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海啸地震级数是多少?
印度洋海啸,也称为南亚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的消亡边界。那么网友们知道印度洋海啸地震级数是多少吗?
1、 当地地震局测量到的规模为6.8,但香港、中国大陆及美国量度规模8.6,其后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修正规模为9.0,此差距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这是自1964年阿拉斯加耶稣受难日地震以来最强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规模第二大的地震。历史上最强的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震级为地震矩规模9.5。
2、 震源位于3°19′N95°51.24′E/ 3.317°N 95.854°E/ 3.317; 95.854,苏门答腊岛西160千米水下30千米深处,这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频发区域。地震本身(排除海啸)传遍到孟加拉、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和泰国。
3、 科学家重新检测地震结果发现规模实为里氏规模9.3级。这代表着地震强度为原先预估的2倍以上,成为史上第二大地震。周四出刊的英国《自然》周刊,科学家分析地震仪低频率资料发现,地震规模实际为9.3。由于里氏规模规模是以对数计算,9.3的规模为9.0的2.5倍。
4、 本次地震成为史上第二强震,仅次于1960年智利的9.5大地震。此外,中国科技大学地震学家倪四道领导的团队,也侦测发现,南亚大地震持续达500秒,智利大地震则只有340秒。科学研究报告指出,2004年南亚大地震,将海洋板块由苏门答腊往北切出长达1600千米的裂缝,是原先预估的4倍。
5、 美国西北大学地理学家史坦因和欧卡尔表示,由于地震释放出强大压力,理论上,此区域在400年内都不会再出现相同震度的地震,或是海啸。然而在印度洋南部,又是另一个故事。在2005年苏门答腊地震和2007年苏门答腊地震前,这群科学家即已精准的预测,此区域仍有发生大地震和海啸的机率。
以上就是对于印度洋海啸地震级数是多少的相关内容。
印度洋海啸是什么回事
说道海啸就想到印度尼西亚!一个大胆屠杀中国人的国家!每次看到他们国家海啸我打心里高兴!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
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
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
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
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海啸分两种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
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
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
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印度洋海啸是由什么引起的
印度洋海啸,也称为南亚海啸,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导致地震进而引发大规模海啸。 地震和海啸发生于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在这次罕见的巨大地震中断层移动又导致断层间产生一个空洞,当海水填充这个空洞便产生巨大的海水波动,罕见的大海啸产生了。在地震约半个小时后,每秒200米速度传播的海底波动就到达了苏门答腊岛亚齐省海岸,约1个小时后就在泰国普吉岛登陆,2个半小时后殃及印度和斯里兰卡,最后甚至冲到东非索马里,造成当地9人死亡。扩展资料印度洋海啸的突如其来据报道,在此次灾难中,全球最早得到地震警报的是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它也是全球公认的水平最高的海啸灾害研究机构。当地时间2014年12月25日下午2时59分,该中心专家通过BP机收到地震讯息,显示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之后,专家最终将地震确定为9级,不过,他们并没有意识到9级地震将会产生致命的海啸。在全球其他地方,也没有任何一个地震研究机构发出类似的海啸预警。直至新闻播报后,科学家们才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的确,此次地震产生的海啸“隐蔽”得非常巧妙:尽管它能以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在海平面上前进,但它的实际高度不过几厘米左右,行驶在上面的船只根本感觉不到。然而,一旦遭遇地势起伏不平的海岸线、浅滩或相对狭窄的港口,它的狰狞面目就会显现出来。最重要的是,由于印度洋地区缺乏海啸预警系统,当海啸袭来时,人类的脆弱在狂暴的大自然面前便一览无遗。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印度洋大海啸:天灾难道不能预防?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科学解惑:关于印度洋海啸必须解答的三大疑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度洋海啸
印度洋海啸发生地在哪里
分类: 生活 >> 交通出行
解析: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发生于2004年12月26日UTC时间00:58:55 ( 雅加达,曼谷当地时间07:58:55)。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当地地震局测量到的强度为6.8级,香港、中国大陆及美国量度到的强度则为里氏(里氏地震规模) 8.5至8.7。其后香港天文台和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分别修正强度为8.9和9.0。这是自1964年阿拉斯加耶稣受难日地震来最强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强度第四的地震。有数万人在地震引发的海啸中死亡,一些地区的海啸高达十多米(33英尺)。
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大海啸对东南亚及南亚地区造成巨大伤亡,远至波斯湾的阿曼、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及毛里求斯、留尼旺等岛国。印度有大约一万人死亡、斯里兰卡有超过四万人遇难,而印度尼西亚的总死亡人数可能多达二十万人,伤者可能达三万人之多。
印度洋海啸的影响范围
此次海啸的波及范围达到6个时区之广,仅次于1960年智利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啸。肯尼亚、索马里(东三区)、毛里求斯、法属留尼汪、塞舌尔(东四区)、马尔代夫(东五区)、印度(印度半时区)、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东六区)、缅甸、澳属科科斯(基灵)群岛(缅甸半时区)、印度尼西亚(西部)、泰国(东七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遭遇了海啸的冲击,导致不同程度的人命伤亡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