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汉朝的历史背景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西汉为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 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刘邦至刘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缓慢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 而到刘病已时期,大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匈奴帝国战败而向西狼狈逃遁。 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 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叛乱。 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 *** ”,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汉代起初在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到刘彻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 刘秀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 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汉代为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 前期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前汉;后期定都洛阳 汉长安城复原图,又称东汉、后汉。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强盛、富饶的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西汉共传十四帝,前后经历近210年。 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 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 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 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 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中国汉朝历史简介
中国汉朝历史简介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始于公元前 202 年,终于公元220 年,历时四百多年。它的统治期间,发生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创造,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汉朝的建立是由刘邦所发起的。公元前 206 年,刘邦在历经战争和楚汉斗争之后,最终消灭了项羽。正式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成为汉高祖刘邦,并以长安为首都。刘邦逝世后,其子刘盈即位,但在任国君期间,实际是由他的母亲吕雉掌权。汉朝在她的统治下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她建立了皇帝嫡长子继位制度,为汉朝生存了 400年的时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汉时期,汉朝出现了重大的社会变革。从公元 25 年起,王莽发动了“新朝”反变革,但很快又失败了。公元 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彻底瓦解了汉朝中央集权的稳定。到公元 220 年,曹操所建立的魏国代替汉朝称王。尽管汉朝的历史线修长,但它所创造的基础思想和文化成果对中国甚至世界历史发展起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创建了中国大一统的国家形象,制定了一整套行政管理、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及建立了汉文化的基本框架和标准这些成果至今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汉朝多少年
汉朝建立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享国407年,是继夏商周后,建立第4长久的朝代。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改制革新,被今人称为“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不久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汉朝的简介:1、东汉疆域。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 ,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2、汉朝人口。秦代末年,由于长期战乱,人口下降。西汉初期人口数据估算在1500万—1800万之间。此后由于奉行黄老政治、与民生息,以及汉武帝时期的领土扩张,人口数量大幅提升。根据《汉书》的记载,公元2年西汉的户数为1235.6490万,口数为5767.1401万。由于中国历史早期农业发展集中在黄河流域,故西汉人口密度分布极不均匀。以淮河、秦岭为界,北方人口约八成,南方人口不足两成。人口数超过500万的司、豫、冀、兖、青、徐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五州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首都长安周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数量在200万以下的有交、凉、并、朔方四州。扬、荆、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烽火遍地,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口数再次锐减。东汉明帝时,全国人口数量仅3500万左右。后人口开始恢复。永和五年(140年),全国有户969.8630万,口4915.0220万。至157年,全国有户1067.7960万,口5648.6856万。已大致恢复至西汉极盛时期。东汉的人口分布又有变化。中原人口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荆益两州的人口都增加了一倍,扬州人口也增加了四分之一。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大部分郡国人口减少。之后由于三国时期的战乱,到晋朝初期,全国人口又只有1600万人。3、汉朝经济。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年每人纳一百二十钱(一算)。口赋是儿童税,七至十四岁的儿童每年每人纳廿钱。西汉早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恢复了农业生产,但经济势力让然略显不足,而商人地位低下。文景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下,改行贵粟政策,国家存粮进一步大涨,经济实力也因而爆棚,商人的地位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汉元帝时期,土地集中日益严重,自耕农大量破产,沦为佃农。豪强庄园势力日益强大。东汉后期,这一现象更甚,地主庄园势力的膨胀,亦间接导致了三国局面的形成。汉朝时期,铁农具的牛耕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一些新式耕田法,如代田法、区田法相继诞生。国家注重兴修水利,尤以关中地区为最。著名的水渠有成国渠、六辅渠、白渠等。东汉时期,出现了翻车和渴乌等水利工具,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率。西汉早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文帝时期,在贵粟政策下,商人竞买爵位,扩大贸易领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地位才得以提高。西汉时期,全国已有数个商业中心,如长安、洛阳、邯郸、江陵、吴、寿春、番禺、成都等。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商路。伴随著商业的发展,一些经商哲学纷纷出现。到东汉时期,中原地区商道线路发达,各地货物往来更加频繁。4、汉朝文化。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和学识。东汉桓帝时,仅太学生就号称有3万人。在史学方面,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为以后两千年正史的编纂提供规范。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卅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卅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班固所编写的《汉书》分为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全书体例仿效《史记》,惟改“书”为“纪”,废“世家”入“列传”,还开创了刑法、五行、地理、天文、艺文四志和《百官公卿表》。《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断代史。更是成为了以后历代王朝撰写本朝历史的范本。而两汉时期其他的史书还有《东观汉书》、《汉纪》和《吴越春秋》等。很多西方学者认为,汉代的作家所开创的史学标准,直到18世纪都一直领先于世界。5、汉朝科技。在科技方面,西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丝絮和麻造纸,是纸的远祖,而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造纸术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张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候风地动仪。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张仲景因《伤寒杂病论》而被尊为中华“医圣”、中医之祖。而史书记载华佗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医生(其真实性现在受到陈寅恪等的质疑)。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及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则是数学领域的杰作。其中,《九章算术》是对战国、秦、汉古代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列有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筹算方法,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汉代也是中国最早发明瓷器烧造的时代。这个时期还发明了蒸馏法、水力磨坊、现代马轭和肚带的原型、漆器、用于冶金的往复式活塞风箱、出现于汉末的独轮车、水车和吊桥。造船已经采用了防水隔舱、多重桅和船尾柱舵,并且开始使用罗盘。此外,血液循环也是首先在此时发现。两汉时期,中国的冶炼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铸钱技术成熟,如三铢钱、五铢钱等。彩绘工艺独特,如马王堆所出土的帛书彩绘,各种生活用品齐全,如有“汉代魔镜”之称的铜镜,煮盐技术也不断提高,两汉出现了蒸馏酒,酿酒水平臻于完美。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东汉早期出现了水排等新式灌溉工具。刘邦:刘邦开创汉朝,已是不世之功。黄仁宇曾经总结过:中国皇朝存续,只在“第三代接班人”。来看汉朝:刘邦死后,吕后掌政,中间惠帝在位仅7年,换言之,亲政16年的吕后,可视为第二任皇帝。第三任皇帝,汉朝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加上第四任,开创了「文景之治」。总之,汉朝的国粹,至少西汉的国粹,是奠立在「刘邦+吕后」两人身上,可进入长治久安,则是文景两位皇帝之功。刘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这是为何?这是因为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其成功在于“能斗智时决不斗力”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即帝王权术。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楚强汉弱,可是战争的结局是楚败汉胜。刘秀: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新莽末年,天下大乱,一介布衣的刘秀乘势起兵。公元25年建立“东汉”。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刘秀是个宽厚简易的人。在统一过程中,很多名臣皆独为刘秀的人格魅力折服。凡此种种,都成为他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统一之后,他废郭皇后及太子刘强,立阴皇后及次子刘阳,犹能令郭皇后到其子中山王的封国安享余年,两子之间不生嫌隙,也没有受到臣下及后人的议论。但也因为宽厚简易的性格,造成东汉制度不立,过于依赖皇帝的明智,遂在明章之治以后陷入了长期的黑暗和混乱。而刘秀迷信图谶,时而感情用事,处事不公。
汉朝多少年
汉朝的简介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可以分为西汉、东汉两个时期,汉朝起于汉高祖刘邦,终于汉献帝刘协,一共经历了29个皇帝。汉朝可以说在科技领域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汉朝经历多少年 汉朝一共经历了四百零七年。从公元前二百零二年起,汉高祖刘邦推翻秦的统治,建立了大汉王朝,将都城设置在了长安,历史上称之为西汉。而在公元八年,王莽废掉了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将都城定在了常安,历史上称之为新朝。 在公元二十三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定都南阳,历史上称之为玄汉。在公元二十五年,刘秀一统天下,继续沿用汉作为国号,定都洛阳,历史上将之成为东汉。而在二百二十年,曹丕挟持汉献帝刘协,让其禅让帝位,至此汉朝结束。
汉朝一共分为几个阶段
汉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 1、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山东定陶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 同年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继位后,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盐铁官营等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 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沿袭武帝晚年息兵养民的国策,恢复汉朝的国力。 至汉宣帝时期,对外降服匈奴并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开创了国力极盛的孝宣之治。 公元前36年,陈汤斩杀郅支单于,标志西汉时期的汉匈战争结束。 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长安,史称新朝,西汉覆灭。 2、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建立东汉并开创了光武中兴。 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 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 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 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扩展资料: 1、西汉灭亡: 西汉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成风,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这种形势,有不少人向朝廷提出解决危机的办法。 汉哀帝时,大司马师丹针对当时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愈困的现象,提出对贵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数量加以限制。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提出详尽的措施:从诸侯王到吏民百姓,拥有田产最多不能超过三十顷;占有奴婢的数量,诸侯王不得超过二百人,列侯、公主不得超过一百人,关内侯、吏民百姓不得超过三十人; 富商大贾不得做官、不得拥有田产;田产、奴婢数量超过以上限制者,一律没收入官;官奴婢年在五十岁以上者,可以免为庶人。 由于当时绝大多数豪强地主、贵族官僚都早已超过最高限额,因不愿放弃自身利益,所以这个建议刚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切中时弊的建议无法实施,荒诞、迷信的理论蔓延起来。 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宣扬汉代将终,应当改朝换代,甘忠以假鬼神罔上惑众的罪名下狱病死。 甘忠的弟子夏贺良又提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的理论,他对汉哀帝说:成帝不应天命,所以绝嗣。 现陛下久病不起,灾异屡现,正是上天对世人的警告。 为了延年益寿,生育子女,杜绝洪水灾异,应当更改年号。 内外交困的汉哀帝,在黄门侍郎李寻、司隶校尉解光等人的怂恿下,将这种作法当成救命的稻草,宣布再受命。 主要内容包括:改建平二年(前5年) 为太初元将元年,改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一个多月以后,汉哀帝的病情没有好转,却发现夏贺良与李寻、解光等人串通勾结,企图罢退丞相、御史,以李寻、解光辅政,进而控制政权,遂将夏贺良下狱处死,李寻、解光也被流徙到边郡。 此时的刘姓皇统在社会上、包括一部分官僚地主中,已经失去威望。 外戚世家出身的王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崛起,王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颂其功德者竟达48700人,各地方官吏也不断向王莽献祥瑞,为其制造代汉的舆论。 王莽就在地主官僚的拥护下,由"安汉公"到"假皇帝",终在公元八年十二月,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2、东汉灭亡: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腐朽的朝廷根本无力平叛,在黄巾军冲击下,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决定饮鸩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备,虽成功镇压了黄巾起义,但却使地方州郡长官拥兵自重。 公元188年,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改部分刺史为州牧,使刺史成了一州军政的长吏、太守的上级,州郡县三级行政建制自此形成。 州牧的设立和州刺史权力的提升,埋下了东汉末期军阀割据的祸根。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汉少帝刘辩即位。 外戚何进官拜大将军,掌控朝廷,志于铲除宦官势力,但何太后反对,士大夫领袖袁绍提出建议,让西北军董卓进京,逼迫何太后答应。 何进同意了袁绍的建议。 然而事情泄漏,宦官先下手为强,杀死何进。 当时在西园军的袁绍闻讯,立即率军攻入皇宫,对宦官进行屠杀。 宦官张让挟持汉少帝逃走,追兵到,张让自杀身亡。 董卓率军抵达洛阳,外戚和宦官的势力同归于尽,导致董卓控制了中央 *** 。 董卓为了树立威望,废掉了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 中央 *** 的威望荡然无存。 公元192年,大臣王允唆使董卓的部将吕布,合作谋杀了董卓,下令大赦,董卓之乱结束。 但不久董卓幕府的部将李傕、郭汜卷土重来,王允被杀,东汉朝廷再度失控。 公元195年,李傕、郭汜发生内斗,汉献帝刘协和群臣逃到洛阳,但汉献帝陷入窘迫的处境。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则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之后曹操逐渐掌握朝廷权力。 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改国号为“魏”,史称“曹魏”,东汉灭亡,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三国时期。
汉朝分为哪两个时期中间的一个短暂王朝是哪个时代
汉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
1、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山东定陶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
同年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继位后,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盐铁官营等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
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沿袭武帝晚年息兵养民的国策,恢复汉朝的国力。
至汉宣帝时期,对外降服匈奴并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开创了国力极盛的孝宣之治。
公元前36年,陈汤斩杀郅支单于,标志西汉时期的汉匈战争结束。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长安,史称新朝,西汉覆灭。
2、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建立东汉并开创了光武中兴。
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
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西汉和东汉之间是新莽,是由王莽建立的朝代,存在了15年(公元8年—公元23年)。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汉朝多少年
汉朝一共407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后,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簒汉,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建立东汉。 汉献帝刘协在公元220年被迫禅让于曹丕,东汉灭亡。 汉朝经历了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25年到220年,享国四百零七年。 汉朝一共407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后,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在公元220年又被曹丕控制,被迫禅让于曹丕,建立魏国,东汉至此正式灭亡。 汉朝经历了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25年到220年,因此汉朝享国四百零七年。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 , 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汉朝经历了多少年?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1)汉高祖 刘邦(前256--前195年)(2)惠帝 刘盈(前211--前188)(3)吕后 吕雉(前241--前180)(4)文帝 刘恒(前202--前157年)(5)景帝 刘启(前188--前141年)(6)武帝 刘彻(前157--前87年)(7)昭帝 刘弗陵(前95--前74年)(8)宣帝 刘病已(前91--前49年)(9)元帝 刘奭(前75--前33年)(10)成帝 刘骜(前52--前7年)(11)哀帝 刘欣(前26--前1)(12)平帝 刘衎(前9--公元5年)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1)光武帝 刘秀(前6--57年)(2)明帝 刘庄(28--75年)(3)章帝 刘炟(58--88年)(4)和帝 刘肇(79--105年)(5)殇帝 刘隆(105--106年)(6)安帝 刘祜(94--125)(7)顺帝 刘保(114--144年)(8)冲帝 刘炳(143--145年)(9)质帝 刘缵(138--146年)(10)桓帝 刘志(132--167年)(11)灵帝 刘宏(156--189年)(12)献帝 刘协(181--234年)扩展资料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史称东汉;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即为汉朝。后代的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自称季汉,又称西蜀。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朝
东汉历史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雒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西归(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并形成门阀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占据漠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