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创业疯魔史的作者简介
杰瑞·卡普兰,在硅谷,甚至在IT界,大概再找不到第二位像他一样身兼技术创新家、创业企业家和畅销书作家三者于一身的人物。197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科学历史和哲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这一年他就开始使用电脑。1979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专业的博士学位,是根正苗红的计算机专业科班出生,技术水平自然不用替他多吹嘘。1981年,PC革命之火在IBM的煽动之下,迅速窜高。卡普兰也开始走上风险创业之路,与人共同创办Teknowledge。1985年-1987年期间,成为当时最成功的软件公司——Lotus公司首席技术官(那时候连微软都不能望其项背)。是,当时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也无法平息创业的冲动。1987年卡普兰下定决心,辞去丰衣足食的工作,创办了可以进入IT历史的GO公司,把笔输入电脑市场煽乎得神乎其神,成为产业的最大热点之一,让投资者、媒体、业界为之入迷。
IT创业疯魔史的序言
我最喜欢的硅谷创业故事李开复这是一部真实的创业史,读起来却像小说一样精彩;这是一段不为人们熟知的创业故事,故事的主角却几乎把整个硅谷搅得天翻地覆;这是一次以失败告终的创业历程,但创业中一次次真实的磨难却比那些充斥着成功的故事更有价值。我很早就读过Startup: A Silicon Valley Adventure这本英文书。主人公Jerry Kaplan(杰瑞·卡普兰)和他创建GO公司(GO Corporation)的经历是20多年前硅谷创业史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从1987年创立公司研发手写便携电脑,到1994年被AT&T收购并销声匿迹,GO公司几乎经历了IT创业公司可能经历的每一种磨难。如何选择早期合伙人,如何获得初期投资,如何招聘合适的人才并组建团队,如何在资金紧张时说服风险投资家完成新一轮融资,如何寻找客户、做市场营销,如何解决公司组建初期的管理问题,如何克服技术难关,如何处理公司与业界巨头如微软、苹果、IBM等的关系……创业公司必然会面对的诸多难题在GO公司的创业历程中显得尤其艰难。我看过太多的创业故事,很多故事谈的都是成功、运气和领导者的天才,但杰瑞·卡普兰却在这本书中如实地记录了GO公司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在有资金困难、无法融到钱的时候,创业者和所有遇到困难的普通人一样,会情绪低落,甚至歇斯底里;在技术问题无法很好解决的时候,创业者会在迷茫中苦苦探寻;在一个羽翼未丰的创业公司被微软等大公司围追堵截的时候,创业者是不是敢于和微软这样的公司打一场官司?所有这些真实的故事共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感人的创业图景。虽然不大为今天的创业者熟知,但GO公司当年的确凭一己之力,震撼了几乎整个硅谷。微软后来嵌入Windows的笔输入体验,苹果后来的Newton PDA,都直接受到了GO产品的影响,并与GO展开了竞争。当时的GO公司不但聚集了一批硅谷的顶尖人才,也向硅谷的巨人们“输出”了不少杰出人物。比如对Google早期创业作出过重要贡献,长期担任Google资深副总裁的Omid Kordestani(奥米德·柯德斯塔尼),曾在苹果担任副总裁的Bill Campbell(比尔·坎贝尔)等人,均出自GO公司这个“创业训练营”。直到今天,很多业内人士谈起苹果风靡世界的iPad产品,还会唏嘘不已地说,iPad从血缘上的确继承了GO当年开创的,用手写体验改变人机交互界面的做法。GO当年走的路不可谓不创新,也不可谓不正确,但GO选择的时机的确太早了。创业能否成功,说到底取决于能否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当技术、市场、环境、应用等因素还不成熟的时候,即便GO公司的战略理想再伟大,也难逃时运不济的命运。但GO公司以失败告终的创业之路,反而给我们提供了一本最好的教科书。这本书里真实的创业故事,创业者在困难中真实的悲欢喜乐,可以帮助那些有着同样远大的创业理想,却未必了解创业艰辛的年轻人,更好地度过创业的早期阶段,走向成熟。很惊讶这样一本真实、精彩、感人的创业书,市场上居然没有中文译本。我建议出版社引进并翻译出版这本书,算是对这个遗憾的弥补,希望大家喜欢。今后,我也会多推荐些国外的好书,让国内读者能更好地接触最先进的创业、创新理念。写一部最最真实的企业史自从1987年GO成立到1994年被AT&T收购为止,我一直在记录着所有事情,同时希望有一天能写一本有关创业经历的书。在头两年里——把办公室从旧金山搬到福斯特市前——我总是每周末用几小时的时间将一周里重要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但搬家后,由于GO的快速成长,我无法继续像从前那样写日记了,于是我买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录音机,每周在上班途中找时间把事情录下来。每当一卷磁带录完,我就会把它交给专人去抄写,在收到成品后将它们都完好地保存在抽屉里。后来,在整理这些记录要归档时,我才发现里面竟然有20多小时的录音和1000多张抄写好的笔记。在这份编年史里,有容量超过50兆的电子邮件、备忘录、预算、报告、计时表、提议以及业绩审核表。除了这些电子记录之外,我还收集了许多约会日程表、通信、手册、报纸、图画、原型机图样、照片以及录像带等物品。GO的董事会和员工都明白我在为出书作准备,他们中间也有许多人赞助了各种重要的文件。细心的人在看到书的后半部分时,会发现很多时候我其实并不在现场。在写到后半部分许多情节的时候,我尽可能借用他人所有的回忆。在此我要谢谢他们——特别是罗伯特·卡尔、比尔·坎贝尔、兰迪·科米萨以及约翰·多尔——他们牺牲了很多时间为我描述,再现了我们曾经走过的一幕幕场景。从他们提供的资源和我自己的记忆中,我搜索了其中最能够表达新企业的勇气、想象力、遭遇的挫折以及幽默感的细节和事件。在努力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我也重新调整了一些对话,以达到意义、目的及人物风格更具有真实性的效果。
“IT狂人”茅侃侃:21岁创业,身家过亿;35岁负债千万,选择自杀-
诸位对上面4位才俊有印象么?
他们是曾经大名鼎鼎的“京城IT四少”,从左至右依次是戴志康、李想、茅侃侃、高燃。
他们都是“80后”,在2006年被媒体推崇为“80后创业代表人物”,从而名闻全国,成为众多有志青年的事业偶像。
转眼十多年过来,戴志康、李想、高燃目前依然是行业标杆人物,唯独茅侃侃己经在几年前自杀辞世。
“IT狂人”茅侃侃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他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我们下面就看看他的人生故事。
在业界,茅侃侃有“混世魔娃”的称号。
1983年5月,茅侃侃出生于北京,家境普通,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公司普通职员。
茅侃侃是家中独生子,自然很受父母宠爱,因而在他的性格中难免有任性一面。
茅侃侃和同龄学童最大的不同是,他特别喜欢玩电脑,这是因为父亲是工程师而家里有电脑的缘故。
而且,茅侃侃痴迷电脑,父母也是持赞许、支持态度。
通常,茅侃侃都是每天下午5点半放学回家,晚饭后就一个人闷在小屋里弄电脑,往往到12点才罢手。
如此的痴迷与拚劲,茅侃侃自然是电脑高手。
他不仅网络 游戏 打得好,而且到12岁的时候,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软件的玩法,还能自己动手开发一些小程序,14岁开始在《大众软件》等电脑杂志上定期发表文章,这是当时很多成年人都无法达到的水平。
1995年9月30日,我国社交平台的领跑者“瀛海威时空”投入运营,还在读初一的茅侃侃就申请成了它的首批论坛版主,也是最年轻的BBS版主。
在瀛海威时空,茅侃侃犹如鱼儿得水,他热衷于他的程序论坛,总是想出各种招儿去维持论坛的发展。
在周末,他还组织联谊活动,把论坛的人招呼到一块儿聊天,探讨行业发展。
在校内(北京育英中学),茅侃侃也是电脑“大咖”,那时候,以他为主力的校代表队常常参加北京市的各种计算机比赛,难遇对手。
毫无疑问,学生的主体任务是文化学习,茅侃侃在副业(电脑)上花费时间太多,势必影响到他的学业成绩。
读到高一,茅侃侃的“麻烦”不期而至: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还是不及格,于是,按照相关政策,他的高考资格没有了。
这样的事在北京育英中学是史上第一次,众人愕然,他的家人同样难以接受。
茅侃侃反而心中窃喜,因为他早就想不读书,专注电脑了。
父亲通过关系安排儿子回老家(四川成都)重改学籍,重修外地课程,以图“曲线”重获高考资格。
无奈茅侃侃的去意己决,在老家学校没停留多久就返回北京,作为辍学生,正式步入IT江湖。
茅侃侃“自绝”读大学的机会,他的母亲内心难免难过与失望,但是,母亲还是给了儿子安慰与鼓励:“干什么事情,你自己选择,但只要选择干什么,就一定要干好!”
茅侃侃曾经说,母亲当年的这些话后来一直在自己耳边回响,激励着他一步步地往前走。
辍学后的茅侃侃更加专注电脑!
2000年下半年,17岁的茅侃侃连续考取了微软和思科的计算机认证,这两张证书在当时含金量非常高,极少部分人才能拥有。
尤其是微软公司的认证考试,号称“全亚洲最难”。
难度极高的认证资格和中学地理会考,谁难谁易,对茅侃侃来说,关键还是在心态上。
有了牛逼认证的茅侃侃顺利在一家网站找到工作,和一大群高材生朝夕相处,月薪3600元,在那时的IT行业,这个价位属于中档水平。
接下来的3年多时间,也就是在他的同学正在课堂专心学习的时候,茅侃侃先后换了六份工作,工作不稳定。
他在网站、 游戏 公司、研发机构、电视台等地方工作过,其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落脚点是北京市科委软件中心。
2003年,“计算机高手”茅侃侃被招聘进入北京市科委软件中心。
他参与了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北京数字 娱乐 产业基地项目立项工作。
那个时候,正是数字 娱乐 、动漫、 游戏 概念火爆的年月。
以创意立世,极具IT天赋的茅侃侃敏锐地想到了“真人实景数字 游戏 ”概念。
所谓“真人实景数字 游戏 ”,就是把网络 游戏 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但用实景、由玩家实际扮演。
天时,地利,人和!
茅侃侃的创业构想得到林琪(中国时代远望 科技 公司副总裁)赞赏,因为这很符合他们公司的发展方向。
2004年下半年,中国时代美兆数字 科技 公司(MaJoy,取名“MaJoy”,意即“魔幻(Magic)+乐趣(Joy)”)在北京注册成立,中国时代远望 科技 公司(国企)占股75%,绝对控股,林琪出任董事长,茅侃侃以技术及智力出资,占股25%,出任首席构架师和首席运营官。
此时,茅侃侃21岁,是当时我国最年轻的CEO。
未来可期!
MaJoy概念超前、新颖、独特,很受年轻人欢迎,项目大获成功,从试运营到5年后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带来15亿元的营收。
2006年,投资过亿的Majoy欢乐城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投入运行,引起业界轰动。
茅侃侃的人生达至高峰!
MaJoy是茅侃侃一手打造的公司,公司的成功也意味着他的功成业就。
在财富方面,人们估算,占股25%的茅侃侃身家己经过亿元,他再次诠释了“点子是黄金”的财富神话。
在荣誉方面,由于登上央视的 财经 栏目《对话》和《经济半小时》,以及《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报道,茅侃侃成为80后创业的领军人物,以及网络上炙手可热的偶像,一时风光无限。
花无百日红!
IT行业历来红火,同时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惨烈。
起初,茅侃侃的Majoy一技独秀,但是不久就有大量同质化的真人CS 游戏 进入,市场份额迅速摊薄,Majoy的业绩遭受重挫。
另一方面,也正如后来茅侃侃所说的:“我的性格不适合创业。我不是一个会管理的人。”他被塑造成80后创业代表后,年少得志,难免会变自大、孤行、狂妄,而这些所为都是会得罪同事乃至顾客的,也就是要影响公司的经营。
还有,虽然Myjoy是茅侃侃创办,但是它是国企控股的企业,性格天马行空的茅侃侃越来越不适合当中的氛围,和董事会闹翻,与其他高管分歧,尤其是到了2009年,和他关系密切的Majoy董事长林琪己届60,即将退休。
基于种种不利原因,2009年底,26岁的茅侃侃辞去Majoy的所有职务,退出自己创办的企业。
茅侃侃离开后,Myjoy也随之走向没落,或许,如果茅侃侃坚持,它会撑多几年。
茅侃侃的这次创业,在财富上他取得成功,毕竟他不是大亏离场,在志向上他失败了,毕竟他的创业未能延续下去。
离开Myjoy的茅侃侃只有26岁,却己经是IT行业响当当的人物,因而不少行业大佬都向他张开欢迎的双臂,包括大名鼎鼎的腾讯公司。
茅侃侃不想打工,尤其是不想离开北京。
于是,他成了中澳凯尔 健康 服务咨询的合伙创始人兼COO。
这次经历,值得一说的地方不多,总之是一句话:不成功。
不过,由于业务关系,难得静下心来的茅侃侃抽空写了两本一度成为畅销书的作品:《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像恋爱一样去工作:一个80后新贵的“成财”之道》。
茅侃侃的文笔与思路挺不错的,比如在《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读者分享了创业路上的各种心得。书中将各种创业策略与人生道理融入年轻人最熟悉的事物中,思路飞扬跳脱,语言幽默给力,给读者以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与关于创业和成长的生动启示。
退出中澳凯尔 健康 ,茅侃侃和郭洁清推出了提供实时路况信息的APP“哪儿堵”,同样没能取得成功,当然也没有大败。
到了2014年,茅侃侃年逾30,不再是青葱年华,他涉足电竞行业,加入GTV( 游戏 竞技频道),出任副总裁,负责视频等业务。
作为高级打工仔的茅侃侃取得不俗的业绩,把GTV的净利润翻了4倍,成为当时市场上最赚钱的电竞公司。
与此同时,电竞行业的发展潜力让茅侃侃兴奋不己,再次创业之心呼之欲出。
2015年9月30日,北京万好万家电子竞技传媒有限公司(万家电竞)注册成立。
这是32岁的茅侃侃联手上市公司“万家文化”的实际控制人孔德永创办的,万家文化出资460万,占46%股份,孔德永任法人代表,茅侃侃出资340万元,占34%股份,出任CEO,另三位股东分别出资50万元(这150万元也由茅侃侃代出)。
大股东“万家文化”只是履行出资义务(340万元),万家电竞的全部业务由茅侃侃及其经营团队操办。
从万家电竞成立到上市公司“万家文化”换主,两年多时间,身为法人代表兼董事长的孔德永只来过万家电竞两次,而且每次不到半个小时,虽然这个可以理解为彼此间的信任,但是这样的合作关系也注定了茅侃侃的前路势必难行。
再次创业的茅侃侃激情高涨、信心满满!
万家电竞成立伊始,茅侃侃就定下了公司发展战略: 游戏 发行、网络综艺传媒两块业务
11月18日,也就是万家电竞成立不到2个月,它就和优酷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共同打造电子竞技和 游戏 文化IP,并围绕打造的IP开展经纪业务、电子商务等业务。
同时,万家电竞还向优酷出售了一款 游戏 《余烬战争》的版权,获得了约700万元的收入(这成为万家电竞史上最大的一笔收入)。
初战告捷,振奋人心!
但是,接下来挫折不断出现!
随后万家电竞和腾讯视频合作出品综艺栏目《213 星座 编辑室》,但只播出五期就结束了,另一档节目《铁屋 游戏 》也只到了出样片的阶段,最终没有上线播出。
万家电竞在2016年初发行的《心跳战姬》《九州无双》两款 游戏 新产品也在开启内测后不足1年就相继停运。
随着SNH48、1931等国内女团的融资风口出现,众多资金争相效仿。
在母公司“万家文化”的旨意下,2015年底,万家电竞也开始打造号称是中国首个 星座 女子偶像团体的Astro12。
女团项目是烧钱的,单是团队(女团成员12个人和3个工作人员)在日本的三个月集训、生活,以及音乐和MV的制作等费用,就超过700万元人民币。
公司运营成本大,不到一年,账面上的1000万很快就用完,另一边,成立以来,万家电竞一直处于亏损之中。
大股东“万家文化”的资金支持极其有限,资本市场就是如此的现实、自私、趋利。
为了创业理想(谁也不想半途而废),也为了美好明天(但愿风雨过后是彩虹),茅侃侃咬咬牙,艰难前行,不惜自筹资金投入。
自2015年11月起,茅侃侃通过抵押房产等方式凑出2000万元左右的资金,支撑公司运营。
于是,茅侃侃越陷越深,也越来越难自拔。
公司能否融到资金因而变得至关重要。
融资,也是万家电竞成立伊始的发展战略,然而,折腾了一年也没有融到什么资金。
2016年底,影视明星赵薇旗下的龙薇传媒宣布收购万家文化,而且,赵薇团队也表现出对电竞行业的巨大热情,这些无疑给茅侃侃送去非常大的期盼。
谁知道3个月后,眼看收购就要成功,高达50倍杠杆的这次收购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收购方案被否决。
这对茅侃侃是当头一棒!
虽然如此,希望还没有破灭,赵薇团队离开没多久,祥源集团又如约而至。
在2017年8月,双方达成交易,万家文化卖身于祥源集团,更名为“祥源文化”。
然而,祥源集团不愿接手万家电竞和背后的负债。
已经苟延残喘的万家电竞,再次遭受了致命打击。
当时,茅侃侃正商谈一笔5000万元的融资,投资方要作为大股东的祥源文化要先在此次融资中投资2000万元,投资方再投资3000万元。
这一方案被祥源文化断然拒绝。
10月8日,祥源文化新团队告知茅侃侃,称万家电竞不符合祥源文化发展战略,且持续亏损,不利于上市公司年度利润目标的实现,计划在十月中旬左右完成万家电竞从上市公司剥离。
这就是资本市场的残酷!
这意味着,万家电竞彻底没救了,内心失望至极的茅侃侃在10月9日就决定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虽然作为大股东的祥源文化己决定抛弃万家电竞,但是在破产清算上却有自己的“小算盘”,就是希望万家电竞破产清算前,先让祥源文化从公司退出。
大股东的这个举动致使万家电竞没能及时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创业失败都会对创始人带来沉重打击,尤其是这次,对茅侃侃的打击更大!
首先是精神上的挫折,满腔的激情与期望转眼就没有了,而且,此时他己34岁,不能和20来岁时相比了;
其次是财富上的损失,以前的创业都只是伤及皮毛,这次伤及筋骨了,他负上了过千万元的债务。
公司拖延破产清算,对茅侃侃而言,犹如往伤口上撤盐,因为此时的万家电竞己是哀鸿遍野,如此“惨状”无疑不时震撼他的内心世界。
这状况越早结束越好,但是事与愿违。
进入11月,万家电竞因为无法支付相关房租、电费等费用,办公场所被物业进行断电,万家电竞进入“暂停经营”的状态。
另一方面,万家电竞60多位员工己经欠薪2个多月,他们提起了仲裁(朝阳区劳动局)。据估算,在不包含离职补偿的情况下,万家电竞欠薪220万元,如果算上离职补偿就不止这个数。
对员工的欠薪,茅侃侃是很在意的,他曾多次表示:“拉到投资后要首先还欠员工的钱”,无奈有心无力。
2018年1月24日凌晨,没有任何先兆,35岁的茅侃侃在家中开煤气自杀。
这天,原本也是法院开庭审理万家电竞欠薪案的日子(随后延后开庭)。
23日晚,茅侃侃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
茅侃侃一走百了!
他还没成家,父亲2006年离世了。
他留给母亲的遗产是一套房子,更多的是债务,而且债务远超于遗产。
茅侃侃的20多位生前好友(包括“京城IT四少”中的高燃、李想、戴志康)集资583万元为茅母办了一家公司(北京因侃而聚 科技 有限公司),来保障老人今后的生活。然而,募集资金中的457万元被法院作为债务强制执行,从而又引起法律纠纷。
茅母后来在搬家时才发现茅侃侃自杀前留下的遗书。
茅侃侃在遗书中记录了创业的艰难与过程,创业热情无人支持的心情。
遗书显示,他的自杀与万家电竞资金链断裂有关。
唉,只有深深的叹息!
it行业的创业故事
it行业的创业故事 一个程序员自述的IT创业故事 2011年,坚决辞去了发展还不错的工作。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我在心理呐喊,我要创业!我自负地认为:我可以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怀着一种为了创业而创业的心态,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体验。 创业,就必须要找一个方向,基于移动互联的大众化产品,我相信我没有那个实力去做,因此只能找一个行业方向。 调查过很多行业,值得一提的是汽车维修行业。根据没有详细证明的调查结果,后汽车市场一年有几千亿。着手开始调查国内各家汽车维修行业的软件情况,有做汽车维修资料网站的,国内做的好的有两家,做汽车维修的管理系统,及典型三层架构的,有点类似简单的进销存系统,这样的公司大概有10多家。做汽车硬软件结合,汽车设备检测的公司,大概有10多家。调查结束,信心大满,对于汽车维修而言,这些企业做得非常单一,没有形成行业的整合,没有软件对汽车维修做到比较完美。为何不可以做一套汽车智能维修系统,智能分析汽车故障,提供汽车维修资料,引导维修人员维修汽车,做到一站式保姆服务,为何不可以将维修资网,汽车设备检测,汽车维修管理系统整合到一套系统?于是,开始着手准备这方面的资料,写方案,发现需要投入大概600W的资金。哪有这么多钱,怎么办,找风投,加入各种风投群,找各种投资人聊,对于这样的只停留在想法阶段,还没有形成产品的东西,没有人感兴趣。一段时间折腾下来,于是果断放弃了这一行业。(备注:因为国家后来的政策提倡,现在,国内已有几家公司以及科研单位在开始做汽车行业的整合,汽车物联了,具体是否融合汽车维修,我没有关注,但是我想,那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心灰意冷的时候,决定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加入到一个IT交流群里,和一群做程序的朋友扯淡。几天下来,和大家混得很熟了,有一个朋友,发了一个消防软件(单机版给我),问我这个是否可以做,当然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消防单机版办公软件嘛,这有何难?但是接一个项目,做了再接另外一个项目来做,这种IT外包式的,不可持续的模式实在没有意义。 仔细调查了消防行业,发现这一行业居然还处于信息化真空状态。世面上基本上没有一套成行的消防管理系统。广州有一家公司在做,成都有个高校在做,不过都还不成熟。进驻这一行业,发展成为这一行业的龙头,让我感觉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拜访网络上的这位朋友,不过这套系统的甲方,是政府部门里的人。开始调研这套系统的需求,我发现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一个单机版,是一套基于广域网的消防协同办公系统。开始谈价格,价格分为研发费用,安装费用,以及维护费用。仔细评估下来,客户给的研发费用实在是太少,不可能做出来这样的产品。价格陷入僵局,为了能拿下这套系统,为了占据这个行业,我决定自己垫资进去,开发出这套系统(后来事实证明,我个人出的研发费用是客户给我的5倍)。客户答应,每安装一个客户端,我可以收取500元的安装费用,每个客户端,我可以每年收取500元的维护费。 不管怎样,开始着手做吧,不为别的,只为梦想!开始组建团队,租场地,买设备。我们给这个团队取了一个名字:Veiwo。我给兄弟们工资+股份+每天包吃。不过工资也不高。在这里感谢那些对我一直不离不弃的朋友,不管过程多么困难,不管外面的诱惑有多大,你们自始至终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特别感谢VC群的川菜,帮我免费提供了一台静态IP服务器。 客户的要求还真多,Demo版从以前的几个静态PPT页面,到要求到一个Demo版软件版本(这个时候让我心里非常不安,客户的很多要求与开始谈论的结果非常不符,客户始终以一种高姿态的方式与我交流,我担心以后的软件同样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一个月后,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把Demo开发出来了,我开始与客户一起到各大公安局,各个企业去演示。效果还挺不错,客户告诉我,很多企业需要安装。 这就表明,要同时支持几千甚至上万人同时使用本系统,这就大大加大了软件的难度,对服务器的要求也会更高,对通信的要求也会更高,无形中,给开发上又增加了非常大的压力。 客户偶尔会过来看软件开发进度,偶尔会提出一些变态需求,比如客户提出一个用户n个人登陆,但是n个人又是不同的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管辖权限与范围,但是又必须是同一个用户,没办法,既然客户提出的,想办法实现它吧。客户提出,每个人要有签名,可以方便地实现软件签名,好吧,我买来汉王手写版,将签名保存成图片存入系统。客户提出,我们需要在软件里播放各种格式的视频音频文件,好吧,我们使用了开源的VLC,支持常用的视音频格式。客户又提出,每个人的签名必须唯一,软件需要智能识别出是谁在签名,我说这个实现不了,首先,其他人可以模仿签名者的笔记;其次,每个人的签名也不一致,客户说:他看到美国里有一部电影里可以。我当时心情就不是很好了。NND,这个理论上就行不通,就算行得通,你给的这点研发费是不是要我给你开发一套操作系统?最后我提议通过每个人员设置密码来解决。经过了太多变态需求,尽管有的需求非常合理,但是客户给我的研发费实在做不了这么多,没办法,为了梦想,也为了打造一套比较好的产品,我们都给客户做了。 为了打造好这套系统,我们开发了一套网络管理软件,开发了一套企业客户端,政府部门客户端,消防维护企业客户端,一套FTP服务系统,通信服务系统,等一大堆系统,只为了支撑这套行业软件的运行及管理。 在研发过程中,通信服务这块比我预期晚出来了两个月,开始准备采用分布式服务器,由于客户说以后只出一个服务器,变做了单一服务器的通信服务,开始决定引用P2P技术,我们的技术人员在调试这个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于是我们决定使用服务器转发方式来实现点对点通信,为了提高通信效率,我们在服务器端使用了另外一个入库服务,使用OCI快速存储。为了实现一用户多人登陆,我们开发了用户逻辑查找模块。经过从来没有周末,每天加班,以及无数次的通宵,又经过半年多的研发,我们的试用版终于出台了。 此刻,我已经投入了我打工时候的所有资金,我决定在客户还没有给我试用版研发费用的时候,提高这套系统研发的价格。原因:我实在没有资金继续支撑这套系统的正常运转,升级,安装及维护;第二:这套系统与客户当初设想的一个软件是不同性质的感念;第三,大家必须成为一种利益共存体,我们才能继续为这个行业服务,推出更多的行业整合的软件,继续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求几个IT创业中坚持的故事~
韩华 我爱打折网 创始人 女 80后 北京。(百科有简介)
逛街中发现打着信息需求量大,存在市场机会。
于是找了几个朋友一起凑了30万开始做打折网。
那时2005年,打折网还很少,也算做在了前面。
所有的信息,都是他们设计好路线,一个个去商场抄回来的。
网友看到信息真实有效,慢慢都知道这个网站了。
不过运行一年后,没有盈利,无法承担服务器50万的费用。
网站面临关闭。。。
他们向供应商提出分期付款的请求,得以缓解几日。
恰巧,这是他们的网站被一个韩国人看中了,要出资30万美元收购。
韩华非常高兴,但是冷静思考,看到了他们的机会和趋势是正确的,没有出售。
后来,有商家主动来付费广告合作,他们就意识到可以招商了。
于是开始招商,效果很不错
没想到,没多少时间,商家都不合作了。。。
她感到很奇怪,走访客户得知,有竞争对手恶意拉他们的客户,只要不在他们网站做广告,就免费给他们宣传。。。
这也是一次危机,不过还是品质救了他们。
那些走掉的客户,发现免费 新网站 效果不好,又回来了。。
很快,他们的网站营业收入过千万,
现在已经超过3000万了
还有中劳网创始人 周文华,淘宝网商帮创始人:白林,80后几个创业新贵:李想、茅侃侃等人,可以自己查下 太多了 不好写。
求MySee总裁 高燃的详细资料.
80后样板财富人物谱:领导者高燃
该犯的错误我们全都犯过
——高燃
高燃,MySee总裁。1981年生,湖南人,清华大学新闻系本科,2004年创业。2005年2月,高燃遇到了当年的清华同学邓迪,两个人合并了公司,创立MySee.com。12个月后融进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或者可以预见,高燃将是最成功的80后之一,他的P2P商业模式,被认为将来市盈率可能超过GOOGLE,公司的P2P流媒体技术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居于领先地位。
他的企业技术是最前沿的,但他本人却是最具传统价值观和特点的人。
他像很多前辈的企业家那样,喜欢他的同乡伟人毛泽东,事实上,高燃也的确是个初步成功的谋略者,在他考上清华大学时,他的乡亲们曾激动的预测,说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央委员”。
最近的一年里,高燃在大学做了很多场演讲,除了北京的多所高校,高燃还将前往大连、成都、长沙、武汉、西安、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著名高校进行巡讲。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与日俱增,额外的收获是,目前他的演讲已经达到1万块一场。
当茅侃侃评价高燃“内心张狂表面也张狂”时,他笑道“我表面是谦虚的”。
高燃很执着,很幽默,很“霸蛮”——执着和勇气,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
正是这种气势造就了高燃的成功。在从新闻学院毕业做了1年财经记者后,高燃开始了创业生涯。他曾经拿着电子商务的商业计划书在电梯“堵”过杨致远,无果;之后以自己誓不罢休的争取,赢来并不看好他那个项目的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的100万投资,电子商务项目最终如蒋预料的失败,但这位企业家在当时说的话,让高燃一辈子铭记:“这个项目风险很大,但你这个人是没有风险的。”
今天,高燃和邓迪管理着100多人的团队。蒋锡培在这个过程中追加了100万,总共200万的投资在今天增值了至少10倍。
在高燃参加的央视《对话》节目现场,一位嘉宾开玩笑的评价他“高燃是够狡猾的人”,另一个则评价他“具有政治智慧的潜力”。
高燃当然不承认,他认为自己是个真诚的人,只是成熟较早,并且受到过政治训练和商业训练,“我在17岁的时候就管理了一个将近100人的团队,是在深圳的一家公司。在学校里面我一直是学生会干部和负责人,在管理方面问题不很大。至于和各方面人物打交道,用一家企业杂志社给我发表的文章话说,我一心崇尚的是伟人,如果我崇尚的是伟人的话,提前就会准备和了解他们的事情。在这之前我会了解对方的爱好,比如交流背景、生活背景和就业背景,这样的话就有话可谈,这方面我以前受过充分的训练。”
“每个人都要照顾到,很多事情都要平衡,又要做得不过分。”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孩子高燃,在铺设人脉网时花了许多心思。
如今,高燃仍然在每晚12点回家后,关掉手机看两个小时他最爱的是人物传记和历史。
有人把高燃放入传统的中国式管理者中。这并不正确。
彼得·德鲁克对中国式管理曾有评述,在他眼里,那些以保障自己地位为出发点的管理方式,都可以称为中国式管理,他称具有这种管理风格的美国报阀鲁斯“可说是个中国人”。
高燃显然并非如此,当你看见他的笑容,他的幽默和直接,你仍会把他归为80代人中,他代表着技术时代自觉进行改变的中国企业家。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crz/20060718/22572742660.shtml
MySee总裁 高燃是湖南哪里人?越详细越好.
高燃简历
高燃,湖南人,1999年进入清华大学,先后就读于外语系,中文系。
1999年自中专学校高考进入清华大学先后就读于该校外语系/中文系
2002年秋入选“亚太地区未来领导人培训计划”项目
2003年毕业于该校新闻传播学院。大学第一年加入的社团达17个,创办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协会;曾获得清华大学皮划艇冠军,攀岩冠军称号。
2003年开始担任财经记者。
2004年吸收风险投资创办MYSEE直播网,任总裁。
2005年10月MYSEE直播网获得美国顶级风险投资公司巨额风险投资,高燃成为国内最年轻,最活跃的青年创业企业家之一。
湖南有句土话叫‘霸蛮’,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些老一辈觉得这是坏事,但我认它是个好事
2004年吸收风险投资创办某IT公司任总裁
2005该公司开创了互联网大规模视频直播的先河
同年获得美国顶级风险投资公司千万美金级别风险投资成为2005年度中国互联网最耀眼的企业
女朋友
高燃曾经跟人说,他之所以辞去工作去创业,动因之一是想挣钱养老婆。他老婆很漂亮,当时在另一个城市当空姐。两地奔波,花销很大,让高燃感到生活的压力。有些人会就近换一个“便宜点”的老婆,但这不是高燃的为人。
2002年,大四。那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刚并到清华,清华男生对美院的女生都很觊觎。入冬,美院搞了个新年晚会,请清华的哥哥们去参加。那晚高燃还在准备出国留学的申请材料,一连好几个月了,特别枯燥。高燃忽然从凳子上站了起来,他想去晚会看看。 在现场看到好多漂亮女生,心里冒出来一个声音对高燃说:我今晚一定要认识这里面最漂亮的女生。
高燃就站在门口,守株待兔。这个时候,“最漂亮的她”和另一个她走过来了,准备离开。高燃迎上去说,你们这么早就走了?她们说“嗯”。最漂亮的她以为高燃认识另一个她,另一个她以为高燃认识最漂亮的她。三个人一起往外面走。
11月,下雪了,很冷。两个她都穿了厚衣服,高燃就穿一件衬衫。聊了几句。高燃问,你的电话是多少。另一个她问高燃,你在问谁。高燃想都没想,指着最漂亮的她说,我问她。
最漂亮的她才知道,原来高燃和她们并不认识。两个她骑着自行车准备走。高燃说,你们不能这样。心里想,要使苦肉计,要不没法子了。“我穿衣服这么少,冷死了。”高燃装着可怜,瞟见了她们带着手机:“你们连个电话都不给?”最漂亮的她说,真的没电话。高燃说,给个Email。她说,也没有Email。
高燃真的快绝望了,“实在不行给个QQ,假的也行!”他最后喊了一嗓子。她临走时,真给了高燃一个QQ号。 不过这个QQ号是真的。从第二天开始,高燃就天天跟她在QQ上聊天,发给她好玩的帖子。后来她要写论文,问高燃,你有时间帮助我吗。两个人见面了。这个她就是高燃的老婆。高燃长得不高,也不帅。
那天晚上高燃为什么突然从凳子上站起来,为什么心里传出了那些声音,也许是性格,也许偶然,都谈不上什么逻辑。但高燃就是要把这种简单直接的冲动变成现实。
贵人蒋锡培
蒋锡培是高燃生命中的贵人,两个人都不回避这一点。2004年6月,蒋锡培给了相识不过数月、大学毕业不到1年的高燃100万,那时候的他赤手空拳,身无长物,这第一桶金简直就是从天而降。蒋锡培,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农家出生,白手起家。中共十六大代表。 2003年夏天要毕业的那会儿,高燃在央视《对话》节目里第一次看到了蒋锡培,好朴实的一个人,高燃想找机会认识他。没几天,高燃就在校园里遇到了来讲座的蒋锡培。其实蒋锡培早就听说过高燃,他因为家里穷而没有上高中、而又是第一个从中专直接考进清华本科的人,上过杂志。蒋锡培说,高燃是个有心人。在闹嚷嚷的现场,有一件衣服掉到地上,高燃静悄悄地捡起来挂在了旁边。
去接触成功企业家,高燃并没有心理障碍。自幼崇尚伟大人物,比如毛泽东,在他心中,蒋锡培还没法跟他们比。他觉着,等到了跟这些企业家相似的年纪,自己可能会更成功。高燃还相信,你对人好,人自然会对你好,机会自然会到来。
2004年4月,雅虎和新浪合作成立1拍网,马云旗下的淘宝网对eBay奋起直追。高燃也想在电子商务里发展,做了一个商业计划。第一份给了当时在北京的杨致远,高燃在嘉里中心的电梯里堵住了他,但没有回音。第二份就给了蒋锡培。当时蒋在吉林长春出席团中央组织的会议,高燃下午得知,随即站了一夜火车,第二天凌晨到了长春,双手递上计划。蒋锡培说,要干一番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太珍贵了。
现在回想起两年前的那个简单粗糙的商业计划,一没有团队二没有技术三没有资源,高燃自己都觉得惭愧。在懂行人眼里,这简直就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企图。但当时的高燃完全沉浸在冲动之中,同他站在一起的还有蒋锡培:第一,他认为这个行业有机会,第二,他看好这个年轻人。两小时以后一个口头协议达成了:蒋锡培出资1000万占65%股份,高燃以智力出资占35%。高燃笑开了花,跳了起来。第二天回北京,找来清华自动化系的几个博士,凑起一个团队。
6月,蒋锡培一个电话把高燃召去江苏开董事会。要正式决策了,十几个董事、七个监事围成半个圆桌,高燃一个人坐在另一头。反对意见太多了。在20来个人当中,上了年纪的董事全部反对,专家学者身份的人也全部反对,他们断定没有赢的机会,计划中有着即使到了今天高燃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只有三个人支持,蒋锡培、一个同样毕业于清华的副总裁、一个女董事,这三个人恰恰是跟高燃私下里熟识的人。还有高燃,一个人坐在桌子的一头“近乎疯狂”的反抗。
下午,董事会闭门研究,高燃回宾馆休息。他心里明白,基本没戏了。1000万不是小数目,蒋锡培不敢一个人拍板,毕竟寡不敌众。高燃准备好“跟他各走各路”了。
晚上10点,蒋锡培把高燃带到餐厅,要了白粥和咸菜,自己一口气喝了五碗。高燃呆坐着。蒋锡培终于开口了,“高燃,你这个人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高燃听出了话外之音,就开始只顾喝粥,不去看这个就要拒绝自己的人。蒋锡培接着说,但这个项目风险太大,我们不能同意;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项目,但是……后面的话高燃也没听进去,脑袋里嗡嗡。他又一次几乎绝望了,但却还是要搏一把,就好像一年多以前的那个晚上,问“最漂亮的她”要一个“假的QQ号”一样。
“你害了我!”高燃大声说。蒋锡培显然有一点震惊。高燃不理他,只顾说:“我家里还有几个弟兄,回去怎么交代?”……“当时就有很多人要投我这个项目,就因为跟你关系好,我才过来。马上就毕业了,我的团队没建起来,渠道没建起来,怎么办?”这些说辞,高燃下午在宾馆里已经想好了。
又一次,高燃得到了一个真的QQ号。蒋锡培最终答应给他100万。离别的时候,蒋锡培拍着他的肩膀,说了一句这个年轻人会记下一辈子的话:“这个项目是有非常大风险的,但你这个人是没有风险的。”
直到今天为止,高燃都不太明白蒋锡培当时是怎么想的。
高燃的电子商务计划果然失败了,几个创业伙伴也在半年后各奔前程。但高燃的事业却在最近半年柳暗花明。2005年2月,高燃遇到了当年的清华同学邓迪,两个人合并了公司,创立MySee.com。8个月后融进了几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今天,高燃和邓迪管理着100多人的团队。蒋锡培在这个过程中追加了100万,总共200万的投资在今天增值了至少10倍。
一年半之后,蒋锡培向《中国企业家》袒露了他当年投资高燃的真实想法:
“项目即使失败对他也是很大的帮助,而100万的损失对我而言并不大;但这个人终究能成功,我也终能获得回报。他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把握机会,而有些人,即使面前有机会也不知道去把握。如果没有这100万,他一样会成功,只是迟早而已。” 伙伴 如果说高燃是个气盛的人,那邓迪就是个有意思的人。
2003年7月本科毕业的第一天,邓迪就去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也许在他的脑袋里,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给谁打工。邓迪是高燃的新闻系同学,但这个家伙大学四年从来就没有好好学习的本份。他是个计算机狂。家境好,初中就开始痴迷,光在大学换了好几台笔记本,是学院网络管理组的负责人。可为什么还读文科?据考证,高中时喜欢的一个女孩子在文科班,就索性转到文科了。
邓迪有个想法。宽带互联网的时代要来了,但缺少杀手级应用,多媒体是一个方向,但当时的技术没法解决大规模的稳定传输。邓迪想把正在兴起的P2P技术应用到流媒体当中来。和邓迪一同创业的张鹤翔说,如果做成了,这一定是个惊人的前途。
张鹤翔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当时的班上有超过1/3出国,超过1/3读研,几个找工作的,也都去了外企,月薪1万。但张鹤翔说,互联网是一个让人展开想象力的地方,有一个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去做呢?虽然是班上惟一选择创业的,但是个“自然而轻松”的决定。 张鹤翔不喜欢出国,出了国是能见世面、可以接触很多“牛人”,但越来越多国外的“牛人”往中国跑。他也不想去大公司,进去只能当螺丝钉,虽然能学到它的管理方法,但创业更有趣。出国和读研的同学,都举双手支持他的决定,“这是你的性格”。
虽说是创业,但两个人几乎就没有想过市场在哪里、怎么样挣钱。P2P的流媒体传输是个浩大的工程,要多人、数年的持续工作。但在实现技术突破之前,没有直接的市场价值。邓迪和张鹤翔都不愿去干些散活儿来挣点钱,因为那会分散精力。不仅自己吃喝要钱,筹备机器要钱,高峰时还要雇上十个清华的博士和硕士。怎么办?
邓迪有招。在长沙开公司的父母就成了他的提款机。“创业”一年半,邓迪总共花了家里100多万。传统意义上,这简直就是败家子,但在某些人眼里,这很伟大,要那种做大事的人才敢于承受。某种意义上,父母不就成了他们的天使投资人吗。
但坐吃山空。邓迪越发苦恼。2005年的春节,他遇上了同样苦恼的高燃。一个人有技术理想,一个人有社交资源,一个温和,一个“霸蛮”。一拍即合。接下来顺利得可怕。高燃说服邓迪要主动去找市场,不能一味钻研技术;4月连宋访问大陆,他们帮助新浪、搜狐在线直播取得成功。然后是融资,招人,扩张……
现 实
拿到风险投资后,高燃一下子沉稳了许多。跟作为长辈的投资人交谈,才发现自己曾那么幼稚。以前是一个狂热追梦的激情少年,谁都愿意给你机会;现在就和Mysee这家公司绑在了一起,公司做不好,高燃这小子就不行,以后就不会再有人给你机会。这才是动真格的压力。
高燃的一天。每天早晨9点到公司,在网上浏览各种资讯,跟同行交流信息。中午陪客户吃饭。下午处理各种事务,开会。6点下班,先拜访客户,吃饭到10点,接着喝咖啡。客户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广电、电信这些国有巨头。12点回家,看两小时的书。《默多克传》、《省委书记》,还有余华的《兄弟》。到跟记者见面的这一天,他已经有1个月没跟老婆见面了。
高燃心气很高,但并不认为他比那些大学同学更成功。有个同学毕业去了上海国际汽车城,1年做到董事长秘书,2年就去家几十亿规模的 房地产公司当老总。另一个家境好,搞了个港口,每年利润几个亿。还有一个去了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总裁非常高兴,说这人是他十年来招的最好的职员。高燃说:“他们其实比我更成功。如果说我现在还算一点点成功,就是因为我希望比同龄人成长得更快。我有一个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