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互联网|亳州花茶:一三产联动,青年人才慕茗而来

时间:2023-10-13 01:16:51编辑:花茶君

中国有超69万个行政村、超260万个自然村,如何让如此大规模的村庄实现共同富裕,要探索出一条条不同的路子出来。

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正在改变中国农业发展方式,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社会图景。互联网与农业关系的处理,关乎三农的未来,关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值得深度研究和长期关注。

2022年,澎湃新闻启动“农业与互联网”调研计划,走进全国10个农产品原产地,撰写10份调研报告,10份政策参考,拍摄10部纪录短片,剖析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议题。

傅小凡 制图

花茶是将植物的花或叶或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康养概念的提升,市场对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花茶产品需求增多,花茶产业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中国花茶看亳州,亳州花茶看谯城区。”安徽省亳州市是华佗故里、中医药文化重要发源地,这里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近些年,亳州依托“中华药都”和全国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的优势,花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树立了“中华药都、花茶之谷”的城市新名片。

亳州花茶主产区谯城区是当地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据谯城花茶行业协会统计,全国各大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花草茶类产品75%以上来自谯城。谯城区现有花茶企业600余家,年产量40-50万吨、占全国产能的70%,2022年实现产值91亿元,带动就业5万余人。2022年花茶快递单量达2.12亿件,连续3年位列国家邮政管理局“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示范项目”。

2023年2月,澎湃新闻“农业与互联网”课题组前往亳州市调研当地花茶产业,作为“花茶之都”的亳州,花茶产业状况如何,下一步产业发展又面临哪些问题?

安徽省亳州市是华佗故里、中医药文化重要发源地,这里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

花茶产业让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亳州是中药材之都,课题组在当地调研发现,“家家户户种植中药材是亳州的传统。”作为“药食同源”的花茶产业在亳州发展,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另一方面,花茶生产工艺简单,将中药等原材料破碎、消毒后,再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分包,即可包装销售,产业门槛相对较低。在亳州当地许多家庭都会涉足花茶产业。正是当地花茶产业规模大、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给当地年轻群体,尤其是不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提供了创业机会。而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花茶产业连接第一产业,带动第三产业,为当地提供了相当的就业机会。

春节刚过,皖北还是寒冬凛冽,90后小伙子井雪杰就不断奔走于厂房、办公室、直播间之间,异常忙碌。电商平台上,络绎不绝的顾客频频下单,让井雪杰有了今年再次扩大生产规模的底气。

2017年,井雪杰入驻拼多多平台,目前他有六个网店达到了“10万+”的销量。

1993年出生的井雪杰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亳州一家头部药企工作,成为当地人羡慕的“白领”。在工作中,井雪杰发现,现代年轻人对养生的需求日益增加,花茶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2017年,井雪杰果断辞职创业。当时,电商行业蓬勃发展,他在当地采购了一批花草茶,在拼多多平台上开了网店,开始尝试线上销售,主要代销其他品牌的产品。

与井雪杰一同创业的王磊,是井雪杰妻子的哥哥,同为亳州人。“很久以前亳州就是一个中草药集散地,我们家几代从事中药材相关行业。”王磊称,他毕业之后在家种植、加工、经营中药材,后来又到药厂实习。花草茶的兴起,加上年轻人熟悉互联网,他们很快可以融入到这个行业。

“一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去做电商的。”井雪杰说,创业第一年,花茶就在网上卖得很好,订单量呈指数倍增长,很快就实现了“日销数千单”,商品一度供不应求。之后,他和王磊商议后,成立了安徽千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利用中药材集散地的原材料优势,建立了占地17亩的工厂,专门生产花茶,并打造了自己的电商品牌“黄太阳”。

创业以来,王磊主要负责生产环节,井雪杰主要负责电商销售。他们一边学习电商销售,一边根据消费者的反馈,自主研发、生产新的花茶品类,同时注意品控,电商销售越来越火爆。特别是他们研发生产的菊花决明子花茶、枸杞花茶,一度成了电商平台的爆款。

截至目前,在拼多多平台上,井雪杰有六个网店达到了“10万+”的销量,销售额可观。

谈及为何选择在拼多多上开店,王磊认为,主要是因为,在拼多多开店门槛不高、手续方便,对于花茶这类本就利润不高的产品而言,拼多多满足了消费者和商家的需求。“尤其是,在开店初期,拼多多的助农项目,平台会给予包括花茶在内等农产品一定的流量补贴,这对刚刚创业的年轻人有很大帮助。”

另一方面,不同于线下市场,拼多多的花茶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井雪杰称,“我们老一辈都是做线下的花茶市场,我们很难与他们在线下抢生意,我们只有扩展新的市场,比如说电商,老一辈不愿意做,也不适合他们做。”

借着电商的发展,井雪杰目前在拼多多上的用户已有上百万。“肯定是有几百万客户买过我们家花茶产品。”井雪杰称。

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以亳州花茶为代表的花草茶销量猛增280%,其中00后消费者订单量同比增长360%。拼多多花草类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将继续通过各种资源扶持,争取推出更多爆款花茶,带动花茶通过电商渠道快速上行。

近年来,借助电商创业成功的花茶企业频繁出现在当地人的视野中。在这些成功案例的刺激下,许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纷纷返回亳州创业,从“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进而又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返乡就业。

除了当地年轻人创建的中小企业外,还有像万花草、盛世生物等规模以上的企业,这类规上企业的特点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聚焦健康产品的代工服务。

课题组调研发现,春节刚过,走进偌大的亳州市谯城区花茶基地,入驻的企业都在忙着生产花茶。谯城区花茶孵化基地是专门针对花茶产业打造的创业“孵化器”。

比如落户谯城区花茶基地的盛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成立于2017年,占地2万平方米,是谯城区花茶基地孵化的初创企业。公司负责人腾广友是90后创业者,目前企业有200多产业工人,年产值2亿元。

他介绍,“自己的企业主要走线上渠道,目前一年线上销售总额有八千万左右,占总销售额的八成以上,其中在拼多多平台上占总销售额超过五成。”

据腾广友称,公司拥有多条先进水平的全自动生产线,十万级生产车间,一支高素质、行业经验丰富的研发和生产团队。生产范围涵盖了花茶、代餐粉、固体饮料、方便食品、压片糖果、农副产品加工生产、消字号产品生产销售等。比如常见的菊花决明子茶、冬瓜荷叶薏米茶、玫瑰黑糖姜枣茶。据了解,园区内的部分企业,也会给东南亚和香港的相关品牌代加工,比如,出口到香港的梨膏等产品。

谯城区花茶生产以委托代加工为主,与修正、仁和、九芝堂、北京同仁堂等公司均有品牌授权委托生产业务,借助大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逐步实现由“代工贴牌”到“自主品牌”的转变,花其道、佰草汇、福之康、豪门、德聚兴等品牌逐渐壮大,2020年,谯城区有花茶注册商标约3000个。

据亳州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谯城区花茶基地于2016年5月创建,占地23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可容纳百余家中小型花茶生产企业入驻。截至2022年底,花茶基地入驻企业105家,解决就业岗位3800多人,其中返乡创业人员1800余人。

除了产业园外,亳州花茶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经开区、谯城花茶基地及华佗、五马、颜集和魏岗等乡镇。

课题组在谯城区五马镇调研时发现,由于该镇临近亳州高速路口,物流便利。不少青年利用自家的宅基地改装成加工厂,进行花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相比在产业园区,利用自家宅基地,成本上要省去一大部分。且由于花茶的加工工艺简单,企业在镇上的村子就近招收产业工人即可,又能省去部分人力成本。

课题组在当地走访发现,电商连接着中药材生产和花茶的销售,对当地花茶产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自家进行生产销售成为一种趋势,主要还是电商的便利性带动了花茶产业发展。”五马镇人、亳州市谯城区青年大健康产业协会的祖国伟介绍,现在包括拼多多在内的平台下沉到镇一级市场,相应的物流公司也在区里和镇上有驻点,顾客在平台上下单后,商家立马可以组装打包发货。

课题组在当地走访也发现,电商连接着中药材生产和花茶的销售,对当地花茶产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方面,电商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和当地农民兼业的问题,比如当地农民既可以在自家地里种植中药材,然后拿到市场上交易,也可在不忙的时候,选择去镇上的花茶工厂,就近兼职,赚取一定的劳动收入。由于长年接触中药材,在当地花茶工厂进行打包分拣等工作,对于大部分当地农户而言,没有太高的门槛。

另一方面,对商家而言,相比线下市场,在拼多多等平台线上销售花茶,经营成本可能更低,消费者在线上也可以买到更实惠且便宜的产品。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每天上市药材品种达2800余种,相当大的部分是花茶原材料。

一产三产联动,吸引高端人才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亳州花茶产业当前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处于整个食品药品产业链中游。一方面,由于花茶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好,对上游原材料等中药材需求量增大,使从事中药材生产的农民增收。“目前原材料占花茶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部分能达到60%~70%。”花草堂负责人李金富向课题组介绍。

在电商平台带动下,花茶市场行情看好,自然会激励当地乃至周边地区开始种植、加工、经营中药材。亳州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课题组在中药材交易市场走访发现,每天凌晨3点就有各地的中药材商贩进驻市场,到中午收市。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每天上市药材品种达2800余种,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花茶原材料,可供花茶新产品研发与配伍的药材品种多、总量大。正是丰富的中药材供应又进一步奠定了亳州成为最大的花茶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作为第二产业的花茶也会带动相关第三产业发展,即城市制造业对本地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溢出效应”。李金富介绍,他所在的企业目前有固定的研发和销售团队。“研发和销售人员学历相对高一些,更年轻化。”

当花茶产业进一步发展,自然会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来到当地,这时在当地会出现一些中高收入群体。这些群体年轻、有学历,收入相比产业工人更高,有一定消费能力,势必会给当地房地产业、商业、办公等第三产业服务带来强劲需求,这会直接为地方政府带来增值税和土地收入金等税收收入。反过来,地方政府有了相应的财政收入后,会加大对花茶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园区建设、企业工业用地、人才落户、甚至是在财政补贴或免息贷款方面给予企业直接或者间接政策优惠。

此外,花茶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电商发展,尤其是直播行业发展。花茶的种类和功效多,具有护肝、美容功效的花茶,更受经常熬夜的年轻群体欢迎。在花茶基地的孵化器内,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24小时花茶带货直播。在某些时段,有花茶企业也会请“大V” 李佳琦带货。

在亳州市花茶基地的孵化器内,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24小时花茶带货直播。

产业发展任重道远,前景可期

过去线下经营的花茶遇到电商经济,销量和知名度都呈增长趋势,这又反过来促进了花茶产品的研发以及产品品质提升。

据谯城区商务局局长王景林介绍,目前谯城区与安徽农业大学联合成立了花茶研究院,与江南大学建立了江南大学离岸科创中心。这为花茶企业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平台。比如去年,江南大学与谯城区的芳香苑企业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交流座谈,请高校专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规模化和集约化,也是当地花茶产业正在努力的方向。王景林提到,当前当地花茶产业规模较小,规模以上企业少、占比低,缺失龙头型企业。另外,产业层次不高。因花茶生产工艺简单,仅仅是将原料按照比例进行简单分装,产品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全区花茶行业低效重复投资较多,从事代加工的企业对大品牌企业依赖性强,产品同质化严重,长远发展后劲不足、不可持续。

据亳州市谯城区商务局局长王景林介绍,规模化和集约化,是当地花茶产业正在努力的方向。

在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由于是做代加工为主,利润不高。“一盒知名品牌的花茶市场价格可能在100元-300元,但是企业代加工只能赚取其中很小部分。”

此外,谯城区花茶产业行业发展还有待规范。一是原料来源不一,花茶生产企业大多从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直接采购原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原料追溯难。二是行业标准冲突。花茶生产可参照的标准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的代用茶行业标准、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代用茶地方标准和省食品行业协会发布的代用茶团体标准,这些标准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矛盾,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三是企业管理欠缺。花茶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落后,缺乏长远眼光。在产品包装上对产品功效进行明示或暗示宣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造成投诉量较大,影响亳州花茶的知名度推广。

王景林也提到当前花茶自主品牌建设滞后。区花茶企业80%以上业务是为其他企业代加工,自有品牌较少。现有花茶品牌名称相似度高,没有形成地域性的公共品牌。花茶企业因代加工处于产业链低端,利润率低,缺乏品牌培育的资金、人才。比如,花茶行业缺少集商业、互联网和中药保健养生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电商模式的兴起,网络运营、视频制作等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尤其是互联网营销专业人员引进成本高、留住难。有企业主反映,请网络带货大V来当地直播带货,成本高,收益一般,且对方未必愿意经常来。

亳州位于皖北,部分大的花茶企业研发中心在江浙沪,比如杭州和合肥,有些产业链也在江浙沪,因此,花茶的物流成本不低。据谯城区商务局数据,谯城区花茶行业快递寄送费用与江、浙、粤相比,每件成本高出一倍左右,高于周边商丘、周口等地区。

就花茶产业发展现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认为,亳州花茶就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代工模式。亳州花茶是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 “三链协同”的典型案例。从产业链来看,亳州花茶主要面向健康需求人群,属于茶饮当中的细分市场,产业链的定位目标较为明确,并不贪大求洋。

从价值链来看,无论是上游的原料,还是下游的消费,都置于全国大市场乃至全球市场。通过专业的加工和市场集散获取价值链中间的加工和流通收益,发挥专业优势,带动本地就业,提升品牌价值。

从供应链来说,亳州花茶两头在外的模式已经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供应链,自身处于供应链枢纽节点地位,对当地花茶产业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从未来发展来看,他认为亳州花茶面临的竞争一方面是同行竞争,就是同类型的竞品;另一方面是大类竞争,主打无糖和健康的饮品,目前发展非常迅速,亳州花茶的品牌价值面临激烈竞争。

“面对未来发展,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产品的价值创新,无论是有形产品还是无形价值,需要持续提升;政府则需要推动新陈代谢,不断吐故纳新,立足花茶主业,推动当地产业迭代更新。在新业态创设方面,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挖掘和发展潜在消费群体,同时也要在三产融合方面做文章,推动体验价值、文化价值的市场实现。”胡冰川说。

[本文执笔人:樊盛涛(澎湃新闻)。课题组成员:南储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韩仲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樊盛涛(澎湃新闻)。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澎湃新闻)]

傅小凡 制图

上一篇:“破圈”而出 跨界融合 湖南中茶小茉莉花茶获2023年中国特色旅游

下一篇:“一杯花茶”签出2100万订单 2022中国·安徽谯城花茶大健康产业