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是什么呀?
分类: 电脑/网络 >> 互联网
问题描述:
在QQ上面用TCP类型登陆与其它的有什么其另呀?
解析:
TCP:传输控制协议
(TCP:Tran *** 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TCP 是 TCP/IP 协议栈中的传输层协议,它通过序 *** 认以及包重发机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流发送和到应用程序的虚拟连接服务。与 IP 协议相结合, TCP 组成了因特网协议的核心。
由于大多数网络应用程序都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计算机上必须能够确保目的地机器上的软件程序能从源地址机器处获得数据包,以及源计算机能收到正确的回复。这是通过使用 TCP 的“端口号”完成的。网络 IP 地址和端口号结合成为唯一的标识 , 我们称之为“套接字”或“端点”。 TCP 在端点间建立连接或虚拟电路进行可靠通信。
TCP 服务提供了数据流传输、可靠性、有效流控制、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技术等。
关于流数据传输 ,TCP 交付一个由序列号定义的无结构的字节流。 这个服务对应用程序有利,因为在送出到 TCP 之前应用程序不需要将数据划分成块, TCP 可以将字节整合成字段,然后传给 IP 进行发送。
TCP 通过面向连接的、端到端的可靠数据报发送来保证可靠性。 TCP 在字节上加上一个递进的确认序列号来告诉接收者发送者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字节。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关于这个包的确认响应,重新发送此包。 TCP 的可靠机制允许设备处理丢失、延时、重复及读错的包。超时机制允许设备监测丢失包并请求重发。
TCP 提供了有效流控制。当向发送者返回确认响应时,接收 TCP 进程就会说明它能接收并保证缓存不会发生溢出的最高序列号。
全双工操作: TCP 进程能够同时发送和接收包。
TCP 中的多路技术:大量同时发生的上层会话能在单个连接上时进行多路复用。
TCP 详解
title: TCP 总结 date: 2018-03-25 09:40:24 tags: categories: -计算机网络 我们都知道 TCP 是位于传输层的协议,他还有一个兄弟就是 UDP ,他们两共同构成了传输层。显然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要不然的话在传输层只需要一个就好了。 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一个面向连接另外一个不是,这个区别就导致了他们是否能够保证稳定传输,显然不面向连接的 UDP 是没办法保证可靠传输的,他只能靠底层的网络层和链路层来保证。我们都知道网络层采用的是不可靠的 IP 协议。好吧,网络层也保证不了可靠传输,所以 UDP 保证可靠传输只能依靠链路层了。 而 TCP 就好说了他不仅仅有底层的链路层的支持,还有自己的面向链接服务来保证可靠传输。当然 TCP也不仅仅就是比 UDP 多了一个可靠传输,前面也说到了这只是他们之间一个重要的区别。其实他的三个重要特性就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 可靠传输 * 流量控制 * 拥塞控制 TCP 主要是 确认重传机制 数据校验 数据合理分片和排序 流量控制 拥塞控制 依靠来完成可靠传输的 , 下面详细介绍这几种保证可靠传输的方式。 确认重传,简单来说就是接收方收到报文以后给发送方一个 ACK 回复,说明自己已经收到了发送方发过来的数据。如果发送方等待了一个特定的时间还没有收到接收方的 ACK 他就认为数据包丢了,接收方没有收到就会重发这个数据包。 好的,上面的机制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接收方已经收到了数据然后返回的 ACK 丢失,发送方就会误判导致重发。而此时接收方就会收到冗余的数据,但是接收方怎么能判定这个数据是冗余的还是新的数据呢? 这就涉及到了 TCP 的另外一个机制就是采用序号和确认号,也就是每次发送数据的时候这个报文段里面包括了当前报文段的序号和对上面的报文的确认号,这样我们的接收方可以根据自己接受缓存中已经有的数据来确定是否接受到了重复的报文段。这时候如果出现上面所说的 ACK 丢失,导致接受重复的报文段时客户端丢弃这个冗余的报文段。 好现在我们大致了解了确认重传机制,但是还有些东西还没有弄清楚,也就是 TCP 真正的实现究竟是怎样的。 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认。这里涉及到两种确认方式,分别称为 累计确认(捎带确认) 和 单停等协议 。 用一张图来快速理解,就是每发送一次数据,就进行一次确认。等发送方收到了 ACK 才能进行下一次的发送。 一样的也是采用的 ACK 机制,但是注意一点的是,并非对于每一个报文段都进行确认,而仅仅对最后一个报文段确认,捎带的确认了上图中的 203 号及以前的报文。 总结:从上面可以看到累计确认的效率更加高,首先他的确认包少一些那么也就是在网络中出现的大部分是需要传输的数据,而不是一半的数据一半的 ACK ,然后我们在第二张图中可以看到我们是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报文段的(究竟一次性能发多少这个取决于发送窗口,而发送窗口又是由接受窗口和拥塞窗口一起来决定的。),一次性发多个数据会提高网络的吞吐量以及效率这个可以证明,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结论:显然怎么看都是后者比较有优势,TCP 的实现者自然也是采用的累计确认的方式! 上文中的那个特定的时间就是超时时间,为什么有这个值呢? 其实在发送端发送的时候就为数据启动了一个定时器,这个定时器的初始值就是超时时间。 超时时间的计算其实有点麻烦,主要是我们很难确定一个确定的值,太长则进行了无意义的等待,太短就会导致冗余的包。TCP 的设计者们设计了一个计算超时时间的公式,这个公式概念比较多,有一点点麻烦,不过没关系我们一点点的来。 首先我们自己思考如何设计一个超时时间的计算公式,超时时间一般肯定是和数据的传输时间有关系的,他必然要大于数据的往返时间(数据在发送端接收端往返一趟所用的时间)。好,那么我们就从往返时间下手,可是又有一个问题就是往返时间并不是固定的我们有如何确定这个值呢?自然我们会想到我们可以取一小段时间的往返时间的平均值来代表这一时间点的往返时间,也就是微积分的思想! 好了我们找到了往返时间(RTT),接下来的超时时间应该就是往返时间再加上一个数就能得到超时时间了。这个数也应该是动态的,我们就选定为往返时间的波动差值,也就是相邻两个往返时间的差。 下面给出我们所预估的超时时间(TimeOut)公式: 很好,看到这里其实你已经差不多理解了超时时间的计算方式了,只不过我们这个公式不够完善,但是思路是对的。我们这时候来看看 TCP 的实现者们采用的方式。 好的,这就是 TCP 实现的超时时间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并不是一直采用的这种方式。假如说我们现在网络状态非常的差,一直在丢包我们根本没必要这样计算,而是采用直接把原来的超时时间加倍作为新的超时时间。 总结:好的现在我们知道了在两种情况下的超时时间的计算方式,正常的情况下我们采用的上面的比较复杂的计算公式,也就是 RTT+波动值 否则直接加倍 上面我们看到在发送方等待一个超时重传时间后会开始重传,但是我们计算的超时重传时间也不定就很准,也就是说我们经常干的一件事就会是等待,而且一般等的时间还挺长。那么可不可以优化一下呢? 当然,在 TCP 实现中是做了优化的,也就是这里说到的快速重传机制。他的原理就是在发送方收到三个冗余的 ACK 的时候,就开始重传那个报文段。那么为什么是三个冗余的 ACK 呢?注意三个冗余的 ACK 其实是四个 ACK 。我们先了解一下发送 ACK 策略,这个是 RFC 5681 文档 规定的。 好的,那么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出现了三个冗余的 ACK 他只可能是发生了两次情况三,也就是发送了两个比期望值大的数据。但是注意出现情况三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丢包,另外一个是乱序到达。 比如说我们现在是数据乱序到达的,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种乱序情况 另外一种乱序 丢包情况 结论: 很显然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发生了乱序有可能会出现三次冗余 ACK,但是如果发现了丢包必然会有三次冗余 ACK 发生,只是 ACK 数量可能更多但是不会比三次少 在我们发现丢包以后我们需要重传,但是我们重传的方式也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分别是 GBN 和 SR 翻译过来就是 拉回重传 和 选择重传 。好其实我们已经能从名字上面看出来他们的作用方式了,拉回重传就是哪个地方没收到那么就从那个地方及以后的数据都重新传输,这个实现起来确实很简单,就是把发送窗口和接受窗口移回去,但是同样的我们发现这个方式不实用干了很多重复的事,效率低。 那么选择重传就是你想到的谁丢了,就传谁。不存在做无用功的情况。 结论: TCP 实际上使用的是两者的结合,称为选择确认,也就是允许 TCP 接收方有选择的确认失序的报文段,而不是累计确认最后一个正确接受的有序报文段。也就是跳过重传那些已经正确接受的乱序报文段。 数据校验,其实这个比较简单就是头部的一个校验,然后进行数据校验的时候计算一遍 checkSum 比对一下。 在 UDP 中,UDP 是直接把应用层的数据往对方的端口上 “扔” ,他基本没有任何的处理。所以说他发给网络层的数据如果大于1500字节,也就是大于MTU。这个时候发送方 IP 层就需要分片。把数据报分成若干片,使每一片都小于MTU.而接收方IP层则需要进行数据报的重组。这样就会多做许多事情,而更严重的是 ,由于UDP的特性,当某一片数据传送中丢失时 , 接收方便无法重组数据报,将导致丢弃整个UDP数据报。 而在 TCP 中会按MTU合理分片,也就是在 TCP 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最大报文段长度(MSS)它规定了 TCP 的报文段的最大长度,注意这个不包括 TCP 的头,也就是他的典型值就是 1460 个字节(TCP 和 IP 的头各占用了 20 字节)。并且由于 TCP 是有序号和确认号的,接收方会缓存未按序到达的数据,根据序号重新排序报文段后再交给应用层。 流量控制一般指的就是在接收方接受报文段的时候,应用层的上层程序可能在忙于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没有时间处理缓存中的数据,如果发送方在发送的时候不控制它的速度很有可能导致接受缓存溢出,导致数据丢失。 相对的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两台主机之间的网络比较拥塞,如果发送方还是以一个比较快的速度发送的话就可能导致大量的丢包,这个时候也需要发送方降低发送的速度。 虽然看起来上面的两种情况都是由于可能导致数据丢失而让发送主机降低发送速度,但是一定要把这两种情况分开,因为前者是属于 流量控制 而后者是 拥塞控制 ,那将是我们后面需要讨论的事情。不要把这两个概念混了。 其实说到流量控制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滑动窗口协议,这个是流量控制的基础。由于 TCP 连接是一个全双工的也就是在发送的时候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维持了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这里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就按照单方向来讨论。 接收方维持一个接受窗口,发送方一个发送窗口。发送的时候要知道接受窗口还有多少空间,也就是发送的数据量不能超过接受窗口的大小,否则就溢出了。而当我们收到一个接收方的 ACK 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移动接受窗口把那些已经确认的数据滑动到窗口之外,发送窗口同理把确认的移出去。这样一直维持两个窗口大小,当接收方不能在接受数据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窗口大小调整为 0 发送窗口就不会发送数据了。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个时候当接收窗口再调大的时候他不会主动通知发送方,这里采用的是发送方主动询问。 还是画个图看的比较直观: 拥塞控制一般都是由于网络中的主机发送的数据太多导致的拥塞,一般拥塞的都是一些负载比较高的路由,这时候为了获得更好的数据传输稳定性,我们必须采用拥塞控制,当然也为了减轻路由的负载防止崩溃。 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拥塞控制的方法,一个是慢开始,另外一个称为快恢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需要序号呢?为什么又是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以及什么是 SYN 洪泛攻击?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最后的那个长长的 TIME_WAIT 状态一般是为了客户端能够发出 ACK 一般他的值是 1分钟 或者2分钟 好了,今天真的写了不少,主要就是把 TCP 的可靠传输以及连接管理讲清楚了,以及里面的一下细节问题,真的很花时间。然后其他没有涉及到的就是关于 TCP 的头并没有详细的去分析,这个东西其实也不是很难,但是现在篇幅真的已经很大就先这样,头里面的都是固定的不需要太多的理解。
tcp/ip协议指的是
tcp/ip协议指的是能够在多个不同网络间实现信息传输的协议簇。TCP/IP协议不仅仅指的是TCP和IP两个协议,而是指一个由FTP、SMTP、TCP、UDP、IP等协议构成的协议簇,只是因为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称为TCP/IP协议。TCP/IP传输协议,即传输控制/网络协议,也叫作网络通讯协议。它是在网络的使用中的最基本的通信协议。TCP/IP传输协议对互联网中各部分进行通信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规定。并且,TCP/IP传输协议是保证网络数据信息及时、完整传输的两个重要的协议。TCP/IP传输协议是严格来说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都包含其中。TCP/IP协议的组成TCP/IP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OSI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共有七层,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但是这显然是有些复杂的,所以在TCP/IP协议中,它们被简化为了四个层次。因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内容相差不多,所以在TCP/IP协议中它们被归并在网络接口层一个层次里。只有四层体系结构的TCP/IP协议,与有七层体系结构的OSI相比要简单了不少,也正是这样,TCP/IP协议在实际的应用中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tcp/ip协议指的是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指能够在多个不同网络间实现信息传输的协议簇。TCP/IP协议不仅仅指的是TCP和IP两个协议,而是指一个由FTP、SMTP、TCP、UDP、IP等协议构成的协议簇,只是因为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称为TCP/IP协议。TCP/IP传输协议,即传输控制/网络协议,也叫作网络通讯协议。它是在网络的使用中的最基本的通信协议。TCP/IP传输协议对互联网中各部分进行通信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规定。并且,TCP/IP传输协议是保证网络数据信息及时、完整传输的两个重要的协议。TCP/IP传输协议是严格来说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都包含其中。tcp/ip协议的缺陷像OSl模型一样,TCP/IP模型和协议也有自己的问题。1、该模型没有明显地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的概念。因此,对于使用新技术来设计新网络,TCP/IP模型不是一个太好的模板。2、TCP/IP模型完全不是通用的,并且不适合描述除TCP/IP模型之外的任何协议栈。3、链路层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层。它是一个接口,处于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接口和层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4、TCP/IP模型不区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这两层完全不同,物理层必须处理铜缆、光纤和无线通信的传输特征;而数据链路层的工作是确定帧的开始和结束,并且按照所需的可靠程度把帧从一端发送到另一端。
TCP/IP有哪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TCP/IP协议分为4个层次,自底向上依次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负责把这些数据报发送到指定网络上。网络层功能为进行网络互连,根据网间报文IP地址,从一个网络通过路由器传到另一网络。传输层的功能为通信双方的主机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传输层对信息流具有调节作用,提供可靠性传输,确保数据到达无误。应用层的功能为对客户发出的一个请求,服务器作出响应并提供相应的服务。TCP/IP协议族包含了很多功能各异的子协议。为此我们也利用上文所述的分层的方式来剖析它的结构。TCP/IP层次模型共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TCP/IP网络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间网协议)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协议,它的流行与Internet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TCP/IP最初是为互联网的原型ARPANET所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整套方便实用、能应用于多种网络上的协议,事实证明TCP/IP做到了这一点,它使网络互联变得容易起来,并且使越来越多的网络加入其中,成为Internet的事实标准。* 应用层—应用层是所有用户所面向的应用程序的统称。ICP/IP协议族在这一层面有着很多协议来支持不同的应用,许多大家所熟悉的基于Internet的应用的实现就离不开这些协议。如我们进行万维网(WWW)访问用到了HTTP协议、文件传输用FTP协议、电子邮件发送用SMTP、域名的解析用DNS协议、 远程登录用Telnet协议等等,都是属于TCP/IP应用层的;就用户而言,看到的是由一个个软件所构筑的大多为图形化的操作界面,而实际后台运行的便是上述协议。* 传输层—这一层的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TCP/IP协议族在这一层的协议有TCP和UDP。* 网络层—是TCP/IP协议族中非常关键的一层,主要定义了IP地址格式,从而能够使得不同应用类型的数据在Internet上通畅地传输,IP协议就是一个网络层协议。* 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软件的最低层,负责接收IP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1.TCP/UDP协议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其中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通俗说,它是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连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而UDP则不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错恢复功能。一般来说,TCP对应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而UDP对应的则是可靠性要求低、传输经济的应用。TCP支持的应用协议主要有:Telnet、FTP、SMTP等;UDP支持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NFS(网络文件系统)、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DNS(主域名称系统)、TFTP(通用文件传输协议)等。
TCP/IP有哪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TCP/IP是有共网络接口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共四层协议系统。第一层是应用层,功能是服务于应用进程的,就是向用户提供数据加上编码和对话对的控制。第二层是运输层,功能是能够解决诸如端到端可靠性和保证数据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包括所给数据应该送给哪个应用程序。第三层是网络层,功能是进行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终止及IP地址的寻找最佳途径等功能。 第四层是网络接口层,功能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是数据包从一个设备的网络层传输到另外一个设备的网络层的方法。还有控制组成网络的硬件设备。扩展资料:TCP/IP协议不仅仅指的是TCP 和IP两个协议,而是指一个由FTP、SMTP、TCP、UDP、IP等协议构成的协议簇, 只是因为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称为TCP/IP协议。TCP/IP协议产生过程为:(1)1973年,卡恩与瑟夫开发出了TCP/IP协议中最核心的两个协议:TCP协议和IP协议。 (2)1974年12月,卡恩与瑟夫正式发表了TCP/IP协议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时,为了验证TCP/IP协议的可用性,使一个数据包由一端发出,在经过近10万km的旅程后到达服务端。在这次传输中,数据包没有丢失一个字节,这成分说明了TCP/IP协议的成功。 (3)1983年元旦,TCP/IP协议正式替代NCP,从此以后TCP/IP成为大部分因特网共同遵守的一种网络规则。(4)1984年,TCP/IP协议得到美国国防部的肯定,成为多数计算机共同遵守的一个标准。 (5)2005年9月9日卡恩和瑟夫由于他们对于美国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TCP/IP协议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是它恰好适应了世界范围内数据通信的需要。它有以下特点:(1)协议标准是完全开放的,可以供用户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2)独立于网络硬件系统,可以运行在广域网,更适合于互联网。(3)网络地址统一分配,网络中每一设备和终端都具有一个唯一地址。(4)高层协议标准化,可以提供多种多样可靠网络服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TCP/IP协议
什么是tcp以及tcp与udp的区别?
UDPUDP是面向无连接的通讯协议,UDP数据包含目的端口号和源端口号信息。主要优点速度快、操作简单、要求系统资源较少,由于通讯不需要连接,可以实现广播发送;缺点是传输数据前并不与对方建立连接,对接收到的数据也不发送确认信号,发送端不知道数据是否会正确接收,也不重复发送,不可靠。TCP是面向连接的通讯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讯完成时四次握手,主要优点是TCP在数据传输时,有确认、窗口、重传、阻塞等控制机制,能保证数据正确性,较为可靠;缺点是相对于UDP速度慢,要求系统资源较多。TCP和UDP区别: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UDP是无连接的协议,意味着当一个客户端和一个服务端通过TCP发送数据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建立连接的过程被称为TCP三次握手;TCP提供交付保证,意味着一个使用TCP协议发送的信息是保证交付给客户端的,如果消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将重发;UDP是不可靠的,不提供任何交付的保证,一个数据报包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丢失;消息到达网络的另一端时可能是无序的,TCP协议将会为你排序,UDP不提供任何有序性的保证;TCP速度比较慢,而UDP速度比较快,因为TCP必须建立连接,以保证消息的可靠交付和有序性,需要做比UDP多的事;TCP是重量级的协议,UDP协议则是轻量级的协议。一个TCP数据报的报头大小最少是20个字节,UDP数据报的报头固定是8个字节。TCP报头中包含序列号,ACK号,数据偏移量,保留,控制位,窗口,紧急指针,可选项,填充项,校验位,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我们常说的IPV4,IPV6协议,这个协议是什么啊
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发展至今已经使用了30多年。
IPv4的地址位数为32位,也就是最多有2的32次方的电脑可以联到Internet上。
近十年来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IP位址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使得IP位址的发放愈趋严格,各项资料显示全球IPv4位址可能在2005至2008年间全部发完。
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也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的每平方米面积上仍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它问题,主要有端到端IP连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
IPv6与IPv4相比有什么特点和优点?
更大的地址空间。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个地址;而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
更小的路由表。IPv6的地址分配一开始就遵循聚类(Aggregation)的原则,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Entry)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control)。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QoS)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加入了对自动配置(Auto-configuration)的支持。这是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这极大的增强了网络安全.
我们常说的IPV4,IPV6协议,这个协议是什么啊
一.IPv4的原理: IPv4,是互联网协议的第四版 IPv4使用32位地址,因此最多可能有4,294,967,296个地址 IP数据包由首部和实际的数据部分组成。数据部分一般用来传送其它的协议,如TCP, UDP,ICMP等。数据部分最长可为65515字节. 还有一些底层网络只能支持更短的包长,这种情况下,IP协议提供一个分割功能。长的IP包会被分割成许多短的IP包,每一个包中携带一个标志,发送方将长IP包分割,一个一个发送,接送方按照相应的IP地址和分割标志将这些短IP包再组装还原成原来的长IP包。 IP路由 Ipv4并不区分作为网络终端的主机和网络中的中间设备如路由器中间的差别。每台电脑可以即做主机又做路由器。 二.与IPv6的比较:IPv6与IPv4相比,很明显的一个改善就是IPv6的128位地址长度可以提供充足的地址空间,同时它还为主机接口提供不同类型的地址配置.IPv6在服务质量,安全等诸多方面都优于IPv4 服务质量方面,IPv4遵循Best Effort原则,这一方面是一个优点,因为它使IPv4简单高效;但另一方面它对互联网上涌现出的新业务类型缺乏有效的支持,比如实时和多媒体应用,这些应用要求提供一定的服务质量保证,如带宽、延迟和抖动,而IPv6数据包的格式包含一个8位的业务流和一个新的20位的流标签。它的目的是允许发送业务流的源节点和转发业务流的路由器在数据包上加上标记,中间节点在接收到一个数据包后,通过验证它的流标签,就可以判断它属于哪个流,然后就可以知道数据包的需求,并进行快速的转发。 移动IP:IPv4是采用手工配置的方法来给用户分配地址,这不仅增加了管理和规划的复杂程度,而且不利于为那些需要IP移动性的用户提供更好服务。而IPv6为用户提供可移动的IP数据服务,让用户可以在世界各地都使用同样的IPv6地址,非常适合未来的无线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