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研究

时间:2024-05-29 12:09:58编辑:花茶君

为什么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太差?

不算太差,只是比不上美国。从一些数据来看,在前沿科学领域,美国依然占据着绝对优势,无论是学术论文的产量还是质量,都遥遥领先。而中国表现也很不错,论文数量是美国的1/2,排名第二。从论文质量来看,中国大陆有0.56%的“高水平论文”,远低于美国(1.19%)以及平均值(1%)。但是除了美国外没有那个国家在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上能够超过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比如20世纪初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也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完善中国的学科布局,培育和支持新兴交叉学科,在若干科学前沿领域进行重点突破,解决一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建设一支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2020年跻身世界科学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网站上面的(比如龙源期刊网,中国期刊网)都是正规杂志吗

不同的杂志,不同的科目的发表周期也有所不同,很难有一个有效的对比,或者总结。一般来说有几方面的原因:稿件的长短,期刊的差别,审稿人的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审稿的时间,一般来说三个月能出来算比较快的了,正常在六个月左右,当然也有比较慢的需要六个月以上的时间,所以发表sci论文是需要耐心的。 想要通过中间机构投稿的 要注意下 平台的信息可信度 ,或能淘宝第三方交易的 这样就比较好 ,像我就是这样的 嘿嘿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戏剧起源于哪一年?第一个戏剧社团叫什么?主要发起人有哪些?

1899年。春柳社。李叔同和曾孝谷、欧阳予倩、陆镜若创立的。中国戏剧概念的产生是学习西方戏剧理论的结果。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较早地使用了戏剧概念,并与戏曲区分开来。严格地说,中国戏剧发端于话剧。中国新兴话剧萌芽于戊戌变法(一八九九年)。我国第一个戏剧团体是春柳社,是在1906年留学日本的李叔同和曾孝谷创立。欧阳予倩、陆镜若也相继加入,并成为该社的主要领导者。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下,伴随着传统戏曲的改良和文明戏的崛起中国戏剧迈出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第一步。在当时盛行日本的新派剧影响下,一部分爱好文艺的留学生于一九零六年底,在东京成立了春柳社。这是一个以戏剧为上的综合性艺术团体。春柳社的发起人为李叔同和曾孝谷。欧阳予倩、陆镜若也相继加入,并成为该社的主要领导者。不久,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第三幕。接着在一九零七年六月初,经过扩充后的春柳社,又在东京本乡座戏院演出了根据林纾、魏易的同名翻译小说由曾孝谷改编的大型剧本《黑奴吁天录》。


简要论述现代文学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戏剧社团

您好亲,根据您的描述,简要论述现代文学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戏剧社团如下:那就是春柳社。李叔同和曾孝谷、欧阳予倩、陆镜若创立的。中国戏剧概念的产生是学习西方戏剧理论的结果。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较早地使用了戏剧概念,并与戏曲区分开来。严格地说,中国戏剧发端于话剧。中国新兴话剧萌芽于戊戌变法(一八九九年)。我国第一个戏剧团体是春柳社,是在1906年留学日本的李叔同和曾孝谷创立。欧阳予倩、陆镜若也相继加入,并成为该社的主要领导者。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下,伴随着传统戏曲的改良和文明戏的崛起中国戏剧迈出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第一步。在当时盛行日本的新派剧影响下,一部分爱好文艺的留学生于一九零六年底,在东京成立了春柳社。这是一个以戏剧为上的综合性艺术团体。【摘要】
简要论述现代文学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戏剧社团【提问】
您好亲,根据您的描述,简要论述现代文学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戏剧社团如下:那就是春柳社。李叔同和曾孝谷、欧阳予倩、陆镜若创立的。中国戏剧概念的产生是学习西方戏剧理论的结果。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较早地使用了戏剧概念,并与戏曲区分开来。严格地说,中国戏剧发端于话剧。中国新兴话剧萌芽于戊戌变法(一八九九年)。我国第一个戏剧团体是春柳社,是在1906年留学日本的李叔同和曾孝谷创立。欧阳予倩、陆镜若也相继加入,并成为该社的主要领导者。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下,伴随着传统戏曲的改良和文明戏的崛起中国戏剧迈出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第一步。在当时盛行日本的新派剧影响下,一部分爱好文艺的留学生于一九零六年底,在东京成立了春柳社。这是一个以戏剧为上的综合性艺术团体。【回答】


王毅的参编著作

1、《国际组织与集团研究》(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892、《中国涉外经济法律问题》(合著),法律出版社,2000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业务手册》(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业务手册(续)》(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5、《国际商务诉讼指南》(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6、《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的法律规则》(英文),法律出版社,19987、《GATT & WTO—Law and Rules for World Trade 》 法律出版社 20008、《WTO国民待遇的法律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联合出版,2005年

陈旭光的参编著作

《〈废都〉滋味》,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徐志摩名作欣赏》(谢冕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6月。《戴望舒名作欣赏》(孙玉石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6月。《变故:稚夫诗歌的阅读活动》,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7月。《人文学科的意蕴》(叶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即出。《人文学科导论》(叶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出。《大学素质教育研究》(赵存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

诺贝尔奖是无上荣誉,获得过此奖的有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获得?

诺贝尔奖包括很多方面,今天的焦点是一些在医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医学影像是现代医学中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目前有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工作直接或间接与医学影像相关,医学影像不仅是医学领域信息密集的领域,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中的领域。医学影像可以分为许多种类。本文主要从x射线成像来介绍几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x射线成像领域有三位位诺贝尔奖得主。第一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射线,为医学成像技术的发明铺平了道路。这一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直接影响了20世纪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为了纪念伦琴的成就,x射线在许多国家被称为伦琴射线,而111号钥匙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伦琴一生谦虚谨慎,从不为自己争光,谢绝贵族头衔。另一位英国工程师亨斯菲尔德和一位南非出生的物理学家科马克。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计算机断层摄影术。20世纪70年代初,在研究了软组织或不同密度的组织层的x射线成像问题后,科马克设计并开发了一种新的诊断技术,称为计算机轴向断层扫描(CT)。自1973年临床应用以来,它极大地提高了对大脑和其他组织病变的诊断能力。科马克和豪斯菲尔德共同获得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亨斯菲尔德利用x射线图像勾勒出了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概念,这就是CT扫描仪的诞生。1972年,利用CT获取病人的图像震惊了医学界。CT技术中表示图像亮度的CT值单位(以下简称HU)就是以他命名的。亨斯菲尔德喜欢在山里散步,过着俭朴的生活。他从来没有结婚。双方在不了解对方工作的情况下,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医学成像,更好地处理和区分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成为20世纪医学诊断的第一次革命。

谈谈诺贝尔奖与中国

  据统计,平均一个国家在建国后30年就有第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中国成立50年了,为何竟没有一位中国本土科学家戴上这顶科学皇冠? 1999年,毋国光、陈佳洱、杨福家和朱清时四位院士一起提出“中国需要诺贝尔奖”,紧接着经济学家何炼成就此也谈了自己的意见。如今,“中国需要诺贝尔奖”成了中国人共同的呼声。 诺贝尔奖对中国科学家的意义有多大?赵忠贤院士认为,对中国科学家来说,得奖的意义在于鼓励大家在基础研究方面进行原始创新。诺贝尔奖对人类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些方面,中国科学家也应该做出应有的贡献。 赵忠贤院士强调,诺贝尔奖并不是唯一的科学标准,并不能把它当做科学研究的唯一目标。因为大量工作———探索宇宙规律———必然要进行科学研究,但不是所有的研究取得了成果就能拿到诺贝尔奖。获奖并不是一个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认为从事科学研究不得诺贝尔奖不行,这就不对了。  不可否认,我国曾多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赵忠贤院士认为,从科技史的角度讲,中国没有得到“诺贝尔奖”是有原因的。1901年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奖”,而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进北京,从此往后的半个世纪,中国都处于战乱和列强压迫之中,总体上说,基础科学研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展。解放后,在科技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改革之前处于封闭的状态。对我国来说,有很多问题,经济、科学、国防,这时主要科技成就是“两弹一氢”的研究,这一领域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在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岛素结晶,但是,毕竟还很少。改革以后,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又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当代文坛,莫言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他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等影响,吸收西方文学营养讲述中国乡土故事。同时,他始终一腔热血地关注当下现实,同时又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作家要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 尽管当代中国早已拥有不少像莫言这样优秀的作家,但历史最终选择莫言实现中国诺贝尔文学奖“零的突破”,其中至少有两大因素:首先是莫言的文学创作具备了超越地域、民族、政治的魅力和价值,闪烁人性光芒;其次是莫言的大量作品被多语种翻译介绍、走近西方读者,在西方世界已经产生了影响力。  中国人的特点也许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中庸,不太允许标新立异,虽然大家都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做起来就困难了。今后我们要学会容忍标新立异,鼓励不同的学术观点,同时要有安定、自由的环境和稳定的支持,为科学家创造能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的条件。 真正的科学家的快乐是通过解决一个个科学问题来享受的,虽然他的生活条件比较差一些,但他不会要求太奢侈的条件,当前最需要的是稳定的支持。吸引那些热爱科学、有科研素质的人才从事科技工作。如果能够贯彻江总书记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的精神,中国科学家做更多更大原始创新工作,得奖的几率就会增加。  中国有人才,这当然是第一要素。杨振宁认为,要说优势,我认为就是中国具有得这个大奖的人才条件。杨振宁切身感受到,在西方教书的人接收了很多中国学生,大家都认为中国学生质量最好,可以说中国教育工作已成功地供应了大量科技人才。 要想在科技方面大大发展,中国这样的人才是不成问题的。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一个好传统,就是政府对教育非常重视,中国的年轻人非常勤奋。杨振宁认为,过去,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是经济落后,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本土离诺贝尔奖已不是遥遥无期,而仅一步之遥!  对中国来说拿到国际大奖的不利因素是,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活动太少。过去不先进,人家有成见,还需要了解我们。作为基础研究,与国际接触、交流,尤其是与世界一流实验室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上一篇:夏宁骏

下一篇:喷立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