃志经籍。后乃以新出经论,于凉
土教授。辩论幽旨,著《涅槃义记》。戒行峻整,门人齐肃。知凉州将有兵役,
与门徒数人,欲往胡地。道路饥馑,绝粮积日,弟子求得禽兽肉,请嵩强食。嵩
以戒自誓,遂饿死于酒泉之西山。弟子积薪焚其尸,骸骨灰烬,唯舌独全,色状
不变。时人以为诵说功报。凉州自张轨后,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
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太延中,凉州平,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
俱东,象教弥增矣。寻以沙门众多,诏罢年五十已下者。
世祖初平赫连昌,得沙门惠始,姓张。家本清河,闻罗什出新经,遂诣长安
见之,观习经典。坐禅于白渠北,昼则孰城听讲,夕则还处静坐。三辅有识多宗
之。刘裕灭姚泓,留子义真镇长安,义真及僚佐皆敬重焉。义真之去长安也,赫
连屈丐追败之,道俗少长咸见坑戮。惠始身被白刃,而体不伤。众大怪异,言于
屈丐。屈丐大怒,召惠始于前,以所持宝剑击之,又不能害,乃惧而谢罪。统万
平,惠始到京都,多所训导,时人莫测其迹。世祖甚重之,每加礼敬。始自习禅,
至于没世,称五十余年,未尝寝卧。或时跣行,虽履泥尘,初不污足,色愈鲜白,
世号之曰白脚师。太延中,临终于八角寺,齐洁端坐,僧徒满侧,凝泊而绝。停
尸十余日,坐既不改,容色如一,举世神异之。遂瘗寺内。至真君六年,制城内
不得留瘗,乃葬于南郊之外。始死十年矣,开殡俨然,初不倾坏。送葬者六千余
人,莫不感恸。中书监高允为其传,颂其德迹。惠始冢上,立石精舍,图其形像。
经毁法时,犹自全立。
世祖即位,富于春秋。既而锐志武功,每以平定祸乱为先。虽归宗佛法,敬
重沙门,而未存览经教,深求缘报之意。及得寇谦之道,帝以清净无为,有仙化
之证,遂信行其术。时司徒崔浩,博学多闻,帝每访以大事。浩奉谦之道,尤不
信佛,与帝言,数加非毁,常谓虚诞,为世费害。帝以其辩博,颇信之。会盖吴
反杏城,关中骚动,帝乃西伐,至于长安。先是,长安沙门种麦寺内,御驺牧马
于麦中,帝入观马。沙门饮从官酒,从官入其便室,见大有弓矢矛盾,出以奏闻。
帝怒曰:“此非沙门所用,当与盖吴通谋,规害人耳!”命有司案诛一寺,阅其
财产,大得酿酒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盖以万计。又为屈室,与贵室女私
行淫乱。帝既忿沙门非法,浩时从行,因进其说。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敕
留台下四方,令一依长安行事。又诏曰:“彼沙门者,假西戎虚诞,妄生妖孽,
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自王公已下,有私养沙门者,皆送官曹,不
得隐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沙门身死,容止者诛一门。”
时恭宗为太子监国,素敬佛道。频上表,陈刑杀沙门之滥,又非图像之罪。
今罢其道,杜诸寺门,世不修奉,土木丹青,自然毁灭。如是再三,不许。乃下
诏曰:“昔后汉荒君,信惑邪伪,妄假睡梦,事胡妖鬼,以乱天常,自古九州之
中无此也。夸诞大言,不本人情。叔季之世暗君乱主,莫不眩焉。由是政教不行,
礼义大坏,鬼道炽盛,视王者之法,蔑如也。自此以来,代经乱祸,天罚亟行,
生民死尽,五服之内,鞠为丘墟,千里萧条,不见人迹,皆由于此。朕承天绪,
属当穷运之弊,欲除伪定真,复羲农之治。其一切荡除胡神,灭其踪迹,庶无谢
于风氏矣。自今以后,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铜人者,门诛。虽言胡神,问
今胡人,共云无有。皆是前世汉人无赖子弟刘元真、吕伯强之徒,乞胡之诞言,
用老庄之虚假,附而益之,皆非真实。至使王法废而不行,盖大奸之魁也。有非
常之人,然后能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此历代之伪物!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
史,诸有佛图形像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是岁,真君七
年三月也。恭宗言虽不用,然犹缓宣诏书,远近皆豫闻知,得各为计。四方沙门,
多亡匿获免,在京邑者,亦蒙全济。金银宝像及诸经论,大得秘藏。而土木宫塔,
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矣。
始谦之与浩同从车驾,苦与浩净,浩不肯,谓浩曰:“卿今促年受戮,灭门
户矣。”后四年,浩诛,备五刑,时年七十。浩既诛死,帝颇悔之。业已行,难
中修复。恭宗潜欲兴之,未敢言也。佛沦废终帝世,积七八年。然禁稍宽弛,笃
信之家,得密奉事,沙门专至者,犹窃法服诵习焉。唯不得显行于京都矣。
先是,沙门昙曜有操尚,又为恭宗所知礼。佛法之灭,沙门多以余能自效,
还欲求见。曜誓欲守死,恭宗亲加劝喻,至于再三,不得已,乃止。密持法服器
物,不暂离身,闻者叹重之。
高宗践极,下诏曰:“夫为帝王者,必祗奉明灵,显彰仁道,其能惠著生民,
济益群品者,虽在古昔,犹序其风烈。是以《春秋》嘉崇明之礼,祭典载功施之
族。况释迦如来功济大千,惠流尘境,等生死者叹其达观,览文义者贵其妙明,
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斥群邪,开演正觉。故前代已来,莫不崇尚,
亦我国家常所尊事也。世祖太武皇帝,开广边荒,德泽遐及。沙门道士善行纯诚,
惠始之伦,无远不至,风义相感,往往如林。夫山海之深,怪物多有,奸淫之徒,
得容假托,讲寺之中,致有凶党。是以先朝因其瑕衅,戮其有罪。有司失旨,一
切禁断。景穆皇帝每为慨然,值军国多事,未遑修复。朕承洪绪,君临万邦,思
述先志,以隆斯道。今制诸州郡县,于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一区,任其财用,
不制会限。其好乐道法,欲为沙门,不问长幼,出于良家,性行素笃,无诸嫌秽,
乡里所明者,听其出家。率大州五十,小州四十人,其郡遥远台者十人。各当局
分,皆足以化恶就善,播扬道教也。”天下承风,朝不及夕,往时所毁图寺,仍
还修矣。佛像经论,皆复得显。
京师沙门师贤,本罽宾国王种人,少入道,东游凉城,凉平赴京。罢佛法时,
师贤假为医术还俗,而守道不改。于修复日,即反沙门,其同辈五人。帝乃亲为
下发。师贤仍为道人统。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
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论者以为纯诚所感。兴光元年秋,敕有司于五缎大
寺内,为太祖已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万五千斤。
太安初,有师子国胡沙门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皆云,
备历西域诸国,见佛影迹及肉髻,外国诸王相承,咸遣工匠,摹写其容,莫能及
难提所造者,去十余步,视之炳然,转近转微。又沙勒胡沙门,赴京师致佛钵并
画像迹。
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以复佛法之明年,自中山
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
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
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昙曜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
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
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高宗并许之。于是僧祇
户、粟及寺户,遍于州镇矣。昙曜又兴天竺沙门常那邪舍等,译出新经十四部。
又有沙门道进、僧超、法存等,并有名于时,演唱诸异。
显祖即位,敦信尤深,览诸经论,好老庄。每引诸沙门及能谈玄之士,与论
理要。初,高宗太安末,刘骏于丹阳中兴寺设斋。有一沙门,容止独秀,举众往
目,皆莫识焉。沙门惠璩起问之,答名惠明。又问所住,答云,从天安寺来。语
讫,忽然不见。骏君臣以为灵感,改中兴为天安寺。是后七年而帝践祚,号天安
元年。是年,刘彧徐州刺史薛安都始以城地来降。明年,尽有淮北之地。其岁,
高祖诞载。于时起永宁寺,构七级佛图,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敞,为天下第一。
又于天宫寺,造释迦立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十万斤,黄金六百斤。皇兴中,
又构三级石佛图。榱栋楣楹,上下重结,大小皆石,高十丈。镇固巧密,为京华
壮观。
高祖践位,显祖移御北苑崇光宫,览习玄籍。建鹿野佛图于苑中之西山,去
崇光右十里,岩房禅堂,禅僧居其中焉。
延兴二年夏四月,诏曰:“比丘不在寺舍,游涉村落,交通奸猾,经历年岁。
令民间五五相保,不得容止。无籍之僧,精加隐括,有者送付州镇,其在畿郡,
送付本曹。若为三宝巡民教化者,在外赍州镇维那文移,在台者赍都维那等印牒,
然后听行。违者加罪。”又诏曰:“内外之人,兴建福业,造立图寺,高敞显博,
亦足以辉隆至教矣。然无知之徒,各相高尚,贫富相竞,费竭财产,务存高广,
伤杀昆虫含生之类。苟能精致,累土聚沙,福钟不朽。欲建为福之因,未知伤生
之业。朕为民父母,慈养是务。自今一切断之。”又诏曰:“夫信诚则应远,行
笃则感深,历观先世灵瑞,乃有禽兽易色,草木移性。济州东平郡,灵像发辉,
变成金铜之色。殊常之事,绝于往古;熙隆妙法,理在当今。有司与沙门统昙曜
令州送像达都,使道俗咸睹实相之容,普告天下,皆使闻知。”
三年十二月,显祖因田鹰获鸳鸯一,其偶悲鸣,上下不去。帝乃惕然,问左
右曰:“此飞鸣者,为雌为雄?左右对曰:“臣以为雌。”帝曰:“何以知?”
对曰:“阳性刚,阴性柔,以刚柔推之,必是雌矣。”帝乃慨然而叹曰:“虽人
鸟事别,至于资识性情,竟何异哉!”于是下诏,禁断鸷鸟,不得畜焉。
承明元年八月,高祖于永宁寺,设太法供,度良家男女为僧尼者百有余人,
帝为剃发,施以僧服,令修道戒,资福于显祖。是月,又诏起建明寺。太和元年
二月,幸永宁寺设斋,赦死罪囚。三月,又幸永宁寺设会,行道听讲,命中、秘
二省与僧徒讨论佛义,施僧衣服、宝器有差。又于方山太祖营垒之处,建思远寺。
自正光至此,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
僧尼七万七千二百五十八人。四年春,诏以鹰师为报德寺。九年秋,有司奏,上
谷郡比丘尼惠香,在北山松树下死。尸形不坏。尔来三年,士女观者有千百。于
时人皆异之。十年冬,有司又奏:“前被敕以勒籍之初,愚民侥幸,假称入道,
以避输课,其无籍僧尼罢遣还俗。重被旨,所检僧尼,寺主、维那当寺隐审。其
有道行精勤者,听仍在道;为行凡粗者,有籍无籍,悉罢归齐民。今依旨简遣,
其诸州还俗者,僧尼合一千三百二十七人。”奏可。十六年诏:“四月八日、七
月十五日,听大州度一百人为僧尼,中州五十人,下州二十人,以为常准,著于
令。”十七年,诏立《僧制》四十七条。十九年四月,帝幸徐州白塔寺。顾谓诸
王及侍官曰:“此寺近有名僧嵩法师,受《成实论》于罗什,在此流通。后授渊
法师,渊法师授登、纪二法师。朕每玩《成实论》,可以释人深情故至此寺焉。”
时沙门道登,雅有义业,为高祖眷赏,恒侍讲论。曾于禁内与帝夜谈,同见一鬼。
二十年卒,高祖甚悼惜之,诏施帛一千匹。又设一切僧斋,并命京城七日行道。
又诏:“朕师登法师奄至徂背,痛怛摧恸,不能已已。比药治慎丧,未容即赴,
便准师义,哭诸门外。”绩素之。又有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所敬
信。诏于少室山阴,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给衣供。二十一年五月,诏曰:“罗什
法师可谓神出五才,志入四行者也。今常住寺,犹有遗地,钦悦修踪,情深遐远,
可于旧堂所,为建三级浮图。又见逼昏虐,为道殄躯,既暂同俗礼,应有子胤,
可推访以闻,当加叙接。”
先是,立监福曹,又改为昭玄,备有官属,以断僧务。高祖时,沙门道顺、
惠觉、僧意、惠纪、僧范、道弁、惠度、智诞、僧显、僧义、僧利,并以义行知
重。
世宗即位,永平元年秋,诏曰:缁素既殊,法律亦异。故道教彰于互显,禁
劝各有所宜。自今已后,众僧犯杀人已上罪者,仍依俗断,余悉付昭玄,以内律
僧制之。二年冬,沙门统惠深上言:“僧尼浩旷,清浊混流,不遵禁典,精粗莫
别。辄与经律法师群议立制:诸州、镇、郡维那、上坐、寺主,各令戒律自修,
咸依内禁,若不解律者,退其本次。又,出家之人,不应犯法,积八不净物。然
经律所制,通塞有方。依律,车牛淫人,不净之物,不得为己私畜。唯有老病年
六十以上者,限听一乘。又,比来僧尼,或因三宝,出贷私财。缘州外。又,出
家舍著,本无凶仪,不应废道从俗。其父母三师,远闻凶问,听哭三日。若在见
前,限以七日。或有不安寺舍,游止民间,乱道生过,皆由此等。若有犯者,脱
服还民。其有造寺者,限僧五十以上,启闻听造。若有辄营置者,处以违敕之罪,
其寺僧众摈出外州。
僧尼之法,不得为俗人所使。若有犯者,还配本属。其外国僧尼来归化者,
求精检有德行合三藏者听住,若无德行,遣还本国,若其不去,依此僧制治罪。”
诏从之。
先是,于恒农荆山造珉玉丈六像一。三年冬,迎置于洛滨之报德寺,世宗躬
观致敬。
四年夏,诏曰:“僧祇之粟,本期济施,俭年出贷,丰则收入。山林僧尼,
随以给施;民有窘弊,亦即赈之。但主司冒利,规取赢息,及其征责,不计水旱,
或偿利过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细民嗟毒,岁月滋深。非所以
矜此穷乏,宗尚慈拯之本意也。自今已后,不得传委维那、都尉,可令刺史共加
监括。尚书检诸有僧祇谷之处,州别列其元数,出入赢息,赈给多少,并贷偿岁
月,见在未收,上台录记。若收利过本,及翻改初券,依律免之,忽复征责。或
有私债,转施偿僧,即以丐民,不听收检。后有出贷,先尽贫穷,征债之科,一
准旧格。富有之家,不听辄贷。脱仍冒滥,依法治罪。”
又尚书令高肇奏言:“谨案:故沙门统昙曜,昔于承明元年,奏凉州军户赵
苟子等二百家为僧祇户,立课积粟,拟济饥年,不限道俗,皆以拯施。又依内律,
僧祇户不得别属一寺。而都维那僧暹、僧频等,进违成旨,退乖内法,肆意任情,
奏求逼召,致使吁嗟之怨,盈于行道,弃子伤生,自缢溺死,五十余人。岂是仰
赞圣明慈育之意,深失陛下归依之心。遂令此等,行号巷哭,叫诉无所,至乃白
羽贯耳,列讼宫阙。悠悠之人,尚为哀痛,况慈悲之士,而可安之。请听苟子等
还乡课输,俭乏之年,周给贫寡,若有不虞,以拟边捍。其暹等违旨背律,谬奏
之愆,请付昭玄,依僧律推处。”诏曰:“暹等特可原之,余如奏。”
世宗笃好佛理,每年常于禁中,亲讲经论,广集名僧,标明义旨。沙门条录,
为《内起居》焉。上既崇之,下弥企尚。至延昌中,天下州郡僧尼寺,积有一万
三千七百二十七所,徒侣逾众。
熙平元年,诏遣沙门惠生使西域,采诸经律。正光三年冬,还京师。所得经
论一百七十部,行于世。
二年春,灵太后令曰:“年常度僧,依限大州应百人者,州郡于前十日解送
三百人,其中州二百人,小州一百人。州统、维那与官及精练简取充数。若无精
行,不得滥采。若取非人,刺史为首,以违旨论,太守、县令、纲僚节级连坐,
统及维那移五百里外异州为僧。自今奴婢悉不听出家,诸王及亲贵,亦不得辄启
请。有犯者,以违旨论。其僧尼辄度他人奴婢者,亦移五百里外为僧。僧尼多养
亲识及他人奴婢子,年大私度为弟子,自今断之。有犯还俗,被养者归本等。寺
主听容一人,出寺五百里,二人千里。私度之僧,皆由三长罪不及已,容多隐滥。
自今有一人私度,皆以违旨论。邻长为首,里、党各相降一等。县满十五人,郡
满三十人,州镇满三十人,免官,僚吏节级连坐。私度之身,配当州下役。”


《魏书.释老志》内容介绍

  〈释老志〉为《魏书》最末一篇,内分述佛教与道教二家之略史。   《魏书》为二十五史(正史)中,北魏之历史书。正史皆为纪传体,《魏书》亦然。内分帝纪、列传、志三大类。‘志’含天象、地形、律历、礼、食货、刑罚、灵征、官氏与释老等篇。   《魏书》为正史中之首创释老志体裁者,其中所述佛教史实,在诸正史中亦最详尽、有条理。后之诸史,虽间有〈释老传〉、〈方伎传〉、〈艺术传〉等收载佛门事迹,然皆不如《魏书》之可观。   魏收字伯起,北齐时钜鹿(河北晋县)人,曾官中书令,兼著作郎。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年(551),奉敕撰《魏书》,乃据诸家魏史,并采辑遗事轶闻,三年后书成。原书一三0卷,今存本仅一一四卷,为刘恕、范祖禹所校补者。   《魏书》之评史态度‘党齐毁魏’,其对人物之评颇为当时人所不满,且作者生性轻薄,故其书被称为‘秽史’,盖谓该书持论不公也。唯后人颇有为该书辨诬者,《四库提要》卷四十五〈魏书〉条云∶‘盖(魏)收恃才轻薄,有惊蛱蝶之称,其德望本不足以服众;又魏齐世近,著名史籍者并有子孙,孰不欲显荣其祖父?既不能一一如志,遂哗然群起而攻。平心而论,人非南(史)董(狐),岂信其一字无私?但互考诸书,证其所著,亦未甚远于是非。秽史之称,无乃已甚之词乎?’   〈释老志〉分述佛道二教,而以佛教为主。该文有关佛教方面,其初略述佛教大意及传入中国之简史,而主要内容则为对元魏一朝佛教之描述,故该文可视为北魏佛教史略。其中较为治史者所重者,有下列诸事∶   其一,本文对元魏僧官制度之施设始末,皆曾叙及。其文有云∶‘皇始(道武帝年号)中,赵郡有沙门法果,戒行精至。(中略)太祖闻其名,(中略)征赴京师,后以为道人统。’此实为我国僧官制度之开始。此外,文成、孝文诸帝之僧官制置,皆曾述及。而于僧籍、僧律、寺职等问题,亦偶有论列。   其二,本文于北魏诸帝对佛教之态度,叙述颇多。其中太武帝之排佛事件,为我国佛教之第一次浩劫。此事件在本文中有颇详细之记载,对助成其事之崔浩、寇谦之二人之态度,亦有描写。   其三,佛教经济问题,颇为现代佛教学术界所重视,而此文即曾提出一佛教经济史上之重要事项,即北魏僧只户、佛图户之设置。其文云∶‘(沙门统)昙曜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只户,粟为僧只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高宗并许之,于是僧只户粟及寺户遍于州镇矣。’   举此三项,可见其文之史料价值。唐·道宣《广弘明集》卷二收有此文,然有增删之痕迹,且附有道宣之评语。


开来橱柜怎么样?价格大概是多少?

开来橱柜,采用实木环保抗变形基材、钢琴烤漆及敌特的门板制作工艺,完美的打造了精致的橱柜,提供了精致的厨房生活。优质精美的原材料、精湛的工艺技术的有效结合,恰到好处地彰显了开来橱柜的时尚高端定位。 精细门板与门框工艺,连接着旧时的厨房记忆。开来橱柜的每一款产品都别具一格地吸取了优秀的设计风格和生产工艺,并赋予了橱柜独特的文化气息,使其更具有时尚特色风格。不论是橱柜的尺寸还是功能,都更符合家庭厨房的使用习惯,让消费者在小小的空间里,奏着生活的乐章。橱柜始终购买成品的消费者很少,几乎都是采用定制的方式,因此橱柜价格一般以延米计算,而根据了解,开来橱柜的成品价格大约在10000元至20000元之间,而定制的方式,开来橱柜价格大约在每一延米2000元的价位。不过具体的价格信息,大家可以到开来橱柜的专卖店咨询。


跪求历史文选《魏书·释老志》的翻译

译文
魏国原先建国于北方,风俗淳朴如一,无为而治,与西域隔绝,不能与之往来。所以有关浮图佛教,闻所未闻,或者听说了也不相信。等到神元皇帝与三国魏、晋朝建立联系后,文帝长住洛阳,昭成帝又到过襄国,这纔哗细地了解了南方佛教的情况。太祖平定中山,统治燕赵,所经过的郡国佛寺,凡是见到和尚、道士,都要致以敬意,禁止兵将侵犯与干扰。太祖喜好黄老之学,因而也阅览了一些佛经。只是由于国家初步建立,战争不断,诸事草创,还来不及建筑佛寺,招揽僧尼。但还是时时留意访求有关高僧。原先有个沙门名叫僧朗,与其弟子隐居在泰山的琨颂谷。皇帝派遣使节致书问好,并赠送缯、素、旃屙、银钵等礼品。至今那地方还叫做朗公谷。天兴元年,下诏说:“佛教的兴起由来已久。救济扶助的功效,深入到人的生死存亡,其教义、信条与活动轨迹,相信是可以依赖凭借的。特敕令有关部门在京城装饰佛像,建筑寺庙,以便让那些信佛的教徒,有居住停歇的地方。”这一年,开始建造五层佛塔、耆阁崛山及须孺山殿,加以装饰。另外建造讲堂、禅堂及沙门座位等,无不齐备。太宗即位后,遵循太祖的事业,也喜好黄老,又崇尚佛法,京城周边到处都建立佛寺佛像,并让僧人帮助辅导民俗。当初,皇始年间,赵郡有个和尚叫法果,修行精诚周到,开坛讲演佛教经典。太祖听说他的事迹后,下诏用礼仪聘请他到京城。此后便任命他焉道人统,总领僧徒。每次与皇帝谈论,多能让皇帝感到惬意允当,因此,皇帝对他的供给施舍也特别多。到太宗时代,更加崇敬,永兴年间,前后授予他辅国、宜城子、忠信侯、安成公等称号,都被他坚决辞绝。皇帝常常亲自到他的居所去,由于门庭又小又窄,容不下轿舆车马,就为他改建扩大了门庭。活到八十多岁,直到泰常年间纔去世。没有安葬前,皇帝三次前往悼念,追赠为老寿将军、趟胡灵公。当初,法果常常说太祖聪明敏锐,喜好佛道,即是当今如来佛,作为僧徒应当对其尽到揖拜之礼,便常常对太祖礼拜。对人说:“能够弘扬佛道的人就是人民的君主,我不是崇拜皇帝,而是礼拜佛祖。”法果四十岁纔开始出家为僧。有个儿子叫猛,太宗下诏让他承袭法果所受的爵号。太宗后来到广宗去,有个沙门叫昙证,年纪将近百岁,拦在路上要见太宗,向太宗奉送果韧等。皇帝敬重他年老而意志毅力不衰减,也授予他老寿将军号。此时,鸠摩罗什正受到姚兴的敬重,在长安草堂寺召集义学八百人,重新翻译经文。罗什聪明敏辩而有思想,通晓东西方语言。当时,沙门道肜、僧略、道恒、道捌、僧肇、昙影等人,与罗什互相切磋讨论,发扬光大佛经幽深的经义。对于十几部深大经论,重加论定章句,辩明辞义,至今仍然是佛教徒共同学习的经籍本子。道肜等人都学识渊博,僧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罗什撰写翻译佛经时,僧肇常常是执笔人,并为之确定辞义,注《维摩经》,又着数论,都有鲍妙的意义,学习佛法的人都尊奉他为宗师。又有沙门法显,感慨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残缺不全,从长安前往天竺国。经历三十多个国家,哪里有经律著作,就学习那里的语言,并翻译成汉语缮写完整。整整遇了十年,纔在南海师子国,跟随商人泛舟束下。昼夜昏迷,将近二百天。纔到达青州长广郡不其劳山,从那里南下,便是出海的地方。这一年,是神瑞二年。法显每到一个国家,便用文字记录下那个国家的事情,如今这些记载都流行于世。他所得到的戒律经典,通常的翻译不是完全准确。到了江南后,再与天竺禅师跋陀罗一起讨论辨别加以确定,称为《僧只律》,比较从前的戒律,要完备得多了,一直到现在佛僧们都在使用这种戒律。原先,有个和尚叫法领,从扬州出发,进入西域,得到了《华严经》的本子。在确定戒律后敷年,跋陀罗和沙门法业一道对《华严经》重加译撰,然后宣讲流传于世。世祖初即位,也遵从太祖、太宗的事业,常常召集德行高异的和尚,一起讨论佛教教义。选择四月八日这一天,用车舆载着佛像,在京城宽广的大道上游行,皇帝亲自登上城门楼观看,并撒下花瓣,以表示敬意。原先,沮渠蒙逊在凉州时,也喜好佛教。有个屙宾僧人叫昙摩谶,学习过各种佛经。在姑臧,和僧人智嵩等人一起翻译《涅柴》等十几部佛经,又通晓术数、禁咒等,普遍预言其它各国的安危,多有应验。蒙逊常常为国家大事向他咨询。神厅隼间,皇帝命令蒙逊将昙摩谶送到京城,但蒙逊爱惜人才而拒绝将昙摩谶送到京城。不久,又害怕大魏的指责和威胁,便派人杀了昙摩谶。昙摩谶死的那一天,对门徒说:“今日将有客人要来,可以早点吃饭,以便等待客人的到来。”吃完后,要处死他的使节便到了。当时的人说他是知天命的。智嵩也很聪明有悟性,酷好佛经。后来便用新翻译和撰写的佛经论,在凉州教授传播。辩论幽深的意旨,着成《涅盘义记》。行为举止遵循戒律十分严格,门徒也都十分整肃。知道凉州将会有兵灾,与门徒数人打算前往更加适远的边境之地。由于沿途饥馑,绝粮几天后,弟子找到了一些禽兽肉,请求智嵩勉强吃一点。智嵩表示誓死不破戒律,便饿死在酒泉的西山。弟子用柴火焚烧了他的尸体,肉骨都成了灰烬,惟独舌头保持完整,颜色和形状丝毫没有改变。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他平时诵经和传播佛经不停息的功德报应。凉州自从张轨后,世代信奉佛教。教煌与西域接境,教俗两界都继承了西域的风俗,村落相属,多有塔寺。太延年问,凉州平定,将那里的民众迁到京城,连同僧人佛寺都迁到京内,于是,京城的佛教便更加兴盛了。不久,又因为僧人太多,便下诏让五十岁以下的年轻和尚还俗。世祖当初平定赫连昌时,得到一个叫惠始的和尚,姓张。老家在清河,听说罗什译出了新经,便到长安来求见罗什,阅读经典。在白渠北面坐禅,白天就入城听罗什讲经,夜晚便回去静坐打禅。京城及近郊有识之士大多崇拜他。刘裕消灭姚泓后,留下儿子义真镇守长安,义真及其僚佐都很敬重惠始。义真离开长安时,赫连屈丐率兵追击并打败了他,教俗人士不论少长都被坑杀。惠始身被刀剑砍刺,却丝毫不伤,兵众大感奇怪,就将此事向屈丐报告。屈丐大怒,把惠始召到面前,亲自用宝剑砍击,仍然不能伤害惠始,这纔因害怕而向惠始道歉谢罪。统万平定后,惠始来到京城,多有训导于人,当时的人士无法弄清他的行迹。世祖很敬重他,常常加以礼遇。惠始自开始学习坐弹,直到去世,据说有五十多年没有睡觉。有时赤脚行路,虽然踩在泥土上,但不沾泥尘,两足颜色愈加鲜白,时人称为白脚师。太延年间,在八角寺去世,去世时整齐洁净端庄打坐,僧徒围坐在周围,凝然平静她断气。停尸十多天,坐禅的姿势不变,面色也始终和生时一样,当时全国上下都感到惊异。便将他埋葬在寺内。到真君六年,朝廷下诏令城内不能埋葬死人,便移葬到南郊之外。此时,惠始已经死了十年了,打开他的棺材时,全然像生前一样,一点也没有腐烂。这次为他送葬的人多达六千多人,无不感动得痛哭流泪。中书监高允为他撰写了传记,赞颂他的好的事迹。惠始的坟上,立了一个石精舍,画了他的图像。经历后来的毁佛事件,仍然完整地立在那里。世祖即位时,年纪较轻。不久便立志建立武功,总是以平定天下祸乱为要务。虽然崇拜佛教,敬重沙门,但没有醉心于佛经教义,深入探讨报应的意义。等到宠信寇谦之,皇帝认为清净无为的道术,有修炼成仙的明证,便信奉这种道术。当时司徒崔浩博学多才,皇帝常常为国家大事拜访他。崔浩信奉谦之的道术,特剐不相信佛教,与皇帝谈论此事,多次对佛教加以诋毁,常常说佛教是荒诞的,是社会上耗费钱财的祸害。皇帝认为他的辩驳广征博引,比较相信。遇上盖昊在杏城反叛,造成关中地区骚动不已,皇帝便出兵讨伐,到达长安。原先,长安沙门在寺内种了麦子,皇帝的饲马官将马匹牵到寺内麦地裹放牧,皇帝来到寺内看马。沙门备办酒席给皇帝的侍从官吃,从官在饮酒间进入僧人的厕所,看到里面藏有很多兵器,便出来向皇帝作了汇报。皇帝怒火冲天地说:“这不是僧人平常所需要使用的,肯定是与盖昊通谋造反,计划谋害人命的!”命令有关部门立案侦察,将全寺僧众诛杀,检查没收其财产时,发现了大量酿酒工具和州郡长官及富豪寄藏在这里的财物,数以万计。又发现秘室,是专门用来与富贵人家妇女私下奸淫的。正当皇帝对僧人如此胡作非焉感到忿怒时,跟随在侧的崔浩,趁机提出自己禁毁佛教的建议。于是下诏诛杀长安所有僧人,焚毁佛像,敕令留守京城的中枢官员向各她发布命令,按照长安模式诛杀所有僧人,焚毁所有佛寺。又下诏说:“那些佛教徒,假藉西戎虚诞的说教,妄生妖孽,不是能够用来整齐政治教化,推行淳厚德教于天下的好方式。自王公以下文武百官,如果有人私下供养了僧人,都要送交官府,不准隐瞒藏匿。限在今年二月十五日以前一律交出,过期不交者,一经查出,僧人处死,藏匿者一家诛杀。”当时恭宗为太子监国,素来敬奉佛教。频繁上书,向皇帝说明刑杀佛教徒过分枉滥,并说即使僧人有错也不能归罪于佛像。如今停罢佛寺,社会上从此以后世代都不信奉佛教,由土木丹青制造的佛像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毁灭。如此再三请求,世祖仍然不准许。于是下诏说:“过去束汉荒唐君主,被邪伪所迷惑,妄自假藉睡梦之事,奉事外域妖鬼,以惑乱天伦常理,自古中原就没有这种荒诞之事。夸夸其谈地称说狂妄大言,不符合人之常情。末代昏君无不被其所迷惑。因此政治教化不能推行,礼义道德大大被破坏,鬼神之道则盛行于世,将国家根本礼法置之度外。从此以后,代代经历祸乱,上天屡屡降下惩罚,民众死亡殆尽,国都周围五百里之内变成一片废墟,千毕萧条,不见人迹,都是由于佛教的祸乱。朕继承皇位,正逢国家处在穷途末路之际,打算去除伪乱、确定真理,恢复伏羲氏、神农氏时代的清明政治。要荡除一切形式的胡方鬼神,消灭其踪迹,这样纔能无愧于风氏后裔。从今以后,如果有人胆敢信事胡神及制造铜、泥佛像者,满门诛杀。虽然说是胡神,但问到当今胡人,都说没有这回事。可见都是前代汉朝无赖子弟刘元真、吕伯强之徒,相信乞胡的荒诞言语,利用老庄的虚假理论,比附、增益而成,都不是真实的东西。致使国家王法废毁而不能推行。应该说这是大奸大猾的魁首。只有不同寻常的人,纔能做不同寻常的事。除了朕以外,还有谁能够铲除这种历代以来都存在的巧伪之物!有关部门要向各地征镇诸军、刺史宣告,所有佛塔佛像及图经等,要一律击破烧毁,佛教徒不论少长都要全部坑杀。”这一年,是真君七年三月。恭宗的劝阻之言虽然没有被采纳,但他还是延缓了宣布世祖诏书的时间,使得远近乏人都事先听说了朝廷将要禁毁佛教的事,得以各自采取保护措施。各地僧人大多事先逃跑藏匿、保全了性命,在京城的僧人,也得到了恭宗的保全。金银佛像以及各种佛经,大多得到了秘密保藏。但各地的寺庙宫塔等,诏书下达后,无不被焚毁。这次毁佛开始时,寇谦之与崔浩同在皇帝旁边,谦之与崔浩苦苦争论,但崔浩不听,谦之便对崔浩说:“你近年内便要遭到杀戮,满门灭绝。”四年后,崔浩被诛杀,各种刑罚都用到了,时年七十岁。崔浩被杀后,皇帝对于毁佛之事颇感后悔。但又感到禁令早已施行,已毁的寺庙和佛像等很难得以修复。恭宗内心上很想再次恢复佛教,但不敢说出口。这样,佛教沦废直到世祖去世,共七八年。但这七八年问,禁令逐渐宽松,坚决信奉的人,能够秘密奉事佛法,一些专心致志的佛教徒,仍然偷偷地穿着法服诵经念佛。只是不能在京城公开奉行佛事。原先,沙门昙曜很有节操德行,又得到恭宗的信任和尊重。毁灭佛法时,僧人们大多表示自己还有其它技能可以为国家效力,放弃信仰,回到世俗社会。而昙曜却誓死不改变信仰,恭宗亲自劝说他,反复多次,他纔不得已而暂时停止念经,但还是秘密地带着法服器物,一刻也不离开身边,听说这事的人都叹服和敬重他。高宗即位后,下诏说:“作为帝王,必须敬奉神灵,显示仁道,那些能够施惠于民,普济众生的帝王,即使在远古,也仍然要颂扬其风格与伟业。所以《春秋》称赞推崇贤明的礼仪,有关祭祀的典籍记载了有功于人民的家族。何况释迦如来功德普济于大干世界,恩惠流布于人间,同等看待生死的人赞叹他达观开通,学习文理道义的人崇拜他精妙明辩,有助于国家的法治,有益于提高人们的仁善素质,排斥各种邪恶,开坛讲演体悟成佛的正道。所以前代以来,无不崇尚佛教,这也是我国平常百姓家所喜好信奉的事。世祖太武皇帝开拓边远地区,恩德普施于远近百姓。佛教徒道士的善良行为纯朴而真诚,像惠始那样的高僧,无不从速地而来,风格与仁羲相互感染,往往形成如林般的仁善风气。山海深广,多有怪物,奸淫之徒也往往假藉信奉佛教而托身寺庙,致使讲坛寺庙中隐藏了一些凶恶之徒。因此,先朝由于这些凶恶之徒扰乱,便采取了镇压其中有罪的凶恶之徒的措施。而有关衙署却没有真正体会圣旨,采取了一切禁断的方式。景穆皇帝常常为此而感叹不已,但时逢国家军政多事,无暇恢复佛教事务及为之修复寺庙。朕继承皇业,统御天下,考虑申述先皇帝的遣志,重新复兴佛教事业。如今命令各州郡县,选择民众聚居之地,允许各建一所佛教塔寺,任凭其募捐和使用钱财,不要加以限制。对于那些喜好佛教,想出家为沙门的人,不论长幼,只要是出自善良之家,性格与品行素来良善,没有什么前科过恶,受到乡里人认可者,都允许其出家。大约大州可以允许出家五十人,小州四十人,边远地区的州郡则十人。只要各自安守本分,都足以化恶就善,传播与宣扬佛教。”全国各地都遵照圣旨,在很短时间内,以往所毁佛寺就都修复了。佛像经论等,都很快复出、重见天日。京城沙门师贤,本来是屙宾国皇族的人,少年皈依佛门,向东前往凉城游学,凉州被平定后来到京城。朝廷毁佛减法时,师贤以医生的名义还俗,但内心上还是照样信奉佛教不改。一到国家恢复佛教之日,便立即恢复沙门身份,他的同辈有五人也如此。皇帝亲自为他们剃发。师贤仍旧为道人统。这一年,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制造石像,以皇帝的身材形状为模式。造成后,面部和脚下,都有黑色的石块,与皇帝身体上下已有的黑痣刚好暗合。人们认为这是皇帝的纯朴诚意感动了上帝。兴光元年秋季,命令有关部门在五级大寺内为太祖以下五个皇帝,铸造释迦立像五个,各长一丈六尺,都用赤色金属二十五万斤铸成。太安初年,有西域僧人师子国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五人,奉带佛像三尊,来到京城。都说,走遍了西域各国,看到佛像影迹及肉髻,外国诸王前后相继承,派遣画工,摹写佛的形像,所有这些没有一个能够赶得上难提所造的佛像,难提所造的佛像,距离十多步之外,看上去光彩夺目,但越是走近越是模糊。又有酉域僧人沙勒,来到京城献上佛钵及昼的佛像塑王初年,师贤去世。昙曜取代了他的地位,改名为沙门统。当初,昙曜在恢复佛教自由的第二年,从中山接受命令来到京城,正赶上皇帝出门,在路上相见,皇帝所乘车驾的马匹上前衔住昙曜的衣服,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马匹认识善人的绿故。皇帝后来把昙曜奉为师傅。昙曜告诉皇帝,派人在京城西面武州塞,开凿山崖石壁,凿出五个洞窟,各锈刻了一个佛像。最高的有七十尺,次一等的有六十尺,雕饰奇特而雄伟,为一代之冠。昙曜上书:建议让平齐户及其他民众,如有能够每年输谷六十斛到佛寺的,即为“僧只卢”,粟为“僧只粟”,这些粮食到了歉收年岁,便用来赈济百姓。又请求让民众中犯有重罪及官奴等作为“佛图户”,以便作为各寺庙的洒扫人员,并兼耕种田地、交纳米粟。高宗都同意了。于是,僧祇户、粟及寺户等,遍于全国各地。昙曜又与天竺沙门常那邪舍等人一起译出了新的佛经十四部。


魏书释老志的内容提要

〈释老志〉为《魏书》最末一篇,内分述佛教与道教二家之略史。《魏书》为二十五史(正史)中,北魏之历史书。正史皆为纪传体,《魏书》亦然。内分帝纪、列传、志三大类。‘志’含天象、地形、律历、礼、食货、刑罚、灵征、官氏与释老等篇。《魏书》为正史中之首创释老志体裁者,其中所述佛教史实,在诸正史中亦最详尽、有条理。后之诸史,虽间有〈释老传〉、〈方伎传〉、〈艺术传〉等收载佛门事迹,然皆不如《魏书》之可观。魏收字伯起,北齐时钜鹿(河北晋县)人,曾官中书令,兼著作郎。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年(551),奉敕撰《魏书》,乃据诸家魏史,并采辑遗事轶闻,三年后书成。原书一三0卷,今存本仅一一四卷,为刘恕、范祖禹所校补者。《魏书》之评史态度‘党齐毁魏’,其对人物之评颇为当时人所不满,且作者生性轻薄,故其书被称为‘秽史’,盖谓该书持论不公也。唯后人颇有为该书辨诬者,《四库提要》卷四十五〈魏书〉条云︰‘盖(魏)收恃才轻薄,有惊蛱蝶之称,其德望本不足以服众;又魏齐世近,著名史籍者并有子孙,孰不欲显荣其祖父?既不能一一如志,遂哗然群起而攻。平心而论,人非南(史)董(狐),岂信其一字无私?但互考诸书,证其所著,亦未甚远于是非。秽史之称,无乃已甚之词乎?’。〈释老志〉分述佛道二教,而以佛教为主。该文有关佛教方面,其初略述佛教大意及传入中国之简史,而主要内容则为对元魏一朝佛教之描述,故该文可视为北魏佛教史略。其中较为治史者所重者,有下列诸事︰其一,本文对元魏僧官制度之施设始末,皆曾叙及。其文有云︰‘皇始(道武帝年号)中,赵郡有沙门法果,戒行精至。(中略)太祖闻其名,(中略)征赴京师,后以为道人统。’此实为中国僧官制度之开始。此外,文成、孝文诸帝之僧官制置,皆曾述及。而于僧籍、僧律、寺职等问题,亦偶有论列。其二,本文于北魏诸帝对佛教之态度,叙述颇多。其中太武帝之排佛事件,为中国佛教之第一次浩劫。此事件在本文中有颇详细之记载,对助成其事之崔浩、寇谦之二人之态度,亦有描写。其三,佛教经济问题,颇为现代佛教学术界所重视,而此文即曾提出一佛教经济史上之重要事项,即北魏僧祇户、佛图户之设置。其文云︰‘(沙门统)昙曜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高宗并许之,于是僧祇户粟及寺户遍于州镇矣。’举此三项,可见其文之史料价值。唐·道宣《广弘明集》卷二收有此文,然有增删之痕迹,且附有道宣之评语。

关于丹青的唯美诗句

1.关于丹青的诗句 1。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2。试傍鸾台仔细看,何似丹青里。 3。背立欠伸花絮底,如无,未信丹青画得知。 4。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 5。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6。丹青画象麒麟台。 7。丹青早画麒麟,貂蝉自属王门。 8。忆秦娥晴空碧,吴山染就丹青色。 9。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 10。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11。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12。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 13。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14。丹青不知老将至, 富贵于我如浮云。 15。崔嵬枝干郊原古, 窈窕丹青户牖空。 16。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17。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18。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19。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20。丹青画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杀人。 21。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22。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23。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24。形象丹青逼, 家声器宇存。 25。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 26。金陵城共滕王阁,画向丹青也合羞。 27。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28。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29。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 30。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31。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32。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 33。丹青一诖误,白黑相纷纠。 2.描写丹青的诗句有哪些 1. 鹤冲天·黄金榜上宋代: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2. 金陵晚望唐代: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3.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代: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4. 明妃曲宋代: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5. 武侯庙唐代:杜甫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6.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清代:纳兰性德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7. 古柏行唐代:杜甫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8.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唐代:白居易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9. 尾犯·夜雨滴空阶宋代:柳永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 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 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 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 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博。10.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清代:纳兰性德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11. 于阗采花唐代:李白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12. 司马将军歌唐代:李白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13. 折桂令·七夕赠歌者元代:乔吉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 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水洒不着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浅醉微醒,谁伴云屏?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 14. 虢国夫人夜游图宋代:苏轼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15.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唐代:陈子昂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 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 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 3.关于丹青的诗句 1。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2。 试傍鸾台仔细看,何似丹青里。3。 背立欠伸花絮底,如无,未信丹青画得知。4。 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5。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6。 丹青画象麒麟台。7。 丹青早画麒麟,貂蝉自属王门。8。 忆秦娥晴空碧,吴山染就丹青色。9。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10。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11。 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12。 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13。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14。 丹青不知老将至, 富贵于我如浮云。15。 崔嵬枝干郊原古, 窈窕丹青户牖空。 16。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17。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18。 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19。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20。 丹青画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杀人。21。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22。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23。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24。形象丹青逼, 家声器宇存。 25。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 26。金陵城共滕王阁,画向丹青也合羞。 27。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28。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29。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 30。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31。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32。 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33。 丹青一诖误,白黑相纷纠。 4.描写丹青的诗句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有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半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讽爽来酣战.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章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发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5.含有丹青的诗句有哪些 1、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杜莆《古柏行》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3、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王安石《明妃曲》 4、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柳永《其二》 5、粉笔丹青描未得,金针彩线功难敌。—— 晏殊《渔家傲·粉笔丹青描未得》 6、安得丹青如顾陆,凭渠画我夜归图?——陆游《梅花绝句》 7、玉颜不是黄金少,爱把丹青错画人。——王安石《明妃曲》 8、衣裳不是颠来倒,凭仗丹青画取成。——宋太宗《缘识》 9、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扬子华。——苏轼《牡丹》 10、好锁云烟窗户,怕入丹青图画,飞去了无踪。——辛弃疾《水调歌头·万事到白发》 6.关于丹青的古诗 《丹青阁》华岳阁上阑干紫翠环,阁中身世异尘寰。 长虹吸月印秋水,孤鹜伴霞量晚山。万里风烟屏帐裹,一时人物画图间。 凌烟须是男儿事,却恐功名未放闲。《丹青阁》胡仲弓紫芝峰上一凭栏,烟草茫茫天地宽。 眼界已随流水去,丹青无复旧时看。《丹青阁》王迈盛年忧国鬓毛苍,谏疏端堪铭豆觞。 行或使之苗膏雨,心乎爱矣藿倾阳。荣华不与群儿竞,名节须留千载长。 试看丹青阁中句,吾宗有此好元方。《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绣观音酬郢州王知录丹青美人之赠两绝》洪咨夔楚人不识女须面,只画昭君并莫愁。赢得江南穷相眼,自嗟空白一生头。 7.关于丹青的诗词 1。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2。 试傍鸾台仔细看,何似丹青里。3。 背立欠伸花絮底,如无,未信丹青画得知。4。 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5。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6。 丹青画象麒麟台。7。 丹青早画麒麟,貂蝉自属王门。8。 忆秦娥晴空碧,吴山染就丹青色。9。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10。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11。 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12。 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13。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14。 丹青不知老将至, 富贵于我如浮云。15。 崔嵬枝干郊原古, 窈窕丹青户牖空。 16。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17。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18。 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19。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20。 丹青画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杀人。21。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22。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23。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24。形象丹青逼, 家声器宇存。 25。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 26。金陵城共滕王阁,画向丹青也合羞。 27。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28。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29。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 30。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31。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32。 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33。 丹青一诖误,白黑相纷纠。 8.含有丹青的诗句 1。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2。 试傍鸾台仔细看,何似丹青里。3。 背立欠伸花絮底,如无,未信丹青画得知。4。 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5。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6。 丹青画象麒麟台。7。 丹青早画麒麟,貂蝉自属王门。8。 忆秦娥晴空碧,吴山染就丹青色。9。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10。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11。 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12。 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13。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14。 丹青不知老将至, 富贵于我如浮云。15。 崔嵬枝干郊原古, 窈窕丹青户牖空。 16。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17。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18。 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19。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20。 丹青画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杀人。21。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22。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23。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24。形象丹青逼, 家声器宇存。 25。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 26。金陵城共滕王阁,画向丹青也合羞。 27。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28。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29。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 30。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31。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32。 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33。 丹青一诖误,白黑相纷纠。 9.含有丹青的诗句有哪些 1、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杜莆《古柏行》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3、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王安石《明妃曲》 4、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柳永《其二》 5、粉笔丹青描未得,金针彩线功难敌。 —— 晏殊《渔家傲·粉笔丹青描未得》 6、安得丹青如顾陆,凭渠画我夜归图?——陆游《梅花绝句》 7、玉颜不是黄金少,爱把丹青错画人。——王安石《明妃曲》 8、衣裳不是颠来倒,凭仗丹青画取成。 ——宋太宗《缘识》 9、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扬子华。——苏轼《牡丹》 10、好锁云烟窗户,怕入丹青图画,飞去了无踪。 ——辛弃疾《水调歌头·万事到白发》。

关于丹青的诗句

1。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2。试傍鸾台仔细看,何似丹青里。
3。背立欠伸花絮底,如无,未信丹青画得知。
4。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
5。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6。丹青画象麒麟台。
7。丹青早画麒麟,貂蝉自属王门。
8。忆秦娥晴空碧,吴山染就丹青色。
9。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
10。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11。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12。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
13。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14。丹青不知老将至, 富贵于我如浮云。
15。崔嵬枝干郊原古, 窈窕丹青户牖空。
16。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17。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18。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19。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20。丹青画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杀人。
21。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22。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23。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24。形象丹青逼, 家声器宇存。
25。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
26。金陵城共滕王阁,画向丹青也合羞。
27。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28。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29。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
30。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31。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32。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
33。丹青一诖误,白黑相纷纠。


上一篇:大连文化衫

下一篇:整体衣柜招商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